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715章

重启大明-第715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心理负担!

至于那些土改分了田地的泥腿子?张玉露了个面,按厂卫的汇报,实务都其实是张玉的丫环、丁如玉的女兵去谈的,那些泥腿子压根没提什么条件,就计听言从了,为什么?因为丁一啊,他们相信丁一。

军权方面,派谁下去任大明第一师和第四师的军将?

不是能派谁去,而是谁敢去!文贵武贱,石璞这兵部尚书衔挂在身上的,都能死得不明不白了,只不过卡了一下弹药粮饷,就死了!哪个军将敢去大明第一师和第四师任职?嫌命长么?两广总督的位子,更也如此的。

“云远、关外,更赖三叔虎威,本宫常言道,若非三叔,天下纷乱!”钱皇后反正说开了,也不怕再往深层说多一句,这可不是拍马屁,这是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她要主持这投毒案。

因为不单是两广,云远和关外,对于丁一的个人崇拜,也是愈来愈加强烈了。

无他,云远那边,也是土改搞得很彻底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等衙门,朝廷又无大员愿去任职,那里都是丁一的门生弟子在主持,那边是继广西之后,另一个丁一的老巢了,比广东还更甚;至于关外,牧民的文盲率太高了,加上第三师的手段,都音部落的屠刀,真的什么圣旨或是公文,绝对不如一句:“这是阿傍罗刹的话!”

“柳氏近年带携宫中,多有进项,浙江、云南、贵州、福建等处,往往有不决之事,以三叔名号行之,也皆无阻。”钱皇后一旦说开,也就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了,端起茶喝了,笑道,“故之,这铺设铁路之事,还得三叔定下方略,诸公才好拟定细则章程。”

后面这句是废话,主要是不单两广、云远、关外,连云、贵、浙、闽,都能以丁一之名,而皆无阻啊!大明十三布政使司,加上丁一新拓的云远布政使司、关外安西大都督府,十四布政使司一大都督府,十五个省级机构,其中居然有八处,尽在丁一羽翼之下!

丁一听着也是苦笑着摇头。

他算是明白了。

钱皇后是趁着英宗还在,所以就决心要试上一试,就算被丁一识破,也就是她说的“所请不妥”,那么丁一“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不论如何,总归“有个进退的余地”。

“君玥看把这案子结了吧。”丁一起身,把那份文件扔给了丁君玥,又从中抽出两张表格,那是宫中天地会冲锋队成员的证词,证实了下毒者曾经去过皇后宫里,并且曾与皇后单独奏对。

丁一把这两页表格在钱皇后眼前亮了一亮,随手扔进了火盆里。

“没有什么必要的话,就不要去提原始证鉴资料库的问题。”丁一对着丁君玥说道。

“你联系一下见深,东宫的侍候的人手,最好通过一次政审,不然的话,这样问题很大。”

“娘娘看是不是跟皇帝提一提,太子能否开府,先历练一下治世的能力,毕竟现在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如果必要的时候,身为人君,还是得有点能力的;真要把君主当成是国家的精神象征,那就得议会立宪了。娘娘秀外慧中,这道理应该一点就明吧?”

钱皇后看着那两张表格化为灰烬,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紧张的不是这两份证词,而是丁一的态度,至少现在看来,他是准备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所以她也很识趣:“三叔所言甚是,本宫深以为然!太子今已长成,当是开府视事,以历练其能。”

开府,就是东官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和人马,有自己的官吏。

这在大明来说,是很扯蛋的一个事。

因为在朱元璋的时代,为了避免前代经常出现的东宫官僚自成体系,与朝廷大臣闹意见,甚至宫廷对立的弊端,明太祖朱元璋就命李善长、徐达等朝廷重臣兼任东宫官僚。而到了后来就成了惯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三师,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三孤,都成了虚衔和加衔了。

燕王得位之后,除了姚广孝有真正辅佐过太子朱高炽,其他的三师、三孤,都是虚衔,太子宾客都存在他官兼任之类的问题。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也说是说,东宫除了使唤的宫人、太监之外,个别亲厚近侍,根本就没有自己正式的属官!开府?扯吧!

