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347章

中华第一帝国-第347章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政府职员的监督下进行资产清算。而另一边,帝国政府也正式向江浙巡检发出指令,对盛宣怀进行约谈。

  中华帝国的运作机制与后世差不多,除了各省省长以外,还按照不同的地区派出了巡检,全国一共有十一位巡检团,这些并不是固定的职位,而是轮回循环制,每一个巡检团在一处只能待半年的时间,半年以后将会打乱重新划分,五年以后,将会重新任命新一轮的巡检团成员。

  这些类似于后世的纪委,他们的任务就是到处走访,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可以是政府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职权范围很广,手中的权利也很大,就连各省省长也不敢轻易的得罪这些巡检团成员,而巡检团又踪迹不定,很难让人找到他们的位置,也正是这种隐秘巡检机制,让各个地方的政府职员不敢轻易的徇私枉法。

  银行在运通公司一直忙碌了四天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财务等数据,最终在第五天给出了具体的估值,而另一边,江浙巡检也在接到命令之后的第三天正式约谈了盛宣怀,对于国家机构的干涉,盛宣怀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了避让,他已经没有了官员的身份,加上国家的干预也让他意识到了运通公司对于帝国来说非同小可,虽然入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盛宣怀入股的态度。

  在得到了盛宣怀的保证以及未来的计划之后,江浙巡检结束了这次的乐坛,并将最终的乐坛结果上报帝国政府。

  在政府干预之后,钱老板瞬间失去了一切的后援支持,瞬间由主动转变为被动。

  而运通公司的估值也由银行正式传递给了他们,关于这个估值是怎么计算的,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估值的数字,却将众人吓的半死。

  运通公司的总估值为400至700万之间,谁又能想到,一个成立两个月的公司,注册资金仅有二百三十万的公司,竟然能够在两个月后将市值翻了二到三倍之多?

  而银行方面也给出了计算方式,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未来12个月利润,预测市盈率=当前市值/当前财务年度总利润,或未来12个月总利润。

  这场关于运通公司的闹剧在政府出面干涉之后正式的落下了帷幕,孙浩晟,老吴和老赵三人继续增资一百万,进一步压缩了老钱和老李两人的股份,而有了这一百万的资金支持之后,运通公司也暂时关闭了融资的大门。

  紧接着,盛宣怀迅速的收购了老钱的股份,老李则是临时反悔,不再出售股份,而盛宣怀则取代了老钱,成为了运通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500:一战爆发


  1909年6月29日,远在俄国的皇家陆军已经基本上将战线推进到了秋明,俄军正在紧急的朝着秋明附近调兵,打算在秋明地区与中华帝国进行一场新的决战,而这也将会是两国之间的最后一场决战,如果俄国输了的话,那么就是最后一场,如果俄国赢了,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决战。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国胜利的希望并不大,另一路皇家陆军,以第三集团军为首,已经占领了大片的哈萨克领土,并且从奥伦堡,奥尔斯克,卡尔塔雷和特罗伊茨克四地分兵北上,将与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对俄军实行三面合围。

  此次投入的总兵力高达上百万之多,而俄军无论是在装备亦或者人数方面,都不占据任何的优势。而一旦此战再败,那么俄军将会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况且就是此时,就连俄国国内也并没有人看好俄国能够取胜。

  通过这两年的战斗,更是让俄国和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强大,虽然后悔,但却晚矣,现如今的他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

  远在俄国的决战即将打响,俄国亦是内乱不断,得到了大批武器装备支持的布尔什维克,瞬间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连占领了数座城市,并且以此为基础,迅速的扩大着自己的实力。而布尔什维克的仁政,也获得了大量俄国百姓的认可,甚至有不少的百姓,纷纷举家迁往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区域。

  而莫斯科方面尽管对此严厉打击,可谓是围追堵截使尽了办法,但是却依旧无济于事,甚至有不少的俄军都直接举家投靠布尔什维克。

  俄国正式的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危险局势之中,而列宁则是抓住了机会,一方面宣扬沙俄政权的贪婪,无知与自狂自大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一方面大肆的宣扬,推翻沙俄政权之后,他们必将与中华帝国展开谈判,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他们要带领着俄国人民重新站立起来,不再受到战火的侵扰。

  列宁的言论,让他在俄国境内疯狂的吸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让列宁治下的人口总数突破了两百万,而且这一数字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沙俄政权一方面筹备着秋明的战事,一方面应对着布尔什维克的偷袭,可谓是忙的手脚错乱,此时,有人向沙皇提出了答应中国人的条件,尽快的与中国人停止战争,然后调兵回来剿灭作乱的工人阶级,进一步的稳固沙俄政权。

  就在6月2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点头同意了中国人的条件,并且交由英国人转告中国人,同时允许皇家陆军开往喀山,俄军也将撤往喀山以西,双方将在喀山进行和平会谈。

  而俄国人希望停战的消息尚未传来,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却再一次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同样也是在6月29日,一条国际电报被发送回了国内,而这封电报也被立即送往了王思锐的案台。

  在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王思锐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双眼,不停的看了三遍,又跟电报员确认了几遍,这才相信了电报上的内容。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身亡,袭击者是一名叫加林西普塞尔维亚青年,关于袭击者的名字王思锐倒是不记得了,但是感觉好像是跟历史上不一个人,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格局,因为斐迪南大公夫妇的确遇刺了,而且也身亡了,只不过时间提早了五年而已。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之后,奥匈帝国立即整军备战,一副要荡平塞尔维亚的姿态,而塞尔维亚虽然在奥匈帝国的控制之下,但实际上却是英国人支持的国家,而且也加入到了协约国协议当中,所以,面对奥匈帝国即将到来的怒火,塞尔维亚方面只能向英国人求助,希望能够获得英国人的帮助。

