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你出金陵已经有几个月了,有些事情,你或许也不清楚,这件事情,必须到金陵后,才可以搞得清楚。。。这样吧,你且在这里休息一晚,明日往金陵去,仍旧呆在吴王府,有些事情,你得给我个消息,我好有个把握。”
“嗯,既然林海录已死,那我的差事,也算是完成了,回府后,吴王必是有赏的。只是这么久没有消息给吴王府,纵然可以找些借口解释,只怕依吴王多疑的性子,还是会有疑虑。”杜如悔想了想说道。
“若是你杜如悔的身份靠得住,那就不妨事。就算赵允心中有些疑问,但他也不可能因为这点疑问,就要处置你的,最多也就是有些事情避着你一些而已。你只记着,不要刻意去打探,一切顺其自然便可。。”
“那如悔与三爷一道走。。”杜如悔道。。
苏三摆了摆手道:“不行,这一路上过去,人多眼杂,你还是单独一个人上路为好。丽儿。。。安排杜先生歇着,明天送杜先生到往金陵的大路上去。。。”
唐丽进来,听了苏三的吩咐,却不支声,而是静静地看着苏三。。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苏三有些纳闷地道。。
“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唐丽看着苏三,轻轻地道。。
第5章,天外天,人外人
“胡闹。;。”苏三转过头,不理会唐丽,想了想又回过头来道:“你与露儿就在这里呆着,哪儿也不准去。。。金陵可不是武陵,稍有差池,不是玩笑。。”
唐丽见苏三的话说得严历,心里有些生气,正要顶嘴,苏三却又道:“而且你这模样,走到外面,是个男人都要多看你二眼,我们可不想这么扎眼。。。”
这话倒是让唐丽感觉有些舒服,可是就这么个理由,就不让自己去金陵,她多少有些甘心。哼哼地站在一边,只是生着闷气。。
丽儿的年纪比起露儿来,也大不了几岁,由于从小与哥哥唐超呆在一起,唐超又一味地惯着她,因此她的性子中便多了一些任性。苏三不怕聪明人,倒是对这样任性而为的人,有些拿不准。因为他想不出,下一刻这样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所以,他并不想把这样一个不安的因素带在身边。。。
金陵之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若要成事,当真会是步步艰难。他可不想再为自己身边的人,再费心力。。。于是对着生闷气地丽儿和声道:“为了不分心,除了玉儿要为宁远做饭必须要带去外,宁远身边再没有其他的女子。所以,丽儿且安心地呆在武陵便好。。若真有什么事情的话,我会派人来召你过去。。”
苏三苦笑了一声,不得已,只好对丽儿使出‘美人计’了。
苏三的温声,果然让丽儿回嗔转笑。苏三先说一个不分心,再说一个没带其他的女子,言语之中,似乎是在向她说:你去了,我是要分心的。这种意思,她听在心里,自然是乐在脸上。。
因此,轻轻地看了苏三一眼道:“不去就不去,谁稀罕去金陵,又不是没有去过。。”便乐滋滋地转头对杜如悔道:“杜先生,前几天多有得罪,请杜先生不要往心里去。。”
杜如悔哪里敢往心里去,眼前的情形是:苏三与唐丽二个眉目之间,俨然传着情。而如今他的情形是:他已经是三爷的人了。
因此,就是有十万分的计较,到这会儿,也势必是要放开的。再说,他还要谢唐丽呢?若不是她一时任性,放过了自己,只怕自己已经死透了。。
站起来对唐丽行了一礼笑道:“唐姑娘说笑了,不杀之恩,感激还来不及呢。。。。”
唐超在屋外见众人已经开始说题外话了,便与李技等人一齐走进来道:“三爷,马匹都准备好了。。”
苏三点了点头,站起来,轻轻地握住杜如悔的手道:“先就这么样吧,你身子弱,这段时间又被关羁着,如今已到深冬,要多注意身体。。”
“三爷放心,如悔省得的。。”杜如悔郑得地点了点头,心中再也没有把苏三当成一个小伙子来看待。在他的心里,苏三俨然成了一位长者。。
点了点头,苏三招来小安与玉儿道:“小安你带着玉儿,明天天亮了再往金陵去。。。李技,我们走。。”
三人与众人在院子里告别,踏着凉月,把马牵到村外,一路朝北骑去。子时之前若能赶到留下镇,稍稍休息二三个时辰,明日中午之前,便可以进入金陵。。。
杜如悔听着苏三等人,在村外上马,已然出去老远,这才默默地转回屋内,向唐丽讨了笔墨纸砚。连夜把这些年,能想起来与吴王有关,与金陵人事有关的事情,一一摘录下来。
清早,小安与玉儿出门的时候,杜如悔便把这份花了一夜时间写好的呈情文章,交到了小安的手里,托他带给三爷。从这一刻起,他算是尽心尽力地开始为苏三做事了,心里没有那种屈居人下的为难,反而有种找到了归属的感觉。
