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过后领过进入了相持的时期,双方都在边境上部署了大量的军队,但是却谁都没有轻易的发动进攻。每一天他们都是远远的看着对方恨不得跑过去吃了对方,他们都在等着什么时候自己国家第一个走出了战争的阴影了到时候便可以再次向对方发动进攻了。
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但乌兹别克的北方进行着战争,就西南方向上也同样不安静。萨非王国对于这一次打败乌兹别克的机会当然不会放弃了,在大明和乌兹别克和谈之后的没几天的时间,大明和乌兹别克之间的战争以及哈萨克南下的消息便已经在萨非王国境内传了开来了。
得知乌兹别克不但可大明交战了,竟然和哈萨克也在交战的消息,萨非王国的国王伊斯迈尔听后大喜,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伊斯迈尔现在才刚刚二十岁,但是他却已经领到了上百次的战役,亲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了。而他便是这个国家的国王。
从伊斯迈尔大约于1500年—1501年在基齐尔巴希人的武力帮助下,在阿塞拜疆起兵反对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迈尔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于此,自立为沙阿,到现在伊斯迈尔在数年的时间之内经过广泛战争几乎征服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伊斯迈尔的野心是无限的膨胀的,在他的心里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扩大自己的统治的领土的机会。
所以在得知了乌兹别克的情况之后,伊斯迈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自己独霸呼罗珊甚至是整个河中地区的机会来了。在这之前伊斯迈尔的野心还只是独霸呼罗珊,但是当他了解到了乌兹别克现在的处境之内他的野心便在此膨胀了,他不但要占领呼罗珊,就连乌兹别克的根基河中他都不愿意放过。曾经的帖木儿帝国又如何,他要建立一个比着帖木儿帝国还要强大的大帝国,他要让整个西亚以及中亚全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伊斯迈尔在整个萨非王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所以对于乌兹别克的宣战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人反对。伊斯迈尔只是简简单单的统治了大臣们一声也不管他们是否同意便直接开始集合起了大军了。
萨非王国不像哈萨克那样全都是游牧而居,所以萨非王国的大军集合起来也要像大明那样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大约半个月之后,慢慢集中在萨非王国都城的军队便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了,那个时候伊斯迈尔再也等不及了于是便直接带着三十万大军北上乌兹别克。
他从呼罗珊的西面越过呼罗珊直接进攻了乌兹别克的中央地带,最开始的时候伊斯迈尔几乎无往不利,因为昔班尼用于抵挡伊斯迈尔的大军都是刚刚征召的新兵,并且这些新兵的素质还都不高。虽然有着黑胡力都这个昔班尼认为实力非凡的将领在这里坐镇,但是在前期由于新军实力不高所以除了败仗还是败仗。
而黑胡力都在这种情况下干脆转变战略并不以保卫一地的国土为目的而是开始利用伊斯迈尔的军队练起了新兵,每一次他都会在做出适当的时候主动的放弃要防守的城池,而在战争之后他却不断的磨练着这一只新军。虽然对于黑胡力都的作法有一点不满但是临阵换将也不一定会做的比黑胡力都更好所以昔班尼便忍住了想要撤换黑胡力都的决定。
在经过了五个多月的战争之后,从黑胡力都手里丢失的城池已经超过三十多座,但是虽然损失的国土很多,但是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作战黑胡力都已经将那一只行军练成了一直精兵。
在随后的喜撒尔山下,黑胡力都亲率五万大军在山上伏击伊斯迈尔并将其大败,在伊斯迈尔随后的败逃之中黑胡力都亲率十几万大军不断追击,并在随后的作战之中数次大败伊斯迈尔,一直将伊斯迈尔赶回萨非王国之后黑胡力都才停下了脚步。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北、天南省
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萨非王国三国之间的战争就像三国争霸一样,为了获得整个中亚的控制权三个国家上演了一番血腥的厮杀。这一场的战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哈萨克虽然得到了靠近国土的一小片土地,但是和他的产生损失相比就大为不值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为了寸片国土而不惜牺牲数十万的将士的思想。在现在,特别是在中亚地区人口和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土地相反的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里不是中原,这里大都是一片荒漠,就算得到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虽然得到了一片新的国土,但是在哈萨克人看来自己的超过十万人的损失还是不值的、
对于萨非王国的伊斯迈尔来说,这一场战争也是不值得的。自己出动了三十万的军队,但是最后却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在乌兹别克境内的数次大败还让自己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军队,自己指挥作战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回国之后对伊斯迈尔不满的人纷纷跳了出来,在各种场合不断的抹黑伊斯迈尔,而且以前一些被伊斯迈尔大败的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就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对于伊斯迈尔曾经从自己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并且还极端仇视自己的萨非王国奥斯曼土耳其从来都是耿耿于怀。所以在听说了伊斯迈尔在乌兹别克大败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开始不断的增加和萨非王国接壤地带的大军数量。
正是因为伊斯迈尔需要不断应对国内和其他地方反对自己的势力,所以伊斯迈尔虽然对这一次失败耿耿于怀想要再次入侵乌兹别克但是却不得不一再搁置这个决定。
