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鸿鹄高飞 >

第57章

三国之鸿鹄高飞-第57章

小说: 三国之鸿鹄高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袁术更是大怒!他堂堂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嫡长子,居然被一个常山的乡野村夫斥为小儿?真可谓是奇耻大辱!猛地拍案而起,骂道:“乡野村夫,安敢如此无礼?”

    郭翼却淡淡的弹弹手指,自顾自的说:“这酒不错。”

    而后又对何进说:“大将军,下官明日便要承担起教导皇子之责,不知大将军有何赐教?”

    何进连忙拉着郭翼的手,凑到他耳边悄声说:“辩皇子可就拜托大人多多提点,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至于这朝廷中的事情,我自会为将军出力。”

    郭翼满脸笑容道:“那就多谢大将军了。”

    何进也笑起来,对袁术摆摆手,安抚道:“公路莫生气,来,喝酒。”

    “哼!我袁公路乃名门望族,岂能与粗鄙之辈同席?”说完,袁术拂袖而去。

    何进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要知道,他以前是杀猪的,也是“粗鄙之辈”,袁术这等于是在骂他的娘。低声咒骂了一句,“不识好歹。”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众人喝酒的兴致也都没了,开始聊起了当今天下大势,都说了说自己的志向等等。

    曹操说自己就想当个征西将军,平定西凉乱局。说完又叹息道:“如今西凉为卫将军所平定,我曹某人怕是没机会啦。”

    郭翼笑道:“如今各地奸邪辈出,正是用人之际。曹大人必有用处。”

    曹操哈哈大笑,举杯敬郭翼,两人喝了一个来回。

    袁绍自称想要铲除宦官,肃清朝政,位列三公。考虑到他的出身和如今取得的成就,想要实现这一点应该是可能的。

    刘表则称自己要是能当个州牧,保境安民,就算是不枉此生了。

    众人又问到郭翼,郭翼淡然道:“我愿为周公。”

    何进闻言,举起酒杯道:“辩皇子可要辛苦太傅多多费心了。”

    郭翼一愣,看来这杀猪的并不傻啊!是不是历史记录出了啥问题?何进在这个时候接这句话,就是暗示郭翼要奉刘辩为帝。

    在座众人也都是心领神会,纷纷附和。

    郭翼也满脸笑容,恳切道:“我受大汉恩德,自当为皇子尽心尽力。”

    “好!”何进等人哈哈大笑。

    宴席结束,郭翼坐上马车回家。曹操拦住他说:“某仰慕大人久矣,请大人屈尊来府上一叙。”

    郭翼随口就答应了,“好。”

    回到家中,赵柔已经把大小内务安排妥当,姬妾们都各有住处,日常的俸禄、福利等都详尽的分配好,将一份报表交给郭翼过目。

    郭翼简单的看了一下,她并没有特别偏向于某一人,安排的非常妥当。这让他再度动了娶她为妻的念头,但毫无意外的,她再度以自己出身卑贱为由拒绝。郭翼再三强调自己不看重出身、名望,她也依然不从。无奈,郭翼只能将更多的权限给她,家中的事务更加的仰仗她处置。她不是正妻,胜似正妻。

    在赵柔的表单里,颜华与王异是不在内的。颜华历来是独立的,有自己的一套班子。白雀、红羽、艾丽三人都是她的部曲。她也从未找郭翼要过一分钱,郭翼也从不过问她的事情。

    而王异,她目前是郭翼的首席谋士,自然享受着仅次于范新的待遇,虽然没有任何官职,但收入一点不差。虽为姬妾,却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家事有赵柔,公事有范新,郭翼感觉自己也太轻松了。
………………………………

第一百一十章 类己

    根据规定,皇子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洗漱,前往兰台旁的小楼上课。郭翼作为授课老师,自然要比学生早到,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郭翼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上课,刘辩就呼呼大睡。一旁的刘协提醒了他好几次,也无法驱散他的瞌睡虫。

    这两兄弟感情似乎还不错,彼此都比较照顾。但出生在帝王家,兄弟情义是拗不过权力争斗的。

    郭翼用戒尺拍醒刘辩,质问他为何上课睡觉。

    刘辩迷迷糊糊的说:“昨晚母后非要我背论语,睡得迟了。”

    今天郭翼上课的内容就是《论语》,董太后、何皇后都提前做了准备,两个小孩子肯定被逼着读了不少。

    郭翼便问:“你昨晚读到哪里了?”