但钱皇后会这么回答,是因为她真的不想招惹丁一。

其他人不知道,钱皇后是很清楚,英宗的身体,已经很差劲了。

如果英宗一旦倒下,惹到丁一翻脸的话,她完全无力去抵抗丁一的狂风骤雨的攻势。

别看士大夫阶层现时仍视丁一为敌,一旦丁某人松口,说一句除了两云、两广、贵州、浙江、福建、关外八处,其他七个布政使司,暂不适宜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话,钱皇后几乎可以看到,那些士大夫阶层,给丁某人舔菊都干得出来!

而且英宗一旦倒下,就算士大夫阶层不卖帐,丁一登高一呼,百战虎贲聚于旗下,华夏之地,谁敢挡其兵锋?真的不论是软的、硬的,钱皇后的脑子里是转过千百回了,觉得这时去惹丁一,绝对是没有丁点好处的,才会接下这话茬。

“见深若是无行,于先生当年所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也是很认同的。”

丁一这句话,总算让心情冷到了极点的钱皇后,又生起了一缕暖意。

“除皇帝及太子之外,于皇城之中,我所敬重的,便是娘娘。”

“三叔谬赞,本宫实不敢当!如此,铁路之事,本宫便教部阁诸公不必担心,只要能拿出合适的章程,三叔终归不会亏待了彼等的。太子开府一事,本宫尽力与皇帝分说,但皇帝与部阁大臣,是否……”

“言必行,诺必诚。”丁一微笑着,截断了皇后的话,他一点退路也不准备给她留。

第三章立储(十九)

整个大明朝廷都没有想到的事,在这一年的春天,英宗让内阁草拟太子开府的章程。

这是很让人震惊的事,因为太子开府,太子有了自己的属官,那么毫无疑问,就会和皇帝以及外廷这边,有所摩擦,有所争权的。不论什么兄弟之情,父子之情,千古以来,放不下的,就是那张椅子,何况之前在钱皇后的暗中较劲之中,英宗是颇有易储的想法。

不单是丁一的力量,李贤在其中也出了很大的力。

【历史上原本李贤就劝阻过易储的,按《明史列传六十四》“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

因为东宫不备专职官员,是明太祖定下来的国策。

早在洪武三年,当时的礼部尚书,就提议过应该配属东宫专职官吏,明太祖朱元璋否定了这一提议,说是“尝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生奸谋,离间骨肉,其祸非细。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东宫赞辅之职……”

所以要不是大喷子李贤,对此事也很是出了一把力,将诸部阁的大佬喷得服气了,也是很麻烦的一个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丁一上奉天殿表了态:“太子若无属官。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登基之后。安能治世?”

当然,这东宫开府,主要的冲突方是皇帝,和外廷的矛盾倒是次要,皇帝点头了,因着英宗信重,已接近履行总理职能的首辅李贤也支持。身负天下之望的丁容城也出来背书,就算有人想出来博个不畏权贵的声名,也要想想一旦发声。会不会影响自家在铁路参股的好处。

于是这事倒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曲折。

不过自然想要如唐代的太子那样庞大的属官和机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甚至连詹事府这样名义上属于东宫属官,实际上是翰林晋身之位的衙门,也不可能归太子统筹的。在李贤和丁一的据理力争之下。东宫开府,设八处,分别为:

参谋处、政治处、副官处、书记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军医处。

其中各自职能,于名目就能看个分明,不必在此占据篇幅罗列。

又以忠烈为名建三个营,总共九连,以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和诸陆战旅阵亡烈士后代为兵,从大明第一师调一百老兵为骨干。名义上是负责东宫宿卫。但实际上内宫不可能让非阉人的士兵进入,所以他们就与原本驻防宫门的亲军上直二十六卫。一同执勤。

再从大明第四师调三十老兵,诸陆战队调三十老兵,容城书院京师分院调二十优秀学生,大明第三师调五十骑兵,共一百三十人,组建教导队,由邢大合任教导队长。

又建内侍连一百二十人,尽选宫中青壮阉人,交由教导队训练之后,亲领太子宿卫。

差不多就有了一个团左右的军事力量,至少朱见深在皇城之中,能够自保,便有事起,这一个团的亲军,至少也能掩护着他逃到四海大都督府天津守备处去,至于出了海,那就是丁一的地盘了。

“三叔!”朱见深抱着丁一,哭得跟个泪人一样,那是真的泣不成声啊。

“若有亲军如是,何有景泰之苦!”朱见深真是嚎啕大哭,景泰年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英宗被囚南宫,他直接被吓到结巴了,如果当时有这么一支亲军,就算全是冷兵器部队,就算再落魄,也不至于被吓到结巴啊!

