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第一帝国 >

第125章

中华第一帝国-第125章

小说: 中华第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线将会很难。”山口素臣说道。

  他是整个日本高层将领中唯一与王思锐有过交手的师团长,所以对于王思锐也相对了解一些,而根据山口素臣的评估,以目前日军的实力,是很难从正面撕碎王思锐的防线的。

  即便是将第四师团换成第六师团,他们也依旧没有绝对的把握。重火力以及战壕,能够很好的阻止进攻一方的度和保护守方士兵的安全,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而战壕这种东西面世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目前世界各国除了研究他的使用方式以外,同时还在研究应当如何破解这种防御工事。但是很无奈,并没有人研究出来有效的方式。

  当然,非要说没有那纯粹是骗自己的,那就是用大口径的火炮覆盖射击。但是很显然,对于大多数军队来说,这一招并不怎么靠谱,因为不是每一支部队都有大口径火炮的,就比如日本。

  他们的炮兵大队只装备了小口径的火炮,连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都没有一门,而小口径火炮去攻击对方的防线,除了浪费一些炮弹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

  “绕过去,我们派出一个师团的兵力,从盛京的北边绕到盛京后方,前后夹击,迅的击溃王思锐在盛京的部队。”大岛义昌想了下,参照了先前特务送回来的敌军部署方位说道。

  像这种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其实是根本无法瞒下所有人的,特别是当一师和二十师驻扎在盛京附近这种大事情,忽然间多了几万人的部队驻防,这是根本瞒不住的。

  “如果一天之内我们无法击溃他们,无法从战场上顺利的离开,那么我们就会有危险了,最多一天的时间,部署在辽中的一个师部队就会支援过来,两天以后,部署在海城的另外一个师也会支援过来。

  只要他们能够撑过两天的时间,在兵力方面就会反我们,而根据特务的汇报,他们在锦州很有可能还有一个师的部队,三天以后,王思锐将会拥有近十万的兵力,比我们多出两个师的兵力,又配备了大量的重武器,我们即便是能够取胜,那也是惨胜。”山口素臣摇了摇头,否决的大岛义昌的建议。

  敌方在兵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地理位置最好的盛京又被部署了两个师的部队,这让他们有些束手无策。

  而王思锐将五个师按照T字形来布置,最容易被绕后攻击的盛京又部署了两个师,如此一来,无论前面三个点那个点受到了攻击,在一天之内,都至少会有一个师的部队前来支援,两天之内,五个师就能全部投入战场。

  很显然,在经过了联军事件之后,山口素臣早就已经将王思锐手下的军队当作强者来对待了。即便此时的汉军中有大量的新兵,山口素臣也依旧显的谨慎万分。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几乎所有的高层都很清楚,目前英国和其他列强并不支持日本人再一次的起战争,这样是会让他们损失掉几个月前签订的协议的,会让他们损失掉大量的利益。

  而大岛义昌和山口素臣两人也很清楚,其实日本这一次的出兵,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压迫而已,逼迫王思锐继续承认之前的协议,同意日本继续运输铁矿原石。

  虽然王思锐并没有出声反对,也并没有派人制止日本运输铁矿原石,可是五个师的部队就这么驻扎在了前线,这让日本方面不得不紧张了起来。8



第195章:支援前线


  “快!不要停下来。〔《 ?〈 〈 ”山海关,一名军官站在关内入口处,看着排成一条长龙的车队,心中有些着急的呼喊着。

  日本人的行动实在是太迅了,以至于王思锐根本就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

  虽然王思锐早就料到了日本人并不会对他的调兵无动于衷,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日本人的调兵度会这么快。

  两个日本老牌师团,加上一个朝鲜师团,一时间让王思锐感受到了巨大了压力。自己这边新兵过多,战斗力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王思锐手中没有人手一支步枪,现在在前线的部队,差不多还有一个师的部队没有任何的武器。

