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破三国-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和太史慈手上都是法器,品级虽然比不上方天画戟,可也是难得一见的神兵,丈八蛇矛在吕布身前呼啸,吕布虽然对他恨得牙痒痒,却又不得不分出心思来对付其它人。
颜良文丑二人早就受够了吕布的鸟气,见到对方出招的动作迟缓起来,明白这是由于长时间作战真气消耗过快,恢复不及时带来的后果,所以二人卯足了劲儿,一招又一招地往吕布身上招呼。
此时此刻,吕布再也无法像之前那么悠闲了,张飞的蛇矛,太史慈的长枪,鞠义的大斧,颜良的长刀,文丑的黑枪,五个人一度把吕布压得喘不过气来。
苏辰在城楼上关上看得分明,当即对袁绍建议道:“盟主,此时吕布应接不暇,被众将拖住无法脱身,咱们趁势从营中杀出,攻破虎牢关只在今日。”
“好!”袁绍也知道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当即下令道:“传本盟主军令,令孙坚为先锋,王匡,鲍信等为中军,大军火杀向虎牢关,直取洛阳!”
“得令!”
孙坚亲自带着江东男儿朝着吕布麾下的三千轻骑杀过去,后面紧跟着王匡等十几路诸侯,汹涌的钢铁洪流很快就把三千轻骑卷得粉碎,看得吕布睚眦欲裂。
“休伤我的兄弟!”吕布对袍泽视若兄弟,见到三千轻骑近乎全灭,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三姓家奴哪里逃!”张飞好久没杀得这么起劲了,看到吕布竟然要逃,这怎么可以,当即跃马向前追去。
张飞这一动,后面二十一位猛将兄齐齐拍马,似乎都找到了报仇的机会,在吕布身后狂追猛打。
孙坚带着大军赶到虎牢关下,本以为会生攻城的大战,却不曾想李傕郭汜二人正好带兵出城,想来是准备驰援吕布,这可便宜了孙坚,孙坚瞅准这个机会,上去就开干。
李郭二人麾下都是骑兵,骑兵最擅长的是冲击力,此时大股骑兵被堵在了护城河周围,场地狭窄,根本施展不开,可怜上万西凉精骑竟然被孙坚打得抬不起头来。
王匡等人随后赶到,也迅加入了战场,几十万大军蜂拥而上,李郭二人早就吓得仓皇逃串了,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接管了虎牢关。
紧追不舍地吕布看到虎牢关被群雄占领,当即引着残兵败将向别处逃去了。
袁绍占领了虎牢关,洛阳已经在望,这个时候,他反而迟疑起来,各路诸侯纷纷催他进兵,可他却在关内摆起了酒宴,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董卓一边派遣李郭二人驰援吕布,一边命令李儒抓紧时间迁都,得到虎牢关被占据的消息后,董卓再也顾不得那些瓶瓶罐罐,拉起了皇帝刘协上了马车,召集大军裹挟着洛阳百姓以及王公大臣往西奔走。
袁绍在虎牢关庆祝了三天三夜,这才准备开赴洛阳,早在三天前,苏辰就已经收到了董卓西逃的消息,这一次诸侯讨董,一方面是为了声望,另一方面则是惦记董卓在皇陵之中搜刮的那些财物。
攻破虎牢关的当天晚上,他叫来太史慈和张辽吩咐道:“子义,文远,本侯有一件大事需要交给你们二人去办,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不知你二人可有什么想法?”
“主公所命,无有不从!”两个人当然没有异议。
“甚好!”随即他对着二人说道:“本侯得到可靠消息,董卓搜刮了洛阳城内富户的财物,并且挖开了北邙皇陵,连同皇宫里的财物在内,一共装满了三千辆大车,正往长安运过去,董卓自己则先一步西去了,你二人此次的任务便是去拦截这三千辆大车的财物,本侯不要求你们全部截获,但这些东西都是民脂民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你们能追回一半财物,那边是大功一件。”
“末将领命!”
“别急,本侯还有话说,你二人如果截获财物之后,直接去并州,将其中的一半财物交给并州牧高顺,然后从并州返回幽州,就不需要来洛阳见本侯了,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对外本侯会说因为鲜卑蠢蠢欲动,所以派你们回去布防去了,明白吗?”
“属下明白!”
“嗯,下去准备吧!”
