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驸马爷-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怀玉坐在最前面听见杜荷的话,他有些郁闷,这抚恤金不是朝廷发放的吗?和他们那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元帅为何要在这里说这个问题。
于是他便问道:“元帅,这抚恤金发放不是朝廷和兵部的事情吗?和我们并无关系呀。”
杜荷笑了笑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朝廷发放的抚恤金一般根本就不够,而牺牲的士兵大多数都是贫苦的百姓家,朝廷那点抚恤金,如何够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呢。再说了,朝廷那点抚恤金又能够她们支撑几年,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由我出钱,你们进行伤亡士兵统计,将伤亡数字确定之后,我出面给牺牲士兵家属一些抚恤金。”
房遗爱听完杜荷的话,当即问道:“元帅,这要是用你自己的钱给牺牲士兵家属发放抚恤金的话,是不是太多了。”
杜荷一笑说道:“金银财宝对我来说不过是身在之物,用身在之物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是物有所值,比起那些陪伴在我们身边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友们,我认为给予他们家属一些金银抚恤金,也换不回他们的生命,人的生命比起金银财宝来说贵重的太多,或者可以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军师李绩点了点头,非常认可杜荷这番话,他缓缓说道:“战争过后其实最受煎熬的就是烈士家属,还有那些遗散的孩子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在渤海各府建立一个遗孤所,派人来收养这些小孩,当然这要以朝廷的名义进行。”
杜荷若有所思的说道:“军师言之有理,,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研究部署渤海战后重建的事情,粮食,物资等事情,朝廷一定会运送而来,但是,居民的房屋,却需要我们将士同心协力的去帮助百姓,大唐的将士必须要做到与民同甘共苦,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也能很好的开展我们其余工作。”
秦怀玉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元帅你就下命令吧,我等一定不负众望,完成这次战后渤海重建的事情。”
杜荷与李绩彼此对视一眼,李绩点了点头,杜荷便站了起来说道:“既然如此,全体将士都有。”
底下坐着的将士们一瞬间哗啦啦的全都站了起来,杜荷便开口说道:“现如今有这几件事情迫在眉睫,首先第一件事情,修筑城墙,居民房屋,道路的事情就由房遗爱,柴令武两人携手去做,牺牲将士抚恤金发放的事情就由秦怀玉,长孙冲两人负责,你们一人尽快将手里的花名册,仔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到时候,准确将由我准备好的抚恤金发放给牺牲士兵家属,不得有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由罗通,程处默,唐义识具体负责渤海各府各州孤儿所的建立,一应钱财找军事即可,朝廷的钱没有到来的话,可以先从我这里那一些。另外来金,来财两人具体负责城内百姓安危,做好日夜巡防,遇到可疑分子立刻缉捕,尉迟宝林,宝庆两人各自带领一千人等,在城外附近巡逻,不得有误。”
手下人等接到杜荷命令均欣喜领命,杜荷则继续说道:“投降过来的渤海士兵和突利士兵也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干,告诉他们免费做工五年,便可以获得自由身,每日三餐饱饭,一个月可以领取一百文钱,如果有私自逃跑的杀无赦。”
众将士异口同声的喊到:“谨遵元帅命令。”
一番令下,将士们缓缓的走了出去,整个军营里唯独剩下杜荷与军师李绩两个人,瞧着杜荷意气风发的样子,李绩笑了笑说道:“贤侄如今越发有了当年秦王的模样了。”
杜荷吓了一跳赶紧制止他说道:“军师可莫要说这样的话,这传出去了可是谋反之罪。”
李绩叹了一口气说道:“贤侄,不要怪老夫多嘴,你这以自己名义给牺牲士兵发放抚恤金,如果让朝堂那些人知道了,估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呀,难道你就没有考虑这些吗。”
杜荷无奈的说道:“军师,你也知道我杜荷从14岁崭露头角开始,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而这些都还是在父辈的庇护下才成长起来的,我不能犯一点错,可是今时今日,我不能不犯点错来抵消陛下对我的疑虑,你能想到的问题,陛下为何想不到呢。”
李绩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都看错了陛下,以为他能接受任何谏言,能接受任何御史的刺激性的话语,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跟随陛下的时间虽说没有你父亲久,但是,一般看人的话,我还是看的挺准的。”
杜荷没有说话,李绩继续说道:“如今大唐已经步入了正轨,身边的几个劲敌也已经消灭了,剩下的问题估计就是皇子的确定了,你也知道太子的德行,陛下是不可能放心将皇位留给他的,所以,你要小心,切莫着急站错队。”
杜荷缓缓说道:“你放心吧,我与太子之间早在他绑架了朝阳的时候,就已经势如水火,与魏王更是没有任何交集,怎么会去帮助他呢。这种事情,我还是有计较的,不会轻易就去投靠谁的。”
两人有话没话的说了许久,到最后李绩竟然坐在位置上打气了呼噜,杜荷摇了摇头,暗暗道,人年纪大了,觉也就多了,细心的将自己的外衣打在李绩的身上就出去了。
外面寒风刺骨,杜荷却浑然不觉,比起这些寒冷,那些正遭受磨难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
第二百三十六章:同洲郡王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从三月初杜荷带队到达渤海开始,经过了八个月的时间,杜荷带领十五万大唐士兵,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终于将突利可汗,铁世文以及不可一世的袁天罡给战败了,不过面对胜利,杜荷已经没有第一次上战场时候的那种欣喜,那种激动。
渤海的天气,到了这个时候天寒地冻,一场大雪将这天地都覆盖了,军师李绩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样出神的望着城外的一切,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管是那山,那河水,都是一样…。。
杜荷吩咐的事情,已经逐渐的在完毕了,不管是城墙的修补,孤儿所的建立,亦或是牺牲士兵抚恤金发放的事情,都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这时候,杜荷依旧与军师李绩两人坐在一起,许久之后,杜荷缓缓说道:“这次,陛下总该让你回去了吧。”
李绩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一次估计你要留在这里了。”
