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07章

重启大明-第607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呸!见了老夫居然装模作样不磕头。真以为穿上儒衫就变读书人了?还尊驾呢!滚开,不然的话,老夫饶不了汝等!”

“刘翁要替学生管教弟子么?”丁一笑着提了袍裾出来,向那刘姓地主问道。

看着丁一出来,那些豪奴倒也就退了下去,毕竟这是文风很盛的江浙地区,士大夫阶层抱团。当真恶了这位据说有功名在身的丁夫子,不是他们这些个豪奴当得起的。

只不过刘姓地主却就很随意地向丁一抬手拱了拱:“不敢,只是这些孩童颇为无礼。”

那些学生听着自然是不服。便要分辩,丁一看着就摇了摇头道:“刘翁是长者,话没说完之前,汝等安能插嘴?这点规矩总是要有的。”又向刘姓地主说道。“刘翁尽管说便是。这些孩子若是犯了错,学生自当给刘翁一个交代。”

刘姓地主听着,便愈更得意了,在他看来,丁夫子便有功名在身,毕竟初来乍到,是不敢和他起冲突的,当下拈须笑道:“算了。老夫也不好与一伙崽子计较,只是夫子善心。这管教却须严些才是,难不成穿起儒衫就成圣人门下了么?老夫还有位五服内的堂兄,中了进士,放在日照任明府;也有位远房的堂弟,在广东做到千户呢,难道老夫便能以读书人自居了?以朝廷武将自居了?这太荒唐了!”

那些豪奴看着丁一并没有端起读书人的架子,说出一堆子曰诗云他们全然听不懂的话,胆气便也壮了起来:“就是!这几个猴崽子,煞是无礼!夫子得多备上几根戒尺才是,他娘的,太没规矩了。”

更有人对那几个学生吼道:“入你娘的,你不就是十八厝村张大头的五子么?”又指着另一个学生,“俺认得你,你是阉猪阉马陈小刀的三子,他娘的!敢拦老子们?惹翻了俺,老子们一会便去把你们爹的屎都捏出来!也是淳安人,不晓得,俺们打行的行首,便是江湖人称夜战八方的郑升郑哥哥么?”

看着丁一的架势是要息事宁人,刘姓地主也不想弄得太过,毕竟为几个孩童,去冒着和士林结怨的风险,那是不值当的事,虽说他一点也不怯丁一,正如他所说,他也有人脉,也有关系,但用着这些人脉、关系,总也是需要花费的。

所以便喝止了那些豪奴,对丁一说道:“算了,看在夫子面上,老夫也懒得去这种小崽子计较,这样,过几日淳安县城要办个诗会,李黄堂的大公子到时也将驾临,老夫素闻夫子与娘子都是雅人,故之来下个帖子,唉,想不到竟遇着这等事,罢了,帖子送到,到时还请夫子赏脸吧。”

丁一微微点头示意学生接了帖子,笑道:“好,学生定当前往。”

这时却就好几架马车从县城城门的方向而来,还没来到这院子门口,头前马车车辕上的二十来岁的少年已纵身跃下,提着袍裾快步奔了过来,冲到这门口时,那些豪奴还没反应,当头两个想去拦的,就给那少年左右开弓抽了七八记耳光:“放肆!汝等是什么身份?敢拦下官的路?”

这先敬罗衫后敬人的习惯,自古就是如此,这少年穿得贵气,又是自称下官的,那些豪奴原本是要动手的,听着便老实捂着脸退开了,刘姓地主也使了眼色,教那些下人先闪避开,只见那少年奔到跟前,冲着丁一就跪了下去,“咚咚咚”叩了三个响头,方才开口道:“剑慕给少爷磕头了!”

却是原来在容城时,就跟着丁某人的书僮剑慕,丁一伸手把他扯了起来,还没问话,就听着那刘姓地主在边上小心地问道:“不敢请教,官长当面,可否赐下官讳,小老儿也好周全礼数。”又冲丁一说道,“还请夫子引见引见!”

