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12章

重启大明-第612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某的错,来得迟了。没把这下泻药的人逮住。”丁一起身,向那些华夏江湖的好汉一揖。

江湖群豪连忙还礼:“哥哥言重了!”

但是倭人那边。站了出来的甲山的太郎左卫门,却没有什么尴尬的表情。

忍者,下毒就是他们的本行,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好羞耻的?

这其中真的还有个民族性的问题,例如宫本武藏打败佐佐小次郎一样,先是迟到,再是欺负对手年老体衰,然后又是用长长的船浆,最后还有言语上的诡计等等,但日本人依然认为宫本武藏是剑圣,甚至提出“诡计”,就是“剑道”一部分。

他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跟华夏同情悲剧式英雄真的是有所不同。

丁一撩起袍裾,向场中缓步而行:“你们五人一起上来,我还有些事要办,耽搁不得。”

换成华夏江湖的人物,再无耻也会觉得脸红,但那五个倭人高手却齐声答道:“哈依!”就跃开呈着包围之势向丁一逼近。

这时那些紫阳派的道士吓得脸都白了,江湖上的豪侠也纷纷往前涌了过来,叫喊道:“哥哥,小心啊!”、“哥哥,兄弟来助一臂之力!”这是想挤下场去跟丁一并肩作战的;连道顺也把手按在刀柄上,想要冲出去护着丁一,他投靠丁一为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么?

丁一要是死了,他哪里还有什么富贵?

这个时候,道顺一下子就如同被抽去了精神气的傀儡,一下子整个人都塌了下去,因为他看见了那五个忍者的动作,正因为他是高手,所以他清楚这就是这些昔日同伴出手的前兆,而他们所处的角度和方位,封死了丁一任何的躲闪角度。

就算他冲上去,也来不及了。

他能看出来这一点,边上紫阳派的道士和江湖上的豪侠,自然也有不少人能看清楚。

一下子就静了下来,至少在看得见场地里那五个忍者跳跃身姿的华夏江湖人,都静了下来。不是胜负,而是生死。不是丁一的生死,丁一已必死无疑,他们一下子愣住的,是自己的生死。

丁一身死之后,他们这些人如何去面对朝廷、官府的缉捕?

这是必将到来的腥风血雨,根本就是避无可避,也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万一。

堂堂忠国公因为江湖事而死在天台山,谁跑得了?只怕天台山上的道观佛庙都没一间幸免的!不管里面的道士、和尚有没参与此事都好,都一定是被牵连,只怕甚至还会扯上白莲教,硬扣上屎盆子。而江湖群豪谁不是一大家子?谁能幸免?

就在这时,五声几乎同时响起的枪声,重叠在一起。

没有暗器,一枚暗器也没有射出来。

丁一以牛仔拔枪术,不到半秒的时间里,已将子弹射中了那五名忍者。

特别加工过的达姆弹,近距离将八右卫门和去万年寺下毒的太郎左卫门,直接就打暴了脑袋;而下柘植的大猿、下柘植的小猿,则是一人胸口中弹,一人颈部中弹,进入的弹孔不大,但在里面翻滚出来的空腔却就是很可怕了,足以让心脏被撕碎,也足以让整个脖子完全烂掉,几掉首级都要掉下来。

神户的小南运气很好,子弹命中了他的右手肘关节,这只手绝对是废了,但如果没有感染发炎的话,也许他的命还可以保下来,只不过剧痛和大量的出血,让他瘫在地上,昏厥了过去。中弹之后仍旧浴血奋战的人物,也许是真实存在,但至少对于神户的小南这位日本的忍术名人来说,他是做不到的。

“你们,谁擅长用刀?出来。”说着丁一冲曹吉祥招了招手。

英宗所赠的金刀,由曹吉祥双手捧上,丁一看着却没有接,摇了摇头道:“换大马士革刀来。”接过那把大马士革弯刀,巴达玛,那位剽悍的草原安答,丁一轻抚着刀鞘,也许,有时候的话,该去关外的安西大都督府看看她?看看那个满都海?

不过他很快就收起这缕念头,他从不轻视任何一个对手,否则的话,他就不会舍英宗的金刀不用,而用这把大马士革钢的弯刀,因为传说,日本的铸剑术似乎很有一套,丁一不会因为仇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就故意去蔑视人家足以称道的工艺。

这时音羽的城户下到场中,鞠躬之后对着丁一说道:“大明的上样,请赐教吧!”

