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庄-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揪着痛的感觉。
家中的壮劳力在外,家里是不是能够及时的下种呀。
那怕在召集令的时候,传令官说过,秦王府作保,不会让任何一个军士家中有损失。可十二卫呀,长安周边多少州县,多少田地,秦王府能有多少粮食可以补偿这些人。
那怕是心中揪着疼,各卫府兵也是一个不差的完成了集结。
“集合!”值令校尉一声高喊,鼓声响声。三通鼓之后就必须完成集合,十二卫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无论的军士咬紧牙关让自己不去想家中的田地,飞快的跑向自己的队伍之中去。
在这一天,十二卫都在集合,但真正离营而出的,只有两只。
“秦王殿下令,右威卫轻装急行,一天一夜赶到商州。”右威卫领军的,竟然不是大将军,而是几个将军级的武官。出征,大将军不在部队,这个古怪的现象让无数低级军官更加的迷惑了。
与此同时,另一只部队也在准备出发。
“秦王殿下令,左威卫轻装急行,一天一夜赶到梁州!”
同样,左威卫也没有大将军领军,只有副将带队,而且将队伍直接分成了四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近百辆牛车跟着,而且还有五百头健牛!
大军调动,一动就是数万人。
无数的细作看到这一幕,可他们却无法离开,长安城周围三百里戒备森严,连一只鸟也飞不出去,而且这个时间也不是商队出货的时间,所以想混出去都难上加难。
长安城三千赶考的学子,根本就没有发榜,秦王府一纸命令,全部调入军中服务。
整个长安城透着一种诡异的神秘感。
草原上的各使节团已经离开长安城早就超过三百里了,他们不可能再回头。否则会有窥视大唐军机的嫌疑。而留在长安城的那些人,信息根本传不出去。
秦王府的命令是,戒备一月。
第一个发疯的是高句丽使节,仅仅一个早晨,他就向鸿胪递出了十六份文书,要求面前礼部尚书,最后两封,一封是请求见大唐秦王的,一封是求见大唐皇帝的。
中午的时候,一千四百五十六封弹劾放在李二的案头。
而这个时候,李二正在吃火锅,而且一同午餐的还有大唐真正的顶级权贵与官员们。
“三十六万人的调动,三万多石粮草呀!”崔君肃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李二面带微笑,夹了一片肉放在嘴里,然后翻出一份表章来:“这个写得好,文采一流。博古通令,把我弟五郎骂的体无完肤,骂的真好。朕欢喜!”
王及善倒上了一杯酒:“圣上,那宣战通告何时发出?”
“不急,急什么?”李二慢吞吞的喝了一口酒,李二心中在计算着,至少让李靖离长安一千里吧,急行军,二个rì夜轻装一千里还是没有问题的。
尉迟恭站了起来:“圣上,我……”
尉迟恭想出战,昨天夜里作梦都想,可却硬是把他留在长安。为了不让低层的官员,还有各国使节有机会打探消息,李二才举行这一次会议,对外宣称的理由是,为新罗使节的申斥,而进行了讨论。
尉迟恭是肯定不能出征的。
长安城至少要留下一个领军大将,无论是李元兴还是李二,都不可能亲自出战。
这是一个身份的问题。
“圣上,商州那边……”魏征刚刚一开口,李二就伸手指向了他:“不许说,朕在期待惊喜。”李二说着将一个有着火漆封着的信封放在桌上:“五郎将计划都写在这里,朕不看计划。朕要看的是结果,期待结果是件极有趣的事情!”
魏征只好点了点头,默默的双坐下了。
王及善这时又说道:“圣上,那新罗之事……”
“不提,即使半岛那边交给五郎了,朕就不管。你当朕这里的表章少吗?”李二拍了拍手,高公公立即将一面屏风叫小太监们抬开,后面架子上堆着的有上万份表章。李二接口说道:“王卿一rì可读多少份上表?”
王及善愣了一下,想了想回答道:“回圣上,三百份就已经头昏眼花了。”
“联这里每天有八百份,所以五郎说过要改革官制,你们天英阁这么久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朕虽不怕辛苦,可无奈rì夜不停,也看不完这么多表章。河北开荒之事,有劳各位臣工了,朕心力不足呀!”
