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185章

中华第一帝国-第185章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只有短短十多个小时的接触,可是却让这三人深深的爱上了这支部队。

  虽然这些预备役师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可是三人却依旧在这支部队的身上感受到了强者的气息,就好像是一支百战沙场的精锐一样,让敌人有种闻风丧胆的感觉。

  “希望你们能够尽早的从军校毕业,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共事呢。好好努力吧,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同时也为了你们自己。”胡连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蔡锷等人微微一愣,脸色稍稍有些难看,不过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汉军从来不会因为那些虚无的东西去压制战士们的想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当兵打仗,除了看上了那些军饷以外,谁又不是为了自己呢?但是有些事情,却不能不分先后,为国,为民,为自己,这是汉军的死规矩,谁都不能破坏。”负责接应他们的军官轻声的解释道。

  前面七一六团的团长已经将他们的档案转交给了他,而这位军官也知道,这三人是刚从日本回来的,有很多事情都不清楚,所以便耐着性子解释了一遍。

  汉军从来都不禁止战士们为自己着想,但是也必须要有个先后顺序,你需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然后才是对得起自己。

  若是没有个先后顺序,那岂不是乱了套了?所有人为了自己,都可以去出卖国家机密,出卖军队情报,甚至是将军队的装备倒卖出去。

  汉军的管理,与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军队管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以前的朝代,当兵吃粮,但是上了战场,你也得拼死卖命才行,而且这个也是必须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好比清朝,战败意味着什么?战败你就只能等着被处决,一些重要的将领甚至还会波及到他们的家庭。

  所以清廷军队在战败之后,大多数军官只有三条路可走,要么直接自裁谢罪,这样有可能不会波及到自己的家人,第二条路就是回来等着被砍头,搞不好株连九族,第三条路就是跑路,没有其他路可走。

  相比起这样的军事管制,汉军的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一些,按理说,规矩宽松了这么多,军队应该会很乱才对。

  并没有,华夏是个礼仪之邦,哪怕是普通的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他们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汉军对于他们的宽容,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拿的这份军饷,况且,死了以后还会有一大笔的抚恤金,他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现在的汉军,其实隐隐的已经有了种后世美帝军队与小鬼子军队联合体的感觉。

  这个主要是加入了华夏文化在内,所以才衍生出的一种效果。

  “我想,我已经知道了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轻松的打败日本人了。”蒋方震深深的感叹道。

  这样的军队,不服不行,对于王思锐,那就更是不服不行了。

  他能够很好的收买人心,并且利用华夏的历史文化将军队的实力最大化,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即便是没有现在的武器装备,汉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弱到哪去。

  “是啊,华夏百姓都是淳朴的,你拿他当人看,他就拿你当神看,上层做到了,下面也没有失望,若是清廷早些如此,焉有战败之说?”蔡锷同样感触颇深道。

  “日本走的是军国主义,欧洲各国走的却是资本主义,而我们,却像是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联合体,综合了两种的优势,但却并没有出现排斥反应,这一点很是惊奇,倘若能够保持个十年,华夏民族必然崛起。”张孝准说道。

  负责接待的军官笑了笑,没有去理会三人的看法。

  华夏走的什么体制他不管,也没有资格去管,他只知道,在王思锐的带领下,汉军正在一步步的强大,百姓的生活正在一天天的变好,华夏也正在一天天的生着转变。

  他只知道,只要紧紧的跟随着王思锐的步伐,他们早晚有一天能够横扫所有的敌人,这就足够了。

  他只知道,他们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打胜仗,其他的事情,他们一概不管。

  这名军官派人带领着蔡锷等人前往了位于琉璃厂的6军参谋学院,将档案移交到那里之后,参谋学院的人自会负责招待。

  当天晚上,他们在那里进行了身份确认,并且填写了报名表格,然后被安排了一间临时的宿舍,宿舍里共有五十张床位,全部都是上下铺,被打理的干干净净,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让人看起来就不忍随意的破坏这里的样子。

  尔后,几人一同前往了学员的餐厅吃了晚饭,晚饭期间,三人更是被这里的伙食所震惊,虽然只有一道菜,而且还是乱炖的大锅菜,但是在这道菜里竟然能够见到肉,而且还是大块大块的猪肉。

  6军参谋学院有两种途径可以进入,第一种是军队保送,这类人可以直接进入军校编班学习,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准入考试。

  第二种则是外界报考,这些人需要进行一场考试,考试合格之后才会被允许进入军校学习。

  对于报考学员的身份,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仅仅只是一个考试,就已经将所有不识字的人给拒之门外。

  所以,那些普通人要想进入军校学习,只能通过第一种途径。

  因为三人都是留日的高材生,又是在日本6军士官学校进修了几年,对于军事上的一些东西还是比较了解的。

  加上三人在日本6军士官学校的成绩是前三甲,属于最优秀的那种。

  所以,在第二天的考试当中,三人也依旧霸占了当天五十多名考生当中的前三名,并且在分数上遥遥领先。

  当天晚上,三人便领到了学员军装,并且被分配到了一周后才开班的第二十五期参谋班进行学习,学制为三个月至半年不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军校走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任务的,到了军队之后,他们依旧要到随军军校里去学习半年以上的时间,只有最终的考试合格之后,才会被正式的转正。

  军校学习理论,军队学习实践,这便是汉军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

  ps:感谢大军2o16的打赏支持!8



278:清朝的最后一天

  随着反清通电的公布,整个华夏内外纷纷乱作一团,内部是忙于新国家成立的一切繁琐事物。

  外部则是乱于王思锐的军改方案,虽说这一次王思锐利用军改这条弹幕成功的吸引了列强的视线,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王思锐也是几乎将他所有的底牌都给暴露了出来。