他掌管盟军粮草,对于自己人是很大方的,张辽太史慈带上路的都是肉干,足够他们使用一个月。
大军攻破虎牢关之后并没有现公孙瓒的身影,原来吕布俘虏公孙瓒后,早就把他送到了洛阳,交给董卓,要知道俘虏一位诸侯可是大功一件。
公孙续因为没救出公孙瓒,有些忧伤,袁绍为了安抚他,承诺大战之后,禀明皇帝陛下,由公孙续继承公孙瓒的爵位和官职,担任辽东属国长史。
公孙瓒儿子不少,其中公孙续虽然比较受宠爱,却也不是唯一的继承人,况且公孙瓒的兄弟公孙越还在盟军之中,所以得到袁绍的承诺,公孙续十分高兴。
苏辰也适时地对公孙续释放出了善意,并且告诉他:“贤侄,本侯与你父同为幽州同僚,此番他身陷敌营,本侯心中十分难过,既然袁本初盟主已经承诺由你继承公孙伯圭的爵位和官职,那此事绝不容有人置喙,将来如果有人敢反对你,你直接遣人送信报于本侯,本侯绝不会坐视不理。”
“多谢叔父!”公孙续感激涕零地拜谢道。
等公孙续走后,苏辰又派孙乾去见公孙越,公孙越在公孙瓒被俘后,一直表现得蠢蠢欲动,公孙续不过一黄毛小儿,公孙家的一切理应由他继承,至于公孙瓒,肯定是回不来了,所以他们直接忽略了公孙瓒本人。
果然,孙乾回来告诉他,公孙越对袁绍今日的保证很不满,只不过碍于对方的盟主身份无法作,苏辰听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第202章 另立皇帝之议
袁绍率领十九路盟主杀进洛阳城后,才知道董卓已经西逃,曹操孙坚二人当即就要去追,可袁绍觉得既然已经攻进了洛阳,那大势已定,区区董卓苟延残喘,无需顾忌。。』。
曹操不以为然,甚至当众与袁绍生了冲突,袁绍被他顶撞,脸色十分不善,如今他大权在握,已经志得意满,当即就要斥责曹操。
还是苏辰见识不对,赶紧出来解围道:“左盟主,如今董卓西逃,我盟军占据洛阳,今后盟军何去何从,还得慎重思考,当下有两条路可供我们选择。”
“那两条路?”袁绍闻言也把注意力放到了苏辰身上,曹操等人也都聚精会神地。
苏辰侃侃而谈,说道:“盟主,各位将军,众所周知,我们当初聚义兵讨伐董卓,打得是如今弘农王的旗号,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承认刘协的天子之位,所以当务之急,我们是该考虑赞同刘协的天子之位呢还是重新把弘农王刘辨扶上皇位,否则我们就成了朝臣眼中的乱臣贼子,所以当下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我们承认刘协的天子之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讨伐董卓只是为了清君侧,而不是反对当今陛下,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像方才孟德所说,我们需要马上派出精骑救回陛下,否则,我们就成了不义之臣。”
“不可!”苏辰话音刚落,袁术就驳斥道:“苏将军此言差矣,我等绝不会承认刘协这个皇帝的身份,他不过是董卓立的傀儡,如果我们承认刘协是天子,而这个天子又是董卓所立,这不就是让我们自己打自己的脸嘛,合着弄了半天,我们倒成了乱臣贼子,而他董卓却成了国之干臣了吗?所以此事绝不可行,我们不能承认刘协的天子之位。”
“公路将军说的极是,咱们不能承认刘协的天子之位,咱们打的就是董卓这个乱臣贼子,岂能承认他擅自立下的天子。”
“是啊,是啊!”
还别说,符合袁术这个观点的大有人在,除了孔融刘岱马腾曹操孙坚这些人之外,其余诸侯似乎都付和了袁术的观点,而袁绍似乎也听得有些意动。
“那苏将军你再说说第二条路。”袁绍也想知道他还有什么说法。
“这第二条路嘛,就是咱们不承认刘协这个天子,如此一来,要么咱们重新把弘农王扶上皇帝之位,要么就在宗室之中另选贤能登上大宝!”
苏辰刚刚说完,袁术就插嘴道:“苏将军这个提议不错,只是我们都知道,弘农王已经被董卓秘密毒杀,如今尸体都下落不明,难不成去阴间把他找回来当皇帝嘛,所以依本盟主的想法,还是另选贤能为好!”