李二说的是实话,河北因为战乱,人口大减,田地荒芜,这是当务之急。
“圣上为天下辛劳,我等无能,深感惭愧!”众官员齐声请罪。
李二一挥手:“不要请罪,事情办好给朕一个交待,这才是真正为朕分忧的良臣。五郎提及的各级分管制,天英阁一定要拿出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来。五郎那一句责任落实到各级,朕认为是实务!”
“圣上英明,秦王英明!”
李二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高度集权于皇帝,再将各级官员分权,五郎高明!
第340节秦王英明【第二更】
午餐的时候,武曌与李元兴躲在屋中,天策上将府闭门谢客。
“金德曼,贞观六年的德善女王。她来当人质,可以说她登基那天,就是整个半岛划归大唐版图时候。而我们伟大的秦王殿下所需要作的事情很简单!”武曌给李元兴解释之后,开始提出意见。
一听说可以直接将版图划进来,李元兴有些小兴奋。
“说说,本王需要怎么作?”
“花言巧语骗一骗小丫头,顺便解开腰带展示一下你男性的雄风,事情就算成了!”
“胡扯!”李元兴当下就翻脸了,指着武曌:“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这么混帐的话你都能说出口呀,你是一个公主呀,这么下流的主意你也能想得出来。”李元兴越想越气,就准备要打武曌的屁股。
武曌却是咯咯的直笑着,笑的李元兴反倒有些心虚了。
“金德曼,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眼下我们不可能去查问新罗,这位金德曼有几岁。但能作送为人质的,不可能已经嫁为人妻的公主。在现代,根本西方历史记载,金德曼出生于公元,606年,也就是今年二十岁。”
武曌严肃起来,说话也有几分气势的。
李元兴也坐了下来:“二十岁,新罗不可能送一个二十岁的妇人过来作人质!”
“有几种可能,先说她的年龄就是二十岁,要么就是嫁的男人死了,要么就是她是个女强人,根本就没有嫁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历史记载的年龄有问题,她还没有到十五岁,无论是那一种情况,所有的结果都只有一种,她现在独身!”
“所以,你就想到这美男计?”李元兴冷笑着。
武曌也冷笑着:“昨夜,你以一战三,让卢秋雨那叫声害的崔燕燕一夜都没有睡着。你反正已经不是好人了,不如更坏一点!”
“果真是混帐话,女人变坏果真可怕!”
武曌站在椅子上,一脸的严肃:“李元兴,我的人我的命都是你的。我至少懂一点,什么是核心利益。换句话说,无论我多聪明,我多坏,我多狠。我的核心利益在你手上,我就不可能背叛你。反之,你自己想吧!”
武曌跳下椅子,用力的在门上踢了一脚:“开门,本宫饿了!”
门外的亲卫把门打开,水思远就等在门外,让武曌坐在他背上的坐骑后,带着武曌去了餐厅。
留下李元兴在房中,默默的点了上一支烟,李元兴在思考武曌的话。
“皇兄呀,皇兄。当初你就不应该下娶七世家女了为秦王妃的圣旨!”李元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不过回想昨夜,似乎真是有些……,荒淫了。
坐在椅子上,足足抽了五支烟,李元兴猛的一拍桌子:“来人!”
“在!”陆毛锋进屋,躬身听令。
“去新罗使节那里告诉他,一、高句丽的事情本王给他新罗出头。二、新罗王女出访大唐,本王三十长安城外三十亲迎。先入宫让我皇兄知晓!”
“得令!”陆毛锋虽然神棍,但在正经的事情上绝对不会有半点怠慢。
陆毛锋在正式的通知了新罗使节之后,新罗使节还没有来得及狂喜,大唐兵部、礼部联合发布公告,大唐正式向高句丽宣战,为新罗讨还一个公道。除非高丽句立即让出所占据的新罗领土,并且作出赔偿!
西突厥使节的刚刚进入了鸿胪寺,还没有正式的递交友好国书,听到这个消息真正是吓了一跳。
大唐好强硬!