“他本是我的书僮,后来去了军中历练,混了个职衔,没什么出息。”丁一很和气地这么介绍了一句,笑道,“这位是刘翁,剑慕,刘翁问你话呢。”

剑慕看着丁一冲他点了点头,当即转身冷哼一声,向着刘姓地主说道:“下官龙骑卫左千户所百户丁剑慕便是!”这狐假虎威、摆架子的活计,剑慕可是本色演出,就是被扔去龙骑卫,被原来那些龙骑兵营的老兵锤打了几年,训练中颇为出色,授了个百户的衔,也没搁下这天赋技能啊。

不过刘姓地主听着,却就脸上笑意消减了去,随便拱了拱手道:“原来是丁百户啊,老夫有礼了。”文贵武贱,便是县丞典吏,大海虽阔,船头也难免会相互蹭着,刘姓地主绝对不敢拿大,但这武职,不过是个百户,他就还真不当回事了。

这时候那马车也到了院前,护卫着马车前来的,是大明第二师的一个连,带队的却是一名营长,他给丁一行了军礼,正要禀报,看着丁一做了几个隐蔽的战术手势,能被外派出来的人物,都是精细人,话到嘴边就改了口:“大爷说,先生这么出来,身边总得有人使唤,正好大房的奶奶要过来看先生,便教我等护卫前来。”

说话间,丁家大嫂便从马车上下来,身后还领着几位世家里送到金鱼胡同的侍妾,各自带着自己的使唤丫环、老妈子,一时之间,门口就颇有些人满为患了。丁一便教剑慕领着他们先入院子里去,找张玉安置。

而冲着刘姓地主拱了拱手,丁一也想招呼着几个在当地收的学子入内去,却就听着刘姓地主喝道:“慢!丁夫子,这却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丁百户,是夫子你的书僮,无故打了老夫的下人,夫子却是缺了给老夫一个交代吧?”

那些豪奴是知道刘姓地主的心思,这主家为了给他们出头,去扛一位举人和百户?那是瞎扯的事!刘姓地主之所以会提这茬,不外就是刚才下车入院子去的几位女眷,丁家大嫂虽是有了年岁,但也是风韵犹存的美娇娘,后面那几位侍妾,面目如画就不必提了,骨子更是透着世家子弟的端庄,教这刘姓地主动了心思。

果然还没等丁一开口,这刘姓地主就接着说道:“夫子,那几个小妾是刚纳的吧?看那身姿,却还是黄花闺女啊!老夫也不相欺,愿出白银五百两,请夫子割爱,出让一位,如何?”

丁一依旧是笑笑点了点头,只是对那刘姓地主拱手道:“刘翁比学生年长许多,所谓走过的桥,比学生行过的路还长;吃过的盐,比学生吃过的米还多。刘翁这般分说,想来是公道,学生看着不如这样,明晚学生在城里的太白楼摆上两桌席面,便当给刘翁赔罪,至于其他事,到时再行商量,不知刘翁意下若何?”

刘姓地主听着便认为丁一服了软,当下也就不再多话,带了人自去。

丁一入得内去,无论是那位带兵护卫而来的营长,还是剑慕、丁家大嫂,都气愤得不行,丁家大嫂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二叔原本不长进,却还敢四处惹是非,如今做到这么大的位置了,却还受这土老财的气,却是什么道理!”

还好张玉在一旁劝说着,好说歹说,才把丁大嫂劝进房里去。

“你不问我?”丁一向张玉这么说道。

“先生要把这淳安揭个底朝天罢了,淳安一动,严州就难安宁,严州事发,江浙总归不会是铁板一块。”张玉伸手掩着樱唇,打了个哈欠,带着几分疏懒地说道,“不过是教儿童腰缠万贯,引歹人起意,然后伏兵四出罢了。”

第九章风*流*眼(十四)

淳安县的知县唤作邓廷瓒,前几年刚中了进士,被外放到淳安来当这一县的明府。这位是有本事的,治理淳安倒是得心应手。这年代的官僚体制就是这样,或者说集权式的管理也同样有优点,遇着能任事、有能力的首领官,那倒是要比诸权分立互相扯皮高效得多。

江浙相比之于两广这种边陲之地,本就富足许多,所以支派差役,修桥补路之类的,大户总也要些脸面,加之邓明府持事也公正,上任以来,还真没事让知县大老爷办不下来的。不过,今天这位淳安县的百里侯,就觉得头大如斗了。

不是人命官司,不是江洋大盗,不是摊派捐税。

是借钱。

虽说明朝官员的工资几乎就是没有,但也不是人人都跟于谦于大司马一样,一些潜规则的入项归结下来,怎么也能维持官员的体面,借钱的人,开口的也并不多,总共要借七两三钱银子。

“借给他便是了,那丁夫子也是个读书人……对了,来的不是一个书僮和一个丫环么?老爷要是不方便,妾身还有些体已钱,教那女孩入内宅来,妾身寻个体面的名目赐与她就是了。”这是邓知县的妻子,看着自己丈夫那眉头都皱出一把皮,想为他分忧。

