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23章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23章

小说: 特工之回到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有洋人的代表来见自己,洪秀全刚混了个皇帝当,正当的上瘾,可不想为了拒绝接见外国使者得罪了洋人,影响双边关系,这洋鬼子都是不讲理的,得罪了他们是小事,万一他们把军舰开到南京来,虽然自己未必打不过他们,但总不是件好事,多个朋友总比多个对头来的好吧。

  这刘十八的证明是德文写的,洪秀全当然看不懂,既然是看不懂,那就应该是正确的,作为上帝在中国的代表,洪秀全总不好意思当面说自己看不明白上帝创造的文字吧。

  所以洪秀全在原来的江苏总督衙门,现在的天王临时王府里接见了使者刘十八。

  刘十八是个粗人,也不懂得绕弯子,见面就说有走私的洋枪洋炮要卖给洪秀全,且价钱公道,问他要不要,顺手还摸出一支样品来。

  洪秀全看了样品很满意,比起英国鬼子卖给他的前装式洋枪,刘十八带来的后装步枪那可太先进了,原来文翰这英国鬼子不是个好东西,买给洪秀全的枪都是英军淘汰下来的家伙,新式的后装步枪是一支也没有,当然了,就算是人家淘汰的东西,在洪秀全这也是好东西,价钱虽然贵点,200两一支步枪,洪秀全自己造不出来,也只好买来用。

  看了刘十八的东西,再比比文翰那买来的家伙,洪秀全心里大骂英国鬼子不得好死,拿淘汰的产品糊弄自己,同时也对自己的有眼无珠孤陋寡闻感到羞愧,再决定今后要多了解世界军火行情的同时,也对刘十八走私来的东西表示了质量是否有保证的疑虑,刘十八当即拍拍胸脯表示,作为大买家洪秀全可货到付钱,只是有一条,这些枪来的不容易,价钱会贵一点,而且每次数量不是太多。

  当洪秀全问起价钱的时候,刘十八开出的每条步枪200两的价钱,更让洪秀全痛恨英国佬文翰,要不是刘十八在场,他可能就要破口大骂文翰他娘了,他能不骂嘛,同样的价钱,不一样的货色,虽然子弹是要另外算钱的,但起比文翰开的价钱,刘十八卖的东西是又好又便宜啦。洪秀全当场就决定购买刘十八手里所有的现货洋枪800支,子弹按每十发一两银子算,洪秀全也定了十万发。双方约定,货到付款。拿到和约的刘十八这才满意的回上海找杨一交差。

  杨一很满意刘十八的成绩,高度赞扬了刘十八深入敌战区做走私买卖这种大无畏的勇气,同时还表示每条洋枪刘十八可以拿到10两银子的劳务费,把个刘十八高兴的当场就向杨一预支了200两银子,冒着被官府抓到的危险,连夜就杀向怡红院,找他去年来上海认识的老相好翠云,狠狠的快活一把。

  至于怎么把东西运到南京,那很简单,“格拉芙”号是外国船,单看外表象条军舰,这洋人的军舰在长江里还不是横着走的,清军不敢招惹,太平军是拍手欢迎,这买卖做的就格外顺利,等霍夫曼从北京回来,杨一已经从洪秀全那弄来了十多万两银子。

  普鲁士的炼钢设备也运来了,霍夫曼的和约也到手了,现在就看霍夫曼亲自去南京外交的效果了。当然了,对霍夫曼同志长期滞留北京,严重的影响了集团事业的发展这个严重的错误,集团董事会还是专门召开一次会议来帮助他认识错误地。

  在会议上,霍夫曼对自己的错误做了深刻的检讨,董事们也积极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帮助霍夫曼同志认清自己的错误,最后霍夫曼表示,自己将在这次南京之行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对不在因私废公。当然了,那个普鲁士美女秘书是一定到带在身边的,这样霍夫曼才好向她传达董事会会议的精神,也让她受受教育嘛。

