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97章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97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西军官十足傲气的高登,也是对眼前的中国同僚十分佩服。

  不过毕竟张全斌这里有更好用的火器,火炮也比曹庆强的多,所以向来是曹庆输而张全斌赢,今天开局也是张全斌极为有利,不料现在局势突然逆转,在场的众人,俱是脸上变色。

  “见鬼!”

  高登职位虽低,不过也有资格旁观这样的演练,他毕竟是西班牙军官出身,眼前的方阵就是他和他的同事辛辛苦苦协助操练出来的,一看到自己非常佩服的张全斌也要落败,而且事关他祖国的荣誉,这个色目军官立刻就急眼了。

  先吐了一口唾沫,高登大吼道:“那个见鬼的盾牌凭什么能挡住火铳?”

  “也没有什么奇怪。”李恭对色目人戒心深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此时还是冷冷答道:“生牛皮里头裹着棉花,铁网,还有丝绸。”

  “我的天……”高登也只有摊手,以示无奈。

  不论是棉被还是丝绸,在几十步外挡火铳当然也是利器了,可以把损害降到最低。而当时清军攻城,为了防火器和弓箭,确实会想到这样的办法。

  朱慈烺也是微笑点头,不论演练结果如何,眼前这一支军队,从上到下,确实是在飞速地成长着。

  到了此时,胜负已经无关紧要,这支军队已经成型,在自己摸索着,成长着,而放眼北望,那位姓李的老哥,此时又在忙活些什么?

  至于清廷,自己这边闹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又将如何应对?

  这一场天大热闹,序幕拉开,正戏终于可以开场了。

  而有了眼前这支军队,自己终于不必重蹈从北京出逃的覆辙,而是能插手其中,播弄风云!

  第265章 会战(1)

  演练很快就结束了,不过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胜利者仍然是张全斌的营。

  两个营管带,一个笑的谦逊,但笑容中也是有掩饰不住的得意。

  曹庆的笑容就有点尴尬的感觉,人也是垂头丧气多些。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付出了十足的努力,不过怎么做到最好,张全斌总能拿出克制他的东西来。

  这其实是一个大的趋势,人力是无可逆转的,只是曹庆不大明白罢了。

  欧洲在十五世纪就是火枪淘汰了重甲骑士和弓箭、帑等冷兵器,后来的古斯塔夫的端典步炮协同打的老毛子魂飞魄散,小小国家仗着军事革新就成为当时的欧陆最强的陆军国家。

  然后就是西班牙方阵和端士方阵称雄一时,靠的也就是以白刃突击加火铳和火炮为压制火力的先进打法。

  就如同英国的长弓手在滑膛枪早期确实还有较大优势,不过长弓手被淘汰仍然是必然之事。

  这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并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

  曹庆不明白,朱慈烺却十分懂得。

  今日曹庆营所败并不是指挥差或是将士不勇敢,实在是两个军事体系的胜利。

  别看西班牙方阵仍然是长矛和铁戟为主要突击力量,火铳只是压制,但这个方阵的核心仍然是建立在热兵器之上,而且要靠着大量的职业老兵和军士为核心,训练残酷而严格,一队农民进入军营,短短时间,就能练出合格的士兵来。

  今日张全斌胜,靠的就是颗粒黑火药提高的射程和射击威力,再下来在重甲长枪兵们突前的时候,又是投掷了大量的手榴弹。

  在没有火炮的小规模的营级战斗中,这两样东西已经足够保证依靠火器一方可以获得胜利了。

  颗粒火药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朱慈烺提出之后,没有多久时间火器局就试制出来了。

  拥有黑火药和褐色火药后,小型投掷武器不仅有效,威力足够,而且还方便步兵携带。长矛手和铁戟手不需要携带弓箭和火铳等物,正好可以带一些这种小型火器。

  一次几百人规模的密集投掷,再勇敢的重甲枪阵也是非跨不可。

  适才曹庆所部,就是在最后冲刺的环节遭遇到弹雨洗礼,军政司当然是立刻给曹庆一方判负。

  死伤也是曹庆一方极为惨重,而张全斌营几乎没有多少损失。

  在场众将,都是神色复杂。

  勇似魏岳,王源者,更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眼前此阵,还是缺了车阵和火炮的掩护和火力输出,如果这两样也加上,曹庆一方已经全无机会可言了。

