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隋好驸马 >

第128章

窃隋好驸马-第128章

小说: 窃隋好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杨广肯定不介意把那些听到的人灭口。
    历史上,左武侯将军李子雄也着实在杨玄感起兵之后附逆了,起因则是杨广猜忌他,派人去传召,给李子雄另派官职进朝廷任用。作为一方牧守镇将做的久了的李子雄,担心这是杨广要对付他了,才跟了杨玄感混,并且被杨玄感很是倚重,甚至让李子雄取代了李密作为首席军师的地位。而且历史上杨玄感选择了进攻东都的下策,李子雄去投奔他的时候可谓是只身出逃,把在幽州的嫡系势力都放弃了,而现在李子雄就在自己辖区内附逆,造成的危害可是大得多、
    说白了,杨广和李子雄没什么恩怨,反叛不过是一出“君疑臣则死、臣疑君则反”的戏码而已。这种戏码,在以多疑著称的杨广身上总是上演的特别多,因为给他打工的文武总是特别没安全感。纵然历史改变了,还是有那么多害怕的将领按照历史车轮的滚滚惯性前仆后继地附逆。
    从燕山北线关隘迂回通过长城的路子已经走不了了。而且随着涿郡城被攻陷,就算这条路还能走,也没什么抢时间的意义了。剩下的路子。只有稳扎稳打,强攻榆林关了。
    榆林关便是后世山海关的位置,虽然如今还不叫山海关,也没有后来明朝修山海关的时候修的那么巍峨雄壮,但也是不容易攻打的。狭隘的关隘正面极大的阻挡了大军的展开,让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杨广军没法同一时间投入太多攻城兵力,只能以车轮战的形式消耗。
    所以。攻下榆林关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会拖延多久时间,便不好说了。杨广不得不计算自己军队剩下的军粮问题。
    在去年。也就是大业七年的时候,因为乐观觉得战争不会持续一年以上,所以大隋朝廷的囤粮布局是这样的:天下最主要的一部分囤粮,留在东都附近作为太仓的洛口仓。约莫保持常年有一千多万石。其次是河北永济渠南端的黎阳仓,大约六百万石,再次则是涿郡,而后辽东的柳城。这几个粮仓构成了大隋朝廷从黄河流域往北调粮攻打高句丽的梯次所需。
    而今年,因为杨广决心打持久战了,漕粮的重心进一步北移,黎阳仓的存粮数量已经跌到了第三位,并且几乎和第四位的柳城囤粮规模差不多了。基本上没有存很久的。第二大屯粮地的地位则被涿郡取代了,毕竟那里是运河最北边的端点。冬天的时候又有杨广的大军驻扎了小半年,在此就食。所以直到杨广离开时,那里都有六七百万石的存量,足够百万人吃上将近一年。
    现在,涿郡丢了,这六百多万的存粮自然都落到了杨玄感手上,杨玄感虽然仓促之间拼命拉拢部队,充其量现在也就五万正规军、十几二十万的归附农民军、徭役民夫,论战斗力依然和拥有七八十万正规军的杨广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杨广可以料定,杨玄感的谋划就是靠堵死榆林关和蓟门的长城隘口,把朝廷大军堵在关外,靠断粮慢慢饿死。
    杨广现在可以指望的,就是柳城军前的存粮,那里的粮食因为没有运河相通,都是陆路牛车骡马运来的,运输量不大,所以才只能保持一百多万石的规模。这些粮食,给七八十万军队,以及配套的运粮、徭役民夫吃,省着点儿能撑两三个月。要想再久的话,那就只有牺牲那些民夫,不给他们口粮,只保障军队的粮食了。
    然而这种天下蜂拥造反的当口,抛弃民夫徭役等人也是很危险的,那样基本上就相当于是逼着这些苦哈哈的百姓从贼了——涿郡城里杨玄感的粮食现在可是暂时吃都吃不光,万全不介意开仓放粮摆出救民水火的姿态争取民心的。所以杨广不到万不得已,做那种事情必须慎重再慎重。
    ……
