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颠覆大宋 >

第341章

重生之颠覆大宋-第341章

小说: 重生之颠覆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的巡捕下到乡村之中,若是有人动用私刑,立刻抓捕,毫不留情!这样双管齐下,乡村中的私刑情况才会杜绝!其实燕云、中原刚刚收复,乡村之中的许多地主财富家都被女真人杀尽,许多乡民都是由流浪各地的百姓组成,已经很少有大的宗族存在,现在正是该变乡民观念的好时候!”赵谌道。
    “陛下,还有一个问题,目前朝廷法制用的是以前的旧法,陛下曾经说过,这些旧法中许多条例荒唐之极!您说想要制定新法,然而指定新法需要时间太长,微臣也不擅长这个!陛下,希望你能另选一些大臣来制定新法。”虞允文考虑了一阵,道。
    “将李若水从汉中调来,让他来主持制定新法的事情!制定新法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可能几年都无法制定完毕,以后国家发生变化,也要不断地增加新的律法!我估摸着李若水一个人也难以完成这件事情!一些最根本的重要律法需要军机处、边疆众将、生产建设兵团众多青年首领一起商讨!先让李若水找人来做这件事情,等到了年终,有时间的话,我们将朝廷的重要人士都集合起来,一起商讨。”赵谌道。
    “好!”虞允文点了点头,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结合众人的智慧,一定能够制定出好的律法来!只有有了好的律法,才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
    “陛下,微臣还有一件事情要说。”过了一阵,虞允文又道。
    “什么事情?”赵谌道。
    “陛下,我们现在已经占据天下,今后如何选拔官员?以微臣看来,还是要采用科举才行!陛下应该早日施行科举!”虞允文道。
    说:
    还有一章,我正在写,可能要到11点多才能传上来,大家明天来看吧。


