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第201章

插队在黄土高坡-第201章

小说: 插队在黄土高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去热电厂捞的,热电厂那的水池冬天水也是热的,他们一年四季都在那捞。”

    “北京哪有热电厂啊?”

    “石景山高井那儿。”那鱼虫贩子低声说。

    王大力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第二天带上水衫拿上抄子便骑车而去。

    路途三四十里路,骑了两个多钟头到了,下到那水池,果然水是热乎乎的,腿在水衫里感到暖暖的,手浸在水里也暖暖的,这捞鱼虫真过瘾,好像在温泉,鱼虫也不少,只捞了二三十分钟,便捞了小半桶。王大力正在高兴,一个戴红袖章的人来到他面前,严厉地对他说:“这是热电厂的循环水池,不允许捞鱼虫,更不允许下到里面捞,你赶快出来走人,不然的话,把你的抄子,水桶,水衫都没收!”

    “别人也在这捞啊!”王大力不想走,辩解说。

    “谁在这捞了,我只看到你!”那戴红袖章的人严厉地说。

    捞不到鱼虫捞线虫,王大力看到花鸟鱼虫市场有几家在卖线虫。线虫放到水盆里,在水底缠成厚厚的一层,密密麻麻地在水中向上摆动细如线头般的身体,红红的,好像一块红地毯在水中一样漂亮。

    王大力又找一个熟识的鱼虫贩子问:“他们的线虫哪捞的?”

    “你也想捞?”

    “想捞。”

    “如果你捞的线虫卖给我,我就告诉你哪捞的。”那商贩眨了眨狡猾的小眼睛。

    “行。”王大力答应。

    那商贩告诉王大力,要捞线虫,到通县,到昌平,到平谷,到河北,到白洋淀,到天津。。。。。。

    “北京较近的地方哪有?”王大力问。

    “他们这几天都到门头沟大山谷去捞,你到那看看。”王大力终于听了个准地方。

    大山谷门头沟,比石景山高井又远了不少。冬天,正刮西北风。王大力从城里往西走,一是路面越来越高,一是要顶着风骑。

    王大力顶着西北风,往西骑啊骑,骑了三个多小时,才来到门头沟大山谷,身上又软又乏,停住歇了会,便向人打听:“老师傅,您知道大山谷这儿哪捞线虫吗?”

    王大力问的是一位老者,年纪约六七十岁,戴个蓝劳动帽子,穿个蓝劳动布棉袄,正在院墙外的空地上打煤糕。那老者戴个眼镜,留着几缕半尺长的白胡子,打完一块煤糕,站起身,一指身边的一条留着黑水的沟渠说:“我前两天,看见有人开着摩托在这捞过线虫。”

    “真的,多吗?”

    “我看到他们捞到中午,一人都捞了两桶呢。”老者笑笑说。

    王大力忙把自己车锁好,穿上水衫,下到这流着黑水的沟渠中。

    水是由山上留下来的,不十分凉,水不太深,只有一尺多深,王大力挽起袖子,用手摸线虫,水触到水底,刚划拉两下,果然触到绒绒的有肉感的东西,王大力掏出水面一看,果然是一团里面团着泥,外面是线虫的团团。他便把线虫放到桶中,心中陡增精神,又连续摸,不远处又摸到一团线虫,他把线虫捞出,装进桶中,又接着摸,很快线虫便捞了半桶。

    他又摸下去,手一触,也软软的,中间还有些硬,他以为是线虫,不禁捞出水面,可拿出水面一看,那物却是黑黄色,外面黑,里面黄,用手一捏,登时扁了,一闻,好臭,原来是一个屎橛。王大力恶心的直耸鼻子,扔掉那物后,涮涮手,又开始摸线虫。

    临近中午,连水带线虫已摸了一桶了,王大力知道,这线虫团里裹着不少泥沙,线虫进桶里后,自己会从泥沙中钻出,抱成团,互相缠绕,互相依偎,钻到泥沙上层。

    他便用双手在桶的表面把厚厚缠在一起的线虫捞起,放到地上铺好的塑料布上,再捞桶里的线虫。

    把线虫大致捞出泥沙倒掉,把塑料布上线虫放进桶里,注上些水,洗洗手脚,挂上桶和水衫,把水袖捋下,准备返回。

    这时,才觉日已午时,肚已饿,咕咕叫着,他买了两个火烧一小袋榨菜,在路边填补了几口,骑车回家。

    在大山谷捞了几回线虫,捞线虫的人便多起来,王大力每天去,都能看到陆续有六七个来捞线虫的人,他们都骑着摩托挂着大桶,穿着水衫来捞,一看便知是捞线虫去卖的,这些人捞起来,比王大力卖力,不捞满一两桶绝不返回的,十来天,河沟里的线虫便很少能捞到了,王大力又找了五十里以内捞线虫的河沟,但线虫都不多,天又到了三九,实在冷的厉害,王大力便不再干这捞鱼虫的营生。

