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277章

风月天唐-第277章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啦!
  五根手指深入马鬃之内,一使劲直接连皮带毛都给扯了下来!暗自得意跑得正欢的烈马,被陈浩这一抓之下,疼痛难忍嗷嗷乱叫。陈浩见着烈马仍旧不肯驯服,于是在马背上上下其手,一边撕扯鬃毛,一边没好气的威胁道:“让你不老实!让你不老实……”
  烈马很想将陈浩甩下来,但是它无论如何也没法将陈浩甩下,最后愈加疼痛的烈马终于选择了妥协,在陈浩残暴的虐待下,这匹赤红色烈马终于被驯服了。
  “果然是匹神驹!”陈浩爱不释手的抚摸着马背,随后却面向何璇郑重道:“这些年难为你了!”
  何璇初是一愣,随后见月光下陈浩神情郑重,于是爽朗的大笑起来:“浩哥,一家人何须两家话?当年若不是你与月媱姐关照我,恐怕我何璇早在七年前冻死了!再者而言,若不是浩哥你暗中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何璇!”
  虽是爽朗一笑,但是何璇的眼眸之中却泛起水雾,只是夜间光线阴暗不易察觉罢了。何璇故作开朗,但是陈浩却是心中明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摸爬滚打这些年,其中的艰辛是无法想象的。虽然这其中陈浩提供了不少资助,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七年。
  何璇这个名字是当初陈浩给取得,当年他们一帮乞丐可以说都是孤儿,有的连个名字都没有。而何璇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之所以取名为何璇,实则是陈浩根据太和县,和字的谐音取姓为何,而这个璇字,正是出自七星之一的天璇!
  久久的沉默之后,陈浩神色欣慰的笑道:“好!不知你有什么志向?只要为兄能够做到,一定让你得偿所愿!”
  何璇闻听却是轻轻一笑:“浩哥,大可不必,小弟胸无大志,只想过一些快意恩仇的日子。待浩哥下完这盘大棋之后,小弟想游历天下锄强扶弱!至于那些国家大事,还是留给其他兄弟吧!哈哈哈,小弟就是一俗人,还望浩哥莫要笑话才是!”陈浩没有说话而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什么是俗人?陈浩此刻觉得自己反而是一个俗人。现在陈浩觉得何璇倒真是像一名侠客,不为俗世所扰只为游历天下锄强扶弱。相比之下陈浩反倒有了几分羡慕,最后轻轻地舒了口气,继而自信道:“放心吧!你的期盼之日已经不远了!”
  
