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农民-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玉印稻的前景,使得农贸集团在未来上缴的税不会比这个低,甚至更高。但拿到手里的,才最直观,才更让人重视!
万一触怒了周禹,人家拍派屁股走了,怎么办?
这就很现实了。
周禹不是因为玉印农场才有现在的地位,相反,很多人都清楚,是因为周禹,才成就了玉印农场。玉印稻,就是佐证。
他能研究出玉印稻,就说明,他有那种让人仰望的技术。有技术,又有钱,就算现在拍派屁股走了,到其他哪个国家,不是一样能发展起来?
他这一走,对美国来说,就是损失!
更何况,玉印国际农贸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周禹。一旦把周禹逼走,玉印国际农贸集团就有很大的可能跟着走。
那么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美国政府必须要妥协。
不单单白宫方面有这样的考虑,还要加上加州、圣玛丽亚市和西托克。这三级地区,可跟着沾了太多的光!
要是白宫硬生生把这样的财神爷给逼走,可以预料,加州、圣玛丽亚市还有西托克,绝对会闹起来!
这就是一个世界级富豪的巨大影响力。
当然,白宫方面也可以动用武力。但这是最后的手段——必须要考虑到加州财团、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势力的感受!甚至于考虑到整个财团阶层的感受——你白宫今天动了周禹,也就是动了加州财团、摩根家族等,那么其他的财团会怎么想?会不会明天又动芝加哥财团?后天动花旗财团?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约莫就是现在这个情况。
周禹已经钩织出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即便是国家机器,也只能按照规矩来办事!
只要他没犯法,美国政府就拿他没办法!
这也是大夏方面能这样容易拿走玉印稻份额的最大原因所在。
除了税收方面巨大影响力产生的暗流,在二十一号的时候,跃文集团美国分部运作的十部精品小说,终于在美国开始上架了。
说到跃文美国分部,自去年十月份,就开始搭建了。到今年一月中旬的时候,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分部的构架形式,跟跃文总部没有太大差别,仍然是以网站为主。
跃文在大夏的主体,旗下有**个子公司网站,但这里,只有一个。网站域名,就是跃文的拼音形式。
在跃文美国分部构建完成之后,分部总裁遵循周禹的意志,立刻开始运作起来。
首先,跟谷歌合作,建立了一个翻译部门。这是重中之重。大夏的作品,要在美国发光,语言的不同,就是最大的障碍。
翻译部门建立起来之后,立刻开始运转,将早就定下的十部作品的翻译工作,提上日程。
这十部作品,最短的,其汉字字数都在一百万以下,最长的,长达三百多万字,大部分,都在两百万出头!十部作品加起来,有两千多万字数。翻译的工作量很大。
幸亏跟谷歌合作,加上跃文美国分部新组建的翻译部门人手足够,所以到四月初,历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这十部作品终于完全翻译成功。
随之,通过维亚康姆的渠道,印刷成册,二十一号正式在美国全面上市!
第一批印刷量,为十万册——每部都是十万册,每册二十万字,十部总计一百万册。
这是周禹的意见。其实按照跃文美国分部管理层的想法,是先各印一万册试水,避免扑街扑的太狠。
不过周禹觉得,一万册实在太寒酸。就算是亏,也要亏得大气不是?
一万册,算什么鬼?
大笔一挥,十万!
跃文的管理层,自然是拗不过周禹的,言听计从。
首批发行的实体书,都是精装本硬皮书,零售定价为二十五美刀一册。如果这一百万册都卖出去了,这里就是两千五百万美刀!