  “此阵一出,则天下勇武之士尽粪土矣。”

  魏岳很少发感慨,而此时的感慨,也是发自由衷。

  王源更是摇头,只道:“还好俺带的是骑兵,也是有短火铳和马刀的骑兵,埋伏,突袭,总还有机会。”

  “阵法是死的。”朱慈烺看向众人,正色道:“眼前的演练不过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来推演,算不得什么的。临阵之时,将士的士气,训练,还有地形,天气,无一不会影响战争的结果。千丝万缕,稍有不对的话,事前做的功夫就是白费。而且,将军有很多种,能以势迫人,逼的敌人在自己选定的地理环境,天气环境之下和自己打决战,而又能把士兵的士气和体力调整到最好……这样的将领,才是古今之名将。”

  这一番话,倒是朱慈烺自己每常思索所得,虽然没有什么玄乎花哨的话,但句句都有道理在,其中要紧之处,非上过战场,而且负有一定责任的将领,恐怕听了之后也不会明白。

  “殿下说的是。”魏岳神色很坦然的道:“臣适才有点失态了。”

  朱慈烺摆了摆手,把其余将领的话头给按了回去,转头又看向张全斌和曹庆……前者神色怡然,得意之色收敛了不少,后者那种垂头丧气的味道也不是那么强烈了。

  “两位都是好将军,也是我麾下十分得力的人才。”朱慈烺看向两人,语气平稳而恳切,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也并不故弄玄虚,就是和他以往同人讲话一样的腔调,虽不花哨,却极能服人。

  “臣惶恐!”张全斌单膝屈跪,叩首道:“臣自当戮力效命,使得将士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克敌致胜。”

  看来他心气颇高,刚刚朱慈烺的话固然有理,不过是魏岳这样层次的大将才能真正吃透。对张全斌这样的一营管带来说,朱慈烺的话就近于是苛评了。

  特别是人家刚刚得到一场大胜利。

  便是曹庆也是跪下道:“殿下的开释,臣听着十分有理。不过,眼前是张全斌赢了,臣并无什么话好说。”

  “哈哈,吾麾下将领皆如二位者,东虏何忧,流贼又何忧?”

  当面顶撞皇太子,彼此间又互相谦逊,朱慈烺却丝毫不恼,心中也是着实欢喜。当下只是转身对陈名夏道:“记下来,军政司正式记档,张全斌为羽林镇左协第一标的标统,曹庆,为骁骑镇右协第一标的标统。”

  “是,臣一会回去就叫人去办。”

  当了标统,就是从中层往上层走,陈名夏也特别假以辞色,向着两个还在楞征着的军官拱手道:“学生给两位将军恭喜。”

  其余诸人,也有行军礼的,也有拱手相贺的,一时间也是热闹非凡,引的演练场中正在收队的官兵们都是伸头探脑的看过来。

  “臣,臣谢殿下大恩!”

  “臣必死以效之,不负殿下今日之恩!”

  两个年轻武官的头脸都是涨的通红,这一次不管是不是甲胃在身,俱是全礼参拜,叩头致谢了。

  “起来,起来吧!”

  朱慈烺上前,一手一个,将两个将领拉了起来。两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边,朱慈烺心中十分欣悦,只道:“诸将军,今日努力,也是异日的封妻荫子,卿等不负大明,异日孤亦不负卿等!”

  这话陈名夏听着觉得有点儿过了,不过此时此刻,诸将都是十分感奋,齐齐跪下道:“臣等愿为大明,愿为殿下效力,以死继之!”

  这么一来,陈名夏当然也不好说什么,自己也只得与众将相应一起行礼,只是在下跪之时,心中不免是想:“最近诸事太顺,殿下怕是有点得意忘形,这么犯忌的话,也是当众说出来了。”

  心中担忧,不过看向四周时,一个个也多半是熟面孔,而且,也全部是中层以上的军官或是司官在,这些人都是受恩很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

  况且,陈名夏悠悠是想:“殿下声望之高,实际上已经越过皇上了,恐怕也没有人敢再说什么,或是做什么了。”

