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屠夫 >

第317章

大宋好屠夫-第317章

小说: 大宋好屠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度文与荣小容二人四目相对许久,方才轻声说道:“小容里面请,快快见过家父与帝姬殿下。”
  荣小容此时看到周度文,心中方才安定了些,这便是爱人的力量了,爱人身边,总有莫名的安全感。跟着周度文的步伐往前,与周邦彦与赵缨络见礼。
  周度文此时也不多说,看向郑智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不尽。
  却是这气氛尴尬了起来,荣小容见礼之后低头不语,周邦彦一脸严肃打量着荣小容,又去看周度文。
  郑智见得情况,连忙开口笑道:“荣大家弹唱技艺绝佳,周伯父也是此道高手,不若请荣大家奏上几曲与伯父品鉴一二?”
  周度文面对父亲,心中也是慌张,尴尬之下正不知如何去说,听得郑智话语,连忙说道:“小容快快奏上几曲与父亲听听。”
  荣小容闻言才慢慢落座,赵缨络也是配合,已把身边的琴往荣小容面前摆了过去。


第五百零三章 行事严谨一些
  直都荣小容琴音慢出,轻灵而唱,周邦彦的面色才慢慢缓和许多,却是也不说话,也不多问,只是慢慢听着曲子,不时也忍不住摇头晃脑一番。
  郑智坐得许久,一直在暗中观察,直到看见周邦彦享受的表情,心中也知道事情差不多了。
  再得片刻,郑智起身之后开口说道:“周伯父,小侄要告辞了。”
  周邦彦听得郑智话语,也起了身,问道:“今日不在家中吃个便饭?”
  郑智显然是达到了目的,只道:“多谢周伯父,小侄还有些许小事需要去办,下次再到府上叨扰。”
  周度文连忙站起来说道:“郑兄,我送你出门。”
  周度文要来送郑智,自然是要表达一番感谢,不曾想赵缨络开口笑道:“周公子就在此处陪伴佳人吧,我也该回宫中去了,顺便帮你送一下郑相公。”
  周度文此时回头看得一眼荣小容,也知把她一人放在这里实在有些不妥,正在犹豫之间,郑智笑着与赵缨络点了点头,已然起身往外去了,赵缨络也相随而去。
  表面上的事情自然是过去了,但终究周邦彦与周度文还有些话语要说,待得两人走后,关于荣小容的事情,父子二人也还需要一番坦诚的交流。
  郑智与赵缨络往外而走,门外各自都备了交通工具,却是也一起走不得多久。此时郑智也放慢了脚步让赵缨络走到了前面,帝姬的身份,自然也该走在头前。
  赵缨络已然先开了口:“郑相公如此大才,却是多在外领兵,郑相公可曾想过在御前受命?”
  郑智闻言有些意外,实在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十四五岁的公主,竟然跟自己谈论这种话题,答道:“御前受命之事倒是未多去想,为国效命,在哪里都一样,在下多擅军阵之事,领兵打仗也未尝不可。”
  赵缨络点了点头,心中多少还是那一句“可惜了”,便是觉得会打仗的人多了,文才绝顶的人实在不多,郑智已然被归咎到文才绝顶的范畴里去了。文才绝顶之辈,自然该在御前效力,制定一下国家政策之类,治国之道终究还是上乘。如范文正公、如王安石司马光。
  “待得郑相公打完仗了,终究还是要到东京来的。早来晚来也是要来的。”赵缨络说得一句,深沉意思便是晚来不如早来。这小帝姬的思想终究还是局限了,也是环境影响,只觉得朝堂之上的各位相公才是国家的顶梁柱,才是为国效力的楷模,肩负着为皇帝治国的重要任务。
  “嗯,殿下说得是,早晚还是要来东京的。”郑智回得一句。只是两人对这句话语的理解并不一样。
  闲谈三五,已然到了门口,赵缨络到得自己车架旁边,却是并不上车,而是回头去看了郑智一眼。
  只见郑智从亲兵汉子手中接过缰绳,双腿轻轻发力,高头大马,一跃而起,人已翻身稳稳坐到马背之上,动作流畅,一气呵成。
  看完这般动作,赵缨络才转头踩着垫脚的小阶梯往车架而入。
  东京城内依旧还是一片祥和,贩夫走卒,文人士子,朝廷高官,都在这城中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冬日里的雪也慢慢开始飘落,严冬终于到了汴梁,城内多了许多卖炭的老翁,用简易的牛车拉着一车一车的木炭从四面八方赶来,进城之时交些许税赋,卖得几车木炭,回家也能过个好年。
  经济活动的交流对于百姓生活水平有着很正面的影响,这也是大宋朝富庶的主要原因。
  下午大营中并无操练,东京的禁军鲜少操练,一个月也不见得操练一回。王禀从江南赶来,麾下正是人困马乏,自然也不操练。
