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252章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52章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安排黄胜放心了,最关键是用对了人,茅元仪守城可不含糊,何可纲守城的本领更加突出。

    他和祖大寿共同守大凌河城时已经是副将,苦守数月在守军粮食告罄开始吃人的情况下都没有被后金军攻破大凌河城,最后是祖大寿要投降保命,杀害了准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何可纲。

    黄胜知道这个历史故事,有了自己搅局忠肝义胆的何可纲不会落得那个悲催的结局,辽东无论谁坚守孤城一年半载,黄家人马必然会全力去救援。

    以黄胜的实力暂时灭不了建奴,可是全军攻击一点完全做得到,从一个方向推进杀进被围困的城池虽然伤亡不会小,但是成功的把握很大。

    黄家可以集中所有陆军以强大火力攻其一点,建奴做不到把所有兵马都调来阻截。况且华夏海军也不可能当观众,建奴沿海的城池难道都不要了?

    黄胜特意召见何可纲面授机宜,让他以后无论守卫哪座城池,都要确保囤积的粮食足够军民饱食一年以上,囤积的木材、石炭也要有这么多,水源同样重要。

    何可纲虚心受教,只是有些为难,他请教道:“黄大人,卑职也想物资储备充足,可是朝廷的本色米粮恐怕未必能够确保啊!”

    “何将军,你记住了,朝廷没有足够的米粮你自己也要想办法,你可以修建如黄家那样的筒式粮仓存粮,辽东粮食年年价高,你号召麾下把存下的银子换成粮食储备,不仅保值还可以升值何乐不为?”

    一语点醒梦中人,何可纲恍然大悟,两年前辽东粮价拿如今比涨了一倍有余,要是当时把吃的空饷银子都换成粮食,如今都应该翻倍了。

    他心悦诚服道:“卑职谢谢大人指教,您放心以后卑职知道怎么做了。”

    辽东将门走私粮食是不争的事实,堵不如疏,黄胜提醒何可纲道:

    “但是你要注意,在确保自己驻守的城池有一年储备的情况下才可以卖给蒙古人粮食,你以后守城,只要能够扛住建奴一年的攻打,本官哪怕麾下私兵尽毁也会倾尽全力来救援。”

    “卑职明白了,有了一年的粮草、炭火、水源卑职来守城完全可以坚持到大人来援。”

    “今天就算本官于将军的约定,你无论守哪座城池,只要坚持一年本官会确保救你出水火。”

    何可纲是个实在人,他不晓得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只默默地跪下狠狠地磕了九个响头。

    黄胜召集辽东留守诸将开会,明确了所有的将领只要有坚守孤城一年的能力,不管如何艰难,自己都会及时救援,一年也是极限,要求诸将守一地就要坚如磐石。

    辽东将领野战害怕建奴,守城根本不怕他们,听了黄胜大人的要求,知道了储备一年粮食、柴火的重要性,又得到了黄胜的承诺一个个表态坚决做到。

    这就是黄胜屡战屡胜的积威而导致辽东将领心悦诚服,黄大人的承诺是建立在做得到的基础上,辽东守城的将领相信黄大人全力救援一定能够成功。

    他们当然要做到坚守一年,不仅可以保命而且会因为坚守孤城不失得到朝廷封赏加官进爵。

    大战已经告一段落,宁远、锦州的明军还在不断战损,所有武官都听之任之根本不管,因为多阵亡一个战士,他们就会多得一个战士的饷银和抚恤何乐不为。

    报捷文书送出去了也不打紧,辽东还有建奴许多城池未破,明军预备扩大战果时多次和建奴交锋互有伤亡有什么不可以?

    黄胜不管什么时候都在扩充自己的实力,麾下也知道家主渴求猛兵多多益善,由于跟这些明军并肩作战过,相互之间有了一定了解。

    黄家武官不断找自己看上的猛兵聊天,然后这些猛兵就高高兴兴阵亡了,连尸体都找不着,因为他们都乘船去了黄家湾岛,很快他们的家眷也会赶来团聚,黄家选兵当然着重点瞄着百战余生的明军骑兵。

