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龙兴华夏 >

第67章

龙兴华夏-第67章

小说: 龙兴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详细的汇报,达士博等相关人员均得到了朝廷的明令嘉奖。沈葆桢随后上奏朝廷,请求将“万年清”号作为船政的练习舰留用,用来培训中国海军军官。但此时由于浙江一带海盗猖獗,浙江方面看中了改造后的“万年清”号,请求将“万年清”号调往浙江留用,剿除海盗,朝廷经过权衡,同意了浙江方面的要求,

得到清政府大加赞赏肯定的“万年清”号炮舰于1870年2月2日到达浙江。此后不久,“万年清”号首次执行了与其军舰身份相符的使命,率领原来拨入浙江省的船政军舰“湄云”、“镇海”开赴浙江洋面,痛剿海盗,颇为奏效。此后“万年清”号一直作为这支小舰队的旗舰,在宁波、温州一带洋面航行护商,炮击海盗,绥靖海面,可以说八面威风。

这一日,林义哲早早的来到了后山的船政墓园,祭拜埋葬在这里的周开锡。

周开锡去世后,家人本打算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但周开锡临终前却留下了遗嘱,希望自己死后“得借船政一抔土,守望于此”。遵照周开锡的遗愿,林义哲在船政后山处选择了一块地,修建了一座墓园,使周开锡得偿所愿,长眠于此,守望着船政工地。

在祭拜完毕,焚书告知了“万年清”号炮舰留用浙江剿盗的消息,并为周开锡的墓洒扫一番后,林义哲才离开了墓园,来到了成立不久的船政枪炮所。

现在的船政枪炮所,正在热火朝天的生产“林氏机枪”。

自从林义哲将“林氏机枪”的样枪和图纸交给曾国藩后,曾国藩随即将它们转送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在观看并亲手试射之后,对这种机枪十分满意。当即和林义哲商议如何大量生产并装备。在了解到枪管的来源困难之后,财大气粗的李鸿章当即做了一件让林义哲赞叹不已的事情。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剩余军火成了重新归于一统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颇为头疼的问题。而此时恰逢洋务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数量庞大的中国军队军械更新换装行动毫无悬念的吸引了众多美国军火商的眼球,美制武器趁机扩大了他们自太平天国运动起就占有的中国军火市场的份额。

但是此时中国的洋务大佬们对枪支火炮的选择眼光越来越刁,口味越来越难伺候,过时的积压货已经不能忽悠他们掏荷包了,必须用新的玩意来打动他们。因此,“雷明顿”1866型后膛单发一号步枪粉墨登场了。“一号枪”是整个庞大的“雷明顿”家族中产量最大、装备最广的一款(“雷明顿”家族从“一号枪”一直发展到“六号枪”),当美国人通过瑞生洋行送上样枪的时候,李鸿章对这对于西方而言都是新鲜的玩意开明地表示了接受。但他同时也很为难的表示,这些枪都是发射过的“旧货”,枪管寿命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要他同意美国人的出价也不是不可以,但每枝枪得附带枪管和击针之类的配件才,也就是要求每枝枪送一套配件,而急于甩货的美国人为了促成生意,竟然表示愿意每两支枪赠送三根枪管和三套击针。生意达成后,那些赠送的枪管和配件,便被李鸿章打包如数的送到了船政,成为了船政枪炮所制造“林氏机枪”的材料。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五章加特林

在解决了最为棘手的枪管和配件问题之后,江南制造局和船政枪炮所现在都在开足马力大造“林氏机枪”即“掣电枪”,李鸿章决定先在淮军部分装备林氏机枪,“为诸军之表率”。在举行年例操演时,淮军装备的这种新式机枪很快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一些地方督抚已经向江南制造局和船政枪炮所下了订单。现在,“林氏机枪”的名头已经初步打响。

“这些是预备给新舰装的,”工头向林义哲介绍着几挺新造好的11管掣电枪说道,“弹筒也是按照大人给的图纸新造的,刚刚试射过,很好用。”

林义哲仔细地看着这挺新式11管舰用机枪,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现在所差的,就是产量了。

自船政枪炮所成立后,各方面运行一直良好,只是因规模和资金所限,无法大幅度提高产能,但能有现在的规模,林义哲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毕竟他现在能弄到的钱,也只有从欧洲按时汇来的卖“林氏胸衣”的钱!

