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410章

中华第一帝国-第410章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德国人也不会对他怎样,也不敢对他怎样,这就更加让胡惟德坚定了信念。

  法国人虽然想将胡惟德带走,但人家不愿意跟你走,这个时候你还偏偏不能用强的,你说蛋疼不蛋疼?驻法大使在德占区,他们相见一下中国驻法大使还要想办法绕过德国人,这他喵的说出去多尴尬啊?

  “巴黎要想办法去,但这也不是唯一,我们应该尽快的拜见中国驻英大使,从他那里诉求也是一样的,当然了,胡惟德这里也不能放弃,毕竟他身处法国,如果能够说服他,我想对我们的帮助应该会很大的。”乔纳森接过话语说道。

  弱国无外交,在这一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二十年前,清朝驻各国公使甚至连见到各国外交部大臣都很难,然而现在,即便这是在战争里,即便这是在战场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故意的将炮弹打到中国人的使馆区。

  前后十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外交局面同样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让列强们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他们用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让中国人给做到了,尽管这并不是永恒的,一旦中国人做出了决定,他们就会失去这种地位,但至少现在他们是独揽风光的。

  

588:欧洲人这梦做的真美


  中京,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隐藏着不少各国的特务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却只能够拿到一些外围的消息。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华帝国实行的行政制度,中京属于中央行政专区,四周有部队进驻,任何人等,在没有得到通行令之前,是不允许进入中京的。

  而为了避免真正办事的人因为进不去而耽误了正事,所以各部门又在中京外围的区域开设了专门的办事点,如此一来,皇室对于中京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致,而外部的任何人都无法进入中京。

  这可是苦煞了这些特务人员了,想尽了办法的也没有办法去完成任务。

  如果是以往,或许他们还能够在传令兵的身上动动手脚,但是现在,人家的通讯全部靠着无线电,无线电这玩意儿可是管制物品,民间是不允许拥有的,而且就算是有了又能如何?没有密码本,你依旧无法破解电报。

  所以,在最近的一两年以内,这些特务人员主要就是在围绕着无线电和密码本这两个东西在明争暗斗。当然,拥有主场之利的中国人,也是屡次获得胜利,但那些特务人员却依旧贼心不死。

  皇宫内,尽管外面已是暗流涌动,但是这里却始终保持着紧张,平静的节奏。

  过完年的时候,王思锐将皇宫中的一座宫殿改为了军事殿,命工程兵在内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沙盘,这个沙盘是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

  当然了,想凭借着一副沙盘就将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都给描绘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幅沙盘又不是一副完整的沙盘,上面只标注出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地形或者是河流。

  但是这幅沙盘的核心位置,则是中华帝国的国界线,本土的沙盘布置的就较为详细一些了,不仅仅标注出了各地的驻军有多少,连预备役和新兵营都一同标注了出来,甚至连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同样的标注了出来。

  唐绍仪一如既往的来到了军事殿,作为外交大臣,唐绍仪基本上已经算是位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说不是军人,但是这种级别的军事会议唐绍仪也是有资格参加的,当然,整个外交部也只有唐绍仪一人有这个资格。

  此次参会的人并不多,帝国总理王士珍,军部大臣徐世昌,6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叶祖珪,空军总长王林,安全大臣马三如,再加上一个外交大臣唐绍仪,这边是此次参会的全部人员。

  光是看这些人的身份,就能知道这次会议的规格等级到底有多高,保密级别有多高。

  而此次除了唐绍仪和马三如以及皇帝王思锐三个人知道会议的内容之外,其他人对此毫无头绪,三天前才刚刚开过军事会议,主要就是讨论蔡锷的增兵计划,并且将任务安排了下去,三天内连开两场高等级军事会议,这种频率在以往可是从未生过的。

  而且最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生,这也是这些人郁闷的地方。

  “是关于欧洲的事情。”眼见众人一脸的迷茫,唐绍仪低声的提醒了一句。

  “欧洲?”王士珍微微一愣,紧紧的皱着眉头。

  心中暗道,难道这么快就要涉足欧洲了吗?现在可不是个最佳的时间啊,而且欧洲那边两大集团还没有损失太大,这个时候中国根本不适合登6欧洲,加上蔡锷刚刚提出的增援计划被批复,短时间内中国也根本没有登6欧洲的能力。

  海军还很薄弱,海面上是不可能抵达欧洲的,6地倒是可以,可是现在帝国的控制区域距离欧洲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无论是俄国还是其他的国家,显然不会给6军让出一条通道的,那么6军就只能一路打过去。

  原本在西边的部队已经抽调了一百多万回来,现在驻扎在西边的部队当中,有三分之二的部队都是新兵组成,这点人用于防守倒是还可以,进攻的话,连王士珍自己都没多大的信心保证成功。

  技术支援?这个似乎也太快了啊。

  王思锐一直都在给这些大臣们灌输世界大战的思想,所以这些大臣们心里很清楚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还是说,欧洲已经有一方支撑不住了快要?中国已经到了出手的时候了?真是糟糕,现在真不是中国出手的时候啊。光是日本那边,他们就得一两年的忙活。毕竟几百万的军队,那也不是说着玩的。

  几人正在心中胡乱的猜测着,王思锐不慌不忙的走进了大殿之内。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次的会议并不属于军事会议,但是王思锐却总是喜欢将这种会议放在这里来进行,而这座大殿也是今年以来王思锐最喜欢来的地方。