  听说军火大亨霍夫曼爵士亲自来南京访问,洪秀全是亲自迎接,然后大摆筵席进行款待。中国人

  习惯在吃饭的时候谈生意的这一套,看来霍夫曼是学了个十足,喝的高兴的时候,霍夫曼提出了马鞍山的事情,表示自己今后在马鞍山的企业可以交税给太平军,同时太平军今后的军火供应问题他也包了。这样的好事洪秀全当然不会反对,洪秀全也表示,他是很看重朋友的(其实他看重的是霍夫曼的枪炮),作为太平天国的朋友,霍夫曼在马鞍山的企业可以免税三年。访问的最后,洪秀全还邀请霍夫曼朋友检阅了他的军队。

  就这样,杨一建立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钢铁厂。1853年5月,马鞍山开始了厂区的基础建设,6月,所有机器设备运到马鞍山,年底的时候,第一炉钢水从马鞍山钢铁厂的高炉中流出。 

  1853年5月,为了应付上海即将发生的事变,杨一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行动。 


  
第二部 第六章 发展
 
  上海,顺利回来的霍夫曼想杨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朋友,把军火卖给太平军我们固然能赚钱,但你好象是清朝的将军啊,你这样做今后万一比和太平军打起来,这些军火不是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亡吗?”

  “朋友,我们先是把军火卖给了清军,现在又卖给太平军,这叫寻找平衡,无论哪一方占了上风,对我们都没有好处,只有他们打的更激烈,我们的买卖才有做头,只买给一家那另一家给灭了怎么办?以后我们这个买卖还怎么做?至于和太平军打仗的事情嘛,一时半会还轮不上我。”杨一解释给霍夫曼听。

  “可是,照我看来,现在的太平军很强大啊,清军根本就不可能打的赢。”得意志民族特有的固执让霍夫曼继续提问。

  “这个嘛,别看太平军现在占了江南大部分地区,但是,中国的领土的巨大,相对于太平军占领的地区来说,政府军占有的地盘更大,从表面上来看,太平军暂时是领先了,但从长远来看,这个仗还是有的打地,我们的生意还是有的做地。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1853年4月,太平军先后北伐和西征,严重的动摇了清政府在南中国的统治,由于江南的战乱,清政府的国库收入锐减,为缓解财政收入的不足,5月,清政府炮制的当十钱、官票、宝钞先后出炉,这种通货膨胀的金融策略不但没有缓解财政拮据的现状,反而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一片混乱。人民的生活也随之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大批的商铺关门,手工业者失业破产,清政府的统治千疮百孔,起义的烽火此起彼伏。

  战争首先带来的是大量的难民,大批的难民逃往杭州、苏州、上海这些暂时安全的城市。小小的上海也涌入了大量逃难的人,其中当然不乏许多有钱的人家,也许是考虑到上海有洋人的驻军,太平军不敢轻易来攻打,逃来上海的有钱人格外多一些,这些人的到来,大大的促进了上海的繁荣。一时间,客栈爆满,餐馆茶楼生意兴隆,连上海的地皮价钱也跟着不断攀升。

  但隐藏在繁荣背后的混乱也逐渐暴露,上海就那么大的地方,人多了这吃饭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啦,当人类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卖儿卖女的事情自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人挺而走险,做起了无本的买卖。为了尽量缓解难民带来的问题,上海县衙也动员当地的有钱人,开粥棚施舍粥饭给难民。

  “杨一的”丽人“集团在这样的善举面前当然不肯落后,也弄了个施舍粥饭的铺子,沈家姐妹一见杨一如此,马上跟着也弄了一个。总之是杨一喜欢的她们就喜欢,杨一讨厌的他们就反对,慢慢得,杨一对她们的脸色也比原来要好看一些,偶尔还会给个笑脸。

  上海将军的衙门前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就两个大字,招兵!!!。随着告示的张贴,很快前来应征的人就在衙门前就排起了长龙。

  “你,今年多大了?”

  “十八了。”

  “我怎么看你顶多也就十五岁,跑来这起什么哄。”

  “官老爷,穷人家的孩子,饭都吃不上,没长好,不过我今年真的十八了。”

  “识字吗?”

  “上过几天私塾。” 

  “看你小子可怜,介绍你个好事,从这往西走一里地,过两条街,那有个“丽人”集团的厂子在招学徒,你小子听机灵的,去那正好。来,给你开张介绍信。”

  “谢老爷提点。老爷您一定会升官发财的。”

  “去吧,介绍信拿好啦,下一个。”

  “小子,长的满结实的嘛,多大了。”

  “二十了。”

  “干嘛来了。”

  “老爷,来当兵啊。”

  “进去吧,下一个。”

  “你,今年高寿啊?”

