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92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92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盏耐仔俏嗣魅盏木煌仔烂殴笞褰袢盏耐仔俏税鸭ê头至训拿芡频奖⒌谋咴怠

  中土内战已不可避免,无非就是早晚而已,而这决定于自己在政治博弈中的妥协。

  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妥协的?还能拿什么妥协?无论自己是支持秦王政,还是站在豪门贵族一边,最终都要靠武力来解决最尖锐的矛盾,但武力当真能解决吗?看看大秦的崩溃,项羽称霸的后战国时代,还有大汉初期的七王之乱,这种种事实都表明,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不仅要从肉体上铲除旧时代的贵族,还要从思想上铲除传承八百余年的分封,否则,中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

  北疆传讯,匈奴人在大黑河一些集结,恐有异动。

  宝鼎匆忙离京。

  就在他离京的时候,王翦、麃公上奏,考虑到大军渡淮之后,淮北局势可能动荡,特恳请秦王政派遣王公子昌出镇淮北。这是老秦人为夺取淮南之后建封国做准备。老秦人的奏请合情合理,秦王政和中枢也没有理由反驳,而关东系和楚系都想在渡淮作战中获取功勋,这时候需要支持一下老秦人以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所以无一例外表示赞同,于是秦王政准奏。

  宝鼎日夜兼程回到代北平城,先期接到消息的杨端和、羌廆等北疆军政官长都已赶到行辕相候。

  宝鼎详细解说了咸阳决策,北疆的军政官长们立即意识到咸阳政局越来越复杂了,秦王政竟然在统一大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劳师远征西南,开辟西南战场,这实在看不懂。虽然远征西南的理由勉强可以接受,但在中央财政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咸阳打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吞灭楚国、开辟西南和修筑直道这三件大事,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政治上从来就没有异想天开的事,在有些人眼里某些政治事件之所以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的利益博弈,假如身处其中,对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至极的政治事件也就不以为奇了。

  当夜宝鼎与杨端和畅谈通宵。

  宝鼎把能告诉杨端和的事情都据实相告,归根结底一句话,远征西南并不难,难就难在岭南今后的走向。

  首先岭南要发展,而岭南的发展关键在南岭大渠。这个时代江东并不富裕,吴越之地还算半蛮荒,指望江东给岭南以帮助,太难了。能帮助岭南的只有富裕的大河流域,主要是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粮食物资若要进入岭南,只有翻越南岭,所以未来几百年,南岭大渠的价值将得到极大的发挥,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岭南的发展肯定缓慢,财赋也肯定极其有限,远征大军的主力也肯定要陆续撤回,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东南熊氏东山再起之后,肯定不会长期待在那个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远离咸阳中枢,所以,未来岭南的走向必然影响到中土大势的发展。

  那么,东南熊氏将以何策杀回来?这才是岭南今后走向的关键所在。

  =

  =

  =

  第一卷 崛起 第413章 顽固

  第413章顽固

  杨端和关注的是如何赢得西南远征的功勋。 

  他愿意去远征西南,甚至愿意从岭南方向北上打楚国,但他无意长期镇戍岭南。从杨端和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不管是公子峤和东南熊氏,还是远征军将士,都不愿意待在岭南。岭南就是蛮荒之地,待在岭南能得到什么?

  历史上赵陀之所以割据岭南而称霸,根本原因是秦国灭亡了,他又不愿意屈从于刘邦等一帮楚国贫贱,只有据蛮荒而称王,自生自灭。

  宝鼎感叹自己的无力,这时候不要说他,就算秦王政也无法掌控西南局势,更无法预测到岭南的走向将给中土大势带来何种变化。

  宝鼎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据自己的历史知识给杨端和以帮助,希望他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西南远征,从而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然后就是尽可能推动岭南的发展。秦军在岭南不能仅仅着眼于立足,还要有所发展,依靠发展来缓解大军镇戍的压力。

  宝鼎的设想是,将来扶苏坐镇中枢咸阳,公子将闾坐镇北疆,公子峤坐镇岭南,兄弟三人互为支援,应该可以保证中土的稳定,但这种设想过于理想化,就目前大秦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来说,即便是亲兄弟,最后也有可能手足相残。

