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购买尽可能多的报废集装箱。
下午四点,余老板和李经理准时来到朱道临的鹤山别墅。
令朱道临意外的是,李经理的夫人和老丈人、小姨子也都来了,大家此前都已认识,再次见面自然很高兴。
可转到别墅侧边看到四根6米多长、直径80多厘米的四根珍稀原木之后,刚才的一团和气全没了,李经理的老丈人不但要拿走两根紫檀原木,还要拿下一根黄花梨原木。
同样财大气粗的余老板哪里肯愿意?双方争辩没多久,立刻大吵大闹起来,把小区保安都引过来了。
在朱道临的调解下,李经理和他的老丈人以7;600万的价格买下两根百年难遇的紫檀木,余老板得到朱道临的承诺后,欣然以6;200万的价格买下两根黄花梨原木。
一个小时不到,三方就在银行里完成1亿3;800万的货款结算,然后返回鹤山别墅,各自跟随请来的大货车载着原木兴冲冲离开,连吃个饭喝杯酒的时间都没有。
当晚,朱道临在鹤山下的百年老字号包下最大的包厢,请父母和楚梅、梁城夫妇和他们的爹娘、陆建民和他大肚子的老婆聚一聚喝杯酒。
朱、梁两家老人本来关系就挺不错的,几十年来搬了两次家,始终同住一个大院,几乎天天都见面,但一年到头聚在一起喝酒的机会没几次,如今看着自己孩子都有家有业有出息,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喝酒,一边回忆往日的峥嵘岁月。
梁城的老娘很开朗,不时询问朱道临和楚梅几时请酒?打算几时要孩子?逗得满堂笑声不断,最后朱道临的父亲和梁城的父亲竟然喝醉了。
朱道临送父母回到机关小区,没有像往常那样待一会儿就离开,而是和兴奋的楚梅坐在宽大的电脑显示屏前,倾听她工作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观看她设计包装图案和美术作品,最后静静地搂着甜甜睡去的楚梅,直到天亮才和羞涩醒来的楚梅道别,再次开始奔波忙碌。
下午两点刚过,陆建民联系好的军品生产企业和驻军服务公司送来大量老式军装、军鞋、蚊帐、搪瓷脸盆口盅、水壶行军锅、老式钢铲十字镐等等物资,虽然都是早已淘汰的陈年库存物资,但保存完好,质量方面有保证。
朱道临对陆建民的能力赞不绝口,换成他自己绝对想不到去找驻军服务公司,以不到市价35%的低廉价格,买回近3万套积压的旧军装和大量军用品,以及足够2万人使用的优质工具。
更令朱道临欣喜万分的是,送货上门的驻军服务公司几位负责人非常热情,得知朱道临买回这么多淘汰的积压军品不是贩卖,而是运到西南山区和缅北捐献之后,立刻表示可以从周围各省兄弟单位那里为朱道临购买相同的淘汰军品,数量几乎是此次交易量的五倍,只需与他们的兄弟单位完成物资交易结算,再向他们服务公司支付货值5%的运费和代理手续费,他们就负责把货送到朱道临的仓库。
朱道临一听就愿意了,当即拿出10万现金,作为定金交给对方,承诺有多少买多少多多益善,指定陆建民全权负责物资购买和结算,几位负责人非常爽快打下收条,保证半个月内完成任务。
傍晚,在父母家里用过晚饭的朱道临没有再与父亲下棋,直接驱车前往北郊仓库值班。
把两名心不在焉的值班小伙子打发之后,朱道临便关上大门,开始细细清点两个月来的各种库存货物,逐一将核对无误的货物纳入金刚圈中,最后才将价值390万人民币的8;000箱高级骨瓷餐具、欧美风格的成套茶具、各种陶瓷工艺品尽数搬空,为明天大量物资的入库腾出足够的空间。(未完待续。。)
第二三四章 制药设备
第二天一大清早,陆建民携带朱道临交给的提货单,直接驱车前往航运公司仓库,按照约定交纳货款和运费,同时雇请他们的车队,把挑选出来的52个集装箱拉到镇江粮食储运仓库。
两名仓库员工踏着八点整的钟点准时抵达北郊仓库,恭恭敬敬地向朱道临问好,朱道临简单交代几句便驱车离开。
两名年轻员工听说昨晚所有货物已经出库,也没有太多想法,他们早已经习惯朱道临简单快速不做解释的做派。