明朝自燕王得位以后,太子往往连卫队都没有的,例如朱见深,他也就得一个万贞儿护着安危,要不怎么会对万贞儿感情那么深呢?

丁一拍了拍朱见深的后背,好声对他道:“好了,这么大的人,又是太子,让人见着了,闹笑话的。”朱见深真真正正是丁一看着长大的,他对着朱见深,是真的有着叔父对子侄辈的感情。那个结结巴巴的小人儿,就算他现在站在丁一面前,已是少年,也依然让丁一觉得,他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助。

“我、我、我不怕、怕别人笑话!”朱见深一激动起来,忘记了控制,依然是会结巴的,童年时的宫变,给他留下的这印记,没有那么容易消逝而去,他抹着泪眼,很动感情地说道,“若非三叔,见深死久哉!”

“这世间,三叔和贞儿,才是真心对我好的,贞儿总归是力薄,若无三、三、三叔,父皇怕是前些年,便不容我居于东宫了!首辅为我说话,我知道,那也是看在三叔的份上才开口的!”

朱见深倒有些因为崇拜丁一,而把所有事都归结在丁一头上。

他却是有些小看李贤了,原本在没有丁一的历史上,李贤也是有为朱见深出头的。

“你若是做得不好,为叔可就不管你了,你却是要好好记住。”丁一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教丁君玥亲自去端了洗漱器具过来,总不能教人看着太子在靖海郡王府里,哭得这么凄惨吧?

待得朱见深净了面,丁一示意他坐下来:“铁路这一块,你好好管一管,不要怕得罪人,你是储君,要有储君的魄力,我是奉旨看于先生的,于先生痊愈了,老人也愿跟我赴海外,我终归不能在华夏本土呆上太久,所以除非华夏有乱,不然的话,就算回来,我也只能呆在两广边陲,朝廷这边,你却是要有自己的主意。”

“三叔,侄儿有个不情之请。”听着丁一这么说,朱见深却也就鼓起了勇气。

“只管说便是。”丁一对他,有着格外的宽容。

朱见深咬了咬牙道:“侄儿求三叔把君玥姐姐给我!”

边上丁君玥听着,立时柳眉倒竖,若说希望丁一黄袍加身的,丁君玥绝对是其中的中坚份子,这样的人,指望她敬畏皇权?当场就对着朱见深发作道:“呸!你是皮痒了么?你有种再给我说多一次,今天就教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她是跟着丁一长大的,这口头禅,倒是学了个十足十的腔调。

丁一也是愕然了,这朱见深恋母情结不是一般的深啊,万贞儿大他十九岁不说,现在这丁君玥也得大他十岁出头啊!怎么就好这口?不过丁一马上摇头拒绝了朱见深的请求:“胡闹!君玥已为人妇,夫妻感情也极和眭,哪有你这样的?”

“三叔恕罪!君玥姐姐恕罪!”朱见深连忙赔罪着,却是说道,“我是说,请姐姐统领忠烈四营及内侍连!除了姐姐之外,着实寻不着教我放心的人了!”万贞儿他倒是放心,但军伍之中,特别是丁一麾下出来的骄兵悍将,别看在原来部队里,都谨守着军纪,那个因为他们的同袍,也是同样的彪悍啊。

出了原来的部队,到了京师,那劲抖擞起来,煞是吓人的。

入驻十七日,已把御马监统领的腾骧四卫,打了三十五次,这还是上报上去的,小摩擦不知道有多少,万贞儿有试着去说过,哪说得动?没两句那老兵就敢撕开军服指着胸膛:“这他娘是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