第四百五十四章 经济1
    “科举?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科举确实是势在必行,不过,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赵谌道。
    “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虞允文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以前的科举制度有两个重大弊端!”赵谌道。
    “不知是什么弊端?”虞允文诚恳的请教道。
    他虽然是这个时代的智者,但是他仍旧受到这个时代的制约,他的目光不可能超越赵谌。
    “第一,科举只考儒学,那些学子们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到了地方之后,如何帮助地方百姓发展经济,如何让地方百姓富裕?他们根本没有相关的知识,只懂得之乎者也,这些能够帮助百姓吗?”赵谌道。
    “这……”虞允文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古代科举的重大缺陷,虽然科举制度相比于以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的多,打破了门阀制度对权力的垄断,但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成为地方官员,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本事!
    “第二,科举出身之后立刻便是翰林、县令,这样的官职有些太高了!依我看来,科举之后,顶多是成为吏员,然后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凭借本事慢慢高升,这才是正途,这才有利于国家。”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一个刚刚中举的书生,又有什么本事成为一县之长?需要从底层做起才对!”虞允文点了点头。
    “所以科举必须变革!变革之后,朕才会大开科举,选拔官员。”赵谌道。
    “具体要如何变革?”虞允文道。
    “首先便是增加科举的科目!科目不应该仅仅考儒家学问,还要考一些治世之道,比如农商,比如税收,比如算学!儒学占一部分,经济之学占一部分,算学占一部分,只有精通这三样,才能科举!其次,增加中举人数,因为中举之后并不是立刻成为有品级的官员,而是从吏员开始做起,因此需要的人数较多!你觉得这样变革如何?”赵谌道。
    “陛下,我们如此变革科举,自然是有利于国家,但是微臣担心天下读书人不满。”虞允文道。
    赵谌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以虞允文的智慧立刻就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心中也有担心。
    “女真入侵,燕云、中原的文明都被摧毁,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许多读书人要么是投靠了女真,成了汉奸,要么是被杀死、饿死,相比于普通的百姓,他们更不容易活下来!现在燕云、中原已经没有多少读书人了!至于关陕、汉中,绝大多数读书青年都去了西北,进入了生产建设兵团之中!如果科举变革,至少在燕云、中原、关陕、汉中、川蜀各地,我们不会遇到阻力,河南、两淮等地也是残破无比,也不会遇到阻力,唯一有可能遇到阻力的是江南,可是江南一地也不可能和全国对抗。”赵谌道。
    “这……”虞允文苦笑一声,点了点头。
    “所以,即使有阻力,也不用担心!要想变革科举,首先要编写教材才行,尤其是经济之学和算学!对于儒学典籍,我们也要进行挑选!”赵谌道。
    “是!如此看来,要想推行科举,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了。”虞允文道。
    科举变革,制定教材、制定新的制度这些都需要时间。
    “当然需要等一段时间了!今年之内恐怕很难实行!对于科举,我还有其他看法!关陕、汉中数百万青年去了西北、西夏苦寒之地,建设国家,他们为国家付出极多,所以要增加这些青年的中举比例!中举之人要有一大半来自于生产建设兵团!这些青年是朝廷的人,对朝廷忠心耿耿,用起来也放心!我们要首先加强生产建设兵团中青年们的教育,有了新教材也可以优先在青年中推行。”赵谌道。
    “好!”虞允文点了点头。
    他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出身,对于这点当然同意。在虞允文看来,青年们的积极、热情、爱国等等方面都远远胜过以前的文人,让这些人来管理国家最好不过。
    “我们虽然还叫做大宋,但是几乎是重新建立制度、重新建立国家!国事千头万绪,异常的繁杂!不管是哪一项制度,我们都要处理好!慢一些不要紧,但是一定不要出现大的错误!”谈了这么长时间,赵谌也有些累了,他站起来,笑道。
    “陛下说的是。”虞允文道。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地方建设!要首先让百姓能够吃饱饭,那样百姓就会支持我们!不知道各地现在发展如何了?朕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各地农商发展上!”赵谌笑道。
    “陛下,现在各地恢复都不错!百姓有土地、有种子,还有朝廷的帮助,到了今年秋天,百姓家中的粮仓应该都会鼓起来!三年之内,国家不会再发愁吃饭问题!自古以来,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吃饭问题的,唯有陛下。”虞允文道。
    他们两人讨论了许久,虞允文这才离开皇宫。
    ******
    三月份,春暖花开!
    这个季节,燕云、中原各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农耕!
    在河东介休县,这里的县令叫做张耀祖!张耀祖曾经担任军机处章京,去年年底的时候被任命为介休县县令,现在已经当了三个月的县令了。
    从三月初开始,张耀祖视察介休下属各个村庄的农耕工作。
    他从一个村庄来到另一个村庄,每天休息也是在村庄之中!他仅仅带着十个属下,平日里吃饭也是自己携带,从来不用百姓的饭菜。
    三月初十,他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这里也有一个村庄,大概有一百余名村民。
    知县到来,村民们兴奋至极,他们纷纷出来迎接知县。
    村长想要将张耀祖带到村子中去,谁知张耀祖却在田间停了下来。
    “你们的地都翻得很好、很勤!”张耀祖从一块地来到另一块地,他蹲在地里,细细的查看着。
    “张大人,我们以前都是佃农,都懂得农活!以前是给地主干活,大家还会偷懒,可是现在这些都是我们自家的地,谁也不会偷懒的。”村长笑道。
    “你们有什么困难吗?”张耀祖道。
    “这……”村长犹豫了片刻,不知道该不该说。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老农道:“大人,我们缺少耕牛,缺少农具!另外,今年开春,天气有些旱,只怕对庄稼生长不利。”
    “缺少耕牛、农具,这个官府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耕牛都被女真人杀了吃肉了,现在介休县总共只有二十多头耕牛。”张耀祖苦笑,过了一阵又道:“至于天气旱,那需要浇水,这附近有河流吗?”
    “大人,二十里之外倒是有河流,我们需要挑水,实在是太远。”村长道。
    “二十里之外啊?咱们可以挖一条水渠过来!咱们每天抽一点时间挖水渠,肯定能够挖成的!我当年在关陕的时候,我们几百名青年,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的时间,白天耕种,晚上挖水渠,你们应该也能够做到的。”张耀祖道。
    “我们缺少挖水渠的农具啊!”村长苦笑道。
    “这个,官府会尽量帮助你们的!县衙中有好几口大锅,可以炼铁做成农具!县衙中的这些官吏们只要有一口锅就可以了!”张耀祖咬了咬牙,道。
    “这,大人,太辛苦你们了!”村长感激道。
    后面的村民们眼中都露出了感激的神情来!
    他们中有人年纪已经不小了,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见到如此为百姓付出的官员!
    “光是节流是不行的,还需要开源!咱们这附近有有没有什么土特产?”张耀祖想了想,道。
    村民们议论纷纷,过了一阵,一个村民道:“大人,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药材,治病效果很好,这药材算不算土特产?”
    张耀祖大喜,道:“这当然是土特产了!如果山上药材很多的话,我们可以采摘下来,然后拿来卖钱!真是太好了!”
    村长道:“大人,药材数量不少,可是现在大家手里都没有钱,卖给谁呀?”
    张耀祖笑道:“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将药材卖到长安、汉中、川蜀,那里富裕!我们卖了钱之后,可以从那些地方购买农具、耕牛、粮食,然后运回来!太好了,不过我还是要仔细看看这些药材的数量、质量如何,然后再组织人手!”
    当天中午,吃过午饭之后,张耀祖便带着几个村民上山,他在这里整整考察了一下午的时间,心中越来越是喜悦!
    “这附近山脉众多,药材也是众多!利用这些药材,足以让这里的百姓先富起来!我曾经是军机处章京,现在胡铨、王十朋他们已经是军机大臣,我也要在这介休县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先从介休做起,然后是河东,将来我也要进入中枢!”张耀祖看向远处,暗暗地道。