而这笔钱的很大一部分,都被他贴补到了船政的造船项目当中去了。

直到现在,左宗棠当初定下的错误方针给船政发展带来的后遗症,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此时的林义哲,脑子里又琢磨起怎么弄出更多的专利发明来。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优势,便是知识的优势!

象眼前的这挺“林氏机枪”的弹筒,应该是几年后才被加特林所发明,而因为自己的关系,他已经让它提前出世了,并且抢先注册了专利。

林义哲正在那里琢磨着关于专利的事,吴仲翔走了进来。

“鲲宇,美国领事馆来人了,说有要事找你。”

“好,走吧,咱们这就过去。”林义哲微微一愣,但他并没有多想,便跟着吴仲翔前往衙署。

当林义哲来到客厅时,一名正看着墙角边摆放着的舰船模型的中年美国男子便转过了身来,在离他不远处坐着的两名头戴圆顶礼帽身穿黑色大衣的美国人也跟着站了起来。

“您好,不知阁下是?……”林义哲微笑着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上去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的人很壮实,个子很高——比林义哲176公分的身高还要高出半个头,晒得黝黑的长脸,浅蓝色的眼睛大得出奇,英国式的鹰钩鼻,嘴角严肃,身板笔直,可能是经历过很多的缘故,他本来是一张方脸,现在却显得瘦削,岁月的刻痕十分明显,脸上的表情很是憔悴,而且黑发的鬓边已经有些斑白。

不知怎么,眼前的人总给林义哲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好,亲爱的林。”还未等来人回答,在这个人的背后却已经响起了一个亲切的声音。一个美国人快步走上前来,向林义哲伸出了手。

“你好,亲爱的斯坦利先生。”林义哲认出了他是美国驻福州的领事欧文·斯坦利,笑着用英语答道,和他握起手来。

“我的妻子非常感谢您夫人赠送的礼物。”斯坦利的脸上露出了个毫不作伪的真挚笑容。“那是她来中国后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一直想见你,代她向你当面道谢……”

林义哲明白了他在说什么,心里不由得暗暗好笑,看样子“林氏内衣”很快便会风靡世界了。

斯坦利还想和林义哲再说会儿话,但他似乎觉察出了那位中年男子目光中的不满,因而适时的缩下了后面的话。

“斯坦利先生,这位是……”林义哲注意到了他表情的变化,立刻问道。

“您好。我是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博士。”来人不待林义哲把话说完,就已经走上前来,但他并没有伸出手。

怪不得如此眼熟,原来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加特林大神!

单独说起加特林这个名字,可能没有多少人有什么感觉,但一提到加特林机枪,只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林义哲打量了一下加特林,加特林脸上的表情虽然显得很平静,但林义哲还是感觉到了一丝怒意。他从加特林的身上闻到了淡淡的海风的味道,心里隐隐猜到了他的来意。

“您好,加特林博士,幸会!”林义哲微笑着说道。

听到林义哲称自己为“博士”,加特林的神色稍缓,但他望着林义哲锐利而清澈的目光,心中的戒备之意更浓,仍然没有和林义哲握手的意思。

林义哲注意到了加特林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不由得在心里微微一笑。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加特林曾在印第安纳州加波特市进医科学校学习了两年,又考入俄亥俄州医学院进修一年,被授予学士学位。他很喜欢人家叫他“Doctor”(既可作“博士”解又可看作是“大夫”),一直到他去世,他都喜欢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Dr。”这个称号。

“加特林博士,这位是林义哲大人,他是大清帝国的……”斯坦利的眉眼间闪过一丝尴尬和困惑——尽管在中国也不止一年了,但中国的官衔,他一向不知道用英语该如何说好。

“我国官制。大异西洋,我官卑职小,就不用说了。”林义哲笑着说道,却已在不动声色之间便为斯坦利解了围,他随即将话锋一转,“加特林博士找我有什么事?”