乌兹别克无疑是这一次损失最大的一方,不但在北方有一部分的国土被哈萨克彻底的占领了,而且由于战争的关系就是乌喇秋别的大部分的确也不得不让给了大明。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连番的大战对乌兹别克产生了极大的重创。不但现在乌兹别克经济一塌糊涂,就是人口乌兹别克也是急剧减少。从站前的九十万左右的人口减少到了现在六十万作用,将近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这其中大部分损失的还都是在战场之上战死的青壮年,可以说战后的乌兹别克到处可见的都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乌兹别克根本就恢复不过来。最起码得等到二十年左右经过一代人以上的努力乌兹别克才有可能恢复到站前的水平,当然这其中还不可出现意外,比如统治者的残暴或者其他国家的再次大规模入侵。
如果硬要说此次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的话,恐怕只能是大明了。首先大明获得了乌喇秋别和火占城以东和以南的所有的土地。这一部分的土地可不是像中亚的其他地方那样都是荒漠,这一部分可都是处在河中地区的。事实上整个河中地区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就连费尔于纳盆地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河中的。要不然南疆的大部分城市也不会都是处在费尔于纳盆地附近了。﹋﹋
新得到的这一片土地恰好可以和费尔于纳盆地连接起来。到时候只要挖几条小运河将河中下游的几条河流连接起来,整个费尔于纳盆地和新得到的那片土地便会变得更加的肥沃,虽然顶不上天府之国的样子,但是到时候也不会比关中差多少。可以说到时候只要可以把这里利用好了大明便可以在这里建造一片密集的居住区了。
除了这一点好处之外,大明最大的好处便是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乌兹别克汗国了。三国之见的争霸乌兹别克使用的是大明供给的武器,吃的是大明提供的粮草,可以说现在的乌兹别克基本上已经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连绵的战争不但让劳动力大量减少就是之前好好地土地现在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河中的土地向来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因为大规模的破坏而退化成荒漠或者牧地。就像好几年前那样,当时乌兹别克在夺取河中之后接手的也是一个几乎荒废里的河中。也就是经过昔班尼的精心治理才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现在经过大战之后乌兹别克还能够控制的地区内土地基本上都被破坏殆尽了。想要恢复没有五六年不可能。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乌兹别克都要靠着大明的救济过日子了。
通过武器可粮食大明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乌兹别克的大部分地区了。在战后乌兹别克不但需要每年无偿送给大明大量的战马以作为大明对他在战中以及战后的各种支持的回报,而且战后乌兹别克的大规模的行动也都得经过大明的准许。甚至在乌兹别克的汗庭里面都出现了不少的汉人面孔的官员。这些都是在战争之中当时时任安山总督的李端澄通过不断的胁迫的手段强迫乌兹别克接受过去的。这些人都被安排在了乌兹别克的朝堂之上。而乌兹别克各个城内也都建立起来了大明的商铺,通过这些商铺里面的探子不但乌兹别克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被反馈回大明,而且乌兹别克国内很多的将领们也都被大明私下收买了。
总之战后的乌兹别克基本上都沦为了大明的附庸了。如果大明没有继续西进的意图的话或许乌兹别克还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大明一旦有了吞并这里的打算了乌兹别克到时候根本就反抗不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两年后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说一下袁启文和李端澄带着大军撤回南疆之后的事情吧。
随着两人的回撤,兵力空缺很长时间的亦力把里以及南疆再一次被无数的士兵占满。现在的两地人口可谓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少的时期。经过袁启文长时间的抓捕现在的两地经过袁启文统计大约只剩下了差不多四十万作用的人口。而且这些人为了防止被抓还大都是生活在乡下。在城里面的人除了一些有点势力当地人之外其他的差不多都要么是被抓了要么是逃到乡下去了。
现在的两地的城内居住的差不多都是大明的将士。所以随着袁启文把大军调往乌兹别克之后成个亦力把里和南疆的城市全都空了出来。不过现在随着袁启文他们再次回归,空缺了一段时间的各个城市再次住满了人口。
经过这么长时间,现在两地的基本上都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而这里的虽然还有一部分人还在时不时的反抗一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了所以他们一直都翻不起太大的风浪。显然为了对付这么一点的人把十几万的大军留在这里有一点多余了。所以在回来之后没有多长时间袁启文便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了。
在两人在乌兹别克的时候,朝廷关于亦力把里和南疆最后的处置决定的旨意就已经下达到了南疆了。按照朝廷的决议此后亦力把里和南疆都将直接归大明统治,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决定将亦力把里和南疆分为两部分,依照天山为界,在天山以南的土地划归为天南省,也就是天南布政使司;而天山以北的土地则将被划归为天北省,也就是天北布政使司。而吐鲁番在以后也即将消失在大明的版图之上了。现在吐鲁番的势力范围刚好跨越天山南北,所以到时候依照天山为界,吐鲁番也即将被一分为二。
两个布政使司设立之后朝廷将在在天北布政使司和天南布政使司朝廷将分别派驻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一人,品阶都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人选分别从中原几省抽调。在布政使之下分别设置左参政,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将设立知府衙门用于统治地方。设知府一名,品阶为正四品。在知府一下还有知州,品阶为从五品。再往下还有一些便于管理的机构。
而在各个知府以上的府衙全都设置宗教司以及民族司用来处理一些有关宗教以及民族之间的纠纷。在之凡是因为宗教的原因或者民族的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都叫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