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时机,说要参观原子弹试验场,谢洛夫也会二话不说的答应。
春风吹,阳光照,鲜艳的红领巾胸前飘……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想起了六一儿童节,我最期待这一天了。那天早晨,我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来到了学校。校园的上空飘起了红艳艳的横幅,横幅上写着: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教室里,同学们亲手挂起了彩带,系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随处都能看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快乐活泼的身影。
女儿在学校的作文前几天被谢洛夫恰好看见,于是他把瓦莉娅从乌克兰叫过来,这次的六一儿童节一定要陪着女儿好好过一次,学校本来是有活动的,谢洛夫夫妇和一些家长们一起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郊游,和孩子们培养感情。
“你就穿着这身军服去?会不会有些招摇了?”穿戴完毕的瓦莉娅有些打趣道,“女儿同学的家长看到你,会不会连话都不敢说?”
“犯人才害怕执法者!”在这个问题上谢洛夫相当嘴硬,绝口不提主要原因是他早就穿习惯军装,打开大衣柜根本就没有变装的事实。
儿童节的天气很不错,考虑到妻子的肚子问题,拥有模范夫妻锦旗的谢洛夫还是让克格勃准备了一辆车,知道了郊游的地点后让部下把车放在那里。为了应对人民的旅游需求,苏联有一批专门的别墅专门接待民众,有些接待军人、有些接待学生、根据时间的不同接待不同的群体,赫鲁晓夫接待尼克松的别墅,在赫鲁晓夫不需要的情况下也同样有这个作用。
这些别墅和郊游地点有专人打扫,负责保持郊游地点的卫生,这非常必要,不要以为社会主义国家人口素质高,在没有纪律的约束下,任何国家的人素质都很低,全世界都是如此。
和女儿一起郊游的谢洛夫立刻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仗着自己还算不错的听力,还听到了一个家长在和别人说话,谈论的人则是自己,“看到了么?武装带上有党徽和利剑,那是克格勃军官才有的装饰。”
“真是闲的蛋疼!”当做没有听到这些闲言碎语,谢洛夫不在意的坐在一根树桩上,进行着自己常规的活动,吃吃喝喝。郊游本身就是做这种事情的,难不成真的出来看风景?那不是闲的么?“不要多吃啊,和你妈妈学习,保持好身材,女生这点最重要了。”一边唠叨一边把弄好的面包片抵到了女儿的嘴边。
“嗯,知道了爸爸。”尤利娅看了自己的母亲一眼,边吃边保证道,“我以后一定和妈妈一样漂亮,和爸爸一样优秀!”
“优秀?”瓦莉娅忽然扑哧一笑,娇嗔道,“这么多年我还真没觉得他哪里优秀。”
“我在你眼里就一个戈比都不值么?”谢洛夫也真是奇了怪了,自己找的这个妻子怎么就看不上自己,不就是一副初中生文化的水准么?这又不赖他,上辈子他就是个初中生。结果瓦莉娅结婚后发现自己的文凭和实际水平差的有点远,又一次还偷偷的问他是不是文凭是巴格拉米杨元帅给他办理的,简直是岂有此理。
“说着玩的,还真当真了你!”瓦莉娅白了自己的丈夫一眼道,“不过以你的学历,怎么连函数那种简单的数学都不会?”
