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级农民 >

第8章

神级农民-第8章

小说: 神级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百乐点了点头,“我觉得10块的出场价格低了,这要弄到杭州市场上面,随便包装下,卖个30的价格完全没有问题的,物以稀为贵,这周围的市场,双木的可是独一份的。”

    “能卖这么高?呵呵,我们还是不要太黑了,能卖多少是多少吧,我在销售那里还有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呢,你卖的越高,我的钱也越多。呵呵,我们现在可是负债累累啊,都欠了银行近一亿多呢。”虽然欠了那么多的钱,可是林峰一点也不愁,真要还得话,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还清了。

    杨得广又从旁边的框子里面拿了一捧草莓在啃了,“老弟,还别说,你这草莓味道可不比五月份的时候那些种在野外的草莓差,而且还更好呢,这甜度应该能上100了吧。都赶上蔗糖的味了。一点都看不出是大棚里面出来的。”

    “呵呵!”林峰也摘了一个草莓放进嘴里,味道确实是非常的好,以前那些大棚草莓他也是经常吃的,不过这味道么,还真的不敢恭维,别说是甜的了,就是淡的也算是好草莓了,不少草莓不是酸的就是咸的,完全是用化肥堆出来的。对于这样的草莓,林峰向来是敬而远之的。这草莓的质量下降,也是这些年来草莓价格一直下滑的原因。

    PS:其实我很喜欢开作弊图上QQ对战平台开黑店……有同好的可以留言啊!

第十五章

    不得不说,无论是双木的高层对于草莓的畅销都低估了,除了第一批一吨的草莓在各个专卖店试销售是按照三十块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的,但是随后的草莓全部进行了高档的包装,单单是专卖店出去的价格就在五十块一斤,一千克的包装盒,一盒按照包装的等级划分,分别在一百元到一百五十元不等,更为夸张的就是这些草莓往往是早上刚刚上架,还不到中午,就被人买光了。其实这也不能怪林峰他们的认知,他们还把草莓定性为水果,食用的水果,但是他们都忽略了高档的食品,只要经过包装,往往是上好的礼品,尤其是这个时候,双木的品牌已经出来了,对于那些白领一级的消费者们,他们对于双木产品的质量是非常信得过的,不说这个时候的草莓是天下第一家,就是大棚草莓大量上市的时候,双木的产品也能卖出一个天价来。

    尤其难得的是,双木的草莓不仅味道一级,就是保质期也不得不说,反常的长,放上一个多星期也不会见到坏,这就给了草莓做礼品的本钱。张百乐还是非常敏感的发现了这一点,如果说第一批草莓这么低价卖出是他对于双木的影响力的认识不足,如果下面依旧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那么他也就不是张百乐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一定要改正。在紧急联系了包装厂之后,双木草莓礼盒就开始正式登台了。配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尤其是在元旦这个大假期里面,送礼送健康的口号下面,都不用广告,这些草莓就脱销了。电话这边的客服人员往往接到要货的电话,只能用遗憾的口气说:“对不起先生,今天的货已经脱销了,请您明天赶早提货!”

    三天,只用了三天,30吨草莓就为林峰贡献了将近五百万的现金,考虑到这些草莓后续还将会继续结果,基本每天都能够出现4吨的新鲜草莓,一直能够持续3个月,想来这个赚上二千万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要知道,到时候还有一个春节,那个时候草莓的价格肯定能上一个新高的。

    不过现在最让林峰与杨得广得意的却并不是草莓,而是那原先种植的一百二十亩大棚西红柿,继草莓之后,西红柿已经进入了丰收,因为种植的属于无限生长型的西红柿,一旦挂果,就能够一直持续到明年的六月份,这么长的时间,加上一直以来双木种植的高产量,起码在西红柿市场,杭州和上海就能进入饱和,每天五十吨的产量已经可以预期,而且另外超过300亩的西红柿在半个月之后也会进入挂果期,到时候,如果不开辟新市场的话,这些西红柿不得不进入降价的尴尬局面,降价对于双木攻占本地市场确实很有帮助,但是对于一心走高端路线,然后攻坚中级市场的双木的计划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看样子需要组建自己的物流了,我们要攻坚南京这些城市,另外可以给予之江出口公司一定得份额,不过商标的问题一定要搞定。”林峰深感自己身边没有得力的人手了,本着农业公司就是简单的买卖,所以一直没有怎么引进人才,现在就出现麻烦了,明明是市场供不应求,结果自己却为产量多了一些就焦头烂额的了。