  在京城的二师和二十师这两个师一共有三万六千余人,可这两个师同样的也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这才是最致命的。

  尽管有兵工厂的临近补充,这也使得二师和二十师的装备情况得到了一些好转,可是同样的,对于武器过大的缺口,让这两个师一时间也无法得到彻底的满足。

  日本人屯兵边境,虽然双方之间也还有几百公里之隔,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几百公里之间是不设防的,快则两天,慢则三天,战争便会正式打响。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准备战争,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所以,王思锐不得不下令二师和二十师这两个师全部进行换装,换装共进行两部分,将这两个师里原有的日本三零式步枪全部运输到前线,用来武装前线的部队。

  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前线部队可以做到人手一枪。

  而刚刚补充了近万支毛瑟1898式的步枪,则原封不动,余下的两万多支步枪的缺口,一部分由之前他们缴获的联军老式步枪进行临时补充,剩下的一部分则等着兵工厂进行新的补充。

  在京城那边,王树起几乎是派人天天守着兵工厂那边,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派人前往兵工厂将过去的这二十四小时生产出来的武器运走武装部队。

  或许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是,因为采用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加上兵工厂的工人也对手中的工作越来越熟练,工作的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兵工厂的产量再一次的得到了提升。

  现在日产步枪已经由三百来支增加到了将近四百支步枪,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每个月的产量将会在一万两千支左右。而且随着工厂持续的生产,工人技能的熟练,这个产量还会在增加一些。

  不过坏消息是,根据现有的情况推测,即便是人工技能达到了巅峰,现有的设备数量也不可能大幅度的提高武器的产量,要想短期内满足需要,兵工厂必须要进行扩建。

  从美国人那边购买设备现在是有些不太可能了,因为美国人刚刚卖给了他们三套设备,虽然其中的两套都很老旧,也严重的拖延了生产度,但在美国人看来,这座兵工厂的产量已经足够王思锐来进行自保了,而且美国人也并不希望短期内王思锐去扩张自己的实力。

  这个想法显然是与双方之前的协议有着很大矛盾的,但是没办法,美国人其实也并不想这么做,因为美国人担心王思锐的行动过快,会导致其他列强的不满,到时侯会给美国带来一定的外交困难。

  毕竟是美国抛弃了那些列强,转而悄悄的支持了王思锐,从而获得了数之不尽的利益。

  所以,王树起在接到了王思锐的命令之后,便再一次的找到了德国人穆默,希望引进五万支毛瑟步枪,并且引进两条步枪和子弹的生产线。

  德国虽然刚刚与华夏产生了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很显然,随着王思锐的上台,德国这个之前对华夏百姓最残忍的国家,却成为了华夏仅次于美国的合作伙伴,他们需要大量的资源,所以在这些方面上面,也不敢过于为难他们。

  在一个,王思锐对德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是添油战术,每次只引进一点点的东西,并不会让人觉得这些东西能够改变目前的现状。

  这也是德国人和美国人之所以会同意合作的原因之一,如果拿到王思锐交给美国人的清单,那么就会一目了然,上面的设备很多,但是重样的却很少,而每一套设备的产量虽然是相同规模工厂的中上等,但比起一个庞大的国家而言,这些产量还是太少了。

  最终,德国人同意了王树起的请求,就这样,毛瑟工厂接到了毛瑟1898步枪的第一个海外订单,也是第一笔上万支的订单。

  尽管毛瑟兵工厂有着庞大的生产规模,有着庞大的技术人员,但要想生产五万支步枪,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那些设备什么的也都差不多需要这么久的时间,而等这些东西全部运到华夏,至少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快要在九月份的时候,王思锐才会拿到这些设备和武器。

  而到那个时候,他的部队其实已经不缺少武器装备了。三个月的时间,兵工厂现有的产量也已经足够给二师和二十师进行换装完毕。

  如果算上从德国购买的五万支步枪,在除去这一战的战损,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数据,在十一月份之前,王思锐就有能力为手下所有的军队全部换装毛瑟步枪。