邓廷瓒听着连连苦笑道:“你赏赐夫子的丫环?为夫借钱给夫子?娘子,这等事,你莫要掺和了,咱们借不起也赏不起啊!这事还是为夫来料理吧。”好不容易把媳妇劝了进房。邓知县那是愁得不行,他是知道根脚的,丁某人要来找他借七两三钱银子?扯吧。就后面加个万字,去严州府的丁家商行,只怕也是当天就能提得出来的事。

“请那两位入内宅述话吧,记住,要客气!”邓知县叫过贴身的长随,仔细吩咐道,“丁夫子是有大学问的。就算他的书僮、丫环,汝也要当成我的同年来接待,可知晓么?”那长随原本是他书僮。知道自家主人这么说,必定有着自己不明白的道理,当然应了,老老实实去前宅把剑慕和那个丁如玉的亲兵请了入内来。

邓廷瓒是真不愿见他们。但又知非见不可。他是知道丁一办事的风格,敢叫下人来借钱,还是指定数目字的七两三钱银子,那必定是有由头的,如果托病或是籍口上严州府城之类的,只怕日后这事发作起来,是更加倒霉。

“学生本是要去给先生请安的,只是上月底先生派了人来。说是不得张扬。但先生驾临淳安,学生却没能前去聆听教诲。终归是人生之憾事。不知先生何教于我?两位还请直言便是。”邓廷瓒很客气地与剑慕他们述话,但是实质里却是把自己跟丁某人摘分明。

通常这种集权式体制下,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得好的首领官,情商上都绝对是爆棚的,而且还是学霸式的进士出身,也就是说,邓知县情商智商值都是很高分来着,他哪里会想不明白丁一派人来借钱的目的?

站队,丁一在逼他站队。

剑慕虽然好摆狗腿子的作派,不过来之前丁一专门叮嘱过,又有那丁如玉手下女兵看着,他倒是不敢折腾什么妖蛾子,按着丁一的吩咐向邓廷瓒说道:“明府是读书人,说话总是不太好懂,这话看怕还是明府自己去寻我家少爷说才行,剑慕虽说是个书僮,其实字也识不了几个,是真听不懂。这回来,是少爷要在太白楼摆上两桌席面,给那刘翁赔罪,少爷是给了钱的,但剑慕刚在路上,被几个混混拉过去赌了两把,都输光了,这回去交代不了,故之不得已,来寻明府借个方便!”

边上那女兵也开口道:“是我不好,以为这中原腹地是大明州府,总不至于跟关外、藏地、云远那些化外之民那么坏,谁知道,还是让人骗了!”她这不单是隐隐摆起资历,提起自己随着丁如玉征战四方,而且还要向邓廷瓒问责的意思。

接着剑慕两人,从头到尾,没有提过刘姓地主如何欺上门去的事。

他们很简单,就是要借钱。

甚至提出把官印凭认之物,放在邓廷瓒这里作押。

还说道是:“明府若是不便,我等便去当铺押了。”

邓廷瓒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只要他开口说不借,那他就势必要去为丁一摆平这件事——这什么刘姓地主的事,是小事,换作平时,不知道多少人想去为丁一效劳。但此时丁某人和朝廷大佬暗战之中,邓廷瓒站出来,不管如何,必被视为丁一走狗,也就是相当于站队到丁一这边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不得跟着丁一和朝廷大佬对顶么?

借?他敢借吗?那更是找死吧!

放任这探花郎、太子少保、总督两大都督府的忠国公,负着巡抚浙江、江西等处的皇命,微服私访,被当地豪绅敲诈、索要侍妾,还要摆酒赔礼,结果手下人出来,钱都让当地混混骗走。这淳安是乱成什么样了?考绩的评语必定连个中等都混不上就不说了,是他这官都别想当吧,等着厂卫来缉拿他入京,不论结果如何,一个昏庸不能任事的名头是绝对少不了的。

而且更让邓廷瓒郁闷到内伤的是:一旦真的他敢借,不单有司要治他,皇帝要治他,丁一要治他,连朝廷大佬也是要治他的!因为丁一是探花郎的出身,正牌的士大夫阶层,一甲进士不是士大夫,还有谁是士大夫?

丁某人别的官职、衔头不管,单这探花郎的身份,让他在淳安被商贾如此污辱?斯文扫地啊!士林绝对不会放过邓廷瓒的。

不借是死,借也是死。

邓廷瓒一时悲从中来,愤然道:“先生便当真不给学生留条活路么!”

“来时先生说,若是明府如此问,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