李道明回到金陵的时候,离苏一被抓进天牢,已经过了四天。钦差大臣回金陵,得先去大内向皇上缴旨,才能回家,这是规矩。因天色已晚,李道明便先在政事堂前递了请见的牌子,便直接回驿馆住下。
因用不着琪英护卫了,便把琪英招到身边道:“你先回去看看你姑姑,就说我明天面圣后,便会回家。见完你姑姑后,你也回去吧。。。脸上带着这伤,还不知道你姑姑,还有你母亲,会如何说话。。”
邓琪英道:“姑夫这是说哪里话,那日的情形那般危急,到头来,只带着这点小伤出来,算是天大的幸事了。。虽然个中细节,不好说给她们听,但姑夫也不必为此事,再劳心。”
“哎,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这次多亏带了你去,要是靠了铁平那些人,姑夫只怕早已命丧黄泉了。。。”李道明叹了一口气,感叹了一回,便把这心思放下,又对邓琪英道:“如今已经月半,再过一旬,便是年关。年前你最好是去兵部递文,领了禁卫军的差使。明年也好有个安排。”
“父亲也是这个意思,既然姑夫也如此说。。”邓琪英点头道:“琪英领命便是。。”
“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平时你自忖武艺非凡,可是去一趟武陵,便蹦出来一个:比你年纪还小,文才比你还高,武艺更是不俗的年轻人。这天下之大,又岂止一个武陵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的出身,家世,环境都要好过人家,所以,你尚需勤学努力,不应该再与那帮闲荡子弟浪费精神了。。”李道明郑重地道,对邓琪英是充满了期许。。
感受到长辈的这种用心,邓琪英心中也是为之一激,脸上却平静地道:“琪英能理会的。。”
点着头,心里想着,年轻人的路,还得靠年轻人一步一步地来走。他最多也只能提醒一二句,管是管不了的。不过他见琪英虽然脸上没什么额外的表情,心里未必就肯雌伏于苏三。年青人总归是要有些压力的,以前是没人压着他,他不知道加劲,如今,有个参照,只怕还是件好事。。
只是苏三,怕不是自己这个内侄能比得上的。。挥手让邓琪英离去后,李道明便把心思放到了眼前。
当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二件。
第6章,只怕难逃一劫
第一件便是皇上前几天,已经准了御史中丞徐子敬的请辞。;按照旧例,御史中丞这个位置,是不好调没有做过御史的人,来领这个职位的。所以,在以往的任命中,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御史台内部升用。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御史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这些年,徐子敬虽坐着中丞的位置,但他年老多病,大多数的台务都是由他代理的。这次徐子敬终于可以归家荣养,那御史中丞的位置,他是一定要争一争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他才不愿意掺和到太子党与吴王派之间的纷争中去。可目前,林海录的事情,已经变成了这样,太子的态度,还有二皇子的意思,都要重新忖度。便是御史台里,能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危胁的御史,也要多注意他们的行为。。
好在,徐中丞是支持自己的;而且这次在武陵府办差,皇上也是赞许的,有这二点,如果吴王不使绊子,太子就算是有些怨言,也不能阻挡自己正式接管御史台。。
再说,御史不过是个言官,坐到中丞的位置,也只是正三品。不管是太子,还是二皇子,都把目光放在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二处地方。对御史台一般都不会太过问。由此想来,自己顺利接过中丞的位置,并不困难。。
第二件事情便是震动朝野的一件大案—中书省侍郎苏一谋逆太子案。
此案被揭出来,已经有四天了。四天里,整个金陵城,都闹的沸沸扬扬。。。苏一是中书省里身居高位的重臣,身后站着的便是吴王。若说苏一谋逆太子,那还不如说是吴王要杀掉长兄更合理。
若真是如此,这案子一旦查实,吴王只怕立刻便要被送大理寺赴审了。从封朝建国到如今,可还从来没有出这么大的案子。这一回,也不知道是谁,把这事情扯到了明面上来。
其实也不用猜,只要一听说这事,便知道是太子那边的人出的头。林海录的事情上,太子栽了跟头,若是不报一箭回来,谁还会替太子买命?保不住林海录,就保得住他们?