  郑智麾下军汉没有操练是因为难得有这般空闲,军中的讲武学堂自然又要集中开课了。
  如今这些浑汉们竟然都能识得几箩筐的大字,进步实在不错,郑智也在开始教地图技巧,心中也是极为着急,课程显得很紧张。便是郑智知道,只要这批人真能把地图作业学成,以后作战的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军事计划也可以更加的详细,作战的指挥调度可以深入到细节之中。
  此时吴用带着人在汴梁大街小巷到处游走,只为采购之事,只要吴用觉得有用的物资与原材料,便会与商家谈论许久,敲定交易价格与数量,付上少许定金,便等这些商户筹措之后送到沧州去。
  对于民众来说,钱财便是最重要的。对于一方势力来说,钱财终究只是媒介,物资才是主要的东西。多余的钱财都换成物资,才是利益最大化。
  李纲又有得忙了,从汴梁来的快马,几日便到,经略府里的政务,李纲已然挑了大梁,裴宣朱武协助。如今这经略府也该换个招牌了,便是河北东路经略府。按理说这个经略府应该设在大名府,战时自然一切从权,河北东路的治所就到了边境前线的沧州。
  李纲的差事,与原先并无什么两样,就是清查田亩,就是要征收欠税,就是要钱。
  河北东路治地,是从北到南的长方形区域,北起保定军、雄州一线(保定、雄县、霸县),南到大名府、开得府(大名、濮阳)。地盘着实不小,往西自然是河北西路,往东就入了山东,也就是京东两路。齐州郓州等地,齐州郓州也是郑智治下地盘。
  如此河北山东交界两边,已然连成了一线,皆是郑智麾下的地盘,东去便是山东半岛,山东半岛的屏障皆在郑智手中掌握。齐国旧地,赵国部分。
  童贯自从与郑智谈论了郓王之事,枢密院与殿前司下的一些人员皆有了差事,茫茫大雪,人员进进出出,百万汴梁城中出现了不少的便衣军汉。
  开始四处打听王黼与郓王最近的行踪,便是王黼家门口,如今也有几波人马盯梢。
  这便是童贯手中的实力了,平常只是不出,到得用时,可不是其他中央衙门或者地方衙门可以比拟的。
  情报到得童贯面前,有些事情自然一目了然,圣旨太子之子赵谌的辞官之事,都发现了些许眉目,王黼数次见耿南仲也并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最近耿南仲也是战战兢兢,四处搜罗宝贝,也听说是因为犯了什么错,在人前几次表达了后悔之意,甚至打听得东宫一些官员的只言片语,耿南仲已经在太子面前请罪几番。
  一切都印证了郑智的话语并不作假,甚至也超出了童贯的预料,童贯自然不会知道郓王赵楷是被王黼架着往前走的,这些事情出来,童贯也知会认为是赵楷铁了心要争上一番。
  思前想后一番,童贯当真就去拜见了赵桓,虽然并不是纳投名状之类的,也是要去交流一下,多少表达一些意思。人与人的交际,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上前纳头便拜,立马兄弟情义似海深。这个过程童贯做了开始,至于要不要深入去做,便看童贯审时度势的能力了。
  再过两日,一切的交接,从制置使的大印,到皇帝签名加盖玉玺的诰命文书,三省六部的文书交接渠道,一一妥当,郑智也到了北上的时候。
  临走之前,郑智再一次去拜访童贯,一是辞行,二也是有事要问。
  夜刚落幕,郑智看着饭点到了童贯府中,也不需童贯吩咐,管家下人自然知道今夜晚饭要多备一些。
  饭桌之上,两人小酌几杯,童贯开口说道:“明日你要北上了,今天某在枢密院也商议了一番,衙门里出不得多少钱粮,户部也是捉襟见肘,粮饷之事还是要你自己多去操持。”
  “恩相,头前来了圣旨,让河北各个州府配合征饷,军饷之事倒是问题不大,如今只有一个地方要思虑一下,便是这件事情来请教一下恩相。”郑智此来,辞行之外的事情也就要说了。
  “你且说来听听。”童贯伸筷夹起一片羊肉,开口答道。
  “大名府。”郑智言简意赅。郑智与童贯交流之时,两人已然形成了许多默契,许多话语并不需要说破,如同打哑谜一般,但是两人心中又各自明白。这种交流模式,其实两人也觉得十分舒服,聪明人说话,当真省事。
  童贯闻言手中动作一停,本来准备塞进口中的羊肉被放在了碗中,便是筷子也被放在了桌面之上。
  旁边伺候的管家连忙递上来浸泡过热水的布巾,童贯接过布巾擦了擦手,又擦了一下两边嘴角。
  这个过程也是童贯思考的过程,待得童贯把布巾递给管家之后,抬手挥了挥,厅内的下人皆出了门。
  “是该给些颜色与人看看了。”童贯话语缓慢,眼神中微微有一些精光。
  郑智闻言点了点头,只道:“有恩相一言,我便心安了。且看我的手段。”
  童贯又嘱咐道:“行事严谨一些,便是不能有翻身的机会。”
  “恩相放心就是。”郑智斩钉截铁说道,随即拿起酒杯去敬。