“拔刀。”丁一微笑地开口,同时扬手止住要过来替下他的苏欸。

城户沉默地持着连鞘长刀,迈着急促的碎步,向丁一奔来。

紫阳派的道士和那些江湖豪侠,真地想扇自己两个嘴巴!怎么刚才丁容城击败了那五个倭国高手时,大家没有想到去把他劝下场呢?这够光鲜了,够光辉了!这个叫城户的家伙,刚才就杀死了两个华夏的高手,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双方交错的瞬间,以极为急剧的拔刀,将对手斩于刀下,怎么能让丁容城去面对这样的对手!

此时场上两人的身影已交错而过。

背对着丁一的城户,一手握着刀柄,一手握着刀鞘,他的刀并没有拔出来。

只拔出了一半。

风吹过,城户晃了晃,血线于喉间迸现,喷薄而出,汹涌的血如喷泉一般,不住地喷着、喷着,然后他连一句”好快的刀“都不能说出,就轰然倒地,死得全无声息,便如一条飘洋过海来送死的狗。

“神乎其技!”紫阳派的道长连拈须的手都颤抖着,喃喃地失声说道。

而那些挤在头前的江湖豪雄,也口瞪目呆,好半晌才说道:“这、这、这怎么可能?”

因为他们是内行人,所以看得出门道,才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只有那几个小孩,才会在人群中拍掌唱道:“看!大明第一条好汉来了,有什么闪失?”

内行人看得懂,他们才惊叹,才难以相信丁一怎么可能做到这程度!

因为城户是在起意拔刀的瞬间,就被杀死的,然后死后的肌肉惯性,才会把刀拔出一半。

也就是说,丁一把握住了对方拔刀瞬间,在对方最强之处,斩出了这么一刀。

这不是速度上的快,是把握时机,是对生死的领悟,是把对方的心理和习惯都了然于胸。

第九章风*流*眼(二十一)

又不是那几个没长大的小孩,在场的人都看了两场,谁不知道这个城户,拔刀之术是登峰造极?如果说还有唯一的破绽,就是在拔刀的瞬间,为了达到瞬间的高速,必须要腰、腿发力,所以在这瞬间,对方是无法移动的。

但这一瞬间是极短的,短到绝对不到半秒。

若是对阵者提前出刀,那么城户完全可以用他鬼魅般的身法做一个偏移之后,拔刀杀死对手,第二场死在城户手中的江湖高手就是这么死的;如果出阵者迟一点出刀,那么出刀之前,城户高速的拔刀术,已结束了对手的性命。

所以他们才会感叹:“丁大侠怎么可能做到?”、“匪夷所思啊!”

丁一可以做到,是因为本身对于剑道的流派就有着很好的了解,而现代搏击体系本身,对于人体功能结构如何发力,也就是早就超越“手是双扇门,全靠脚打人”这一类很原始的经验总结。

但就是其他人拥有了这一系列的知识,也不见得能完成这一刀。

他能做到,不是因着他是丁一,而是因为便如他收刀入鞘之后,向着那几残存的倭人高手所说的:“见谅,我喜欢杀人,特别是挑衅华夏的外邦人物。而且,每当这么做之后,我会很有快感,这是一种病。如果日本幕府愿意忍受我的病,那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意的事。”

说着丁一把手中的大马士革钢刀抛给了曹吉祥,对着那些倭国高手。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去了。但华夏江湖群豪所没有想到的,那四个日本武士里。有两人盘膝坐下,对着同伴说了几句日语,然后抽出长刀,取布拭过刀刃,沉声喝道:“贴闹黑卡,板载!”就把刀插入了自己的腹部,向边上一拉。完成了剖腹自杀的行为。

而在边上的另外两个倭人高手,就在这时挥刀斩下了剖腹者的头颅。

“记住我家少爷,要你们问的是什么话吗?”曹吉祥拦住最后要离去的两个倭人高手。

“哈依!大明的上样问。臣服,否是死?”那两个倭人高手,便如被驯服的狗,他们愿意在自己无力抵抗的强者面前。扮演这种的角色。

丁一轻声说道:“出海之前。不得伤人。”

“哈依!”

