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皇华似锦 >

第182章

皇华似锦-第182章

小说: 皇华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回过神来时,天色已经暗了,而他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走来了这条僻静的街道。他低头呆立了片刻,而后,便转身往回走。
    这时,他恰好经过一间小饭馆,一阵诱人,似乎还带着温度的香味,便悠然飘来他身边,拂过他面庞,趁着他的呼吸窜进他的鼻中,流入他的胃中,顿时,他感到饥肠辘辘。
    他停下脚步,往饭馆里看了眼,只见其中光线晦暗,摆设寒碜,可地方宽敞,也倒干净整洁。
    以他的习惯来说,若独自一人不太愿意进陌生的饭馆,可现在,虽然有些许犹豫,可诚实的脚步还是把他带进了这间小馆。
    或许,他真是太饿了,又或许,从这间小馆飘来的菜香实在太诱人,太令人无法抗拒。
    这时,小馆中的年轻夫妇围坐在方桌前,正准备吃饭,突然见到袁一进店,他们先是愣了片刻,而后,年轻男子起身,满是抱歉道:“这位客观,若您是来光顾小店,那实在是抱歉。小店已经打烊了!”
    正在男子说话时,袁一往桌上瞥了眼,只见几盘小菜炒得鲜亮诱人,卖相极佳,甚至,就连那两碗米饭都是颗颗饱满,粒粒晶莹。
    他不由得暗暗的咽了咽口水,向男子道:“我真是有些饿了!不如这样,你店还剩什么食材,就用那些食材随便炒几个菜,就行了!”
    “这个嘛”
    见男子一脸犹豫,袁一又使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招数,从钱袋里拿出一锭银子:“我知道这很麻烦,这银子就当额外的补偿。”
    男子像是个实诚人,只见他连忙推辞道:“这不成!其实,我不给客官做这顿饭,不是怕麻烦,而是,有些特殊的原因。”
    见状,袁一又从钱袋里拿出一锭银子:“这样就能情有可原吧?”
    男子连忙摆手:“客官,您真误会了!哎我就实话跟您说了吧!这是小店营业的最后一日,明日小店就结业了。”
    说着,他往桌上指了指,道:“后面厨房剩的食材,全都在桌上了。这铺子,明日就到租期了,我和内人本打算今晚吃过这顿饭,再收拾下,明天就回家乡了。没想到,客官这么凑巧来光顾小店。真是不好意思!”
    听到这话,袁一也不好再强忍所难,只好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麻烦了。”
    正当他迈开步子,准备离开时,又感到有些惋惜道:“虽然,我没有试过你的手艺,可看你桌上的这几道菜,色泽美观,香味诱人。色香味俱全便是美食的要义,而论三者的重要程度来说,色为首,香次之,味最后。因此,我大概可以肯定,店家的厨艺应该很出色。为何要结业呢?”
    男子长长叹了口气:“厨艺好有什么用,生意不好,店铺维持不下去,还不是照样关门!我也不瞒客官,我也不想结业,可自开张以来,生意实在寡淡,已经没钱交下一期的租金,而且,连买食材,维持店铺正常营业的银子都不够了。实在是山穷水尽,不得不结业。”
    袁一点点头,陷入了一阵沉思。
    这时,桌旁的年轻妇人,见袁一这位客人,如此欣赏自己丈夫的厨艺,又为自家小馆的结业感到惋惜。妇人心中很是感动,这妇人也是极为贤惠之人,因而,便起身请这位客人一起入座吃饭。
    见此,袁一几乎没有推辞,便上前来到桌边坐下。妇人热情地给袁一盛上一碗米饭,递上一双筷子。
    袁一道了声谢,便拿起筷子。他见桌上有一盘炝炒肉片,一盘瓦块鱼,一盘清炒藕片,一小蝶醋芹,一大碗酸菜豆腐鲜汤。虽然,桌上的都是些家常小菜,可每道菜都透露着诱人之感。
    只见桌上的这道炝炒肉片,颜色红亮可人,盘中的每块肉都被切得厚薄均匀,肥瘦搭配适中,最为难得的是每片肉上都连着些许肉皮,因而,这肉入口软嫩中带着些许嚼劲,口感极佳。
    这道炝炒肉片的配菜是一种红色蔬果,被切成了菱形的小片点缀在肉片中,使得炝锅肉片的菜色更加诱人。
    袁一觉得这种红色蔬果并不多见,因而,他便夹来一块放到嘴中,细嚼之下,觉得这蔬果辣中带甜,味道很是独特,便问男子道:“这蔬果味道挺不错,可不像平常能吃到的东西,这叫什么?”