  ……

  明军的猛烈攻击和硕硕战果终于惊动了河南与山东地方,先是驻节在睢州对岸的肃亲王豪格亲自上本,然后就是河南巡抚罗绣锦题本上奏,山东地方面对明军跃跃欲试之态也是十分紧张,派往北京的使者也是一拨接着一拨,无非也就是奏报山东地方紧张,请京师迅即指示方略示下,以便地方遵照执行。

  清朝初立,事情虽是千头万绪,不过驿传就比大顺要高明的多。顺军不大重视驿传,或是因为地方政权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所以驿传通信十分不稳当,有时候给地方驻将官员的指示非得由内阁亲自派人送信不可,就算这样,也经常出事。清朝这边的情形不同,大军一至,先就在各地恢复驿站,传递塘报奏启,都是十分快捷。

  到十月初九这一天,时间接近五更,由外城到内城的道路上却是銮铃声响不停,伴随着清脆的銮铃声响的就是塔塔的马蹄声响。

  靠近街道的外城居民,这一夜就不曾得好睡!

  自打八旗兵进城,然后分旗住下,再又把内城汉人撵了出来,这个已经太平了好几百年的古都就是人心惶惶,旦夕不得安宁。

  毕竟是操着满语,穿着打扮和自己远远不同,而且头上剃的光光,只留着一撮小辫子的异族人。

  那副形象,看着就是吓人,几个辫子兵骑马经过,一条街的汉人就能躲的干干净净。

  看到满洲兵,莫要说普通百姓,就算是投降的武将官兵或是太监文官们,见了也是胆战心惊,十分害怕。

  马蹄声从正阳门一直传了进去,一直到位于棋盘街上的兵部衙门为止。到了门前,马上折差把把一蹄,嘶鸣声中,那个差官也是直接从马鞍上滚落下来。

  “快,快把他扶起来,抬进衙门里头,好生照应着。”有个戴着乌纱帽的官儿站在衙门的台阶上,大声指挥着众人把滚落的差官给扶起来。

  “慢着!”从兵部衙门里头又出来个精瘦汉子,目光阴沉,看着众人道:“你们想死么,不盘问清楚就把人往衙门里抬,出了奸细,你们全得抄家杀头!”

  衙门口也是灯火通明,清初六部草创,其实规制并不严谨,而且也不象后来那样满汉六堂官制度分明,这个时候除了各地督抚挂侍郎或是尚书官衔之外的,真正当家作主的就只有满洲人。

  只是大官儿是满洲,底下的司官吏员仍然是用汉人,只是各部之中都派了精通满汉两族语言的笔贴式,由满、蒙、汉军八旗中人充任,平时办理满汉文书,与满洲上司沟通,都是非这些人不可。

  在清朝国初几十年,笔帖式升官可比汉人进士要容易的多。而国初时候,骄狂之态,也是十分明显。

  第266章 会战(2)

  原本发话的是穿着乌纱帽,身着蓝色官袍,补服官靴,是明官打扮。

  后来的却是戴着暖帽,头顶一颗素金顶子,却是正经的满洲官员的模样。其实这个姓杨的是个笔帖式,汉军八旗出身,上一辈可能还是个辽东奴才,侥幸编在旗中也只是王爷的阿哈包衣,不过,也足够资格吓唬这些明官降人了。

  果然,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讪讪落后,不敢上前搭手。

  原本张口的那个明朝司官十分难堪,恨恨的瞪眼看了一眼,跺了跺脚,转头便是进了大堂边上的偏厢,看来是打定主意,这事儿他不理会了。

  现在这个时候,满人堂官都不懂汉话,笔帖士们才敢上下其手,这其中门道很深,刚刚那司官擅自做主,这个笔帖士就故意找他难堪,反正就算这人去告状,上头堂官也听不懂他说什么。

  “你是打哪儿来的,有什么要紧事情?”

  那个差官还在地上挣扎,姓杨的笔帖士还大打官腔,翘着老鼠胡子道:“管你再紧急的事,也不能这么没规矩不是?”

  “下官是打河南过来……”

  “得,又得河南的!”

  杨笔帖士摇头道:“今天这是第几拨了啊?”

  有人凑趣:“第七个折差了吧?”

  “着!”姓杨的似笑非笑,看着眼前众人,道:“都是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死几个十几个的,加起来才多少?咱们辽东故人,什么样的大战没见过?怎么进了关,一个个就这么不经事儿?你们哪,也是糊涂,不说体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