杜荷点了点头,如果猜的没错,李世民一定会让自己留在渤海,毕竟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驻守在这里,战争过后,许多的事情必须从头开始,不管是城墙,军需,粮草,人口,法制,百姓的安置都是需要官府出面的,而这些事情,却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进行镇守,只有这样,渤海才能安稳。
相对而言,渤海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毕竟这里紧邻着高丽,如果高丽一旦有任何反叛之心,那么大唐就可以从幽州和上京抽调兵力,直达高丽,因此,对于渤海这个地方,李世民是比较上心的。
人多有无奈,尽管长安城里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杜荷却必须待在这里,待在渤海,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从开始来到这个地方,就什么官也不做,但是,想一想好像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不为了自己,按照历史演绎,他的结果还是死,太子李承乾一旦反叛等待他的还是死亡,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看他这个小小的蝴蝶效应,如何改变这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长安城里,岁暮天寒,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已经开始用上了火炉,杜荷研究制作的蜂窝煤,也已经发挥了他巨大的作用,每到冬天的时候,蜂窝煤的销路就一路上升, 杜家村封地的百姓,夜以继日的抓紧时间制作着蜂窝煤。
大明宫里,李世民懒洋洋的躺在榻上,喝着长孙皇后送来的参茶,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奏折,而后说道:“突厥已经灭亡了,铁世文以及袁天罡也已经死了,不过渤海的事情,却依旧还没有结束。”
长孙皇后淡淡的说道:“要不是荷儿,估计他们还会嚣张那么几年的。”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的,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年轻一辈的将领,战胜突利了,而大唐的未来也就轮到他们了,当初与朕一起扫荡天下的大臣们,已经年迈了,就连侯君集也已经不复从前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李绩该回来了 。”
李世民缓缓说道:“军师已经在那种苦寒之地待了五六年了,该回来了,渤海的事情就交给杜荷吧。”
长孙皇后一愣说道:“陛下,这样安排恐怕不妥吧,你就不怕长乐伤心。”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担心,不过让荷儿回来的话,那渤海的事情,总该有人接替吧。”
长孙皇后开口说道:“陛下,你忘了驻守在松州的薛仁贵和驻守在剑南道的苏定方了吗?他们两个人随便去一个,就可以镇守渤海了。”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的话,一愣,随即拥抱着长孙皇后说道:“爱妃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样,那么,就派苏定方去渤海吧,薛仁贵的驻地就改在山西,让他回老家吧,不过杜荷这次立了功,总是要封赏的。”
面对陛下这样的提问,长孙皇后可没有说什么,毕竟封赏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要是说了,那么不就意味着自己干政了吗?因此,长孙皇后只是看着李世民,并没有说话,有些时候,长孙皇后还是挺聪明的,当然这也叫做明智。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薛仁贵,苏定方,杜荷当初收复渤海的时候,朕并没有进行大肆封赏,就是想要看看他们日后,还会立下什么功劳,这一次,朕就做主,封薛仁贵,苏定方为上都护,杜荷为左卫大将军。”
长孙皇后没想到,陛下竟然将苏定方与薛仁贵册封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而两人的官职竟然与杜荷都是一样的,杜荷不过是做了左卫的大将军而已,长孙皇后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这样行吗?毕竟当初苏定方与薛仁贵都是杜荷手底下的将领,如今将两人于杜荷册封的官职一模一样,那荷儿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观音婢不要着急,朕只是册封杜荷为左卫将军,后面还有呢?之前杜荷不是同洲候吗?这一次朕就册封他为渤海王如何。”
长孙皇后一愣赶紧说道:“陛下不可,荷儿如今年级不过二十六岁,如果这个时候陛下册封为王爷的话,那么有朝一日我皇儿登基为帝,又该册封荷儿为什么呢。”
李世民听见长孙皇后此话,解释道:“不要着急,朕这次打算册封荷儿为郡王,并不是册封他为王爷。”
长孙皇后一愣,原来陛下仅仅是册封杜荷为郡王,这与王爷之间,还隔着一个亲王,陛下这样做也不知到底出于什么意思。
大唐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册封任何人为郡王,不过郡王和国公都是同一品级,郡王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臣下子弟亦可以册封为郡王,大唐神龙年间,参与神龙革命的敬晖等人就被册封为郡王,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激动。
李世民这一次决定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杜荷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如果不册封杜荷的话,他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不管是用于军事上的沙盘,地雷,手榴弹,建造军师学院,还是战胜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收复渤海等等,就这样的几件大事情,杜荷都是有功的,如果有功不赏,那么底下的那些臣子不知道该闹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关于是否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他一时也拿不定注意,只能等明日上朝的时候,询问一下各位大臣,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一夜无话。
天微微亮的时候,李世民缓缓来到了勤政殿,各位大臣早已经来到了大殿之内,李世民顿了顿,欣喜的说道:“各位爱卿,相信你们也知道这次北征铁世文以及突利的事情了吧,这次在杜荷的带领下,我大**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举拿下攻破突利的可汗庭帐,铁世文被地雷炸死,袁天罡身亡,这次我大唐一举铲平威胁我北方的两大劲敌,杜荷功不可没,大唐将士功不可没,因此三省大臣,以及兵部都看看,该如何册封有功之士。”
李世民话说完以后,就静静的看着场上的大臣们,见没人说话,李世民就说道:“怎么,没人开口吗。这样,先从长孙无忌开始,你主管官员任免,还是先说吧。”
长孙无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不是他不想说,只是他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