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实施“稳定”战略,那就帮我坚决打击“分封”,而打击“分封”的首要条件就是你这头洪荒猛兽要离开荒野,回到老巢,要让那些妄图借助你的力量对抗中央的功臣们失去最强大的倚仗。
武烈侯离开北疆,回到咸阳,将对公卿大臣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将给咸阳目前的被动局面造成多大的影响?咸阳宫是否会因为这个决定而陷入更大的被动?秦王政必须要考虑清楚,必须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终他做出了用书信征询武烈侯意见的决定。
这是兄弟间的一次交流,如果武烈侯拒绝,此议就作罢,不会对秦王政和咸阳政局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反之,如果武烈侯愿意回京,秦王政就必须做出妥协,以保证武烈侯坚决支持咸阳宫,坚决把甚嚣尘上的分封之议压制下去,而不是给他机会联手功臣们来压制咸阳宫在“法治”的堤坝上打开更大的缺口。
=
武烈侯无意回京,虽然他在决战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拿出了“稳定至上”的决策,但在统一大业即将完成,统一大势已经掀起最后一股惊天波澜的情况下,继续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压倒了一切,以武烈侯和北疆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这股惊天波澜,所以他做好了“稳定”战略被彻底否决的准备,那就是全力经营北疆,全力构建北疆防御体系,全力建设北疆武力。
只要武力在手,只要拥有绝对实力,那即便大秦因为继续进行统一战争而致使财赋陷入更为险恶的境地、致使国内局势陷入崩溃的边缘、致使咸阳政局陷入不可挽回的绝境,武烈侯也有信心凭借北疆强悍武力,力挽狂澜。
所以,武烈侯根本没有回京的念头,他在返回北疆后第一时间召集边郡官长,要求各边郡借助这次北疆军吞灭齐国所获得的大量战利品加快农耕和工商发展,并马上巡视漫长的北疆防线,与北疆各军统率商讨防御和军队建设,其目的很明确,以强悍武力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武力更上层楼,一切都是为了戍卫中土,一切都是为了中土的统一和强大。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政的书信到了,秦王政请他回京,秦王政在书信中明确告诉武烈侯,他支持以稳定战略来巩固大秦的统一战果,但这一战略在中央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所以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公开的直接的帮助,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回到咸阳,兄弟必须联手才能稳定政局,兄弟必须联手才有可能推行和实施这一稳定战略。
武烈侯一遍遍地读着这份书信,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历史上秦王政在统一之前肯定也遇到了同样的政治危机。当时他已经打击了熊氏外戚,已经压制了老秦人,已经把宗室势力彻底摒弃,虽然以隗氏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是他控制朝政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对分封诸侯也有着强烈的追求,然而,他们都依附秦王政而存在,其政治上缺乏深厚的根基,也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本身实力也有限,所以根本不敢公开与秦王政对抗,更不敢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绝对权威。
但今天自己改变了历史,以自己为首的宗室势力已经成为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势力,老秦人更是牢牢控制军队,而以隗氏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虽然依旧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但因为宗室势力和本土老秦人不断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秦王政即便在拥有了一统中土的空前功勋后,也无法完全控制朝政,更无法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权,于是今日的政治危机非常得严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秦王政所能控制的范围。大秦危矣,中土面临着再一次分裂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就是自己带来的,就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造成的,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秦王政渡过这次危机,即便因此而失去一切,也义无反顾。
武烈侯决定回京。
太傅府官员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得知这一消息的北疆诸军统率,边郡军政官长们也是骇然心惊,纷纷兼程赶赴代城,坚决阻止武烈侯返京。
形势摆在这里,不管大秦实施何种战略,都无法回避当前国内最主要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而坚持“分封”的是谁?当初以武力胁迫咸阳宫建封国、打开分封之门的又是谁?就是武烈侯啊。
虽然武烈侯一再申明自己支持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同时他也坚持认为,在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之前,必须在国策上进行过渡,必须实施有限制地分封,而他所说的有限制的分封与实际意义上的分封有很大的区别,然而,有几个人相信武烈侯的话?现在是有限制的分封,那将来不就是要发展到无限制的分封?
北疆的军政官员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贵族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功臣们更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难道秦王政会幼稚到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根本不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要压制分封之议,那如何压制?当然第一个拿武烈侯开刀,压制武烈侯,打击武烈侯,杀猴儆鸡。
武烈侯苦笑,他当真是作茧自缚啊。早知有今日危机,当初何必要改变历史?但不改变历史,又如何拯救帝国?就今日危机来说,假如不解决,帝国还是有分崩离析之祸,可问题是,这个危机解决得了吗?这种深层次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化解得了吗?
武烈侯扪心自问,难道当真只有让项羽一把火烧掉咸阳,让刘邦带着一帮贫贱把这个时代的旧贵族屠戮一净,才能化解这个矛盾?
历史证明,刘邦和他的一帮贫贱兄弟也没有化解这个矛盾,最后还是选择了有限制的分封,而这个有限制的分封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大祸,最终还是靠屠杀来彻底埋葬分封。
传承八百余年的“分封”深入到中土人的文化里、血液里、骨髓里,根深蒂固,秦王政的绝对镇制失败了,项羽的重建分封失败了,刘邦的有限分封还是失败了,直到这个时代的人死绝了,文化断代了,血液和骨髓里的“分封”逐渐淡化了,分封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武烈侯面对部属朋友们的劝阻,感动之余更是心如重铅。
怎么办?历史为鉴,即便是有限制的分封,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分裂或者动战乱之路,然而,这是时代的宿命,要想埋葬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分封就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是以大秦帝国的灭亡为代价,还是以帝国未来的分裂和战乱为代价?