    何可纲果然服从命令,他回到锦州就开始统计粮食,然后马上找黄家购买,这一次大军缴获的粮食有三四十万石,卖给何可纲的价格便宜,包送到锦州只不过要二两银子一石麦子。

    如此粮价跟关内的价格都相差无几了,锦州明军见有利可图,纷纷把银子集中凑份子买粮,贮备多多益善,超过一年的份额可以高价卖给蒙古人啊!他们为了自己的同时还有财可发,一个个忙得欢天喜地。

    黄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量抛出相对价格低廉的粮食,喂饱了这些准备发财的将军,让他们囤积了足够多的储备,为了保财、保命他们也会留下一年的耗用。

    就在一切安排妥当之时,山海关来了信使,阁老孙承宗来到了山海关再次督师辽东兵马。

    由于茅元仪和诸将讨价还价多次修改报捷文书,朝廷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得捷报根本不知道建奴辽东大城半数以上尽毁,后金军损失一万五千余正兵。

    茅元仪接到消息知道老领导又回来了无比兴奋,要拉着黄胜一起去山海关见孙阁老,黄胜事情多着呢,婉言推辞。

    由于黄胜干扰了历史进程,茅元仪这几年官运亨通,不是如历史上只不过一个赞画将军那样的参随而已,品级才从六品。

    历史上,孙承宗离任后他一直跟在袁崇焕后面混,后来袁崇焕被皇帝逮了,他带着几十骑奔驰几百里冒险送再次督师辽东的孙承宗去山海关赴任。

    现如今茅元仪也是坐镇一方的正四品宁前道兵备,掌握着三四万明军的兵马钱粮,这一次不仅把吃空饷的屁股擦干净还能够分润“辽沈大捷”的奇功,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

    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请正版阅读的书友重新看一遍,原来的情节发布错了,驴头不对马嘴。盗版网站可能不会修改,看盗版的书友恐怕需要正版阅读这一章。给大家添麻烦了,谢谢!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七章:扶危济困

    只可惜茅元仪没有文凭,因为他连举人都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孙承宗来到山海关,他自然急不可耐要去见面。

    科学家有了期待,大功到手,孙阁老再帮忙运作,他混个赐进士出身完全可以有啊!

    科学家知道黄家遭受恶战,善后之事太多就不强求了,当天就乘黄家哨马船赶去山海关,茅元仪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船上忍不住高歌长啸意气风发。

    自己混到了滔天大功,老领导又来辽东做顶头上司,貌似今后官运亨通财源广进不费吹灰之力也!

    刚刚送走了茅元仪和宁远、锦州人马,海上来了一艘哨马船,乘客是楚儿身边的贴身侍婢淑瑶。小姑娘远远地见到家主就高喊起来:“老爷,夫人生产了,母子平安。”

    黄家乡勇和将士们有许多都听得真真切切,他们由衷的感到高兴,欢呼声此起彼伏,忙忙碌碌的荷香、蓝彩儿听见喜讯跌跌撞撞跑上了甲板,高兴道:“老爷,大喜啊!咱们黄家有后了。”

    楚儿是个幸运星,她是顺产没有遭什么罪,轻轻松松生了一个七斤二两的大胖小子,婴儿一落地她就让淑瑶渡海来给夫君报喜。

    儿子的名字早就起好,楚儿说儿子就是自己心中的太阳,黄胜有感而发取了一个单字日,虽然黄日这个名字有些不伦不类,楚儿见夫君坚持就高高兴兴答应了。

    黄胜细细问楚儿的情况,小萝莉淑瑶叽叽喳喳讲了半个时辰,她告诉家主,主母是昨天也就是正月十七辰时生下的胖小子。

    这一刻黄胜感到一切的努力都是真实的,自己已经是大明人,而且有了一双儿女黄日、黄馨,为了他们不被奴役,一定要灭了建奴。

    唉!可惜大明朝廷的“众正盈朝”太不堪,崇祯二年十二月中旬,山西巡抚耿如杞和山西镇总兵张鸿功,分别带抚标营、山西镇正兵营七八千千里勤王,急急匆匆赶到京师附近,军粮告罄。

    战士们没有饭吃当然要朝廷供给,总不能劫掠老百姓啊!