  眼下国内的预备役也只剩下了三四十万,而且基本上还都是刚刚进入军营的新兵,即便是这批新兵受训完成,那么短时间内也没有足够的军官骨干抽调给他们。

  汉军近几年以来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迅速了,而战争却又少之又少,现在能够支撑起近百万的预备役部队,那还是因为去年跟日本打了一场,让他们积累了不少的优秀军人。

  想依靠国内的那些战斗来积累优秀的军人?这个还是不要去想了,就国内这种战斗程度,提拔起来的军官也是难堪大任。

  而洋人们则是被王思锐的这一方案给吓的有些懵圈了。

  他们早就知道了王思锐手里有预备役,甚至已经准备了几年的时间。

  可是在这几年以来,王思锐总是在不停的加强工业设施的建设,王思锐手中有多少钱?洋人虽然不知道个具体的数目,但是也差不多的知道了个大概。

  大多数人看来,王思锐能有个三四十万的预备役就算是顶天了,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洋人在忙着求证,一方面等待国内的回复。王思锐则是在忙着批复各种各样的文件。

  原本已经准备了几年的时间,中央机构也基本上搭建的差不多了,各级别官员虽说还未凑齐,但勉强的也能够将这个国家给运行起来。

  可直到事前才发现,尽管已经准备了许多,可现在却还是要王思锐一份份的去批示。

  政府方面,因为新国家即将成立,王思锐又不希望清朝覆灭之后,在新国家成立之前有这么一段时间的空白期,他要求两个时代能够做到无缝连接。

  事实上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毕竟现在他们就已经在管着了,到时候直接换个名字,往日怎样现在还怎样就行了。

  但问题并不是不存在,之前王思锐只是代清管理,现在则是自主管理,很多事情都需要亲自去操作的,比如安抚百姓,犒赏三军等等,还有与洋人的周旋等等。

  所以,政府这边送过来的文件,就足以让王思锐处理上三天三夜的了。

  而王思锐又身兼三军统帅,是军队的最高负责人,所以军队这边的事情,最终也需要王思锐一点点亲自的去负责。

  如此一来,这工作量也就骤增了许多。

  “咦?有趣,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多人。”看着手中的那份名单,王思锐心里面颇有些得意。

  这是陆军参谋学院的最新一期学员名单,外界报考通过考试的一共有三十多人,而军队推荐的有四百多人,两者加在一起不足五百人。

  军校那边负责人的意见是将其划分为十个班,每班五十人,外界报考加上部分军队推荐的学员化为一个班。

  对于这种想法,王思锐之前是一并同意的,毕竟外界报考过来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军事基础,所学习的内容也与军队推荐过来的不同,他们的学制要比军队学员更久一些。

  而参谋学院这边又分为四个科目,参谋,指挥,炮兵,辎重。

  因为汉军需要大量的参谋人员,所以参谋科目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据了足足六个班的名额,余下的指挥两个班,炮兵一个班,辎重一个班,共十个班。

  只是让王思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前来报考的学员当中,竟然有几个他认识的人。当然,是从史书中认识的。

  最出名的自然是蔡锷,蒋方震,张孝准,阎锡山,段芝贵这五位大能,还有后世北洋陆军二十四上将中的孙传芳,王占元,齐燮元,王承斌这四位。

  可以说,这一期的参谋学院中,可谓是将星云集。

  很快,王思锐在这份报告上作出了自己的批示,报考进来的学员,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专业。

  汉军短期内的本土防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了,一百五十多万的部队,基本上已经能够保证本土的安全了,所以,王思锐也不希望再去用之前的方式,一股脑的将所有人都送到一个地方,让他们学习那些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东西,成为一个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他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王思锐唯一的遗憾就是,国家没有海军,以汉军目前的能力水平,经济水平,也无法养活起一支庞大的海军,哪怕只是一支保卫本土的海军也养不活。

  而以现在王思锐在国际上的处境,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卖给他海军军舰的,也没有人敢卖给他,自己去造军舰?好吧,也就不说百年海军了,没个一二十年的钻研,恐怕他们连万吨级的战列舰都造不出来。

  海军不行,那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解决这一弊端了。

  许久之后,王思锐从一堆文件里挑出了两份文件,盯着那两份文件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将其中的一份文件放了回去,然后,在留下来的这份文件当中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本土防御战略,这便是未来几年内,王思锐所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军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去扩军,但是装备,该更新的还是要更新的,该补充的还是要补充的。

  但是这一切,都要依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支撑着才行。所以,这份文件的核心意义在于,重点发展经济,补强军队装备。

  ……

  “我说王大人啊,您可真是心宽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在这里签署这些不要紧的文件呢?”王士珍气愤冲冲的走进了王思锐的办公室,在看到王思锐还在批示那些文件之后,心中瞬间倍感无奈,也有些生气。

  “这怎么会是不要紧的文件呢?每一份都很紧急的,必须要尽快处理。”王思锐抬起头来看了看王士珍,脸上微微一笑。

  “明天皇帝就要退位了,咱们的新国家也要成立了,可这最重要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没有个结论,你倒是好,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挺清净的,我们外面吵翻了天你也听不到。”王士珍气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王思锐仍旧不紧不慢的表情,瞬间有些泪崩,继续说道:

  “就先说我们递上来的案子吧,你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