    “找猎头公司吧,现在元旦,不少管理人员都开始跳槽寻找新的雇主,我们应该赶上这个时机。”张百乐建议到。这些天他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双木的底子太薄了,除了有限的几个管事的人之外,就销售方面,都是张百乐在挑大梁,虽然销售业绩很客观,但是不得不说,许多有待开发的资源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就拿草莓来说,如果不是张百乐及时发现了草莓的礼品价值,估计林峰和杨得广只会对着三十块一斤的价格而暗暗自喜,然后为产量不足而火急火燎。现在就好了,张百乐一个点子,虽然市场依旧供不应求,但是高价格带来的往往是市场的萎缩,客户的减少。不过这样也好,双木走的始终的高档贵族路线,真要平民化了,估计双木的品牌价值也要萎缩了。

    “这个你们去做吧,明年公司肯定要扩大几倍不止,把人先招来养着,市里面已经给了我们十万亩的农田批文,只要我们做好农户的加盟,那么产量将会上升几十倍,到时候,整个江浙地区的高端市场都可以有我们的专卖店。那个时候,才是我们打硬仗的时候。”

    新的批文昨天就已经下来了,可是公司单单就上次那2000多亩的规划才堪堪搞定,这一次,不仅仅是上次让之江去解决的两万多亩,连带着周围十二个村子的农田近八万多亩的土地需要搞定,这样的工作量对于目前的队伍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招人的话,估计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搞定。可是也许林峰等得起这半年,可是市场等不了这半年。随着双木的高质量蔬菜的上市,不仅仅是杭州上海的市场需要双木来填补,就象宁波,南京,苏州这些大城市,那里已经不止一次的发来请求,让双木进入那边的市场,可是双木实在是没有货啊。

    “西红柿的问题倒是不大,这些产量全部给之江公司,也是不够的,他们每天差不多要往日本韩国运去差不多160吨的西红柿呢,而且还能卖更高的价格。”张百乐建议。

    林峰想了想,才道:“这个你们安排,虽然现在都是一个公司了,但是还是要分个主次,海外市场我们也不着急,那边的价格贵上五倍,他们那边反正一直在花十块一斤的西红柿,那可是质量劣质的大棚西红柿,可不是我们这种高质量西红柿,不怕他们不买,要是便宜了,他们还会得了便宜还卖乖,反正就是这个价格,爱要不要吧,棒子和鬼子们可是有钱的很。”

    张百乐盒杨得广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第十六章

    “公司的二期工程非常的庞大,整整十二万亩的土地需要进行改造,这里面涉及了差不多五万的农户,我们需要和他们签订新的合约,以前的合约的丰厚补偿将是非常的不合适的,我们不是政府机关,不应该将北方的实验性农庄模式应用过来,而且我们以前的补偿力度也要大于实验性农庄。这对于我们的资金压力太大,虽然市政府已经协调同意我们可以在两年之后再按照周边的土地承包价格才开始收承包费,但是,仅仅农夫的第一次补偿金,就能够让我们直接破产,而且十二万土地,里面有整整5万亩土地将会进行大棚改造,这一工程就会消耗我们三个亿的资金,更难的是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改造,这样的工程,没有半年是无法完成的。”新招来的主管公司规划的经理王大成看到这个规划书的时候,就知道是天方夜谭,这完全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大跃进规划。不说难度,单单风险就已经让所有的银行不会看好双木。