    按大明调兵规则,客兵要在到达朝廷指派地的第二天才能领取军粮,朝廷的那帮混账官员没有粮草供给,不是想方设法搞粮食供应军前,而是别出心裁玩游戏。

    七八千千里勤王的人马饿着肚子第一天被调到通州,第二天被调到昌平,第三天又调到良乡,三天调了三个地方,京师外围走了半圈圈,没一个地方能呆到第二天,也就一次都没能拿到粮食。

    数九寒冬天天在京师外围玩武装游行,还饿着肚子,山西边军怒气冲天,文官们耍心眼以为自己聪明,但边军也不傻,终于一哄而散,一路抢掠往山西逃回。

    山西镇也是九边精锐,历尽艰辛到达京师勤王就是如此待遇,就因为大明官员“众正盈朝”,他们不会做事很会玩人,可惜边军不陪他们玩。

    本来只要几百石粮食价值不过一千多两银子就可以暂时稳住军心,八千人一天有一百余石粮食也就够吃了,这些脑满肠肥的大人自己家都拿得出,可是没有人真心为军队解决困难,就这样,一支军队因为饥饿而溃散。

    大明不仅损失了这几千人马,还多了几千训练有素的敌军,因为许多溃逃的山西边军落草为寇后来成为闯贼麾下的精锐。

    大明之所以亡国,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官僚集团一个个不思报国,成天打自己的小九九,少量的道德君子又能力太差,一个个好心办坏事给国家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

    京师戒严两个月,物价飞涨粮食斗米要一两银子,这根本不是京师的粮食告罄,而是恐慌引起了抢购。

    “众正盈朝”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太差,连战时粮食必须统购统销按照人头配给都不懂,任由发国难财的行为出现。

    由于粮食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恐慌性囤积,这也难怪,没有人能够预知建奴会围城多久。

    在没有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富人、官僚当然会想方设法囤积确保自己家人能够饱食。

    许多穷人家真的揭不开锅,富人家囤积的粮食吃一年甚至几年都没问题。

    这个时候黄胜提前布局的二十几万石粮食发挥作用了,来凤、白赛雪、蓝媚眉带着黄家人挺身而出。

    王恭厂新区黄家粮行按照人头义卖大米,每人一次可以买一斗,价银一石两个“华夏通宝”银币。

    黄家粮店只收“华夏通宝”,老百姓没有这样的货币啊,怎么办呢?没关系直接去“华夏大钱庄”京师王恭厂分号等值兑换,那里不盘剥老百姓童叟无欺。

    本来在京师出现不久的“华夏大钱庄”老百姓根本不注意,经过这一次运作变成家喻户晓。

    老百姓还知道如果把银子存入“华夏大钱庄”一百两银子满一年可以拿到一百零三两银子,或者拿一百零三个“华夏通宝”银币。

    粮食义卖了三天,“华夏通宝”这个新鲜物事就不新鲜了,老百姓都认可了这一种货币,大家纷纷用银子、铜钱争着兑换。

    还有许多贫苦人家没有银子买粮怎么办?难道他们就得饿死街头?

    当然不会,黄胜做好事的办法最科学,二两一石义卖大米利润有一半,根本就是名利双收,用赚来的大米济贫救困既能够持续发展又能够使社会安定。

    王恭厂新区的乡勇纷纷走上街头广而告之,京师好人也广泛宣传:“家里揭不开锅的京师老百姓们,请不要担心饿肚子来黄家做工,京师好人优先,黄家一个劳力一天给三斤大米。”

    这样做多科学,银子已经不靠谱,黄家直接给大米,得到三斤大米的贫苦人可以换六斤粗粮,可以解决四五个人的肚皮问题也。

    京师被建奴围城,哪里有什么工作机会?黄家也根本不需要用人啊!

    不用也不能让壮劳力闲着,一个个发一根木棍组织起来军训维护治安,健妇一人拿一把扫把,保持京师的卫生。

    黄家现在留在京师的退伍军人有二十几,训练的乡勇有七八百,他们一人带几个,马上几千人的队伍就拉起来了。

    五军都督张之极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派出神机营一个千总武官参加管理,这些人相当于得到官方承认,干劲十足。

    发动群众管理群众是最高明的手段,京师好人本来就有好口碑,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参加治安管理得心应手。

    *****

    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请正版阅读的书友重新看一遍,原来的情节发布错了那是草稿,驴头不对马嘴。盗版网站可能不会修改,看盗版的书友恐怕需要正版阅读这一章。给大家添麻烦了,谢谢!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抚宁难攻

    京师老百姓都主动报告发现的异常迹象,往往坏人未作案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