    榆林关下,惨烈的攻城战正在反复上演。只有不到五里宽的关墙正面,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实在是太难以展开了。而防守的一方哪怕一米墙头站俩人,也只要五千人就可以站满整面城墙。杨玄纵偷袭管卡得手的时候,本身就有三千嫡系兵马,再加上随后降服煽动的招降兵马,以及就地征发的民夫,守城已经完全够用了。
    虽然那些民夫充入军中在肉搏、阵战,或是使用弓弩方面依然很拙劣,可单论往城下投掷滚木礌石、灰瓶金汁方面,他们做得并不比正规军差多少,而且胜在人命不值钱,随死随补充。
    相比于防守方的好整以暇,攻城一方非常仓促,因为时间紧,重型器械都没有,就靠着原木和板材搭起来的简易冲车撞门,或是竹子的飞梯蚁附登城,别的防护装备一点都没有,被城头的弓弩和木石射砸得惨不忍睹,一排排地倒在血泊之中。
    杨广把去年攻破辽东城时表现最好的右屯卫和骁果军都派上去强攻,无奈关卡坚固高峻,守军士气正盛,并非去年在辽东城时那般遇到强弩之末的敌人,所以连续三日也破不了关。都已经升到都尉、郎将级别的沈光、麦孟才等去年建功的勇将,也都败下城来,沈光饶是身手敏捷甲于天下,也在一次登城的时候身中数箭、镝刃穿透皮甲,入肉寸余,重伤的沈光只好被人抬下去养伤了。
    杨广身边宇文述不在,李景也不在,来护儿还在朝鲜半岛,说话够份量的大将重将着实稀疏了不少,也是血战三日、死伤了数万人之后,才有太仆寺卿杨义臣冒死苦谏,力劝杨广暂缓进攻、先徐徐破坏外围工事,再图一战而克。
    杨广对杨义臣的战略眼光还算有点儿放心,又经过数天鲜血洗礼的冷静。再加上这一日榆林关背后旌旗战鼓大作,军中纷纷传说是杨玄感已经平定了涿郡的形势,派了援军来帮助杨玄纵守关,杨广见突袭的机会已经没了,便答应了杨义臣所请。
    这杨义臣别看只是个太仆寺卿,论官职好像是个文官,但实际上用兵很是狠辣。原本今年杨广还是委任杨义臣担任宇文述的副将,继续扮演远征朝鲜半岛高句丽腹地的任务,可见其军中履历还是很过硬的。至于这个杨义臣之所以官职一直是文官,则是因为杨义臣本身不姓杨,而是复姓尉迟。
    先帝杨坚篡周自立之前,杨义臣的同族尉迟迥便是阻挠杨坚篡周的主要阻力,后来尉迟迥被杨坚灭了,才有了隋朝的。尉迟一族在隋朝初建的时候自然被打压地非常狠。然而尉迟一族中也有个别提前就靠拢了杨坚派系的,其中就包括杨义臣的父亲尉迟崇。所以杨坚为了安抚尉迟崇、表示重用如故,也就赐了他儿子姓国姓杨,示不疑其忠诚。杨义臣也就从弱冠之年便开始为大隋建立军功,垂二十余年。
    可惜杨坚死了之后,杨广多疑,显然没有其父的雅量。所以杨广登基之后,杨义臣的官职品级看上去还是一直在升,但是却无缘在十二卫里头做事,官职不是太仆寺就是光禄寺,不是光禄寺就是礼部,为的就是不让杨义臣在军中建立自己的班底。不过每次遇到大战,杨广还是要用杨义臣,每每是直接让他以文官身份统领一军。比如吐谷浑之战中,杨义臣便是段文振的副将。
    杨义臣劝住了杨广之后,好歹把隋军攻打榆林关的节奏给压了下来,按照杨义臣自己设想的步骤安排攻城战任务,一切看上去马上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杨义臣先让人就地伐木建造云梯冲车、版屏壕桥。堆积土山,虾蟆车运土填塞关外护城河。这一切期间,自然也少不了用弓弩队轮番压制,和城头互射,全部的战法,都是如同操典一般标准。
    按照杨义臣这个打法,虽然会慢一些,但是最多也就半个月的功夫,榆林关外头的拒马鹿砦羊马墙陷坑等防御设施。和壕沟城河肯定都会破坏殆尽,城墙关门说不定也能破坏出一些口子,到时候再一鼓作气全线猛攻,未必不能破城。
    可惜,杨义臣连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了。就在隋军按照杨义臣的谏言改变攻城战术之后,又仅仅过了五天,辽东那边宇文述、李景便又传来一个让杨广几乎要脑溢血的震惊消息。
    高句丽莫离支乙支文德孤注一掷,意外地纠集了二十万精兵,从辽东湾沿海偷渡,绕过了隋军新建的营州城,直扑隋军辽东屯粮地柳城!而给高句丽军队带路的,正是刚刚火线投敌的大隋兵部侍郎斛斯政!