第五百零四章 多谢梁中书慷慨
  郑智与童贯几句话语,已然把一件事情定了下来。这件事情便是大名府,大名府不比其他地方,那里有个中书舍人梁世杰,也就是蔡京的女婿。
  梁世杰有这么一个身份,郑智征饷的事情自然不会征到他头上,只能象征性的让梁世杰配合一下,诺大的大名府显然是河北最富庶的州府。
  郑智今日便是来问一下童贯的态度,如今童贯与蔡京貌合神离,蔡京还三番五次给童贯下绊子。郑智也只需要童贯一个态度,其他事情自然好说。
  有了童贯这么一个态度,郑智吃完晚饭,告辞而去,又去种师道处辞别一番。还与周度文见了一面。
  待得大早,白雪皑皑一片,郑智带着大军启程北上,这回身边还多了个王禀与麾下的四千多军汉。
  王禀身上裹得厚厚的衣服,便是铁甲都没有穿,却是这个南方来的悍将并没有真正体会过北方的寒冷,王禀身边那些士卒也是一样,大多把能穿的衣服全部穿在了身上。
  王禀本是剿灭方腊之后立功北上的,虽然后来主持太原防务,但是此时的王禀对于北方的寒冷还是没有一个足够的估计。
  “哈哈……王将军,你如此一身行头还如何上阵。”鲁达出言调笑道,话语并无恶意,只是玩笑。
  王禀缩了缩脖子,寒风冷冽,还要赶路,冷风从脖子处直贯体内,冻得又是一个哆嗦。回头也笑答一句:“鲁将军,过不得两天我就适应了。”
  鲁达又笑道:“嘿嘿……冬日上阵,铁甲里面衬上一层羊毛最是暖和,经略府里此时必然有许多从西夏来羊毛,到时候给你找上几件内衬,你便不会觉得这么冷了。”
  “多谢鲁将军,且冻几日就习惯了。”王禀倒是觉得自己可以与鲁达这些西北的汉子一样,耐冻抗寒。只是王禀大概又估计错了些,越是往北,越是寒冷,到得大名府,零下十几度都有可能,耐寒还是要一个适应过程。后世的羽绒服与大棉袄当真是御寒利器。
  却是这棉花在这北宋末年才刚刚进入中国,还只在边疆有少许种植。棉花起源于印度与阿拉伯,宋以前是没有木字旁的这个“棉”字的,只有丝字旁的“绵”。“棉”字最开始出现在宋书之中,棉花的大规模普及便在南宋末与元朝初年,最开始陆路上是西北边境开始种植,南边是福建广东开始种植。宋以前御寒之物,还是动物皮毛或者毛皮织物与麻布、丝绸。
  鲁达笑了笑也不多说,就像当初南下去剿方腊一样,正是夏日,也把鲁达热得恨不能扒层皮。铁甲被烈日晒久了,如烙铁一般,待得弄些水来擦凉,套在身上又是凉爽得紧。
  此时郑智自然想起了棉花这种东西,也想起了在西夏境内似乎见过棉花,便开口道:“唤吴用来。”
  牛大连忙回头去找吴用,不得片刻,吴用到得头前,郑智吩咐道:“西夏有一种树木,并不高大,花如绒线,纯白色,花内生籽。回头去信西北给刘正彦,让他多采集一些树籽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