  第008章 雪上加霜
  
  一处甚不起眼的北方小城,虽然与京城的繁华相比可谓为云泥之别,然是却别有一番异域风情。尤其是子夜时分,小城有一处地方却是十分的热闹,其名为春香居!
  春香居里歌舞升平,绝色歌妓芊芊玉指按在琴弦上,纤手飞扬因转流波,一串清滑轻脆的琴音立时填满厅内的各个角落。优美的琴声伴随舞姬翩翩若飞鸿的舞蹈,舞姬半袖遮掩柔美含情,柔软身段做出各种曼妙的姿态,直教人神魂颠倒享受温柔之乡。
  青楼永远不乏文人墨客,可谓是千古不衰的行业。在这莺莺燕燕,享受靡靡之乐的春香居中,一间雅致的客房内虽未有掌灯但却有人声,紧靠阁窗的黑衣人抬首凝望明月良久,最后才自顾的淡淡自语:“为什么?”
  “或许这只是一个意外!”这时房中另一人,在黑暗中用苍老的声音轻声道。
  黑衣人闻听此言却是自嘲的轻哼了一声,随即微微一叹:“也许你是对的,不过这个意外可是坏了河西大计!”
  “此事倒也无妨,剑南道高骈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不日便会传到京城,这番打击对朝廷可是不轻。况且不久河北也会兵戈再起,朝廷届时定会无力内顾,我们必定大事可成!”
  黑衣人自顾的点了点头,最后深以为然道:“眼前形势一片大好,这盘棋局也该进入尾声……”说到此处,黑衣人沉吟片刻,却是微微停顿,随后又道:“不过……”
  “少主是在担心他?”
  “奚王之女身死之后,可知他如今现在何处?”黑衣人没有回答,而是似有所思的反问道。
  “出了幽州城便一直浑浑噩噩,每日里饮酒度日,辗转几个月如今到了寿州……”
  “哦?他这是要回太和县……”黑衣人神色一松,但随后却悠然道:“看来奚王之女的死对他打击不小,那河西夺权之败应该与他没有关系!”
  黑衣人自言自语,最后转过身来对着黑暗处郑重道:“如今是关键的时候,我不想出现任何差错,为此,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属下明白,只是……为何不将……”
  黑衣人摇了摇头,嘴角却露出一丝苦笑:“你不会懂的!”
  “但凡人中龙凤,若驾驭不当恐会反噬,如今我们已经得到了应得之物,又何必再留下后患,少主难道忘了那段批语了吗?”苍老的声音带着少有的担忧,希望黑衣人能够改变之前的决定。
  黑衣人轻轻地拍了拍窗檐,神色变得冷厉许多,随后沉声道:“人各有命,可我却不信命运!虽然批语已经印证了一半,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如今大势已然形成,他又能泛起什么大浪!?”
  过了片刻的宁静之后,黑暗中的声音确实微微一叹:“既然少主心亦如此,属下也不便多谏,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吱呀一声,房门开了又合,黑暗的客房内剩下黑衣人,黑衣人掀开头上的斗篷,对着窗外的夜景露出了复杂的笑意。一只檐燕似乎也被气氛所染,从屋檐下展翅飞向了夜空,一双小小的翅膀不停地扇动,将这种黑暗的阴霾带到了京城。
  ……
  京城的晚春多了几份燥热,然而当剑南道近三十万唐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京城后,整个京城处于彻底处于阴霾之中,将步入炎夏的燥热又拉回了冰点。京城既是大唐政权的中心,也是讯息的聚集之地。因此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往京城之后,不消半日之功,整个京城的都陷入些许的恐慌之中。
  河西与剑南道不同于别处,根据地理位置来说,只要这两处重地一旦有一处被攻陷,那就直接威胁到了长安京师。如今剑南道不但落入南诏之手,而且高骈所率十万大军竟然全军覆没。此等大事既震动朝野,也震动了整个大唐各道。
  李渼在得知此事后震惊的无以加复,他万万没有想到高骈此去会败得这么快,仅仅一战不但将十万大军打没了,而且之后连剑南道全境也丢了。若不是高骈自刎疆场,他倒是想亲自问一问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就算对方兵锋无敌,也不至于一战便覆没了十万大军。况且随军配备了一百颗震天雷,这一战怎么会打输了呢?
  这个问题李渼想不通,群臣就更加想不通了。高崇文在得知孙儿自刎疆场,老泪纵横的他气急而结。最后本就年迈的他终究没有走过春天,吐血而亡撒手人寰。李渼痛失股肱之臣后,便严令内卫彻查此次兵败之事。
  最后经过内卫彻查,得到的结果是高骈因轻敌致使大军陷入绝境,而又因都畿军不懂应用保养震天雷,途中阴雨天气未有及时遮挡,致使火药受潮未能在战场上发挥功效。李渼在看到这个彻查结果后,气的他许久未有言语。最后对于高骈行军失利之过,李渼并没有予以追究。
  若不是高家世代忠于朝廷功劳卓著,又有南平郡王高崇文因丧孙而亡,李渼是断然不会放过高骈的。即便高骈已经自刎疆场,也无法弥补这一次的过错。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致使数十万大唐将士埋骨于野,更是让剑南道各地血流成河。奏报之中条条陈述南诏屠城劣迹,已然让李渼看到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而就在李渼情绪稍缓之际,又是一道军报呈交到了他的手里。而这一份军报内容让李渼神色大变,更加重了李渼冰凉的心,因为这份军报让如今的朝廷更是雪上加霜。之前李渼一直庆幸此次兵祸渤海没有参与,然而他最终还是想错了,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年代,岂有吃素的动物?岂会有不乘火打劫的势力?李渼却不知,休要说这个一直不安分的渤海国,如今就连大唐内部已有不少人蠢蠢欲动,都在盼望着烽火连天朝廷力衰。如此一来这些人就会纷纷割据,独霸一方以达到各自的私欲。若非如此唐朝末年也不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时期,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五代十国。
  