无疑,武烈侯只有选择后者。当帝国稳定了,富强了,即便有分裂,有战乱,帝国中央也能凭借强悍的武力和充足的财赋,击败分裂者,剿杀叛乱者,最终把帝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让中土苍生迎来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富足的时代。
=
武烈侯试图说服自己的部属和朋友们。
秦王政是否敢在这个时候打击自己,剥夺自己的兵权?
显然这种推测的理由无法站住脚。北疆军的构成以北方人为主,北方人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北疆秦人,而目前能赢得北方人信任的只有武烈侯,也只有武烈侯的威望才能镇慑他们,假如武烈侯被剥夺了兵权,被限制在咸阳,北疆局势必然要乱,而以目前大秦的形势,北疆千万不能乱,北疆一乱,北方人举兵叛乱,必然祸及整个大秦,其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政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后果。“分封”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在未来,而北疆局势大乱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就在眼前,两者相比,秦王政宁愿分封诸侯,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其次,这次武烈侯回京,其目的是帮助秦王政阻遏来势汹汹的“分封”大潮,而不是帮助功臣们威逼咸阳宫打开“分封”的大门,所以这一次武烈侯回京,是与秦王政合作,是兄弟联手控制政局。以秦王政和咸阳宫目前的被动局面,秦王政没有任何理由打击武烈侯。这时候打击武烈侯,岂不是把武烈侯赶到对方阵营?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把“分封”的大门打开了?
再次,从北疆的利益出发,从大秦的利益出发,从天下苍生的利益出发,大秦要暂时中止统一战争,要把主要力量放到“稳定”疆土上,要以“稳定”为最高战略,而现在咸阳的公卿大臣们几乎是一致要求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这其中既有政治目的,更有既得利益的驱动,所以武烈侯必须回京,必须力挽狂澜,必须说服秦王政和公卿大臣们改变战略,以“稳定”为大秦当前的最高战略。
=
=
=
第一卷 崛起 第405章 归来
第405章 归来
武烈侯最终说服了北疆的军政官长,回书秦王政,愿意遵令返京,并向秦王政呈述了自己回京的具体想法,以此来打消秦王政对自己的怀疑,缓减秦王政因为担心自己返京而给咸阳政局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
秦王政接到武烈侯的回书,没有过多犹豫,断然下令,请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马上返京共议国事。北疆军政事务由代侯公子将闾代理。代北由司马尚镇戍,燕南由杨端和镇戍,中山由羌廆镇戍,三位镇戍大将共辅代侯。
同时下令,请镇戍中原淮北的武成侯王翦、镇戍山东的郑侯蒙武和镇戍东南的广武侯麃公回京共议国事。
从秦王政的这个举措上来看,此举是请各地镇戍将军们一起回京议事,但所有人都估猜到,秦王政真正要请回咸阳的人是武烈侯公子宝鼎。
咸阳一片惊愣。
秦王政此刻请武烈侯回京?什么意思?他难道就不怕武烈侯联手功臣们给咸阳宫沉重一击?抑或,秦王政要绝地反击,要剥夺武烈侯的兵权,以此来镇慑功臣,压制他们的分封之议?但此刻剥夺武烈侯的兵权必然会在北疆引起强烈反弹,北疆十有八九要乱,北疆一乱,中土危矣,秦王政难道就不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秦王政和武烈侯相互妥协了,兄弟俩人要联手阻击功臣们对“分封之门”的冲击。有了离石会面,现在谁敢保证这对兄弟不会联手控制朝政,控制政局?假如形势如此发展,功臣们等于把自己放在了老嬴家的对立面,而秦王政完全可以凭借武烈侯手中的武力,给功臣们迎头一击,牢牢遏制住“分封”这头猛兽对大秦的危害,阻止功臣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过度掠夺。
咸阳人因此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一边静待武烈侯的反应,一边积极筹划应对之策。
很快,武烈侯书奏咸阳,他将以最快速度安排好北疆军政事务,然后日夜兼程赶赴京都。
盛夏时分,武烈侯带着夫人黄依和赵高、朱华、东方无畏等太傅府官员,三千虎烈卫,由代北赶至离石要塞,由离石要塞再飞赴咸阳。
=
咸阳的气氛骤然紧张。
武烈侯竟然要回京?其用意何在?武烈侯既然敢回京,那说明他已经在北疆最好了应对准备,他有绝对的把握威胁到秦王政,让秦王政不敢剥夺他的兵权,更不敢将其调离北疆。但秦王政既然敢下令叫他回京共议国事,显然也有十分的把握,由此可以推测到这对兄弟之间肯定达成了某种政治上的妥协,那么这个妥协的内容是什么?武烈侯是不是要以遏制功臣、打击“分封”来换取秦王政对其“稳定”战略的支持?
如果武烈侯回京的目标就是在国策变革上确立以“稳定”为大秦未来几年的最高战略,那么他肯定要趁此机会加快直道的修筑,继而利用这条直道加快北疆的发展。
北疆发展了,在其防御力空前增长的同时,北疆军的攻击力也会越来越强悍,武烈侯的实力将越来越惊人,甚至有可能凌驾于咸阳之上。到了那个时候,武烈侯的目标又是什么?当然是做一方诸侯,割据称霸。
武烈侯做了一方诸侯,割据称霸了,大秦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分封的大门轰然打开,“法治”的堤坝轰然崩溃,那么功臣分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也就是说,如果功臣们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暂时放弃对分封的强烈攫取欲望,把这种欲望强行压制下去,与秦王政、武烈侯达成政治上的妥协,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实力,以等待“最后一击”的良机。反之,假如功臣们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与秦王政、武烈侯正面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还没有看到分封的大门打开,就已经灰飞烟灭了。毕竟他们现在的实力有限,和武烈侯雷霆一击吞灭齐国的强大武力相比,他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还包括政治实力上的差距。
武烈侯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