西突厥的国书自然是准备了多份,立即挑出一份最简单的,只是双方交好的国书递上。
“五郎高明!”李二很满意的称赞着。
五郎,秦王殿下,究竟高明在何处,至少普通百姓是看不出来的。
但是,秦王殿下却让普通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天一夜急行军,吃的全是干饭,从长安到商州。近三百里距离,右威卫只中间只休息了三次,睡了二个半时辰,硬是给跑到了,而且掉队的人数不超过三十人,仅仅丢失了一匹驴子,所有的马、牛、大车全部到往。
“原地休整!”各营的校尉不断的来回传令着。
带队的六个副将集合在了一起,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什么?
六个人,一只箱子,四把锁。
两人负责相互监督保管这个小铁箱,四个副将每人拿一把钥匙,到达商州之时,六个聚集在一起,打开这个铁箱,这时他们才能够看到命令书。
“秦王殿下、天策上将令!”最年长的副将拿起箱中的命令书,其余五人站直了身体。
“命令,以百人分队,商州……”最年长的这位念不下去了,一脸的古怪神情。
其余五人全都靠了上去,看完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军令吗?
再看那命令书上有天策上将将印,还有魏征的官印,以及秦王李元兴的亲笔签名。
“不会有错吧?”有人问道,其余五人都是摇了摇头。
命令是什么?
右威卫全体,以百人分队,牛、马、驴、包括车上拉的犁,平均分配到每一队。以商州为中心开始春耕,军户的田春耕不收取任务的费用。其余酌情,穷户管饭,富户交钱。如果春耕结束除了吃喝使用之外,有银钱的结存,由商州令负责资助孤老,以军户优先。
不得强买强卖,一切自愿。
“不懂,完全不懂了!”有个年轻的副将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命令书。
年长那位拿过命令书收了起来:“不懂就对了,殿下的命令是你这娃娃能懂的。听说咱大军一动,高句丽使节上窜下跳的样子,某就痛快。”
“疑兵之计!”有副将小声的说着。
年长的副将摆了摆手:“有这个功夫废话,不如立即分队。某去见商州令,春耕大事各家都揪着心呢,一碗水端平了,rì后别让秦王殿下怪罪就是大功一件。动!”
一声动!另外五个副将行了一个军礼,立即开始召集各自手下的校尉。
年长那位带着亲兵去商州令的官衙了,路上他还在想着,难怪没有上将军、大将军领军,这样的任务自然是不需要上将军出马了。
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普通的军士得了最大的好处。
这些府兵白吃这么多天的干饭,就是给家里省了粮。春黄不接的时候,多一碗粮就算一碗粮。再者说,家里的田也照顾到了,那些穷苦军户家中也有照顾。特别是孤老军户,这是大恩德。
正在这时,他身后传来震天高呼之声。
接下来,数百校尉也在大喊着:“禁声,禁声。”
严禁议论,严禁任何人讨论些事,并与军队之外的人提及。
商州城中,商州令正在写着表章,这是他写的第三份弹劾李元兴的表章了,误国、误民、误农。这样的事情天怒人怨呀,他想不出来写出怜农那样的惊世之作的秦王,会下了这么一道天怒人怨的命令来。
弹劾,不求让秦王问罪,只求秦王殿下收回命令。
一份洋洋洒洒千字的弹劾又出炉了,再次检查了一遍,上封条,准备派人送去长安的时候,门房派人进来报告:“报少尹,门名有军将自称右威卫中郎将,有要事求见!”
右威卫!
“请!”说了一声请,商州府少尹还是亲自迎了出去,对方是五品上的将官,他是五品文官,与这个中郎将级别相同,虽然不同属,但迎接一下也是礼貌。而且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秦王殿下令!”
军人,没有那么多的废话,也没有去读,直接将命令塞给了商州府少尹。
快速的读了一遍,商州府少尹怀疑自己看错了,又要从头再读一次的时候,右威卫这位中郎将开口了:“某原本也以为看错了,确实就是这道命令。想来十二卫的命令完全一致,只是地域不同罢了!”
“春耕?”商州府少尹大喊一声。
商州属于秦岭淮河以南,气候已经与秦岭以北有所不同,这里是可以提前四天开始春耕的,而且所种的粮食也与秦岭以北有着大的不同。
再读了一次命令书之后,商州府少尹飞奔着回去将自己已经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