可是没过多久,34辆大小货车满载茶叶、丝绸、农具、钢铁、铁钉铁丝、五金工具、救灾帐篷陆续到来,自以为又能轻松一天的年轻人连忙打电话向朱道临汇报,另一个则骑摩托出去请来两百多名装卸工,在送货单位随车人员帮助下,不停地查验、核对、登记、指引入库,忙得午饭都顾不上了。
好不容易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所有货物的验收存放,两辆工程吊车和二十几辆长板拖车运送52个陈旧集装箱到来,顿时把两位年轻人吓得腿都软了。
好在关键时刻,仓库主任陆建民跟随车队驱车赶到,指挥两辆吊车把满载大米和食盐的集装箱吊到院子东面的空地上,看似庞大的车队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52个沉甸甸的集装箱卸下,转眼间走了个干干净净。
朱道临陪同父母和楚梅在家里吃完晚饭,再一起去逛超市,晚上十点才开车把家人连同大包小包东西送回家中,然后歉意地告诉楚梅和父母明天他要收发货无法回家,后天一早还得出差,随即独自驱车返回鹤山别墅。收拾好一切物品背上新买的登山背包,徒步前往北郊仓库,和两位辛苦一天累得眼皮打架的年轻人交接完毕,发给他俩每人1;000元奖金,大手一挥就把两位忽然精神振奋的年轻人打发走。
次日上午九点多钟,两位带着宿醉的年轻人来到仓库上班。发现朱道临和两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并肩站在仓库门口,正在亲切交谈,相视一眼立刻忐忑不安地赶了过去。
两辆厢式货车并排停靠在货台边沿,车尾准确地对准了仓库大门,十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从车厢里搬下一个个大纸箱。
两位迟到的年轻保管员匆匆登上货台,刚要上前向朱道临承认错误,看到朱道临微微摆手立刻停住脚步,略微迟疑便走向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自觉地加入搬运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列。
如今业已退休的老中医李教授和他的亲家谢医生,听完朱道临详实具体的陈述后,非常轻松地笑了,搞了一辈子药理研究的谢医生低声解释道:
“放心吧,中药生产与西药截然不同,中药设备大多是中低速电机带动,西南和缅北偏远山区没有电也没关系,只要有蒸汽机甚至水流充沛的河流小溪就行……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不少制药厂就是这么生产的!”
“我家老伴就是搞制药机械的。几十年了,儿子如今也是搞制药机械研究。所以我比较了解,哈哈!”
朱道临释然地点了点头,转向轻抚长须的李教授,笑着道:“那么,小侄就拜托二位老人家了。”
李教授捻着胡须,轻轻点了点头:“没问题。我身子还算硬朗,哈哈!回头我把120个常用中成药配方和加工工序、要求、包装储存等等详细资料整理一下,装订成册一起送给你……不过,你得告诉你大舅智亭道长一声,把元符宫的镇山之宝《紫阳针经》抄本借我看几天。怎么样?”
朱道临怎么也没想到,李教授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痴迷针灸之术,当即拨通大舅的手机,问候完毕简要解释原因,把李教授称之为老师,然后把手机递给李教授。
李教授与茅山派负责外事的智亭道长虽然见过面,但彼此间并不是很熟络,听到智亭道长热情地邀请他有空去元符宫做客非常高兴,惭愧地告诉智亭道长说自己不是朱道临的老师,称呼老师只是年轻人礼貌客气。
智亭道长还是那么热情周到,告诉他哪怕不是朱道临的老师,只要是朱道临介绍的,元符宫都会扫榻相迎,别说看抄本,看原本都没有任何问题。
结束通话之后,满心欣喜的李教授对朱道临在道教中的身份非常感兴趣,拉住朱道临的手,和蔼询问:“小朱,能不能告诉我,你在茅山派中担任什么职务?”