第四百五十五章 经济2
    在山东的蓬莱岛,这个时候,天气也已经渐渐暖和起来。
    远处的海面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渔船!
    到了黄昏时刻,渔船的数量越来越多,海面上不断传来渔民们的歌声!他们打渔一天,现在终于归来!
    一艘相对较大的渔船停靠在岸边,二十多个渔民从船上下来,最后两个壮小伙扶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从渔船上下来。
    “周大人,小心一些!”那五十多岁的老者来到地面之后,脚都有些发软,险些跌倒,旁边的人急忙扶住了他。
    “老了,跟你们出海一天,我都累的站不住了!”那老者笑道。
    “周大人竟然亲自跟我们出海打渔,真乃古今未有之事!”旁边的一个渔民道。
    其余的渔民看着这老者,眼中都带着崇敬、佩服等等神色。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蓬莱县的知县,他的名字叫做周子昆,本是川蜀的一个知县,去年冬天的时候来到了燕云,之后被分配到蓬莱岛担任知县。
    “这一天捞了不少的鱼!”周子昆笑道。
    “是啊,捞了不少的鱼,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旁边渔民喜滋滋的道。
    “你们以前打渔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倭寇?”其他的渔民在收拾渔船、渔网,周子昆则是问道。
    “前些年的时候碰到过倭寇,不过数量不是很多!如果我们渔民数量多的话,他们不敢侵犯我们的!倭寇经常去南方,尤其是泉州一带!”一个四十多岁的渔民道。
    倭寇是从唐代出现,到了宋代的时候,倭寇的规模已经相对较大!北宋倭寇最厉害的时候,曾经试图攻打福州城,引起朝廷震动!不过宋代的倭寇说到底还是小患,远远无法和明代的倭寇相提并论!明代的倭寇几乎是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有组织、有规模的抢掠中国沿海。
    “现在朝廷的海军就驻扎在登州一带,倭寇不可能来这里了。”又有一个渔民道。
    吴璘率领五万人驻扎登州,蓬莱的这些渔民早已经得到消息。
    “其实东瀛人对我们中原人还是很友善的,他们一直将我们当作天朝上国来对待。”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