  =

  秋收之后,秦军开始渡淮作战。

  中原、山东和东南三地的军队都参加了这场大战。秦军在王翦的指挥下,顺利渡过淮河。接着王翦的主力大军开始攻打楚都寿春,而méng武和章邯的大军猛攻淮yin,麃公则统率东南军队主力攻占寻阳,直杀湖陵、皖城一线,试图以偏师进入江淮腹地,配合主力大军攻打淮南。

  楚军虽然兵力不足,但楚军是防御,将士们据城死守,再加上有彭蠡和江东两个方向的有力策应,楚军因此成功阻御了秦军,并且让秦军在淮南战场上“举步维艰”。

  入冬之后,王翦受阻于寿春,méng武也无法突破淮yin,更糟糕的是,楚国的大司马昭公在彭蠡战场上反击得手,夺回了柴桑,在下稚江面上击败了秦国水师,导致秦国的东南大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到寻阳、下稚一线坚守。

  淮南战场上的秦军失去了东南军队的策应,而项燕则得到了彭蠡战场上的楚军支援,秦楚两军的实力此消彼长,陷入僵持。

  渡淮作战并没有如想像的那般顺利,军资的耗费也越来越大,这导致咸阳不得不一次次命令河北、中原、山东三地郡县加重赋税的征缴,增加徭役的征发,以确保大军在淮南战场上的需要。与此同时,咸阳也命令巴蜀和荆宛两地郡县给予东南战场更多的支持,让东南军队在新年之后发动新一轮攻势,以突破楚国的彭蠡防线。

  初春,méng武和章邯改变了攻击策略。méng武继续攻打淮yin城,章邯则率精锐南下高邮,切断了淮yin和江东的联系,断绝了淮yin楚军的粮道。

  此策立竿见影。淮yin楚军得知高邮失守,粮道断绝,马上放弃了淮yin城,急速撤往广陵、建阳一线,力保大江防线。

  淮yin楚军一撤,寿春楚军的侧翼随即失去了保护,项燕和楚军两淮主力随时可能陷入秦军的包围。

  就在méng武和章邯准备率军杀奔寿春的时候,突然从山东传来急报,胶东齐人举兵叛乱,围攻即墨城,而琅琊齐人也占据莒城造反,山东形势骤然恶化。

  méng武果断后撤,率主力日夜兼程北上琅琊平叛。

  章邯则率军继续向寿春ting进,但因为兵力有限,不敢贸然急进,这给了项燕和寿春楚军从容后撤的时间。

  王翦攻克寿春,王贲、冯毋择、李信率军南下,奋力追杀。

  秦楚两军在合肥、浚遒一线相遇,此刻楚国江东、彭蠡两地的援军与项燕会合,两军再度厮杀。

  楚军以大江为依托,在大江北岸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而秦军在兵力上虽然有优势,但奈何山东和淮北都是新占之地,齐人图谋复国,楚人试图反击,山东和淮北局势在秦军主力渡淮后日益恶化,秦军有顾此失彼之忧,短期内若想一鼓作气击败楚军饮马大江,困难重重。

  三月上,王翦抵达前线,打算与项燕决战。

  正当秦军蓄势待发之际,从淮北传来消息,楚人在睢水的蕲南一带举兵叛乱,蕲城、灵璧和符离塞瞬间失守,彭城岌岌可危。

  彭城若失守,淮北局势必定大乱,淮南战场上的秦军也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王翦本打算孤注一掷,先在决战中击败项燕,把楚军赶到大江以南,占据江淮,然后再回师戡乱,但冯毋择、李信、章邯等将领都反对,一旦决战未能取得预期战果,秦军损失太大,那么不要说夺取江淮了,恐怕最后连淮河都守不住。

  这时扶苏、méng武也急书王翦,请他以中原、山东和淮北局势为重,暂时放弃决战,与楚军对峙于淮南,同时抽调部分兵力北上平叛。

  王翦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决战之念。这一仗他败不起,而咸阳政局的发展也不允许功臣们在这个关键时刻打败仗。从目前局势来说,渡淮作战的主要目的基本达到,各方势力当务之急是稳定和巩固自己所控制的地方郡县,同时推动秦王政发动西南远征。既然咸阳宫不愿意看到功臣们一鼓作气吞灭楚国,进一步壮大地方势力以对抗中央,那这一仗无论怎么打,结果都是一样,占据整个江淮和占据淮南地区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

