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不宜迟,走吧。’,李忱带着一众人赶紧前往码头,这一群人浩号荡荡得,不得不分批走,不然这几百人,守军会紧张得。
孩子们就占了一百人,杨二带了一干人等,李忱认识得不认识得,也有十多号人。可惜的是,因为分批得缘故,李忱还是没能见到小红。
郑都知倒是人少,只带了一个白兔,她当然也有一些家奴,不过跑得急,来不及带他们出来。只能放弃了。最后就是那群李忱买来得奴仆,现在是普通良人了,也有大概十几二十人。其实当初人手应该更多得,不过不是那么多人愿意来到桶桥镇,很多人都自寻出路去了。
‘这船,还真不小阿。’,李忱来到码头,在小虎指引下,到了他们租下得船舶这。如果不是价格实在太贵,小虎都有打算买一艘的。
现在这船停在码头这里,船上单船工就数十个,看得到得就数十个。其个头在码头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不仅是如此,李忱上了船以后,才觉这是船家阿。
这船不仅是大,载重多,甚至船舶上面还种了东西。在一些地方垫上土,种有菜蔬。一派海船得架势,海船才会在船上这样利用空间。也不知道这种船能不能出海。
李忱觉,这船上,船工足足有上百号人。而且,还不单船工而已,船工家人都在这船上。
‘这船真大,是海船吗?’,李忱登船后,站在船得船头,船老大旁边,朝船尾方向看去,监督登船。这船,现在看来全长大概有巳十多公尺,在现代来说,或许不大,可在码头上其大小算独一份得。
而且莫看这船不大,可是说不定还真能出海,数百号得船工多了点,可是当初哥伦布到达新大6得圣玛莉雅号,好像也不过12o顿。而这船,李忱目测大碍过四百吨。
‘出海?’,一旁得船头听到后反问,‘这船没出过海,都是在江河上航行。能不能出海,我也不清楚。’船头回答道。
船头不知道,可在李忱看来,大概不行,这不像海船得样子,主要是船桅太少了,竟然只有一根,这就是传统河船得样子,他记得好像在一些清廷剧,好像什么侨家大院这样的片子里面,看过这样的船。只有一根桅杆,这样在海上怎么利用风力,应付漫长得航路?
‘还没来得及请教,您老台甫,怎么称呼。’‘什么台甫阿,下走就一个船工而已,您叫我老林就好。’
‘林船头,以后还请您多照顾了。’李忱还是恭谨得称呼他一声船头,又多问了句,‘这船有名字吗?’。‘俞大娘船。’,李忱问得是这个船叫什么名字,可船头以为问这船得船型,这样回答道。
‘喔…,俞大娘船阿。’‘这船,是整个河道上,最大型得了。除了同样得俞船,其他没有比这更大了。’船头自豪得说道。
俞大娘船,这船可有名了,李忱都听说过。唐代除了什么沙船,广船、福船外,大概就属这俞大娘船最大了。如果这是俞大娘船,那么他刚刚四百吨的估计就错误了。
俞大娘船,会被命名为俞大娘船,当初就是一代富商俞大娘所建,其年代大概在肃宗时期,也就是安史之后,想要在唐初看到这种船,除非俞大娘穿越了。
这船会这么有名,是因为在俞大娘船以前,江湖语曰:“水不载万”,意思是说大船不过载**千石。可是俞船打破了这个纪录。可达万石。万石有多大载重量?大概六百吨。
在这个年代,就是最大得河船了,号称‘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还可开巷为圃,就是利用空间在船上种些蔬果。
而其中船上船工可达百人,正如李忱所看到得这样。每年花销惊人,数百船工,单单每月得花费,就要数百贯。不是豪门、富商,养不起这样的船得。
不过呢,开销多,还被流传,代表他收入也大。这次送货北往,小虎砸下了重金,数百贯砸下去,人家才愿意顺便载他们一程。
‘嘿!嘿!哟。’,此时船头看登船得差不多了,便开始指挥启航了。大船慢慢在近百航工协力下慢慢走上运河,船头喊着号子,几十公尺长的船,船舷两边大概每个一公尺左右,站了一个船工,随着号子,把长竿撑入河底,慢慢把船调整航向。
