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507章

重启大明-第507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保这擎天玉柱、架海金梁留在京师么?丁少保一走,这鞑子来了怎生是好?”接下去,自然是百姓纷纷展开他们的想像力,描述着丁一如何出关把鞑虏玩弄于指掌之中了。

然后自然是更多的叹息,有人说:“鞑虏一来,容城先生自然就会奉旨北上啊!”

边上便有人冷笑着反驳他:“你当丁少保会飞么?便是少保会驾雾腾云,下面的军兵也得赶路啊。等少保到了,我等蚁民,不知死了多少!”、“就是、就是。要是丁少保在京师,便是他老人家的威名镇着,鞑虏也不敢来犯!”

连那桌穿着战袍的低级军官,有锦衣卫的,有京师诸卫的,也在摇头低叹着:“这都是命,要是丁少保留在京师。你我也在少保麾下听命,便是死了也情愿的!”、“那是,能给少保鞍前马后。不知得多大的福气……”

有旁边听着不明就里的茶客,看着那衣着恐怕也有个秀才的功名,便插嘴道:“诸位将军请了,学生辛无碍。听着诸位叹息。忍不住冒昧问一句,那大明第二师不是还在征募将士么?诸位都有官身的,何不到大明第二师去应募?”

“先生请了,”那桌军官里有人便起身答了礼,却是对那文人说道,“先生有所不知,我等说的,却是大明第一师。那大明第二师。不过是少保手下学院学生,奉了容城先生之命去训练成军的。却算不得是少保麾下嫡系的兵马……”所谓瞒上不瞒下,大明第二师组建,有人员缺口,有军备缺口,军械可以从广西运上来,人员粮草总要就地解决吧?京师这地头,只要动一动,自然这些身为地头蛇的低级军官,就很清楚来去了,何况丁一出关之前,还在团营借了一万火绳铳和弹药,怎么可能会无人知晓?

不过那桌军官之中,锦衣卫的百户就叫住同伴:“行了、行了!”便把同伴扯坐下来,“与那酸丁有什么好说?军中消息,要是走漏了,你我吃罪得起?再说,这事体,少保也没说要公诸于众,一会你扯出来……老兄,你不顾家中幼子,我等大好头颅,却还是想留着吃饭喝酒的!”

桌上羽林左卫的百户也劝道:“就是,惹了上峰不快,顶多下去当个小兵或是开缺;惹了少保?嘿嘿,喝酒喝酒,他娘的,明年此时,你我兄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在这儿喝酒吹嘘……”桌间诸人,也是不胜唏嘘。

他们的悲伤,却是跟民众大有不同的,他们担心的不是鞑子,而是明年的兵演。

这几个都是在各自的军伍里,算得上勇武之士,所以军头也把兵演的事知会了他们,意思就是过了元宵之后,五军都督府和团营要组织一支军马来训练,为了怕他们不尽心,连石彪得人的尸首,都带了他们去看:败即死。教得他们全无半点侥幸之心存在。

本来这事是扯不到锦衣卫头上,但五军都督府的一众勋贵军头,心情都极不爽快,在丁一面前当然不敢流露半分,但丁一走后,他们却就商量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厂卫幸免于外,最好新任厂督听着不爽,去找皇帝说丁一的坏话,把这兵演免了最好!

若是换成别的时节,厂卫是不会理会这些军头,他们只要忠于皇帝就得了,管什么勋贵军头?但这时候,兴安跟着景帝被赶出宫,被军士看管在外宅,虽说英宗念在兴安前几年多有接济的份,许他还能出外采办食物等等的自由,但这司礼监,必是跟兴安无关了。

也就是说,东厂的掌权者是刚接了新人。

若只如此也罢了,原本掌着锦衣卫事的朱骧,英宗派了袁彬去接掌,朱骧又不是被贬,自然不可能马上离职,总要把诸般事务交接妥当才行,所以这几日锦衣卫事就是朱骧和袁彬共掌。结果一众军头找到锦衣卫,朱骧刚说了一句:“锦衣卫怎会也一并列入兵演之中?”这不合理嘛,锦衣卫的性质,他们又跟普通军兵不一样,锦衣卫是属于皇帝亲军,不是五军都督府的军马啊。哪有将他们也列入兵演?