  让秦王政去远征西南,让中央财政去崩溃,而功臣们则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地方势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将因此产生变化,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中央将以更快速度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王翦下令,冯毋择、麃浚率军返回淮北平叛,主力则在合肥、浚遒、建阳一线与楚军对峙。

  王翦上奏咸阳,详述江淮局势,恳求秦王政和中枢给予援军和钱粮武器,确保秦军在平定山东和淮北两地的叛乱之后,可以与楚军进行决战,继而攻占整个江淮,兵逼江东。

  =

  四月,秦王政和中枢以各地正在春耕和山东、两淮局势动dàng为由,命令王翦停止攻击,与楚军对峙。

  同时,秦王政授权王翦,与楚国开始议和谈判,一边暂时稳定江淮局势,一边全力戡乱,确保山东和两淮能够渡过此次危机。

  渡淮作战持续了大约半年时间,秦军在占据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却战果有限,这充分证明了当初武烈侯公子宝鼎在中枢议事上的分析和预测。

  这几年秦国统一进程的速度太快,秦军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吞灭关东五国占据了大片疆土,但秦国短期内“消化”不了这么大的疆土,尤其是国策变革更是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由此导致了一系列ji烈的矛盾和冲突,各种危机频频发生,其潜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所以大秦必须放慢统一的脚步,先把关东五国“消化吸收”了,把新占领的疆土稳定下来,把国内各种矛盾和冲突缓和下来,然后再以雷霆之力,一举夺得统一大业。

  然而,今日大秦的政局发展却与中土的形势发展背道而驰,武烈侯的稳定战略虽然对中土、对大秦、对天下苍生都有利,但对君王和豪门贵族等统治力量却不利,因此他的发展策略被否决,大秦的统治阶级“齐心协力”把中土推上了一条未知的充满了无限变数的路。

  五月,在秦王政的主导下,在公卿大臣们的“默契”配合下,咸阳中枢一致通过了最新决策,大秦暂停统一战争,与楚国议和,同时进行西南远征和直道修筑。

  =

  同月,秦王政下令,广武侯麃公调任江淮战场的副统率,与武成侯王翦一起镇戍两淮,并负责主持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大庶长杨端和进爵为伦侯舞阳侯,出任西南远征军统率。

  王公子峤和昌文君熊炽随同远征军开辟西南。

  右更章邯进爵为少上造,出任长沙守相,辅佐长沙侯公子高,负责为西南远征军运送粮草辎重,并与江淮战场上的秦军对江东楚国形成夹击之势,为渡江灭楚做好准备。

  陈禄出任司空一职,全面主持直道的修筑。

  =

  六月,秦王政请武烈侯公子宝鼎回京,参加西南远征和直道修筑等国事的商讨。

  宝鼎日夜兼程而回,抢在黄依分娩之前抵达咸阳。秦王政听说宝鼎的第一个孩子出世,非常高兴,特意赶到蓼园恭贺。半个月之后,赵仪也生了一个男孩。秦王政再一次赶赴蓼园恭贺。

  兄弟两人的关系看上去非常好,但中枢大臣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秦王政对宝鼎非常恼怒,对其一次次借助中央财政危机来拖延西南远征和直道修筑一事极其不满。

  拖延西南远征和直道修筑是目前宝鼎能够想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央对国民过度“压榨”,缓和两者之间尖锐矛盾的唯一办法,但宝鼎这种做法两边不讨好。

  对于秦王政来说,西南远征意味着功勋,意味着中央权威,意味着中央赢得更多时间来控制地方,而直道修筑则意味着对北疆的钳制,意味着中央可以得到北疆武力的直接支持,所以秦王政不惜代价也要抢在功臣们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抢在功臣们形成割据事实之前,完成这一系列的布局。

  对于功臣们来说,西南远征则是他们用来打击中央权威的最有效手段,不管远征军是大败而归还是陷在西南那个蛮荒之地,对中央都是个沉重的打击,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