当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一百万册书能全都卖出去,也就预示着,这十部小说都有前景。如果全部印刷出来,二十万字一册,字数最少的一部,也能印个五六册,最多的超过十五册。
按照每二十万字十万册的印刷量,总共就是一千多万册。那就是两个多亿美刀。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卖的好的,当然会整套印刷。卖的不好的,就可能直接腰斩。
而且,卖的好的,十万册之后,还会加印。
至于利润分配,作者方面,百分之八起步,十万册以内百分之八,然后每十万册递增百分之一,最高百分之十五。
网站方面拿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印刷、零售、运输这些环节的利润了。
也就是说,如果能达到理想状态,每部每本十万册卖完,那么,跃文分部就能拿到税前几千万美刀,而作者方面,总共就能拿到税前两千万美刀左右,平均下来,每个作者两百万美刀,换算成大夏币就是一千二三百万。
如果超出这个数据,也就是说,某些小说,卖出的册数,超过十万,甚至达到二十万、三十万之类的,那么作者的收入,就成倍成倍的增加。
真算起来,利润肯定比大夏国内要强——前提是卖的好。
其实周禹还是有些信心的。
毕竟,维亚康姆的渠道,周禹的关系网络,再怎么也能起到一些保证。毕竟,这些书,不单单会在美国发行,维亚康姆的渠道,遍布北美、欧洲,乃至于南美澳洲,都有渠道。
这么大的市场,十万册应该能卖完吧?
周禹手里拿着一本英文版的《龙蟠》,心里想到。
一百八十六章 时代浪潮
手中的这本英文版的《龙蟠》,就是跃文美国分部送过来的样本。
制作的确非常的精良,纸张、色泽、彩图,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封面就是威严的蟠龙图——大夏的龙,而非西方的蜥蜴!
翻开来看了几章,周禹微微颔首。
就翻译方面来说,基本上达到了他的要求。
至少,看英文版,跟看中文版,其中的味道和意思,差别不是很大。作者要表达出来的种种想法,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当然,要原原本本,也不可能。
语言的不同,真的是一种很大的障碍。
就周禹看来,这本书的翻译,十分的倾向于西方色彩。《龙蟠》虽然是西幻小说,但毕竟是大夏的作者写的,因此,原本只能说是披着西幻皮的大夏小说。其中的道德、感情等方面,都是东方式的。
不过翻译过来之后,阅读起来,这方面的味道,就倾向于西方式。
周禹对此,不太满意。
他运作小说,在西方发行,最大的意图,是让东方式的文化,逐渐渗透改变西方人的看法。
这一翻译,大部分变成了西方式的韵味,那就脱离了他原本的初衷。
不过他能够理解跃文管理层的意图——只是为了卖的更好一些。
初期是能够容忍的。
毕竟,虽然大部分虽然转变成了西方的韵味,但其中仍然蕴含了一些东方文化韵味。先就这么着吧,以后逐渐减少西方韵味的存在,增加东方文化韵味,潜移默化的改变,才是王道。
“希望这一炮能打响,不需要太响,能卖的不错就好。”
周禹放下这本书,靠着椅背,淡淡想到。
“网文毕竟不同于传统文学。快餐式的文学,在人生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深刻方面,绝大多数都远远比不上传统文学。这是硬伤,但也是优势。有的人就不喜欢哔哔什么大道理,就喜欢图个爽快。”
“只等着看结果。”
。。。
猪神放下手机,心里激动,手有些发抖。
战战的拿了根烟点上,就这么坐了好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
振奋了一下精神,点开球球,进入了大神聊天群。
“都得到消息了吧?”
他打出了这几个字。
“刚刚。”老三回话。
“我也是刚刚。”
“什么消息?”没有入选首批大名单的大神作者不太明白。
“海外出版呗。”基神冒泡。
“嚯,出版啦?!艹,羡慕嫉妒恨啊!”
“为毛不是我,为毛不是?!”怒火熊熊的表情。
“嗨,这事。。。”猪神犹豫着,打字道:“谁也说不准会是个什么结果。扑街的可能性极大呀!卖不好,那脸可就丢到海外去啦!”