但侄子刚刚死了的石亨却就没好气地吼道:“某如何知道?容城先生原话便是如此!龙骑左卫出二百人,其他在京军马,不分五军都督府及团营之别,统共出五百人!锦衣卫是不是在京军马?汝若不肯出力,不如去寻令岳请出大令,然后去跟容城先生分说!某的亲侄如今还没下土,谁人耐烦与汝嚼舌!”丁一并没有说在京军马,这句是石亨他们自己添上,反正就是闹到丁一跟前,最多就说听错,他们却也是不怕的。

朱骧是于谦的女婿,所以石亨有这么一说,但于谦连石亨举荐他儿子都要骂的,朱骧怎么敢去找他说话?只是摇头道:“这不妥当,亲军安是忠国公可以指派的?便是龙骑左卫,虽由兵部管理,却也是亲军之列,忠国公怎么可以调派?于职权是不合的。”

龙骑左卫就是龙骑兵一营扩编,并入了亲军二十六卫之中,成为二十七卫。

但是,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亲军诸卫,名义上是皇帝亲军,可京师保卫战的时候,皇帝亲军二十六卫留守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征召起来,在时任兵部侍郎于谦的统一指挥下,投入京师保卫战。自此之后,除锦衣卫之外,其他诸卫,就由兵部管理了;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合称四卫营,受宫内御马监太监指挥。

于谦把持相权,不是一句空话来的,京师保卫战,后世把功劳全归在于谦身上,不关陈循这首辅什么事,也不是无缘由的,着实就在于谦一手全揽军国事,若是败了必定算他头上,胜了自然也是归功于他。于大司马不贪财不好色,于名声和权力,却不是开玩笑的,皇帝亲卫都敢照夺不误。

也就是说,守卫宫禁的燕山卫、府军卫、金吾卫等等,其实都不归皇帝管了。这也是为什么文胖子他们能在禁卫之中发展冲锋队;英宗叫门,一叫就开的原因。因为这些军队,本来就是皇帝亲军,结果景帝上位之后,他们就混同其他卫所诸军了,那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现时连锦衣卫也要被列入兵演,朱骧又不是卢忠、马顺这样的人,他还是有节操的,不论石亨怎么吼,他还是摇头不肯答应:“龙骑左卫如何,非下官管辖,但锦衣卫与东厂,皆天子直接指挥……”

没有等他说完,石亨就拍案吼道:“尔去叫厂督来!彼若有胆说个不字,某便如此去复容城先生!”石亨不是一般人,别看他貌似粗豪,这能单骑得脱,先敢去募兵再战的角色,放在哪朝哪代,都不会是平庸之辈。

刚死了亲侄他自然是极悲伤,特别这侄子是他很喜欢、很看好,寄之重望的。但是他很快就调整过来,争不过丁一,那么他就要把丁一的势,用到尽,用到绝!用到所有统军诸人都对丁一不满,用到皇帝都要对丁一猜忌。

朱骧也很无奈,如果仍是由他掌锦衣卫事,那他自然是敢扛下来不点头,但他都在交接准备离职了,他就这么扛着也不合适啊。于是便也只好派了人去请此时的司礼监太监夏时过来,这时节东厂也是由夏时掌着的,便说是这边有急切的事务,请厂督过来决断。

夏时是在南宫一直侍候着英宗的,这人不见得有什么本事,不是兴安、冯保这样的人物,也不是王振、刘谨、魏忠贤这样的角色,他倒是会搞一些小动作,但着实是没有什么内相气度的,看着石亨领着一众军头,凶神恶煞在锦衣卫衙门等着他,心里就先虚了三分。

于是他听闻这消息,愣了一下,朱骧看着忍不住开口:“便是兵部大司马也无权调派亲军,忠国公安能如此指派如使奴仆!”夏时若是个有担当的,自然也就顶上去,问一句丁某人凭何敢出此言?或是派人去问一下丁一,那石亨这扯着虎皮当大旗的章程就破灭了。

但夏时却沉呤了一阵,冲着边上袁彬问道:“文质,汝以为若何?”

第七章辞京(二)

所谓时也势也,往往有时候,一个马掌钉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不是乱讲的。如果夏时大气一些,敢担当一点,石亨等军头的小心思,也就无所遁形。哪怕夏时派个内侍去问丁一,只要命令下了,石亨等人怕也是马上要改口,说自己也不太确定,只是容城先生麾下精锐,所以才来求援;又或者说在京军马一荣偕荣之类,这些行伍里呆了经年的老军头,是不会没有说辞的。

但夏时压根就没想过派人去找丁一问一下,他居然想出去问袁彬这老实人。

袁彬想了想道:“忠国公不贪官爵,不喝兵血,一心为国的人物,下官以为忠国公并非插手兵事,只是看着兵备松驰而心如火焚,故之向石侯爷和诸位提出这么一个章程罢了。办与不办,却还是在石侯爷诸位。”