袁术这话一出,场上变得鸦雀无声,毕竟这可是大事,不能轻易言。
袁绍的目光在诸侯脸上逡巡,最后落到曹操脸上,问道:“孟德,你对此事怎么
曹操心底里是承认刘协的天子之位的,毕竟先帝就留下了两条骨血,弘农王已逝,那就只剩下刘协是唯一的继承人,可袁术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旦承认了刘协这个天子,那将来董卓对他们这些诸侯号施令,到时候他们是从还是不从?
想到这里,曹操也有些拿不准,只好说道:“操觉得公路将军言之有理,不过具体如何,还请盟主决断。”
“嗯!”袁绍点了点头,又对着孙坚问道:“文台,你以为呢?”
“末将听从盟主的吩咐!”孙坚倒是干脆,直接把皮球踢回给袁绍。
接着袁绍又询问了几个诸侯的意见,和刚才不同,这几个诸侯倒是对另立皇帝之事蠢蠢欲动,毕竟他们可都算是今后的从龙之臣啊,无论哪一个宗室做了皇帝,都会重重赏赐他们这些手握实权的一方诸侯。
最后袁绍把目光苏辰,毕竟这个主意是他提出来的,他也应该表意见。
苏辰倒是没有顾忌,直接说道:“盟主,此事有利有弊,好的地方就是咱们今后可以摆脱董卓的束缚,彻底把他当成乱臣贼子,至于长安的朝廷,咱们关东十九路诸侯不同意,恐怕长安的召令也出不了函谷关。”
“至于不好的地方嘛,如今朝廷的公卿大臣都被董卓掳去了长安,董卓当初废弘农王立刘协为帝的时候,这些大臣们虽然迫于董卓的淫威没有反对,可他们毕竟是点了头的,一旦咱们另立朝廷,那今后就和这些朝臣们划清了界线,届时他们要是骂咱们为乱臣贼子,咱们可不好分辨啊,毕竟这大汉天下终究还是世家的,而那些朝臣们正是世家的代表,远的不说,就说杨彪,弘农杨氏五世三公,如果杨彪都骂我们为乱臣贼子,那咱们岂不是更加被动?”
此话一出,满座诸侯都陷入了深思,苏辰说的这利弊十分明显,他们这些人虽说都是世家出身,可比起长安的那些朝臣们,分量还是有些不够,一旦他们将朝臣们划为董卓一党,这岂不是得罪了天下世家吗?
而且,一旦将来董卓被诛杀,那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朝廷到底谁才是正统呢?
为了各自的利益,长安的那些朝臣们肯定不会承认洛阳这个朝廷,而洛阳也不会承认长安的皇帝,如此一来,岂不是分裂了大汉天下?
这个分裂的罪名可不是谁能够轻易敢背负的,弄不好就是遗臭万年,想到这些,即便是袁绍对另立皇帝之事十分热切,一瞬间,心思也变得有些凉了。
袁术唯恐天下不乱地说道:“区区弘农杨氏算什么,杨彪不敢反对董卓,他这是枉食汉禄,君不见当初城门校尉伍琼就敢仗义执言,虽说被董卓诛杀,可也留得百世清明,所以大哥,我赞同另立朝廷。”
袁绍也点点头,问道:“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我等谨遵盟主吩咐!”
“好,既然如此,咱们就另选宗室贤能之人为皇帝,诸位也都畅所欲言。”
第203章 荀彧出山
“本将以为,荆州牧刘表,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骏’,可为皇帝之选。”
“不行,刘表不过是前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血脉隔得太远了,不行,不行!”
“益州牧刘焉,贤良方正,可为皇帝之选。”
“刘焉不行,刘焉也是鲁恭王刘余之后,且不说血脉隔得太远,就说咱们起兵讨伐董卓,刘表和刘焉二人竟然没派一兵一卒前来支持,但此一点,二人就不是上上之选。”
“太尉刘虞,温厚仁德,为政宽仁,可否为皇帝?”
“刘虞?”听到这个人选,众位诸侯都不再说话,而是仔细思考。
刘虞乃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说起来他的血脉倒是比刘表刘焉二人要近,而且刘虞此人风评不错,却是也是个老实宽厚的仁德之士,最主要的是,这样的人对任何人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可立马就有人问道:“刘虞如今下落不明,恐怕也被董卓裹挟去了长安,咱们难不成去长安把刘虞请回来当天子吗?”
“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