“。。。”
一阵沉默。
基神打字:“有机会比没机会强。我们求都求不来呢。就算扑街,也光荣。”
“对头。”
“+1。”
“哎,对了,猪神,你那本是《野蛮王》吧?那边给的版税怎么算的?具体情况怎么样?首印多少册?”基神又问。
“猪的是《野蛮王》。”老三接话打字:“版税的话,是这么算的,保底是百分之八,首印十万册,二十万字一册。然后每多十万册的销售量,就增加百分之一的版税,最高百分之十五!”
“十万册百分之八保底?最高百分之十五?啧啧,这真够优厚的。话说大老板还真是大方。”
“谁说不是呢。国内出版行业太乱,盗版横行,没啥念想。而且就版税而言,国内也低一些。要知道,美国那边,图书可比我们这边贵的多。”
“是这个道理。”猪神打字:“编辑告诉我,首批精装本硬皮书的零售价格是二十五美刀。”
“二十五美刀,啧,那就是一百多大夏币一册。这价格。。。我眼红。猪神,啥时候得杀你一块肉!大家伙算算,十万册,猪神的《野蛮王》好像是一百万字出头吧,算作五册,首批卖完就是五十万册,总共就是二五一十。。。一千二百五十万,还是美刀。百分之八就是一百万美刀!擦,版税这么高!要是卖的好,翻个几番也不是问题呀!”
“我看还是老三给力。老三有两本入选,都是都是两三百万字的大本!这收入。。。”
“我说大家伙现在说这些是不是早了?”猪神无奈打字:“这都镜花水月的事,谁知道呢。”
然后转言:“话说老三、大红。。。我刚才接到编辑电话,听他说完,脑子都有些发懵。明知道这事是铁板钉钉,但真实现了,我这心还真有点发抖,现在还在跳呢。”
“大哥别说二哥,咱都一样。要说钱吧,咱也不差。我只是想着,我的书被那些白人黑人捧着,感觉就不一样。就好像。。。跟猫一样,炸毛了!浑身汗毛都竖起了。。。”
“这是名!”基神又冒出来:“名利名利,名在利前。话说几位都是不缺钱的人,现在吧,缺的就是名。咱写网文的,说实话,历来被传统作家们看不上眼,就算现在勉勉强强有几个进了作协,也仍然是边缘人物。但现在不一样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传统作家,有几个书能在海外发行?咱能!”
“对,咱能!”
“咱写网文的,跟世界接轨了,嘿嘿,眼红死他们!”
“也就莫说这位诺贝尔大神的书,能在海外发行,其他的哪儿还有几个?就算有,也是自费。咱呐,得谢谢大老板。没大老板这样的大靠山,网文想要真正走出国门,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话也不能这么说,前段时间,不是就有人说,有几位的书,就被翻译过去,在美国的网站上发表么。”
“那都是虚的,有什么用?一毛钱得不到不说,那种小到令人可笑的规模,随时都能被淹没。”
“现在好了。”老三叹息了一阵,打字道:“跃文分部在美国的网站,已经全都构建完成,完全跟国内的主体挂钩。我听老武说,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跟美国那边的网站同步。你在这边发表章节,那边也会随之不久就显示出来。”
“也就是说,海外渠道,会越来越多的向更多的作者开放。”
“咱写文的,虽然是写网文的,但也勉勉强强的算是一个文人吧。文人著书立说,这是千秋大事。反正我激动过后,是振奋起来了。早前年会的时候,大老板说我近几年在吃老本,没有任何突破,他希望我们能用心的尽心竭力,出一本超越以前任何一本书的大作,扬名立万。我估摸着,可能我这一辈子,只有最后一本书了。好好写,头发写白了,都值,只要能写出超越自我的作品,我就收官封笔。”
。。。
关于运作小说实体出版的事,周禹关注一番,便放在一边了。
说到底,这样的事,最终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他能说了算的。得看那些作品是否能吸引人。
至于周禹,他能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出钱。
十年二十年,一笔一笔钱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