  而奥匈帝国一方面是因为皇储遇刺而愤怒,另一方面也是早就想将塞尔维亚等国家纳入自己的领土,而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在事件爆发之后,也立即联络了德国方面,并且获得了德国的支持。

  奥匈帝国在得到德国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大肆的整军备战,其实该准备的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重新整合一支新的部队,然后将他们调往前线,接着就可以开战了。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华帝国在整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很不光明,甚至会被人厌恶,但却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王思锐的扰乱欧洲计划的稳步实施,德国得到了大量现代化的军事装备,例如坦克,例如在中国制造的步枪与机枪以及弹药等等,而光是在中国方面给予他们的支持,就足以让他们瞬间武装一支百万大军。

  虽然他们付出了一些军工设备与相应的技术,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一招的确是瞒天过海,成功的瞒过了英法美等国的视线,让他们误以为这是中国人在扩军备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德国人的威胁。

  奥匈帝国虽然没有在中华帝国获得太多的支持,但是身为德国的盟友,他们也还是从德国获得了不少的支持,所以此时对于战争,他们也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而德国瞬间多出来的这百万大军,倒是让英法等国吓了一跳,军队不可能凭空多出来这么多,经过一番的调查,英法两国愕然发现,这支多出来的百万大军,竟然已经秘密的组建了两年的时间,而除了这支百万大军,德国还正在扩建两百万军队,其中的一百万在半年内即可投入战斗,余下的则在一年内可以完成训练。

  加上德国原本就有的七大军团共148。5万人的军队,德国的总兵力增加到了248。5万人,而同时期法国可参战的部队也不过才刚刚一百万,英国也多不了多少,即便两国加起来,兵力也没有德国多。

  而再加上奥匈帝国的两百万军队,奥斯曼帝国的一百多万军队,协约国在兵力方面已经完败于同盟国。更要命的是,俄国在中华帝国的打压下,已经大伤元气,短时间内也根本无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在此极其被动的局面之下,英法两国也不想跟德奥为首的同盟集团爆发正面冲突,但是塞尔维亚又是协约国成员,如果英法两国无动于衷的话,那就等于是将塞尔维亚给推了出去,这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协约国解体,后果不堪设想。

  帮也不是,英法还完全没有准备好,加上德国组建了三个装甲师,英法两国的装甲部队还没见踪影呢,根本就打不过。不帮也不是,协约国一旦解体,英法两国将会更加被动。

  于是,英法两国便将希望寄托到了和平谈判上面,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来暂时拖延住这场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加紧战备扩充。

  当然,关于英法两国的考虑,王思锐并不知道,但是他却很清楚,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遇刺身亡,正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得到了中华帝国大量支持的德国,如今的军备力量也早就超过了历史同一时期,并且对协约国方面产生了碾压局面,而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王思锐已经可以十分的肯定,一战要爆发了,而且还是提前五年的时间爆发。

  让一战提前爆发,这有利于中华帝国,加上中华帝国对于俄国的战争也基本上进入了尾声,只要皇家陆军在前线能够歼灭俄军主力部队,那么沙俄基本上就已经完蛋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如今也是节节胜利,打的沙俄政权苦不堪言,一旦欧洲陷入战乱,那么中华帝国腾飞的时机就算是真正的来临了。

  那么接下来,中华帝国的责任就是让这场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让欧洲列强消耗的更加彻底一些,同样的,也让中华帝国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前段时间的战争债券的顺利发行,让军方早已变成了财大气粗的家伙,除了目前现役的近三百万军队以外,预备役军营内还有一百五十万进入中后段训练的新兵,以及一百二十万刚刚进入军营不到三个月的新兵。

  在未来三个月内,皇家陆军的现役部队将会增加至四百五十万左右,八个月后,将会增加至五百七十万左右,但这远远还无法满足王思锐的最终要求,尽管中华帝国的军力已经成为了世界之最,但是来自于后世的王思锐很清楚,没有个七百万靠上的军队作为支撑,根本就别想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老大。

  所以,对于军队,王思锐的底线是八百万,并且时刻保持二百万的预备役部队,但是在战争前期,四百五十万的军队已经暂时够用了,甚至是用不完。

  “通知王总理,军部徐世昌,海、陆、空、后勤、安全局总长立刻过来!”放下了那份电报,王思锐立即召集了军政高层,接下来,他终于可以在国际舞台一展拳脚了。

  

501:帝国的野心


  空军是军事变革中又一个全新的产物,相比较于6军的装甲部队,这支全新的空军部队显然更加的神秘,为了保密,就连内部都有很多人都还不清楚空军的作用,甚至不知道空军的规模,他们的驻地,拥有什么样的装备。?

  而第一任空军总长,挑来挑去的,也唯有让唯一对空军有所见解的王林来暂时担任,很显然,王林已经被王思锐给当作了万金油来使用,做过护卫统领,做过特种部队总教官,做过空军飞行学院校长,现在又当上了空军总长,似乎是除了海军他没有涉及以外,所有的军事方面的事情,他都有所涉及。

  不过空军只是王思锐对他们的称呼,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空军也还没有正式挂牌成立,军部旗下依旧只有海军,6军以及后勤和国家安全局这四大部门,外带一个规模不大,也没有兵权,但实际权力却一点也不小的军政部。

  而空军目前只是挂名在后勤部旗下的一个规模很小的机构,整体人员并不多,连带上空军总长王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