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353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53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庸和荆轲来信说,百越人的反击不足为虑,担心的就是粮草武器供应不上。”赵高说道,“百越人在老山界神出鬼没,频繁袭击我们的送粮队伍,如果有一条可以直达始安的大道,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扭转在南岭的不利形势。”

  宝鼎轻轻点头,“你对今天的议事有什么看法?”

  “武烈侯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武烈侯深谋远虑,而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眼前利益,这无可厚非。”赵高说道,“我担心的是,中原局势一旦发生剧变,咸阳是否会继续支持武烈侯的西南策略。”

  “你担心齐楚两国为了确立三足鼎立之势,不得不联手与我大秦抗衡吗?”

  “对。我大秦一旦拿下赵国,即便齐楚联手,咸阳也会无所畏惧,必定乘胜攻击。中原陷入混战,西南策略还有实施的可能?”

  宝鼎望着他,笑道,“所以,你对此策也没有信心?”

  赵高面露尴尬之色,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道,“赵国一旦灭亡,武烈侯认为仅靠齐国就能阻止我大秦统一中土的步伐?”

  宝鼎沉吟良久,忽然问道,“如果老天要阻止呢?”

  老天?赵高旋即想到武烈侯在中原救灾时所说的话,不禁疑惑问道,“难道……明年中土还有一场大灾?”

  “我不知道。”宝鼎说道,“但假如明年中土还有大灾,还有大饥荒,而且大饥荒再一次影响到秦赵齐三国,你说局势将如何变化?”

  赵高忐忑无语。假如明年再度爆发大饥荒,那中土诸国都将面临危机,虽然中原混战不可能爆发了,但江南会受到大饥荒的影响,而咸阳显然也不会下令停止实施西南策略,相反,咸阳有可能再一次转徙灾民于江南,以确保中原。

  “我们必须加快开凿大渠的速度。”宝鼎叹道,“假如明年再一次爆发大饥荒,江南涌入大量灾民,那时我们怎么办?”

  “但是……”赵高欲言又止。假如没有大饥荒呢?总不能拿这种毫无根据的假设来做为决策的基础吧?

  宝鼎大摇其头,“江南就这么大,粮食也就这么多,救不了更多人,我们只有到岭南去找一条活路。舍此以外,别无他途。”

  赵高想到武烈侯所创造的一系列奇迹,对他的这种预测忽然信了三分。武烈侯毕竟不是普通人,或许他就精通占卜之术,否则他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到大饥荒?

  “我们需要找一个技艺高超的水师。”赵高说道。

  宝鼎当即想到了史禄。到哪去找史禄?史禄是什么地方的人?如今又在何处?大秦统一三四年后,史禄主持开凿灵渠,那时候他是监御史,也就是一郡的最高监察大员。由此倒推,现在的史禄应该在大秦的某个府署里任职。

  “你在咸阳的时候,是否听说过一个叫史禄的人?”宝鼎忽然问道。

  赵高愣了一下,“我不认识水师。”

  “这个人不是水师,而是一位官吏。”

  赵高想了很久,摇摇头,“没有听说过,咸阳史氏也没有一个叫禄的人。”

  =

  =

  =

  第一卷 崛起 第297章 史禄其人

  第297章 史禄其人

  史氏也是古老姓氏之一,出自黄帝时期的史皇仓颉,还有说法出自西周初年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四圣”的太史史佚。秦国史氏也是大家族,属于本土老秦人。赵高虽然自小在咸阳长大,又在宫内出任尚书,对朝野内外的事情知道很多,但对史氏未必一清二楚。

  宝鼎没有放弃,追问道,“你肯定史氏没有一个叫禄的人?”

  赵高点头,“我在咸阳宫的时候,有一位同僚就是出自史氏,与我相处不错,所以史氏在朝为官的人我都知道他们的名字。我可以肯定,史氏没有一个叫禄的人。史氏以研究史学见长,历代子弟大多出任大秦史官,怎么可能有子弟研习治水之道?武烈侯,你是不是记错了?是谁向你推荐的这个人?”

  宝鼎笑着摇摇手,没有直接答复,“你打算在哪寻找技艺高超的水师?”