“我忘了!”谢洛夫脸色臭臭的,他发现自己跟女学霸实在是没有共同语言,再说是谁说的函数是简单的数学,敢在自己面前说嘛?不知道第几次发誓,今天晚上回家一定要把这个毛妹的屁股打肿,让他知道什么叫俄罗斯男人。
咯咯!和谢洛夫黑锅底的脸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瓦莉娅美丽的脸上绽放出开学你的笑容,抱着尤利娅对着男人坏笑道,“女儿好好学习,千万不要向你的父亲一样,出了学校就把自己学的东西都忘了。”
这次的郊游勾起了谢洛夫对小时候的一点回忆,那时候他也像是尤利娅一样在父母的怀抱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个时候父母就是最大的保护伞,大一点说一个强大的国家也能给人民这种感觉,只不过他比较小的时候中国还很弱,给不了他这种感觉,等到中国稍微有了这种国力后,他已经长大了。
不,不只是长大的问题,应该说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变了,他小时候的社会中,教师是社会主义的园丁,等到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教师就是一群在学校不好好上课,专门开补习班赚外快的群体。
至少现在看到妻子和女儿开心的样子,谢洛夫觉得还是这样比较好,苏联又不穷,想要保持现在的社会氛围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他相信好好维护下苏联一定可以维持下去。
“人们知道善良的含义,但不会毫无原则的妥协,我会保护你们。”回到家的谢洛夫把孩子和妻子都哄睡觉,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日记。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可以把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个好习惯谢洛夫前世没有,在苏联醒来才开始有这个习惯的。
“今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容,我和妻子还有那些家长们那种轻松的生活态度,就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肃反工作者的工作意义到底是什么。保护好这个国家,让危险远离普通人,这就是我工作的目的。这个国家很好,不是美国那种纯粹的竞争机制,胜者决定一切,败者睡大街。也不是西欧那些第二国际的社会党圣母,无原则的用圣母言论欺骗民众,唯一不太好的地方,算了,只要科技达到了,这不是不能改变的……”合上日记本谢洛夫轻手轻脚的上了床,为瓦莉娅盖好被子不一会就进入梦乡。
“主席,远东红旗边防军区报告,西伯利亚地区发现超大型钻石矿!”推门进来的谢尔瓦诺夫这句话,让收拾东西准备去西班牙看球的谢洛夫停下了动作,看球的计划告吹了。
“马上让边防军封锁消息,把报告交上来,我会向克里姆林宫报告。”谢洛夫干脆的命令道,“告诉边防军战士原地待命几天,我马上会去亲自考察。”
超级钻石矿矿场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一个直径超过一百公里的陨石坑内,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本来应该在七十年代被发现,不过谁让克格勃主席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呢,不知道具体的地点的谢洛夫一直让边防军打着发现资源的名义搜寻,今天终于有了消息。
“这批冲击钻石硬度可能是普通金刚石的两倍,因此具有绝佳的工业质量。些金刚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硬度,这要归因于一颗巨大陨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和高温。那次撞击留下一个直径一百公里的陨石坑。”谢洛夫对着赫鲁晓夫报告了这个消息。
“真是一个好消息,应该马上确定储量,尤里,你亲自去一趟吧。”赫鲁晓夫攥紧拳头道,“就算不是商业钻石,也能帮助我们的工业解决大量的金刚石需要,这是好事。”
第四百八十章 北极圈之行
这个巨型钻石坑的钻石要怎么用,还要看中央主席团的决议到底怎么处理,苏联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非常强大,其实人造钻石产业没有让这个钻石坑有迫切的需求。要知道苏联钻本身就是苏联科学家大规模量产的,这个历史时空还让谢洛夫骗了一比巨款。
铛铛裆!拿着克格勃主席的印章不断在文件上敲击,以一秒五下的速度把文件全部盖章完毕,把谢尔瓦诺夫叫进来,谢洛夫拿着已经通过的文件吩咐道,“这几份文件继续执行就行了,送到各部门去,最近半个月我可能不在总部。”
这个巨型钻石坑的潜在价值,完全够资格让他这个克格勃主席亲自走一趟了。几份文件分别对应了,后续对美国本土在肯尼迪遇刺问题上的阴谋论宣传,和印度内政部的合作,以及在苏丹方向的工作,还有最重要的克格勃东南亚渗透计划。