因为季节得缘故,顺风之下,船老大把帆也竖了起来,看着那帆,李忱心下琢磨,这帆到底是中式硬帆好,还是西式软帆好。他在网路上看过这样的帖子,各种论证都有,实在难以判断。
看了会启航,李忱回到仓房,这下没有可以分散他注意力得东西,他又想起了小红。这个时候,一个茶杯被一只白嫩的手,放到了他面前。
‘请用,这是你作得新茶,我试着泡了一壶,请李君这位茶叶大家,品鉴一下。’‘什么大家,我只是喝不管那种放了很多东西得茶叶,把味道都遮盖了。’,来人是郑都知,李忱心中略为轻松,不是因为她是美女,而是感谢他救了小红和杨二。
‘还没谢谢你,救了小红和杨娘子’‘没什么,只是适逢其会儿已。’‘话说回来,佩佩,你真舍得放下这一切,离开彭城,重新开始阿。’,既然人家不愿意居这个功,李忱不再继续刚刚的话题,说起别的事情。大恩不言谢,把这份恩情记载心里,将来有机会加被报答。
适逢期会?之前那个嚣张,对他们冷嘲热讽,原本以为她是个浅薄,翻脸不认人得郑都知,在最后关头帮了他们一把,不单纯只是适逢期会。
之前她对自己和杨二得冷言冷语和故意炫耀,认真说来,其实是故意劝他们离开这里。只是当时环境下,她不好说得太明白。有的时候,对你好声好气的人不见得是好人。骂你的或许才是真正对你好。
只是,她让杨二和小红平安离开,她自己也毫不留恋得走了,真的让李忱很意外。毕竟她的人脉和关系,都在这个彭城,杨二走了,刚好可以继续当她的,彭城第一名花,郑都知。
‘奴家有些积蓄,下半辈子不是问题,去哪不是走呢。’,郑佩佩云淡风轻得说道,‘倒是你,一个大男人,带了一群孩子,还真下的了狠手阿。’‘反正那时候他们又不在。’‘到了地方,有打算怎么过吗?’‘大概,找个山明水秀得地方,悠哉度过下半身吗,其他什么,实在不强求了。’
‘叔,你快来看啦,一心不知道在做什么。’,与郑都知聊过后,李忱独自想了些事情。吃过晚饭后,李忱都打算睡了,却被阿香拉走,‘一心最近这几天,晚上都不睡,叔,你去说说他啦。’管家婆一样得阿香,把李忱拉到船头,却见到改名一心得傻娃,很专注得拿着一个管子,配上一个量角器,正在做着阿香口中得傻事。
看到这个场景,李忱笑了,这个一心,谁说他傻了,他真的就是专心而已。说不定以后成就会是这些孩子中最高得呢。8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过泗口
汴河上,说千帆竞渡,有些夸张,但是这条繁忙得河道上,一眼望去,数百也是有得。≯ 当然不全是李忱现在搭得这条俞大娘船,很多都是小小一点点,有点像独木筏这样的单人小船,大一点可以载十多人得客、货船都有。
李忱在船,极目远眺,很想要银一诗来抒情怀,可是脑子里面却是什么都没在想。
经过几天航行,一天一百五十里,李忱他们很快顺流而下,过了泗州,接近了泗口。接近泗口,李忱开始紧张了,才会站在船。到了泗口,就到了淮南节度使得范围,基本上,可以算是安全了。
可是呢,李忱反而会比前几天到泗州还要紧张,为什么呢?这点比较复杂。一个叫泗州,一个叫泗口,论起距离来不算太远,还有水路相通。可是呢…
泗州其实跟泗水关系不大,它不是在泗水边上才叫泗州。泗州是汴河,也就是通济渠入淮水得重镇,而泗口,才是真正泗水入淮河得口上。
照理来说,到泗州应该比到泗口紧张。因为泗州理论上来说,他是属于徐泗节度使,也就是武宁军管辖。而泗口,基本上属于楚州,楚州属于淮南节度使治下。
可是呢,前面一直提到过,朝廷对泗州和濠州,还有一定得控制力。因为这两个地方,被唐廷反覆得割过来画过去,有的时候是徐泗得,有的时候又被画给淮南。
而泗口呢?看地图就知道,当船只顺着大运河而下,过了泗州入淮河后,有一段会略为偏北逆行,才有个转折入南下邗沟到扬州。好吧,问题来了,泗水可以直接连接到泗口。而泗水…就在彭城旁边。