    不干这营生干点什么呢?只要人勤快,到处都有商机,路过离家不远处一个公园门口,看几个小贩在地上铺块红布,上面摆上玩具正在叫卖。

    而去公园玩的三五岁,六七岁的小朋友,好似魂都被红布上摆的玩具吸引住了,扯着大人的手,往玩具那拉。四五个红布摊,每个摊前都围满小朋友。

    王大力脑中灵光一现,不捞鱼虫,这也是个赚钱方法,于是也凑过去看,见红布上摆的有汽车,飞机,变形金刚和奥特曼,玩具个头都不大,价钱也不高,几块钱一个,便宜的一块钱,贵的也只五元一个。

    王大力蹲在一个摊前从上午十点,一直看到中午十二点,一共看了两个小时,摊贩每做一笔买卖,他心里都给记上,两个小时下来一算,那摊主竟卖了八十几块钱,对半赚的话,也能赚四十元钱,比起上班一月才挣一二百块钱要多的多。

    卖玩具不着凉不冷不受风的,也有钱赚。王大力认为这是好事,于是第二天到批市场批了玩具,买了块红布,早上九点来钟,也到公园门口摆起了一小摊。

    一脸四五天,每天都能赚二三十元钱,而且这买卖从上午几点多到下午一两点钟,上午九点之前,公园来玩的孩子少,玩具卖不出去,下午一两点之后,孩子基本都从公园回家了,四个来小时,赚二三十元也算不错。

    王大力正为自己找到这个新财路兴奋时,星期天上午,王大力上午九点钟,便来到公园门口出摊了,他把玩具摆满地上的红布,果然,星期天休息日,来公园玩的小朋友特别多,一到公园门,边都奔卖玩具的地摊围了过去。

    有买东的,有买西的,有买小变形金刚的,有买一上弦会跑的小白鼠的,忙的王大力不停地展示玩具,不停地把玩具递到小朋友手中,不停地收钱,正卖的热火朝天时,不知哪个人喊了一句:“工商车来了!”

    王大力侧头一看,见那些地摊上卖玩具的,把地上红布一包,裹起玩具像小鬼见了阎王一般,疯狂四处鼠窜。

    王大力见状,也顾不上收两个小娃娃买玩具的钱了,抄起地上铺的红布四个角,往起一拎,便站了起来。刚想往公园门外两边树林中跑,只见工商执法车已堵在公路边,两边树林边也各站一个穿工商服戴大毡帽的人,王大力心中暗暗叫苦,见两个卖玩具的中年妇女已被抓住,正在和工商人员抢夺那包着玩具鼓鼓的红布包,并高声哀求。

    王大力琢磨,硬闯是闯不出去,他堵外边,索性咱们往里走,便装作没事人似的,提着红布包,向公园门口走,走到公园门口,剪票人员向他要票,他暗道:坏了,早知要挨抄,买张票准备也好,又遇见,他见紧贴门口边有一小卖部,便忙跨进,看见地上有个空纸盒子,忙把红布包扔到里面。

     

下 第三十九章 张燕

        王大力刚把包着玩具的红布包扔进小卖部屋内的纸箱里,一个二十来岁戴着大檐帽的工商人员就跟了进来。

    他进屋环视了一下,盯着王大力问:“你是否刚进屋?”