  “中土水师本来就少,大秦更是缺乏,但自李冰受募于大秦,治水于蜀之后,大秦水师也就闻名中土,而其中佼佼者无一例外出自李氏门下。”赵高说道,“还有一位声名显赫的水师就是韩人郑国。吕不韦请来韩国水师郑国修建洛泾大渠,大渠未成,罪名先至,郑国因此下狱。好在大王英明,依旧重要郑国,不过郑国年纪已大,再加上韩国已被我大秦所灭,其心愤懑,未必愿意再度出山。我们所能请到的,也就是他的弟子而已。”

  宝鼎微微点头,忽然想到史禄可能不是姓史。在先秦的历史记载中,官职名和名字常常连在一起,比如尉僚的本意是官职国尉,名字叫僚,但自大唐重修历史之后,尉僚就成了一个人名。史禄也是如此。史载始皇帝“使监禄凿渠运粮”,这个监就是监御史。史禄这个名字也是自大唐之后才见于史籍。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监御史禄肯定擅长治水之道,否则始皇帝不可能派他去主持开凿灵渠。

  “这样吧,马上在蜀中李氏一门和郑国门下寻找一个叫禄的水师。”宝鼎说道,“此事要快,不能再耽搁了。”

  赵高很疑惑,“武烈侯,南岭开渠在中土算是空前创举,必须请一位真才实学的水师前来主持。这个叫禄的水师我从未听说,声名不显,是否合适?”

  “去找,马上找到他。”宝鼎无意解释,挥手说道,“我亲自给丞相和御史写信,请他们也帮忙找一找。”丞相总揆百官,御史纠察百官,这两位大臣对大秦官僚最为熟悉,请他们帮忙肯定事半功倍。

  =

  新年悄然来临。

  除夕之夜,行辕里很热闹。今年江南的大部分官员都无法回家团聚,宝鼎把他们请到了行辕,一起过新年。

  赵仪和黄依做为女主人,忙里忙外。公子婴、王离则代表武烈侯在行辕外迎接各路大员。

  宴席很简朴,一些平时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官员勉为其难地吃了几口,随即放下箸子,开始闲谈风月,话题逐渐转向中土形势的发展。

  宝鼎高踞上座,和身边的公子婴低声交谈。

  赵仪和黄依坐在一起,窃窃私语。这两人同病相怜,见面之后很快就以姐妹相称,相处得非常融洽,无话不谈。黄依年纪大,又常年奔走于四海,其阅历和见识都远远超过赵仪,性格更是坚强果断,所以相处一段时间后,赵仪对这位姐姐倒是越来越依赖了。

  宝鼎本打算在年前迎娶黄依,但远在南阳的母亲不同意,说这样太委屈了黄依。黄依可是春申君的后人,虽然春申君已经没落于楚国,但他名震中土,辉煌一时的黄氏如今就留下这么一个血脉,婚事岂能草率?白氏给了宝鼎两个选择,要么回南阳,风风光光地迎娶黄依,要么等到冠礼之后,一次性娶两位娇妻。宝鼎选择了后者,他现在根本没时间返回南阳,要做的事太多了。

  宴席上的喧闹声越来越大。楚系和江南系官员因为在很多事情上意见相左,双方争论激烈,魏起甚至坐到了朱英的对面,和他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争论的焦点就是今年大秦能否攻克邯郸。这和江南局势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更关系到官员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产生争论也在情理之中。

  宝鼎听到他们的争论,思绪渐渐陷入历史的洪流。历史上今年秦国攻打赵国,但遭到了李牧的顽强阻击,双方战局胶着,接下来李牧死于秦国的反间计,然后秦军势如破竹,在第二年的春天攻占了邯郸。

  在这场战役的后面有个记载,“大饥”。这场大饥荒的范围有多大,延续的时间有多长,死了多少人,历史没有记载。但从接下来的历史分析,这场大饥荒应该比较严重,首先齐魏两国对中土局势的变化没有做出任何对策,其次,秦国直到两年后才以“荆轲刺秦”为借口,北上攻燕。

  当然了,秦国休战两年才北上打燕国,这完全可以理解为策略上的需要,但齐魏两国为何在赵国生死存亡之刻不予救援?秦赵两国前后打了一年时间,秦国的消耗非常大,这时候齐国为什么不乘机出击?当时魏国还占有中原大部,魏国为什么也是见死不救?齐国和魏国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在这个关系到自身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但对赵国的败亡置若罔闻,甚至白白葬送了一个反攻河北的最佳机会?