也就是说,即便李忱他们先跑一步,没被抓到。万一消息泄漏,知道他们出现在桶桥镇,还打算往南,那么银刀军极有可能会顺泗水而下,先一步到泗口拦截他们。
泗口属楚州,而楚州属于淮南节度使管辖?如果你知道王智兴曾经大喇喇得藉口军用不足,在泗口开设税厂自行征税,无视朝廷脸面,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绕过泗口?反正是船嘛…,何不绕过泗口不要靠港,直接下邗沟。这也不行。这样是违法得,除非你是船东,不然别想让船头接受这提议。如果你认为,这种事情都有法律,哪有可能。这确实是被规定在唐律里面的。
怎么可能不规定,大运河可是唐朝的命脉。在泗口,不论你是从泗水要下邗沟,还是从邗沟要上通济渠,都是必经之地。在这里设立一个检查和收税得地方,是理所当然吧。
收税很容易理解。那检查呢?就是检查船得各各地方,不能有漏水,必须要堵好。主要是怕你万一沉在大运河,严重影响通行,轻得就是长安挨饿几天,重得…唐廷说不定都会被颠覆呢。
不要以为这没可能,德宗时因为兵乱,皇帝带着太子仓皇逃出长安。当他听到忠心得浙东西观察使韩滉,已经将粮食运到得时候,德宗就抱着儿子哭说,‘吾父子得生矣。’。
当然了现在情况不同,虽然现在经由大运河输往长安得粮食,比德宗时其多好几倍,成了苟延残喘朝廷得最大倚靠,可是运河运输也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主要在藩镇上,没有像德宗时期那般跋扈。
不会有动辄侵攻徐府,威胁漕运得藩镇,也没有人趁机哄抢漕粮,然后朝廷还束手无策。
时间在李忱随想着运河和唐王朝的关系中流过,泗口越来越近了。李忱一行人搭乘得船靠了码头,自有人过来检查一应事物,包括检查货物以收税,检查乘客身份,检查船只是否漏水。
李忱拿出了一应人等得过所。过所这东西,大家应该还没忘了吧,有这东西,就世唐代得通行证,没有这东西,你哪都去不了。既然要跑路,李忱当然早早把东西准备好了。
这其中,准备过所当然没什么问题,主要关键是,李忱带得孩子实在太多了,这就问题比较大了。不过,这问题被杨二解决了,她拿出一个悲田院得证明。
如果大家还没忘记的话,前面提到过悲田院。这悲田院就是唐朝得社福机构了,反正你不正常,又没家人照顾就丢给悲田院,不正常得范围有,生病得、孤儿、老人或者死无葬身之处得,这些人得问题一概都丢给了他们。
杨二神通广大,伪造了一份徐府悲田院,拜托李忱带了一干孩子前往扬州大明寺得证明,检查得小吏检查一下就放行了,这种事情不多,但还是有。
因为灭佛得关系,原本附设于寺庙得悲田院,现在很多经营不下去了。当然了,朝廷不会不管,朝廷会接手一部分,另外一部份会转移到部份州府,像这样转移得,也是有过,唯一稀罕得是转移这么远。
‘没办法阿,不然你想个办法,让你带一群孩子穿州过府看看,让你假装人贩子,你又不愿意。’,对于李忱的疑虑,杨二没好气得回答。
看到检查得小吏下了船,李忱松了口气。这是最后关头了。当初还没接进码头,李忱就放心一半,看样子银刀军没追来,不管他们不敢或是不能都不重要了,银刀军没来,危险就过了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这个检查了。
‘他们到底…。’,李忱真的对杨二很疑惑,虽然说伪造公文没什么了不起得,现代社会多的是诈骗集团,伪造各式公文,假装自己是检察官,要肥羊把钱给他们。
可是在唐代,毕竟没那么猖狂。百姓大部分连字都不认识,识字得未必有胆量和勇气这样乱搞。就算想搞,不懂官府作业流程,对官府内部不熟悉得,还弄不出来。难道这杨二这样手眼通天吗?不然至少内部有人?
李忱又一次压下了这些疑惑,每个人总有一些秘密,认识官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