“我想请您先看一样东西。”加特林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份美国报纸,递给了林义哲。

林义哲接过报纸看了起来,他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张大幅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两名带着缠头的中国士兵正在操作一挺掣电枪在进行射击,在他们的身后,是举着三角军旗列队的中国士兵。

林义哲看了看照片下的文字,知道这是李鸿章的淮军在秋操时,外国记者在现场拍的照片。淮军的这次操练显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林义哲又将报纸打开翻了翻,看到了另一张照片,上面是淮军士兵列队的照片,在他们的身前,是排列整齐的一挺挺掣电枪,大约有三十挺左右。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眼花了,林先生,”加特林微微偏头,上前指着林义哲手中报纸上的照片说道,“我竟然在中国军队当中,看到了我的专利发明……”

他俯身向前,微微眯起眼盯着林义哲:“林先生,这真的只是巧合么?”

“我不明白,您说的巧合是什么意思。”林义哲此时的言谈举止都已再无丝毫青涩与做作。无论说话还是行事都显得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竟似已经在宦海中沉浮了多年的老手一般,让在客厅里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吴仲翔吃惊不已。

“果然是自百砺出啊!”吴仲翔在心里暗暗赞叹,且不论沈葆桢的悉心作育,单单是率“万年清”北上受阅之行,林义哲就已经是脚不点地的周旋于曾国藩崇厚等朝廷重臣之间,这一番历练下来,现在的他,年纪虽轻,但举手投足之间,已有沈葆桢当年的风范了。

“这些机枪,是我发明的,已经在多国申请了专利,我国生产和装备,是非常正常的。”林义哲说道,“有什么问题吗?”

“你这是赤裸裸的剽窃!”加特林的声音变得高了起来,“这是我的专利,我在1865年就已经注册了!”

“这我当然知道,可我国现在装备的,并不是您发明的东西,虽然它们从外观看起来很接近。”林义哲微微一笑,尽管面对愤怒的加特林,他的话语却更加的从容与平和:“如果您有疑问,那就请随我到我们的枪炮厂参观一下,我会展示给您看,它们和您的专利有哪些不同。”

加特林带着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望着林义哲,而后者却似浑然未觉一般,只见林义哲将微笑着冲另外两个美国人点了点头,“请大家随我来。”

当加特林随林义哲来到船政枪炮所,看到中国工人凭借几台简陋的机器,便加工出了多挺机枪后,不由得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请您仔细看一下这种机枪的结构,它和您原来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林义哲指着一挺还是散件尚未组装完成的掣电枪对加特林说道。

加特林蹲下身子,仔细地观看了一好一阵子,才重新站起身来。

“不得不说,林先生,你的改进,的确让我十分佩服。”加特林紧盯着林义哲,说道,“但是,这些改进,仍然是在我的设计基础上实现的,这是您无法否认的。”

“也许这算不上是我独立的设计,但是,您说我剽窃,也是没有多少依据的,因为我的枪,和您的枪有太多的不同。尤其是这个弹筒,他是您的设计当中根本没有的。”林义哲说道,“所以我觉得,如果您想提起诉讼,我觉得赢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加特林想要反驳,但他想起了自己在美国向法庭起诉后的遭遇,目光瞬间黯淡了下来。

如果在美国能打赢官司,他也不需要千里迢迢的跑到中国来了。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六章挖人,挖厂

事实上,加特林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向美国俄亥俄州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美国法院以“无权过问中国事务”为由没有受理,而是建议他通过美国驻中国领事馆提起诉讼。为此加特林千里迢迢的跑到了福州,福州的美国领事馆倒是没有一推二五六,而是先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没有从美国进口加特林机枪的任何记录,那么侵权仿制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美国领事馆随后做出决定,先带加特林到船政了解情况,而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看,显然没有办法证明林义哲剽窃了加特林的设计。

“这是你们之间的事,你们自己谈吧。”两位美国领事显然不想纠缠其中,冲他们俩打了个哈哈,便退到了门口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