    刘辩一脸茫然,回答道:“都忘了。”

    郭翼又好气又好笑,深刻理解了当年小学老师的心境,教育工作果然是最糟心的。“不过一晚上的功夫,你就全忘了?”

    刘辩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何过错,理直气壮的说:“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没一句好记的,我不喜欢读。”

    这也就是郭翼当老师,若是换了郑玄、卢植等大儒,只怕是要拿戒尺抽他了。《论语》在儒家的地位不用多说,所有的读书人都是把它供起来的。

    “既然不喜欢读《论语》,那你喜欢读什么?”

    刘辩笑着说,“我喜欢读《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多好,记起来也容易。”

    “哈。”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汉灵帝本人是个喜欢诗词歌赋,蔑视经学的人物。他的儿子也同样不喜欢经学,喜好诗词。“诗三百,你读了几首?”

    “我都读了。”刘辩听到问《诗》,变得兴致勃勃。

    “那为师就考考你。”郭翼也来了兴趣,想要试试他的本事。

    一连问了十几首诗,他都倒背如流,而且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郭翼不由得惊叹,诗三百可比唐诗三百首难多了。现代的小孩子背完唐诗三百首,那也就是背完了事,自己作出解释是很少见的。看来刘辩智力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在诗赋方面还有点天分。

    “好。今日你就可以不学《论语》,且以开春务农为题,赋诗一首。下课前交给我。”

    “好。”刘辩信心满满,拿起纸笔开始思考,不过片刻,又问道:“老师,学生想出去看看春色。”

    郭翼批准了,“去吧,不许走远了,就在兰台附近。”

    “是。”刘辩收了纸笔便往外跑。

    郭翼笑着问刘协,“协皇子,你喜欢读什么?”

    刘协略一思索,回答道:“《春秋左传》。”

    “哦?”郭翼便问:“管仲如何?”

    刘协回答道:“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之理也。”

    看来是真的读了。郭翼倒是蛮佩服这些小孩子的,在读书方面真的用了功夫。便问,“如今天下之事,如何处之?”

    这题目用来问一个小孩子,实在有点为难。却不料刘协成竹在胸的回答,“君王律己,广招贤才。以良将平定四海,以贤臣教化万民。与民休息二十载,则可北击匈奴,西通西域,一如武帝故事。”

    人才啊!郭翼大为惊讶,要知道,刘协才八岁而已。郭翼想起自己八岁的时候,哪里看得懂《春秋》,哪里知道什么天下大事。连村里几个三姑六婆都记不住,更别提其他。

    比起刘辩,刘协的确更适合作为一个皇帝。如果推刘协登基,说不定大汉还能续命一次。只是郭翼自有图谋,他的目标是代汉自立,那就必须先摧毁了汉朝,促成董卓乱政,废立皇帝,是必要经过。

    与刘协说《春秋》,他在读书时遇到了不少的疑问,便一股脑的对郭翼问了出来。郭翼也是知无不答,为他耐心的解释。不觉间就到了午饭时间,今天的课程就算到此结束。

    刘辩也回来了,他写了一首汉乐府。有“素手无辛劳,却得衣食足。”一句,郭翼只有钦佩。这比自己只会抄古人的诗句强多了!

    下课后,郭翼便拿着刘辩的诗去见汉灵帝,又把刘协对天下的见解也如实告知。

    汉灵帝看完刘辩的诗,眼前一亮,狐疑道:“此非太傅代笔否?”

    郭翼道:“微臣不曾删改一字。”

    “嗯……类己……”汉灵帝似乎犹豫了,他本人是喜欢诗词歌赋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优点,自然是好事。“类己”历来是选拔储君的一个关键因素。

    半响,又问:“协儿的话,你也没删改?”

    “不曾。”

    “哼!”汉灵帝质问道:“‘君王律己’?他是嫌我荒淫无道?”