对肯尼迪遇刺案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一个当过兵本身应该有着坚强品质的军人,为什么会刺杀肯尼迪,而且他的枪法还这么准,可以在视距外一枪爆头。印度内政部和苏联内务部的合作有谢洛科夫部长代劳,这不是大事。苏丹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秘密警察总局在处理,东南亚渗透计划则应对了迫在眉睫的印尼问题,大方针已经定下了,防守反击,如果印尼陆军一直装死,那克格勃有时间支持印尼内务部来一场静坐战。
到时候就看是谁先沉不住气的问题了,谢洛夫认为可能这次美国中央情报局会策划的时间长一点,可到时候终归会动手的,因为时间并不在美国那边。历史上印尼共产党覆灭造成的影响,让社会主义阵营在越南战争中取得的胜利都有些黯然失色,没有纳入大半个东南亚,并没有改变亚洲地区的根本形势。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把谢洛科夫部长叫过来,我还有些事情要和他说。”谢洛夫对着自己的机要秘书说道,内务部在赫鲁晓夫时期的地位,说不重要确实不怎么重要,说重要也比较重要,用杨修那句鸡肋的比喻比较到位。
内务部负责苏联社会治安当然是重要的,不过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总体比较宽松。内务部的工作远没有其他年代这么多,加上赫鲁晓夫可能对贝利亚有些心理阴影,最后做出了裁撤内务部决定,让这个部门不在作为独立部门存在。
“文件看了吧,和印度内政部的合作我的意见就是这样,还有就是我准备出去一趟,最近可能不在卢比杨卡,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和我一起去,如果没有时间就让克留奇科夫和我去一趟。”谢洛夫征求着这位内务部部长的意见,毕竟对方是第二书记的人,他可不是谢米恰斯内,敢把总书记派过来的第一副主席打发到加盟共和国做克格勃主席。
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你怎么不上天呢?真当克格勃主席的权威对总书记也好使?除非你是贝利亚,碰到的还不是斯大林。再说了,贝利亚最后不是被秘密逮捕了嘛。
在谢洛夫的眼中,勃列日涅夫要是派过来副手,大不了自己就和对方大眼瞪小眼的卢比杨卡互相看着,绝对不能把对方打发到地方,这样看起来是胜利者,但引起中央主席团的忌惮先不说,让对方在地方形成权威就不好了。
“我可能无法出行了,真是遗憾,谢洛夫同志。”谢洛科夫最后还是婉拒了谢洛夫的提议,不过这倒并不令人生气,相反还可以留下自己愿意倾听意见的影响。
“没关系,那就克留奇科夫同志和我去吧,西伯利亚那边也需要当地内务总局对我进行配合,总是需要一个内务部的领导人随行。”谢洛夫不在意的说了一句,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先坐苏航飞机去伊尔库茨克,然后称作当地边防军区的直升机前往钻石坑。
本来谢洛夫是想要称作红军的军用运输机去,不过听说当地的机场条件并不好所以作罢,才选择乘坐重型运输直升机去,超级钻石坑那边不通铁路,只有苏联在靠近极地的几个军事哨所,所以无法乘坐火车到达。
苏联虽然电气化铁路在这个年代世界第一,但西伯利亚地区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在运行,而且纬度靠南。在修建一条铁路的难度非常大,大到比在青藏高原上修铁路还要大。
青藏高原的虽然也有冻土带,但基本上气温是比较固定的,但西伯利亚不同,苏联的夏天虽然比较短暂,但不代表温度低,在短暂的夏天内足够让西伯利亚的冻土带开化。变成一个个湿地或者沼泽地,林业资源开采之所以总是选择在冬天进行,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汽车进不去,进得去就出不来,这很好理解。
冬天之所以采伐量巨大,就是因为山区的道路已经被冰冻住了,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让运输木材的车辆陷进去。谢洛夫要去的钻石矿已经靠近北极圈,但在六月份的温度也到了零上,当地也开始有些沼泽化,所以无法通过交通工具过去。最后几十公里的路程只能依靠一行人的双腿。幸亏谢洛夫从来都不相信自己能寒暑不侵,没到一个地方总是先查一下当地的天气,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索性的人包括一个班的边防军战士,一些地质部的专家,加上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和内务部副部长两人,这种经历让谢洛夫有种过草地的感觉,没想到来到苏联十年后,他竟然享受到了长征时期红军的待遇,这一点都不是夸张,钻石坑发现的地点已经十分接近北极圈,这里连针叶林都不涨了,取而代之的是苔藓以及矮草,一脚踩下去会不会直接陷进去谁都不知道。
拉着救生绳索全副武装的一行人,慢慢接近了这座传说中的超级钻石矿。这座钻石坑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一直是最高的机密,直到苏联解体十几年后,才在俄罗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