他这么说,不单石亨和那些军头在苦笑,连司礼监太监夏时也是不住苦笑,这不废话么?倒是朱骧听着点头抚须道:“下官附议,忠国公视官爵如粪土,若非其再三辞爵,早就封公了,故之石侯若以为忠国公所言是理,却递了折子到兵部,莫要以忠国公之名相胁……”

袁彬和朱骧所说的,倒算是拨乱反正,但石亨听着却又吼了起来,却根本不去理会这两人,只冲着司礼监太监喊问:“夏公公,容城先生的话算不得数,便是你的意思么?若是,便请示下。某等自回去递了折子!”

夏时向来是不背锅的,历史上被他捉去背锅的人便就有得是,包括袁彬也被他弄去背过黑锅。所以指望他去扛丁一,是不可能的事,指望他点头,也是不可能事,他再次向袁彬问道,“咱家于这兵事,素来是生疏。汝也是沙场上经历过的人,汝以为如何?”

他会问袁彬,大约也就是因为袁彬真的是个厚道老实人。历史上锦衣卫指挥使,好名声真的几乎是没有,除了朱骧这种短时间接手的过渡性质不提,基本终明一代。真正掌卫事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袁彬是好人了。

可是老实人、好人袁彬,他也有自己的苦恼,夏时真的不太应该于这时节来问他意见。

袁彬现时虽然在接手朱骧的职事,但下面却有两大刺头,一个唤做逯杲,安平人,是杨善所推荐的锦衣卫副千户,算是这次英宗复辟的事情里。杨善分得为数不多的利益;一个也是有着指挥佥事衔的丰润人,唤做门达。理镇抚司刑,也就是掌刑千户的职位,这位比起逯杲更加剌头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正统末年就当上掌刑千户,而在景泰年因事所累被解职。

不论是不是因为英宗的缘故,再怎么说,门达也是英宗旧臣,还被景帝打压过的,所以英宗复位之后,就给门达升了官,又命他还是回来理镇抚司刑事。

其实按原本的历史,逯杲和门达,是在袁彬之前的两任掌锦衣卫事,不是单纯指挥使的虚衔,而是真正掌锦衣卫事,逯杲后来被曹吉祥造反所杀,便由门达接手。但此时袁彬因为丁一在英宗面前提起,所以倒是由他来掌锦衣卫事。

但他在接手锦衣卫的这两日里,就发觉这两个刺头,很不好摆弄。

逯杲性强鸷,就是强暴凶狠,袁彬是个讲道理的人,以前也没当过这么大的官,遇着逯杲这老资格的副千户,一时之间很有点无可奈何;若说逯杲凶狠倒还罢了,门达这厮,专长是什么呢?“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就是不单屈打成招,还要给人平白地扯上大事,大约就是偷卫所一只鸡,能拷问出对大明心怀不满,要破坏卫所军防之类的。

袁彬也是无法,这两个都是老资格的,短短两日,很多事他看不习惯,明知有问题,但这两人就是有本事让他根本插不上手,所以他很头痛,甚至明知是冤狱,朱骧要离职自然不太可能去管,而袁彬要管,门达和逯杲就拿出一大堆屈打成逼的签押口供,说是:“但是三司会审,也救不得这厮!”

直到他气得不行,解了绣春刀置在案上说道:“此刀于十万鞑子之中,能助得了丁容城,却救不得这有冤之人么!”倒是这句把门达和逯杲镇住了,因为丁一的凶名,此时远远要比他们两个强悍得多。当时丁一在鞑营之中遇人挑衅,的确袁彬是持刀和他并肩的,尽管作用不太大,但袁彬也不算吹牛。

所以说,夏时于这当口问袁彬,是极不合适的,他昨日才以丁一的名头镇住两个桀骜不驯的下属,他再怎么忠厚,也不会蠢到于这时节,来反对丁某人,来说丁某人的主意不合法啊,听着夏时再次问起,袁彬再不犹豫,开口道:“锦衣卫为皇帝爪牙,着实也当锤炼一番。”

石亨听着一拍大腿吼道:“袁文质,你他娘的不愧是真杀过鞑子的好汉!”又冲夏时说道,“公公听着没有?某的侄子都死在兵演里,某等也全无半句怨言的,为何?便因某等和袁文质,都是正经上过阵、杀过敌,和鞑子野战过的,深知容城先生此令的道理!公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章程?东厂十二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