  齐国也罢,魏国也罢,其大王不可能昏庸到如此地步,他们的大臣们也不可能如此短视,唯一的解释就是齐、魏两国发生了足以导致他们无法救援赵国的大事,而这件大事应该就是天灾。

  以此为基础进行推测,那么这次大饥荒波及的范围就在河北、中原和山东,赵齐魏三国都是深受其害。赵国因此亡国,齐魏两国因此遭到重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被秦军摧毁。

  目前中土局势和原来的历史轨迹不一样了,占据中原大部的魏国提前灭亡了,但这场大灾难如果还是爆发的话,那么河北、中原和山东还是要受灾,饿殍遍野也是完全可以预见。

  宝鼎叹了口气。第一场大灾难主要集中在河北,受灾人口百万左右,还有竭尽全力救助的可能,但第二场大灾难波及范围太广,受灾人口太多,谁也无力拯救。想到可能发生的凄惨一幕,宝鼎心如重铅。

  “今年,秦军真的要打赵国?”赵仪的声音在宝鼎的耳边响起。

  宝鼎望着赵仪那双悲伤的眼睛,无奈点头。

  “赵国还能坚持下去吗?”赵仪又问道。

  宝鼎低下头,沉默不语。赵仪黯然垂首。黄依轻轻挽住她,不知如何劝慰。

  “叔父,我想去中原。”公子婴突然说道。

  宝鼎转头看了他一眼,伸手拍拍他的后背,“我也有同样的想法。过完年,我就送你去中原,不过,你要答应我几件事。”

  “请叔父吩咐。”

  “此去中原,你要听扶苏的话。”

  “因为他是未来的储君吗?”

  “因为我担心你控制不了自己。”宝鼎低声说道,“我知道你想见到自己的父亲,你可能为此绞尽脑汁,甚至以身赴险,但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事。”

  公子婴的神情顿时颓丧,一双眼睛悄然湿润。

  “叔父,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父亲。”

  “我也没有,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可他还活着。”

  “你这辈子不可能再见到他。”宝鼎叹道,“邯郸灭亡之刻,也就是你父亲离开人世之时。”

  公子婴终于忍不住,泪珠滚了下来,哽咽说哀求道,“叔父为何如此残忍?你既然能救无数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救我的父亲。”

  宝鼎心神颤栗,哑然无语。良久,宝鼎伸手把公子婴搂住,黯然说道,“等你再长大一点,你就知道叔父不是不想救你父亲,而是不能救你父亲。”

  “我一直以为叔父是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公子婴一把抹去眼泪,牙关紧咬,神色变得异常坚毅。

  面对公子婴的嘲讽,宝鼎只能无奈摇头,“如果你不能答应我,你就留在我身边,不要去中原。”

  “我答应叔父,我去中原后,一切听扶苏的安排。”

  公子婴决心要去中原,什么条件他都会答应。

  “还有,你要拜淳于越为师,和扶苏一起学习。”

  秦齐缔结了新盟约之后,齐王建和国相后胜倒是信守承诺,把秦国所要的大贤和名匠如数送到了中原。大贤有个性,追求自由,怎甘心做秦齐两国博弈的牺牲品?所以很多人被齐国强行送到中原后,调头就跑。昌平君手段犀利,牢牢控制了这些人的家眷,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逃跑的念头,老老实实待在中原为秦国效力。

  淳于越被秦王召为客卿,出任中原大学府祭酒一职,全权负责把中原重新打造成中土的学术文化中心。

  公子扶苏则遵照武烈侯的嘱咐,上奏秦王,拜淳于越为师。

  “我的师傅是公子非。”公子婴不满地说道。

  “我的师傅也是公子非。”宝鼎笑道,“但如果机会合适,我会去中原,拜淳于越为师。”

  这句话足见宝鼎对淳于越的推崇。公子婴闷声不吭地点了一下头。

  =

  丞相隗状和御史大夫公子腾接到武烈侯的书信后,疑惑之余也是非常重视,马上派人查找,结果在国司空府找到一个叫陈禄的属吏,此人来自韩国,是郑国的弟子,曾参与了郑国渠的开凿,后来便留在主掌工程建设的国司空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

  咸阳的消息火速反馈到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