朱道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其实并没有担任元符宫的任何职务,也不知道自己在茅山上清派中的地位如何确定,只好报上自己的法号:
“我只是茅山上清派的普通弟子,法号玉成子,在元符宫挂了个执事的虚名,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估计是我师傅辈分比较高,让我从中受益了。”
李教授还是感到有些疑惑,但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再多问了。边上的谢医生觉得“玉成子”这个法号挺熟悉的,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皱着花白的眉毛想了好一阵,最后只能笑着摇了摇头。
朱道临把话题带回中药生产设备上。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商议,朱道临欣然接受了李教授和谢医生的建议,全部交由他们负责中药提取设备、合成设备、蒸馏机、烘干机、压制机、包装生产线等系列设备的购买与配套,约定下午三点前往谢医生的办公室签订合同,预付50%货款,并就中西药品和珍贵药材交易拟定个大致的框架。
卸货完毕,李教授和谢医生跟随两辆送货车回去,朱道临进入仓库打开个纸箱包装,两位年轻人悄悄上来观看,看到朱道临捧出个心脏模型来吓了一大跳。
朱道临解开透明塑料包装纸,细细观看比真人心脏大两倍的彩色模型,满意地点点头,低声赞道:“大小血管和心肌心室都有了,栩栩如生,一目了然,估计师父、师伯他们看过之后会几天睡不着觉,哈哈!”
*************
ps:谢谢笙声入耳、justim大大的打赏!谢谢书友080707113004305、xncx、cloudyzzz、书友17083598、xy514、暗黑夜叉鸦大大的月票!
月底了,再不投月票就浪费了,拜托大家检查下书屋,看看有没有新诞生的月票,支持小火!(未完待续。。)
第二三五章 神奇的铁柜子
时至中午,仓库主任陆建民引领35辆大拖车轰然到来。
两位年轻的保管员看到大拖车上各种颜色的陈旧集装箱,才发现昨天送来的所有货物和集装箱都没了。
陆建民交代好两个吊车司机卸货的区域,快步来到货台上,拿出一沓单据递给朱道临:“今天这批总共87个集装箱,其中80个箱装塞满大米,共2;150吨,剩下7个箱总共装进去250吨粗盐,还有3;270吨大米和2;000吨面粉没办法提货,只能等下周分批请车运回来入库储存……”
“本地已经买不到合适的报废集装箱了,除非去沪市买,那里港口众多,航运繁忙,报废的集装箱少不了……可运费划不来啊!”
朱道临权衡片刻:“你看这样行不行……通过卖给我们集装箱的几个单位,私下花点儿钱给个红包什么的,请他们为我们代买报废集装箱,我估计他们非常乐意!”
“我们是没办法,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而他们本系统之间的调拨却很简单,甚至不用花一分钱运费,弄到集装箱你再和这两天一样,雇请他们的车队把剩下的粮食、面粉慢慢运回来,最多十天我就回来。”
“等会儿你算一下还剩下多少备用金,我下午出去给你补足到2;000万的额度,下去两个月还有许多物资需要你购买……”
“另外,遇到困难只要能用钱解决的,就不要替我省钱,怎么方便怎么办,10万元以内的业务费开支不用向我请示,该请人吃饭就去请。该送礼就送礼。”
“明白了,我会把握好的!我去看一下吊车卸货,尽量排列整齐些,否则地方不够用。”陆建民咧嘴一笑转身去忙了。
傍晚时分,两位年轻的保管员拖着沉重的步子骑上摩托车离去,忙碌一天精疲力竭的陆建民。和朱道临一起喂完八只爱犬,也在朱道临这个大老板的劝解下驾车返回家中休息。
留下来“值班”的朱道临,见人都走光了,四周游走一圈便关上仓库大铁门,然会返回仓库统计此次带回去的货物品种和数量。
由于这一次要带的货物实在太多,139个集装箱体积太大,上元码头上的仓库里还堆着97个,再也没有空位可以容纳,朱道临不得不事先做好打算。妥善安排。
天色微亮,崇祯五年的上元港民用码头还在不停的忙碌。
从前日中午开始,上元千户所所有官兵均停止训练,在首席幕僚和两大总管赵训庭、冯升泰的指挥下,集结4艘战船和4艘货船,载上全副武装的500名水师新兵,以及虎山庄园为安置灾民临时抽调的工坊主事,渡过宽阔的江面。停泊到了北岸浦口码头水域。
500名新兵登上北岸渡口码头,迅速开辟出方圆百米的警戒区域。开始仔细甄别岸上密密麻麻哭号不绝的灾民,优先把有家有口的灾民和单身青壮送上不同的船只,一船一船地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