  “先将情况说一下吧。”王思锐站在沙盘面前,朝着唐绍仪点头说道。

  “是,陛下。”唐绍仪微微鞠躬应道,旋即转身走到沙盘的欧洲区域,拿起指挥棒,在沙盘上轻轻的划了一道,但却是凭空而划,并没有触碰到沙盘。

  “这里是目前欧洲战局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战线,从战线上来看,同盟国是占据较大优势的,但是因为协约国背后有美国人的帮忙,所以协约国在短期内也能够与同盟国抗衡,而根据外交部驻欧的大使汇报,目前欧洲战场有很大的可能会陷入僵持。

  除此之外,同盟,协约两方也在不断的对我们示好,想要拉拢我们,同盟国给出的条件是,无条件的帮助我们在欧洲找回那些遗落海外的文物,而我们则需要从西线继续由东向西进攻,同盟国也会组织兵力进行东征,直到我们双方汇合为止,然后两处兵力汇为一处,进入欧洲大6核心区域与协约国共同作战。

  我们至少要派出三百万的部队到欧洲去作战,德国人会为我们提供不低于一半的作战物资以及补给。

  另外还有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目前同盟国给出的条件是,东亚归我们,西欧归德国,中欧归奥匈帝国,东欧归奥斯曼帝国,西亚以及其他的地区由四国共管。”唐绍仪先是说出了同盟国给出的条件,紧接着继续说道:

  “协约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同样给出了难以让人拒绝的好处,先是香港,越南地区会立即归还给我们,在日本问题上面,协约国会共同对日本施加压力,不排除直接派兵参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们的海军舰队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优先通行权,优先补给权。战后会共管同盟国领土。我们需要从6地以及海上同时出兵,在东欧以及西亚地区对同盟国势力起攻击,协约国会保障我们海上登6部队的全部的作战物资。”

  “啧啧,欧洲人还真是脑洞大开,什么想法都敢有,这完全就是拿我们去给他们当免费的打手啊,而且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听完两大集团的条件,徐世昌不由的一阵冷笑,在他看来,两方没一个好人,这种条件用他们给?

  当然了,如果真论起来的话,德国人给出的条件显然更加优厚,至少中国可以得到整个东亚地区。而不是协约国的什么通行权,补给权,这玩意儿简直虚的不能再虚了,给你面子的时候你什么都有,不给你面子的时候你就是个屁。

  至于香港和越南,协约国也太看得起他们了。就算他们不给,难道中国6军就没有能力去武力收回了吗?

  “陛下,此时不宜与欧洲决裂,我国应尽力保持现状,左右逢缘,等解决日本问题之后,在做打算也不迟。况且现在欧洲列强的消耗也并不严重,我们贸然加入进去,有可能会成为列强的炮灰。”王士珍紧紧的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的时间,这才开口建议道。

  “不错,此时的确不宜与欧洲决裂,目前我们还没有跟他们全面开战的资本。”王思锐也同样的点了点头,他想走的是美国人的路子,等战局明晰之后再做选择。

  虽然历史已经告诉了王思锐,协约国将会是胜利的一方,但是这个时代的同盟国却有中国的技术支持,在装甲部队方面,同盟国可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只要同盟国能够在欧洲大6打败协约国,那么协约国基本上就已经不可能成功了。

  但是对于德国,那个脑残的威廉二世,王思锐心中还是有些不爽的,谁让这家伙对华人很不待见呢?谁让这家伙不断的去把祸水往华人身上引呢?

  但是答案很明确,加入同盟国,中国的利益将会是最大的,因为整个亚洲地区几乎没有德国的势力,而那些国家也都是一些小国家,少的派一两个师就能解决问题,多的也就派一个集团军就行,中国完全有能力同时去开辟数个战场。

  但是这个前提是,协约国必须在欧洲保持劣势,等中国腾出手之后,参与欧战之前,协约国都要一直被同盟国牢牢的压制着才行。

  不然的话,中国这么做,很有可能会走上二战日本的老路子,当然中国的资源和工业能力也注定了中国即便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也不会跟日本是一个结果,但是一场大战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伤亡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8



589:两年内必出现在欧洲


  现在的历史已经早已今非昔比,王思锐心中的历史,现在顶多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凭借着历史的优势,他已经将中华帝国给带到了如今这个地位,而接下来的,则需要他自己去把控。? ??

  好在这十年来的磨练,也让王思锐在心态上焕然一新,也早已适应了这个上位者的角色,不得不承认,环境和地位的确是个很锻炼人的方式。

  王思锐并不想走日本人的老路,同样的也不想按照美国人的老路去走,他不想在战后这个世界上还能跟后世那样,形成两极分化,最终步入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

  如果中国此时选择参战,那么无论加入哪一个方面,等到战后的时候,势必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而这个对手可能是德国,也可能是美国,至于英国,王思锐则是直接抛弃掉了,在王思锐的故意操纵下,如果布置的合理,英国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经过这一战就直接陨落。

  那么中国未来的选择,必然是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所以,在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之前,王思锐又没有计划再推动一次世界大战,那么一战,将被王思锐当作是一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推动一战爆出更大的潜力,让这个世界更加混乱,成为了王思锐心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越来越乱,中国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唯一的遗憾就是,留给他准备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以至于战争爆的时候,中国都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

  当然,比起其他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了,至少在世界大战爆之前,中国已经拥有了两百万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而这批老兵也是中华帝国的财富,更是他们未来崛起的财富。

  殊不见,各地的新兵营,预备役中的教官,全部都是从战场上被调下来的优秀战士或者军官。为了不给那些调回后方的优秀军人留下遗憾,帝**部给出了一个时间为一年半,至少晋升一级的待遇,这才算是稳住了那些被调回来的优秀将士。

  而这么做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新兵在出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实力就已经过了前辈们同期出营时的战斗力,只需要经过几场战斗,他们就会迅的成长起来。

  这是美国人搞的那一套,治愈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