    男子道:“没错。这种蔬果因为口味接近于花椒,所以,就被称为椒果。这种椒果来自一个名叫奇穆的藩国,据说,奇穆距离大唐路途遥远,而这种椒果通过丝绸之路辗转了数个国家后,方才流入大唐,因而,十分少有。
    “这种果实鲜红饱满,进入大唐之后,几乎都被当作了观赏植物,至于,用它来做菜,恐怕长安,乃至整个大唐,就只有我这家小店,做了这吃螃蟹的第一人。”
    袁一笑了笑:“那我还真是口福不浅!”
    说罢,他又夹起藕片尝了尝,只觉甘甜清脆之余,恰到好处的葱花香味萦绕在舌尖,真是异常可口。
    还有,腌制的醋芹,只见其颜色透爽,微酸中带着一些甜味,入口无比爽脆,简直宁人胃口大增。
    吃到最后,袁一虽然已经有十分饱,可还是忍不住盛了碗酸菜豆腐汤,汤一入口,只见汤汁鲜中带酸,其中的豆腐嫩滑入味,不夸张的说,这汤的味道比起那些昂贵的鲍参翅肚,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263章 藏香小馆

这顿饭吃下了,袁一的感受只两个字“哇!哦!”别小瞧这两个字,这可是食客对菜品最高的赞誉。
    因为,人在享用食物时,判别标准只有好吃和不好吃两种。遇到难吃的食物,可以很直观的挑出其中的毛病,譬如“咸了”“辣了”“酸了”之类。
    遇到好吃的食物,就会点点头,向主人夸赞几句。可要是遇到惊艳的食物,心中的任何修饰词都会暂时消失,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用“哇!哦!”来代表心中的惊艳和惊喜之情。
    正因这顿饭着实惊艳了袁一,所以,他决心,要让这位店家将小馆继续经营下去。可是,他和店家素不相识,若直接给银子资助小馆,店家不一定会收。如此,他便想着用委婉的方式,让店家收下自己的银子。
    有了这番心思,袁一放下碗筷,对男子道:“店家啊,你这厨艺简直是太妙了!你这几道菜,简直远胜于长安城的醉卧居。”
    男子满脸不好意思道:“客官,真是折煞我了!我这就快结业的小馆,怎么能够跟名满天下的醉卧居比!”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年轻妇人,不乐意道:“当家的啊,就别谦虚了!一看这位客官的打扮就知道,他是富贵人家,他肯定是去过醉卧居,才会这么说。我看那醉卧居位置正好在东市,光顾的都是有面的达官显贵,这名气自然就大了。至于,里面的菜色,也不见得有多好!”
    袁一竖起大拇指:“老板娘说的可是大实话。”
    年轻妇人得意一笑,夸奖起自己的丈夫:“不瞒客官,我家公公是名震一方的大厨,我这当家的厨艺也是尽得我公公的真传!客官别看我当家的年纪轻轻,可在我们家乡名声可响着呢!”
    说到这儿,妇人突然满脸落寞,长长叹了口气:“我们夫妻就是听信了那句‘水往低处流,人望高处走’的鬼话,才会不知天高地厚地跑来帝都长安,本想要一展身手,可现在,只能失望而归了!”
    听到这话,袁一问道:“你们这小馆是几时开的?”
    店家答道:“去年。到现在,就快满一年了。”
    袁一点点头,想了片刻道:“店家的厨艺这么好,有没有想过收徒传授厨艺?”
    听他突然说到这话题上,店家心里也有些明白,便道:“以前是有想过,可现在,小店都要结业了。这徒弟恐怕是收不了。”
    袁一笑了笑:“店家的厨艺这么好,传授厨艺当然需要重金才行,如此一来,资金不就有了,小馆可以继续经营。岂不是两全其美?”
    店家面露犹豫道:“这个嘛其实,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结业,我怕弄来一笔银子,把它搭进去,又给赔了,结果还是一样。到时,我又要再下一次决心。”
    见店家已是心灰意冷,袁一鼓励道:“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说不准,你这小馆再做一段时日,生意会慢慢好起来。”
    店家长长叹了口气:“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可我这小馆都在这条街上,开了差不多一年,可生意还是不见起色。酒香,我倒是有自信,可这巷子究竟有多深,我心中还真是没底!客官的好意,我就心领了,至于,收徒弟的事,还是算了吧!”