不过,李道明猜,这事只怕不是太子爷能决心去做的事,只怕是吴台铭的首尾。吴台铭是前朝便入了阁的老相爷,深得皇上信重,他若要保着太子,便是吴王眼里最扎眼的一根钉子。
哎,有吴台铭居中谋划,只怕苏一这次是难逃一劫了。
现在就看吴王是甘心受了这一箭,自断一臂,趁早处置了苏一,以防毒火攻心?还是强硬地守住,死保苏一,与太子结结实实地再拼一场?
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很小,做起来也很难!
吴台铭扯出这样的大案,岂会没有后手?眼前看到这些,只怕是冰山一角。真正历害的还在后头吧!
吴台铭此刻,一定是在看吴王怎么应。
若是吴王直接把苏一给灭了口,他只怕是见好就收;若是吴王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底牌,那他只怕要与吴王好好撕虏一番。
这一撕虏,可就是官场巨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顷刻之间,这朝廷上下,便要谈案色变了。。
眼看风波将起,我在这其中,又要如何取舍呢?若是一个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的局面啊。。
李道明坐在油灯下默默地想着这些,便听到隔壁院子里,传来大呼小叫的吵闹声。。。
不由皱了皱眉头:这成何体统?驿馆好歹也是国家的体面所在,大小官员面圣前,都得在此地歇息,便是外国使者,也多居于此,怎么如此喧哗,大呼小叫?
“来人。。”李道明沉声喝道。
“老爷。。”李志忙推门进来。
李志是府里的内院管家,自小父母双亡,很小的时候,就在李府里做事。因与李道明的儿子李舒自小在一起玩耍,又一起读了书。李道明见他还算懂事,便用他做了管家,并给他用了一个李姓的名字,以示都是一家人的意思。。
李志先是从外院的小管事做起,一直做到内府的大管家,其实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可见他为人还是活络的。李道明在金陵呆的时间多,便用他在身边侍候,有些事情,交给他办,倒还放心。
“去看看,隔壁是怎么回事?”正想着心事,便被这么打扰,他着实有些不耐。
“回老爷。”李志并没有出去看,而是接着道:“李志刚才在墙根下听了一会儿了。。隔壁都是一些回金陵述职的官员,想就着年边上,在金陵过了节再走。也有几个是师爷,只怕也是为了各自的主子,上金陵里打点关系的。他们正在吃酒说笑,因此声音大了一些。”李志轻轻地回道。
“哼。。什么述职。不过是到金陵来找后门的,改天本御史好好把这些丑态整理一个折子,扭扭这股歪风。。”李道明说这些也只是图个口头快活而已。。这满朝的官员,不是叫赵广,就是叫赵允。他要扭这股歪风,靠着一个折子,只怕是微不足道的。再说,他也早过了,青春热血的时代,也不像那些新进的年轻御史,一遇见事情,便发狂一般地上折子。到了他这个年纪,那得要一口唾沫一口钉才成。上折子,不说有十成的把握会批准,至少也要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才肯进言的。否则,做老了的御史,还学着年轻人那么孟浪,只怕会被人笑掉了大牙;何况,像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风气,只怕是几本上去,就会被皇上压下几本,压得多了,他的脸面上,也下不来台啊。。
李志笑道:“如今哪个官不往上头跑啊。近一点的自己就来了,远一点的,也要派个心腹上来走动。谁不想再往上升一升?谁不想往好一点儿的地方挪一挪啊?”
摆了摆手,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谈,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