  “回老爷话,五十三,不,我三十五了。”

  “我操你老娘的,跑来这骗人来了,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老爷我没骗您啊”

  “还嘴硬,你这王八蛋,老子看你最少有五十了,这是军队,不是你养老的地方,给我滚蛋。”

  “老爷,我还年轻啊,我能打仗,收下我吧。”

  “妈的,来人,给我打出去。”

  “下一个。”

  杨一新的一轮发展计划是,首先从难民中挑选出一批身体合格的,这些人编入部队,计划招收2000人,然后和现有的人混编成一个团,杨一这支军队的编制是由普鲁士那些教官们弄出来的,基本上和普鲁士王国军队的编制一样。也人班、排、连、营、团、这样的级别。

  难民中有年轻识字的,当然不能放军队里,开张介绍信,直接弄到工厂里,这些年轻人在经过短期的德语培训后,全部都去给普鲁士来的那些技师们当徒弟,杨一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技师们当亲爹一样对待,说什么都要把本事学到手,学的好的有重赏。杨一还要求他们,听不懂师傅们说什么就给我猜,师傅说什么听不明白就用手比画,师傅干活的要用心看师傅是怎么干活的,学不好技术的将来都给我滚蛋。

  但前来应征当兵人数还是出乎杨一的预料,原本打算之招2000人,来排队报名的却多达三万人,虽然有一些浑水摸鱼的,有六成的人还是能要的,而且这些人要求当兵的迫切心情也让杨一吃惊,明明都贴上告示,表明人数已经满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天天都赖在门口,死活要来当兵。杨一也被他们的精神感动,这嘴巴就松了几次,就这么松了几次口,就又多招了2000人,不能再招了,再招杨一也养不活这许多人啊。

  另外,杨一让齐横波她们姐妹三个去了买卖人口的市场,以“丽人”集团的名义,专买些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而且要8岁以下的,杨一出钱,先请先生来教他们读书,杨一还亲自担任他们的外语老师,计划等稍他们微大一点,都送往普鲁士去学习。

  招来的兵员杨一把他们和原来的混编成两个团,还从原来的人中挑出一些有文化的,这些人分别担任各级军官,当然了,两个团长分别是刘铭传和聂士成。

  部队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训练和管理的事情就交给普鲁士教官和刘铭传他们。唯一让杨一头疼的是现有的军营地方太小,容不下这许多人,现在就有许多 士兵晚上就只能睡在地板上了 。看来这军营要扩建啦。

  五月初五,端阳节,江南有喝雄黄酒的习惯,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杨一,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习俗。今天是初五,又是五月,所以晚上齐横波姐妹三个早早就准备好了酒菜,酒当然是雄黄酒,照例,沈家姐妹也出现在筵席上,也许是最近比较顺利,杨一居然没有给这两姐妹脸色看,而且还时不时的露出笑容,杨一笑的时候会有两个酒窝,记得李香柔在一次温柔过后说过:我就是让你这两酒窝给醉倒的。不过杨一总觉得还是有点怪怪的,总觉得有点不对头的地方,但一时又发现不了。

  “今天都给我高兴点,都不许扫兴。”作为大姐的齐横波瞪了杨一一眼,先打个预防针。

  几轮酒喝下来,杨一一直没这么说话,他一沉闷,几个女的也觉得气氛不够活跃。

  “我们行个酒令吧。”霍小玉提了个建议,众女叫好,杨一对酒令这玩意不太懂,所以举手反对。

  “反对无效,5:1通过。”李香柔临时充当记票员。

  “一人念一句古诗词,这诗里都得有个酒字,如何?”霍小玉发起酒令

  “好,就这么定了。”女人们一直通过,杨一弃权,他也只有弃权。

  “由我开始吧。”齐横波起头,然后是几位女的最后才是杨一。”

  “葡萄美酒月光杯。”齐横波率先念到

  “这个头起的好,该我了,劝君更进一杯酒。”李香柔接过来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霍小玉得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