    郭翼急忙道:“皇上息怒!协皇子不过回答臣的问题,责任在臣。”

    “罢了。你先退下吧。以后每七天汇报一次即可,不用天天来。”

    “诺。”郭翼赶紧领命退下了。

    十常侍连忙进言道:“皇上,协皇子能读《春秋》,懂治国之道,实乃皇上之福也。”

    汉灵帝心情不佳,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摆摆手,“退下吧。”

    汉灵帝的态度立刻从西园传遍了雒阳城!何进等人简直就是喜出望外!要知道,以前汉灵帝对刘辩从来没有如何正面评价,今天居然说了“类己”,这可是巨大的转变!

    何进喜不自胜,居然亲自登门拜访,请郭翼吃饭。

    郭翼实在是不想去,便借口说:“大将军,要避嫌啊!”

    “哦!某愚钝了。”何进握着他的手,期盼道:“万事仰仗先生了。”

    郭翼点点头,“应该的。”

    何进兴高采烈的走了。

    下午,郭翼把庞德和龙骑营安置妥当。庞德担任从事中郎,负责管理执金吾的七百兵员。龙骑营五百人,以侍卫队的身份进入将军府,军需、待遇、装备,与北军无异。

    如今何进已经将他视为死党,在军队的问题上,自然是一路开绿灯,甚至是给他多补贴。

    在封地的问题上,郭翼这个曲阳乡侯,食邑两千户。但曲阳乡并没有两千户人口,范新便招募常山国的青壮人口迁入,又把自家生意的总部也迁入进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郭翼作为常山国人,在本地还是很有威望的。中国人格外讲究“同乡”情谊,追随郭翼被本地人视为有荣誉、有出息。龙一等人追随郭翼加官进爵、娶妻生子,被他们视为榜样!

    一切妥当,郭翼便只等汉灵帝一命呜呼了!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阴谋诡计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一个月,已经是春末夏初时节,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

    自郭翼担任太子太傅以来,刘辩在汉灵帝面前的评价直线上升。郭翼对兄弟二人因材施教,让刘辩主修词赋,让刘协主修文史,同时教导他们各种宫廷礼仪。

    本来作为皇子,他们是有专门的礼仪课程老师的,但刘辩生性“轻佻”,对礼仪问题不太重视。但他对郭翼的诗文水平相当敬佩,愿意听他的话,勉勉强强在礼节方面用了点心。

    刘协则是个乖乖仔,加上脑子灵活,学的很快,也一直比较严格自律,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尤其难得。

    郭翼结束课程,顺便到兰台查阅书籍。兰台作为东汉国家图书馆,珍藏着无数的先秦、两汉典籍,其中的大多数都在董卓火烧洛阳时遗失了,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于郭翼改良了造纸术,纸张的价格一落千丈。再加上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让书籍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朝廷也接受了郭翼的建议,将兰台的典籍全部纸质化,并且刊行全国。

    “哎呀,这不是郭大人吗?”负责兰台书籍刊印工作的,是原来将作寺的工匠,见到郭翼自然有些高兴。

    郭翼却不太记得这么个人,便问:“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对方笑着说:“下官姓许,名:三秋。在将作寺当值。听闻郭大人已经高升,可喜可贺。”

    许三秋?看来是匠人出身。在汉代,以单名为贵,凡是有点身份的人都是单名,而贫寒家庭或者贱籍出身的,则通常是双名。

    “许大人客气了。可有事情找我?”

    “有。”许三秋连忙点头,笑着说:“大人对我等有恩,却无以为报。听闻大人南征北战,武勇非凡,便想为大人打造一套称手的兵器,聊表心意。”

    郭翼已经有了龙尾枪,对武器的需求并不大。但想到赵云和颜华,似乎还是需要一点好武器的。“现在将作寺的炼钢技术如何了?”

    许三秋一本正经的汇报道:“我等日夜研习大人所说的技术,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今打造钢材已经很轻松了。前几日,从凉州拉来了一批矿石,正好可以试试。”

    “嗯……”郭翼想了想,道:“这样吧,我给你们图纸,你们负责锻造吧。钱我出。”

    “多谢大人。”听说有图纸,许三秋喜不自胜,连连拜谢。

    回到家,郭翼就召集众人是否需要锻造武器。

    赵云要一杆长矛,要求是银白色。他原来的那杆枪被郭翼打折了,一直用的是普通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