  第009章 掌嘴八百
  
  此次渤海国以世子大虔晃为首,合赤温为先锋共聚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的南下,不日便会抵达范阳。李渼看到这分军报之后,失魂落魄的跌坐在龙椅上。南诏大军已经兵锋难以抵挡,正愁着该如何调兵破敌,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渤海国竟然又来趟这趟浑水。要知道如今奚族与契丹已经有些难以控制了,这渤海大军若是再参合其中,李渼都不敢相信这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如今河北由于有白世言的安抚,奚族与契丹才愿意暂熄战火,等待朝廷给个合理的说法。可这还没消停几个月,这渤海国又要燃起战火,这渤海国此次率兵而来,任谁都看得出这是有火上浇油的意图。以往渤海兵犯大唐,行军多是以船只渡海而来为主。其原因是渤海国临近大海,水军设施较为齐全,若要兵犯唐境以船只渡军,是个最为迅捷的方法。
  当年唐太宗东征渤海之时,就曾经因为沧海茫茫一望无边,思量大海难渡,有放弃东征渤海(渤辽、辽东)的念头。大将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便有了三十六计之中的“瞒天过海”。
  渤海地理优势让他们有了迅捷的行军方式,以致于渤海国的水军在当时算得上一流。但是也正是这种优势,却制约着渤海国的军事实力。若论水战恐怕大唐也要避其锋芒,就别提吐蕃与南诏这些多以游牧的民族了。当年隋炀帝多次东征高丽最终却铩羽而归,使得我汉人健儿买骨他乡,除了隋炀帝用兵与用人不当之外,这其中的水军因素也不得不考虑进去。
  然而水军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对于陆战的实力很弱。由于大唐对海岸线的封锁,以至于渤海的战船根本无法挺进大唐内部作战。即便可以,但由于船只的局限性,也不能大规模的投入兵力作战。渤海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若想在大唐这块膏腴之地上分得一杯羹,那就得有实力强劲的陆军。
  但是又一个问题搬上了台面,即便有了精锐的陆军想要兵发范阳,也要顾虑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奚族与契丹的立场。契丹与奚族这两股草原势力,可以说是大唐与渤海国的缓冲地带。这也是为何李唐王朝历代都是将目光聚集在西南,而与渤海国矛盾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渤海国若要率领这几年训练的精锐陆军分食大唐,那它就要经过契丹与奚族的驻地。以往由于契丹与奚族弱小臣服于大唐,致使两个部落的矛头纷纷指向渤海国。渤海若要陆军而来,就必须顾忌这两个以铁骑贯通天下的民族。如今随着时间的更替,两族早已有了自立的野心,又加上近期在河北发生的矛盾,这就给了渤海国可乘之机。
  李渼虽然不懂军事但对战略还是看得清的,如今奚族与契丹两族与朝廷的矛盾还没有缓解,渤海国如今又兵犯边境。他知道,奚族与契丹之所以按兵不动,给朝廷缓解矛盾的时间,主要还是因为两族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大唐正面对抗,故此才会一直持观望态度。
  这也正是李渼没有将河北之事太放心上的原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两族做一做样子罢了。可是如今有了渤海大军的加入,逆转的形式定会不利于大唐。有了渤海国的支持两族便没了后顾之忧,定会协同渤海大军兵犯边境。
  最后果然不出李渼所料,几日后河北便传来消息,渤海世子大虔晃与两族首领会晤,之后的结果便是两族主动借道给渤海大军。非但如此两族愿意与渤海大军兵合一处,联手共同分食大唐。这个结果让李渼感觉如坠冰窟,压抑的让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李渼原本是打算若河北无战事,就将成德节度使仆固俊征调到山南,与山南西道节度石雄使合兵一处共同抵御并击退南诏大军。然而如今看来河北已经无法抽调兵力了,如今震天雷已经没有库存想要支援前线也不可能,况且近日河西屠狼也传来奏报,声称震天雷全是哑雷根本没有作用。
  这让李渼对于震天雷的期望,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么高涨。在这如此国难当头之际,他也没有心思去关系震天雷失灵的原因。渐渐地对于震天雷的那份神奇,在李渼的心中也荡然无存。最后李渼一日之内连发两道圣旨,分别就近调集山南东道与黔中道两道节度使,联兵共同抵御南诏大军。
  然而得到的回复却让李渼暴跳如雷,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开复,直言兵力不足难以抗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