    “那你有什么合适的计划?”林峰对于这个敢于驳斥自己计划的经理很恼火,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对方确实很有理由,这个计划在林峰的脑海里面更是是一个理想的计划。他没有学过什么风险预算,感觉到里面的不对劲,但是无法觉察出里面的危险到底是什么。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十二万亩的土地改造,按照极限大棚三亩一个人工,普通农田10亩的管理划分,加上能够让十二万亩土地正常播种收获的人员,以及恰当的管理人员数量,我们需要再招收整整将近四万的员工,而事实上面我们在周边仅仅是只能招收不到一万的员工,这个数据还会达不到,因为周边的轻纺家庭作坊的收入并不低,甚至要比我们一号基地的那些员工的收入不相上下,扣除那些年纪上了65,小孩之外,我们很难招满一万的员工,那么春季,一旦我们完成这些土地的改造,单单就大棚一项,就会让我们缺少人力。而且大规模的改造,使得我们第一个月很难有产出,这就让我们背负了第一个月员工的工资负担,按照市政府的协议,他们只会担保我们解决三个亿的贷款,这点贷款刚刚够我们大棚改造的资金,这份规划里面还有一项,那就是组建超过两百辆的物流车队,还有一个大型的蔬菜加工保鲜中心,单单就这一条,就有了两点五亿的资金缺口。而我们现在的收入的呢,抛去人工的各项成本,以及春节的奖励,账上将会只有不到1个亿的资金,按照每个月四千万的收入,根本就是无济于事。”王大成继续抨击着林峰的这份规划,显然他没有看到林峰越来越黑的脸。

    “这份规划抛弃,说你的规划!”林峰火了,一直以来的顺风顺水确实让他有了一种自大的情绪。现在王大成的抨击让他稍稍冷静了下,不过如果王大成拿不出一个可行的规划出来,那么他一定会把王大成炒掉。

    在座的三个人,杨得广和张百乐可是并不着急,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协议他们看过,上面给了2年的时间来改造,这个规划完全是林峰自己的速度求成而已,不能上就不能上。不过王大成实在是不给林峰面子,这样的人要是有才能倒是好了,林峰不是小鸡肚肠的人,也能留下来,不过要是没有多少货的话,估计也只有卷铺盖走人了,毕竟一年百万的收入不是那么好拿的。杨得广一直在抱怨,林峰给于员工的工资实在是高了。都赶上城市里面的那些白领工资了。

    “三万大棚改造不变,临近基地的三万土地进行大棚改造。剩下的七万亩土地按照每亩补偿一百块的水准补偿农户,延期半年之后改造,分成两期,计划七月份改造一批,然后剩下的在11月份改造。这样能够在一年时间内全部改造成大棚种植。大棚的收入在普通薄膜收入的10倍以上。”王大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过并没有多少的亮点。

    “那那些土地闲置?”林峰有些不爽了。

    “种水稻,我查询了现在有机水稻的价格,发现有机稻米的价格在五元到八元之间不等,如果我们能够进行土地改造,使得这部分土地达到有机稻的标准,那么,我们还会额外收入每亩二千元,当然这是在没有计算土地改造成本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改造成本超过每亩一百元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农户加公司的模式和农户签订条约。”

    “土地改造成本不用你担心,这部分不用计入成本。”林峰打断了王大成的话。前些天,王教授打过电话来,希望林峰能够公布下关于土地改造的技术,不过林峰没有同意,但是却给了林峰灵感,自己的这些反常终于可以用土地改造技术来掩饰,不过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确实没有人知道。

    “如果这样的话,前期我们只需要投入五个亿就能够完成首次改造,水稻种植的话,日常管理人均能够看护五百亩的水准,如果人力紧张,可以将这个数值提升到八百亩,不过这样繁重的劳动会出现麻烦。这样的话,我们第一个月只需要招收一万左右的员工,这个可以在周围的村落解决,不过最好是给与周围村落4000人的名额,其他的从各地的人力市场解决,开春之后,可是有很多务工人员的。”

    “那么种植方面呢?种什么已经决定了没有?”杨得广问。

    “这个我和张总商量了,根据目前市场的反响,我建议是大规模种植西红柿。作为一种既可以做蔬菜,又可以做水果的植物,而且他的种植周期短,收获期长,这是最适合我们的,抛去未来给于杭州和上海市场,以及之江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