    “对呀!”王大力装作浑然不知的样子。

    “你刚才是不是卖东西来着?”那工商小伙子高声说。

    王大力见他凶神恶煞一般,心中便来了气,心说你才多大啊,凭着穿那身衣服,就对我吆五喝六的?不理他。便装作看货架上的货物。

    “嘿,对你说呢!”那年轻工商人员横横的又来一句。

    王大力仍不理他。

    “我和你说呢!”他见王大力不理他,好似丢了面子,过来拉王大力的衣服。

    “你干什么,别拉拉扯扯!”王大力反手一推,把他推得倒退一步。

    “你,你?”那年轻工商人员见竟然有人敢推他,大出意外,一时急气之下,说不出话。

    “你什么呀,大爷懒得理你。”王大力说完,便走出屋。

    “拦住他!”王大力刚走出十来步,那年轻工商人员跑出屋大声喊。

    于是三四个工商人员拦住王大力。“怎么着,这马路是你们家的,走路都不让走了?”王大力站住脚冷笑说。

    “他也是刚才摆地摊卖货的!”那个年轻工商人员在后边喊。

    “抓奸抓双,抓贼抓脏,你说我是卖货的,卖什么货了?我卖你爷爷的烟袋锅了,还是卖你奶奶的裹脚布了?”王大力不知为何,心头火窜了上来,开口便讽刺道。

    “我刚才看见他拿着包往门口跑,后见他进了小卖部。”那年轻工商人员说。

    “你在小卖部里见那个包了吗?”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工商人员问。

    “没注意。”那年轻工商人员说。

    “你去小卖部看看,瞧那卖货的包在不在?”那年岁大的又说。

    那年轻的返身去了小卖部,不一会儿出来说:“奇怪,那卖货的包不见了,问店主,店主也说没看见。”

    王大力想:我那包货的红包没了,别是店主给黑了。 。

    工商人员走后,王大力才折回小卖部。进屋,见一女人正在整理柜台里的货物,便道:“老板娘,刚才我放空纸箱里的红布包在么?”

    “在。”那女人抬头望了王大力一眼,随后讶然道:“哎呀,大力,是你啊!我刚才看着就觉眼熟,你一下又出去了,我忙把红布包藏柜台后了,正琢磨事谁呢,原来是你,听说你不是在学校食堂当管理员么,怎么来公园门口卖小玩意来了?”脸上充满好奇。

    王大力被她说的一愣,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一村插队的张燕。“张燕,你哪时回来的?”

    “我刚回北京两三年,没单位接收我,薛玉昌给我介绍了这个活,让我承包了这个小卖部。”张燕说。

    “薛玉昌现在干什么呢?”王大力问。

    “薛玉昌现在是一个报社的副总编。”

    “你和他有联系?”

    “怎么没联系啊,你们都回北京后,村里就剩我和薛玉昌的爱人二红,我们俩可好了。”

    “二红也来北京了?”

    “早来了,比我还早来的北京,现在她可是个能人了,开了个保姆公司,专门为人介绍保姆。”

    “能人呀。”

    “你孩子和你一起回京了么?”王大力又问。

    “我闺女早回来了,你们回来后不久,就有一个政策,让回不了京的北京知青可以送一个孩子回北京,给上北京户口,我就把我闺女李灵送回来了,她一直在北京上学,我在北京只有一个姐姐,姐姐家又只住一间半平房,李灵回北京,我姐的孩子们怕抢占他们的住房,借口太拥挤,没让李灵在我姐家住,幸亏碰到左小莲,她家房多,我女儿李灵来北京上学就一直住在塔门家,真是沾了她们的光。”

    “左小菊和左小莲现在怎么样?”

    “都挺好的啊,左小菊在大学教,左小莲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姐俩混的都不错,又都养了一个儿子。”二人聊了好一会儿,王大力才离开。

    王大力离开后,张燕陷入了沉思。她不知为什么,最近老想起还在忻县村里离了婚的丈夫李金虎。她记得,知识青年绝大部分都返回北京后,女儿李灵也送到北京,她在县供销社,也不是每天回家了,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才回下李村的家一次。

    银虎在女儿李灵四岁的时候因为瘫痪,引了尿毒症,一年下来便去世了。本来就和自己同居的金虎偏要逼着自己去和他扯张结婚证,说,扯了这张证,心里踏实,张燕本不想和他扯得,想银虎刚去世不到一年,就和大伯哥扯结婚证,怕被别人耻笑,可是金虎却说,不扯证,人家才笑呢,半推半就的,张燕奈不过金虎的情意,便和金虎扯了证。

    后来,知青们陆续都返回北京,女儿李灵也送回北京,并上了北京户口,自己所在县供销社的十几个北京知青,除了和自己一样的嫁给当地农民的一个女知青外,其余全调回北京,张燕便觉心里苦苦的。她倒不是多贪恋北京的生活,她是想常看到女儿,是想和人比,别人都能回北京,自己又不比别人缺条胳膊少条腿,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回北京呢?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