  不过这些似乎并不是王思锐考虑的范围之内,他只在意自己能不能生产,有没有那么大的产量。

  一边等待着德国人的回应,一边将二师和二十师的三零式步枪装车,这一次,二师足足派出了一个团的人手来运输这些武器和弹药。

  “团长,弟兄们这走了一路也没有休息多大一会儿,人倒是还能坚持一下,可你看那些百姓和牲畜,他们怕是不好坚持啊,要不咱们在这过个夜?等明天天亮了再走?”韩振抹了把额头上豆大般的汗珠,走到团长秦春风身旁建议道。

  “不行,出关以后最多明天这个时候就能把武器送到前线部队手中,如果我们在路上多耽搁一夜的话,万一前线今晚就打起来了怎么办?那可是一个师的兵力,这个责任我们谁也担不起。”秦春风直接摇头拒绝了手下这位营长的提议。

  离开京城的时候,王树起特意找到了秦春风,将前线的情况如实的告诉了他,并且命令他一定要尽快的将武器送到锦州,然后他的这个团就留在锦州,至于那些临时征召的百姓,让他们自己回去就行了。

  “长官,您就下令休息一两个时辰再走吧,这人还能坚持一下,牲畜可真的坚持不了了,您看看,这腿都开始软了,喘着这么重的粗气,再不休息一下的话,怕是这些牲畜会死掉的。”一名车夫刚巧走到秦春风身旁,听到了他与手下营长的对话,情不自禁的开口请求道。

  “老伯……”秦春风刚想开口解释,不料后面不远处却乱了起来。

  这一幕吓的秦春风也没有了继续解释的心情,直接迈起脚丫子迅的跑向了事地点,他是此次押运任务的最高军官,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由他来负责。

  半分钟后,秦春风挤开了人群,看到了那倒在地上已经毫无生机的那匹老马,所有人都知道,这匹马是被累死的。

  马的主人正瘫坐在马匹的尸体旁边,默默的抹着眼泪,这匹马可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来源,全家人也都指望着这匹马来过日子的,现在马死了,就连以后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伯,我们会赔偿给您银两的……”秦春风看了许久,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那瘫坐在地上的百姓,这匹马对于他来说,那就等于是活命的根本。

  虽然这是一匹老马,即便是今天没有死在这里,也活不过几年的时间,而按照这匹马的市价,最多只值十五两银子左右,而汉军开出的价码是二十两银子。

  当然,这个价格可不是张口就来的,也不是统一的价格。在征召这些马车的时候,王树起就找来了十多个对牲畜比较熟悉的买卖人当场估价,经过多方面的验证,得出了这匹马最多只值十五两银子的价格,就这还是考虑到了马匹不好买的原因,所以汉军又提高了五两银子,作为马匹死亡赔偿金。

  虽然拿着银子他能够去买一匹稍微年壮一些的马匹,可问题是,现在你上哪去买马?就是你有钱,也根本没地方买。

  很快,十团参谋长连宽便带着两名参谋来到了现场,刚好听到了团长秦春风的话,于是吩咐手下参谋在牲畜登记薄上找到相对应的牲畜,在后面写上了猝死这两个字,然后又写了一张条,连宽亲自签字之后,又将这张条递给了秦春风,秦春风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最后,这张条便递到了那名老伯的手中。

  这张条,便是他回到京城之后去索要二十两赔偿的凭据,当然,一同送回的还有先前他们拿出来的牲畜薄,两者相对应之后,京城那边才会给钱。

  如果条子丢了,那么想要所要赔偿就有些难了,他必须要等到部队回来之后,由秦春风和连宽两人同时作证,才能支付赔偿。

  而十团是要留在前线的,保不准还要上战场,这两人能不能活着回来,都还是一个问题。所以,这张条便显得尤为的重要。

  “全部出关之后,队伍休整一个时辰!”看着马匹猝死,秦春风也终于下达了休整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