    年轻妇人很是聪慧,听到袁一的种种建议,就知道遇到了贵人。
    可这时,她见自己的丈夫竟然如此不留余地的拒绝了袁一的好意,她心里一着急,便接下话头:“当家的,这位客官也是一番好意,什么都没问清楚,怎么就这样拒绝人家呢?”
    如此,一番圆场的话后,妇人便向袁一问道:“不知道客官的哪位朋友,想要学习厨艺?”
    袁一笑了笑:“你们看我,成吗?”
    听到这番回答,夫妻俩都吃了一惊,他们互看了眼,而后,妇人开口问道:“客官身在富贵人家,这一日三餐应该不用自己亲自动手。莫非,客官想学厨艺,自己开店?”
    袁一摇摇头:“之前,我经历过一些事情,深感厨艺傍身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想要弥补遗憾。”
    妇人见袁一眉宇间难掩伤感,可语气很是真诚,觉得,他这应该是真心之言。如此,她便与自己的丈夫商量道:“当家的,既然,客官如此欣赏你的厨艺,又真心想跟你学艺,你看这事成吗?”
    店家低头沉思了片刻后,摆出一副极为严肃的表情道:“如果你真心想学,我可以教你。不过,我得告诉你,厨艺是一门很苦很累,需要极大的耐心,又极为耗时的手艺。如果你真要学,就需要充足的时间,不能凭喜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些你都能做到吗?”
    袁一点了点头:“能做到。时间,耐心我都有,至于苦和累,我跟他们的交情可比任何人都多。”
    店家笑了笑:“你有这番决心,那我随时都可以教你。对了,我们都聊了这么久,还没互通过姓名。我叫王远。”说着,他指了指一旁的年轻妇人,介绍道:“内人姓孟,单名一个琴字。”
    袁一心语:“我若以真实姓名与他们相交,日后,恐怕会有所不便。不如,先用化名吧!”
    有了这番心思,袁一便想胡诌一个名字,可一时半会又想不出好名字,情急之下便信口道:“在下姓高,名二。”
    听到这颇有些古怪的名字,夫妻二人异口同声道:“高二?”
    袁一索性将错就错,点头道:“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就叫高二。我一直觉得,我这个名字取得有些仓促,随便。”
    孟琴摇了摇头道:“你这名字,说一遍就能让你记住,这不挺好吗?”
    袁一笑着点了点头。
    袁一以学艺为名,将身上的银子都给了夫妻俩。而夫妻俩也明白袁一的心意,也知道他不缺银子,因此,便很干脆的收下了银子。
    袁一与他们约定好学艺的日子后,便起身告辞。夫妻俩出于客气,便将他送到门外。
    正当袁一走到店外台阶下时,无意间瞥见小馆竟没有悬挂招牌,细问之下,才知道,夫妻俩初来长安时,手头并不宽裕,等租下店铺,添置好开店所需之物后,手头的银子更是所剩无几,所以,就没有去做招牌。
    本是打算等店铺经营起来,赚了银子,再做块好些的招牌,可没想到,招牌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着落。
    听他们说完,袁一心想,索性帮人帮到底。于是,便道:“正好,我认识一位给店铺制作招牌的朋友,他欠我一个人情,不如,我就借花献佛,让他给你们做块上好的招牌,如何?”
    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夫妻俩自然是满口答应:“那真是太感谢了!”
    “既然要做招牌,小馆的名字想好了没有?”
    夫妻俩互看了眼,低头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好名字,便求助袁一道:“我们俩没读过什么书,实在想不出一个既响亮,又漂亮的名字。你身在富贵人家,应该满腹诗书,不如你帮我们这间小馆取个好名字吧!”
    袁一笑道解释道:“其实,我出生在农家,后来,白手起来,现在也算薄有些产业。我自幼习武,诗书还真没读几句。不过,说到起名,那可是我的强项。若你们信得过,我可以试一试。”
    见夫妻俩连声说信得过,袁一便低头冥思了片刻,而后,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道:“我始终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时,巷子越深越能检验酒香的醇厚,酿酒人的耐心,往往这样的酒,一经发现必将客似云来!所以,这间小馆,不如就叫藏香小馆,取深巷藏香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