    涿郡被杨玄感攻破的时候,杨广的存粮从一年骤降到了两个多月。此刻若是柳城再下,杨广的军粮,那就真要从两个多月再次锐减到半个月了——他的兵马,到时候就会只剩下随军携行的那么一点可怜的口粮。
    “斛斯政!朕誓要生啖汝肉!”杨广听到噩耗,咬牙切齿大吼一声,昏迷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王国兴废 在此一战
    “王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将勉励,务必誓死破城!全军冲锋!”
    高句丽朝中第一人、莫离支乙支文德站在血火交融的柳城城下,用一种夸张的姿态,一边疯狂地挥舞着一把障刀,一边声嘶力竭一遍遍地嘶吼着勒令全军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一切伤亡地践尸猛攻城头。(乙支文德:草泥马,高句丽之战都特么打了一年半了,才给爷这个高句丽军中朝中第一人正面镜头?活该你这贼死鸟扑pu街gai)
    那神色,那语气,要是更够再加上一句“塔兹**~”,便俨然是某小鬼子转世了。不过少了这一句,也不影响乙支文德作为一个棒奴贱种的贼酋存在。
    乙支文德本人,都已经接近到了距离柳城城头不到三百步的地方亲身督战了,因为城头颇有几架床子弩,所以只能躲在厚实的障屋版屏后头。而总帅如此突前,别人便没那么好运气了,只能在箭矢风暴中奋力拼杀。
    比如已经致仕的前任莫离支渊太祚之子、前军都督渊盖苏文,如此级别,也只能冲在一线,顶着盾牌在飞梯底下一边挥砍着逃兵,一边厉声斥令士卒蚁附。
    攻打柳城的高句丽军足有二十万,是分三天才运到的,为了把这支部队运到城下,乙支文德集中了数十艘大战船,还有辽东半岛地区几乎所有的民船、渔船,全部可劲儿塞一次性也只能运输五六万人,所以只能是分批分次运输。
    所幸辽东半岛深深楔入大海。把海域分割成了黄海和渤海;而来护儿、萧铣的水军一直是在黄海上活动,渤海上却没有一丝隋军水师的存在,才让高句丽人侥幸用如此简陋的小船都打出了一次迂回敌后的登陆战。说到底。还是杨广和一众隋军将领陆权主义落后思想根深蒂固,最终酿成此祸。
    第一批高句丽士兵是在杨广回师攻打榆林关后的第七天运到的,运到后乙支文德并没有马上投入攻城,而是散布到了辽河、大凌河、小凌河等几条柳城周边的河流旁堵截固守,防止隋军别处兵马来支援柳城战场,顺便就地赶制一些简易的攻城器械。直到后面两天后军纷纷运到,才投入正式的攻城。
    负责这一防区的李景手头也有十万兵马。然而陆权思想作祟的李景认为柳城并非第一线防区,所以把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在前沿的营州两县分别屯驻了三万兵马。
    营州便相当于后世的营口、盘锦一带。确实比柳城更突前。从陆权的角度来说,高句丽人要攻打柳城必须先突破营州一线的防御,而后渡过大小凌河,偷袭是不可能的。掎角之势也很是严密。李景的部署不能算错。可是从海权战略思想的角度来说,这个部署直接导致了柳城只有四万守军固守,一线防御力量被极大地削弱了。
    ……
    乙支文德带来的,是高句丽倾国之兵的六成人马之多,也难为他对于斛斯政的投效如此重视,也如此有效率在短时间内组织起那么庞大一支孤注一掷的部队。如果换了任何一个别的目标在前面利诱,乙支文德都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然而,今天的目标万全不同。杨玄感夺取涿郡粮仓的消息。已经通过斛斯政传递给了乙支文德。所以,只要再拿下柳城的军前囤粮之所。杨广大军就会彻底绝粮、绝后路而覆灭,那可是足足七八十万大军呐!说不定还能生擒隋朝皇帝杨广!如此宏大的目标,有可能一劳永逸解决高句丽的边患,让乙支文德愿意以国运存亡相赌。哪怕死掉高句丽全国一半的青壮年男丁人口,只要可以攻下柳城、焚毁囤粮,这一战也值得打!
    对赌国运的决死一战,胜者长存,败者灭国,柳城争夺的惨烈,也就可见一斑了。
    高句丽军是渡海而来,船只可以运输飞梯冲锤,却没法运输临车、巢车、壕桥、虾蟆车,也没法使用正规的云梯。所以战争的形态便是数以万计的士兵在毫无遮蔽的飞梯上蚁附登城,或是直接推着撞锤撞门,扛着土袋填塞壕沟、在城下积土成山。一切的一切,都以求快为主要目的,死人的多少,已经是次要的了。
    所幸柳城也不算是最顶级的坚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