看着那两个倭人高手的背影,丁一对着身边的道顺说:“跟着他们,直到他们出海。”

“哈依!如果他们不遵从上样的命令,小人就杀了他们!”道顺很有作为鹰犬的自觉。

但丁一摇了摇头:“不,你不必动手。他们如果不听话,自然有他们的下场,你跟着,若是他们都死了。你替代他们回日本去,给幕府传话就可以了。”丁某人现在哪里需要打手?七月十五戚胖那边。早就把一切安排好了。

这只是一个插曲,而丁一到天台山的目的,是向这些江湖群豪发表类似于融资的讲演:“国虽大,忘战必危。江湖上的好汉也不例外,我们固步自封,不敢走出去交流,别人总是会过来,今日是倭国,明天也许就是乌思藏或是八百大甸。但山长水远,何况诸如倭国,更是远隔重洋,要组织船队扬帆东去,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办?”

他这话,是点到了根本上。

不单好勇斗狠的江湖人听着心里象有只猫在挠着也似的,就连紫阳派的道士,天台宗的和尚,也不住点头。如果财力能及,谁家不希望把道场、庙宇开到海外去?天台山之行,其实也是亨利王子给丁一建议。

因为在葡萄牙,他们对于宗教问题,因为历史关系是有很深远的研究。所以亨利王子给丁一分析过:“那些在爪哇毫无战力的道士,不是因为教义的问题,而是因为利益,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将能获得的利益。”

甚至亨利王子用了更形象比喻,在给丁一的信里,他是这么说“伟大的殿下,就算您无所不能,也不能责怪山羊不喜欢吃鸡胸肉,事实上它们对上好的牛肉也不感兴趣。”就是他觉得,在爪哇那些道士,本质上就不是食肉动物。

丁一来天台山,就是因为亨利王子这封信,否则的话,对于自控力还不错的丁一来说,不至于为了杀几个倭人,而亲身至此,他来,是因为要在华夏的宗教人士之中,寻找出食肉动物,大抵上江湖之中的道士,就是首选的人物了。

“传播道教的,远赴重洋传播华夏国术的,与愿去教化诸夷的儒生一样,我都是敬重的。”丁一微笑着对这些江湖豪雄说道。

没有一个人去问,是不是真的。

大明第一条好汉丁容城的话如果他们信不过,至少场上八具还没完全冰冷的倭人高手尸体,能为丁一的话做一个注脚。

然后丁一就没有再说下去,他拱手向着那些江湖人唱了个诺,然后就和来时一样,在苏欸的护卫之下,离开了云锦杜鹃,离开了天台山。

丁一很清楚这些江湖上的道士,他们对于教义,也许并不太精通的,很多人,连字都不太识得,就如鲁智深一样。

但没有关系,他们会搬弄神迹,会捏造神通。按亨利王子给丁一的信里的说法,这个年代的英格兰,别说底层人民:“有些领主的管家和不少庄园管事对于文字的掌握情况也是很糟的,用来记录庄园管理情况的是一种木板,上面划满了长短不一的线段作为依据。等年末领主的稽查员前来视察时再整理成文字型的庄园账簿,有时还需要当地教职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

亨利王子用英格兰举例,大约是他觉得这个年代英格兰的庄园管理制度在西欧还算是比较完善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乡下地主的账房,怎么也得会记账吧?除非极偏僻的地方,正常来说,一个村子里,多少也是有一个半个秀才郎,几个童生总有的。大明的文盲率绝对是同时代最低的了

而作为大量不识字的底层百姓的受众,有几个人关心教义?

有神迹,有企图心,就是首选。

丁一读了信之后,发现自己是走了弯路,所以才决定来天台山。

事实上,他来对了。

这玩意真的就是不能怪山羊觉得鸡胸肉不好吃。那些苦心、安心研究经文的道士,真的没有什么侵略性,甚至他们都不愿意也不会弄愚民的小把戏,说实在的,他们就是混得不好的人,不会来事的人,才会被各个道观扔给了丁一,来服这远赴海外的苦役。

而这些江湖上颇有声名的道士就不一样了,连和尚也眼里有了某种期盼的光芒。

但丁一不可以留在这里,去和江湖人一一议定细节,他来了,他出刀,这就是一个态度。

或者说,出于出海远航这件事的一种背书的方式。

这些细节的事,自然是曹吉祥来安派了:“四海大都督府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便利,如果能凑出三条海船的话,大家可以到四海大都督府或是天津的守备处,递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