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的举荐者,是接替刚刚升为司徒的王允,接任河南尹一职的朱隽。自从当年的剿灭黄巾之乱开始,孙坚就成为朱隽的亲信,经历过讨伐中原黄巾、征战西凉叛羌、诛除南方区星等战事,功绩彪炳,以军功而得官,被朝廷封为乌程侯。
本来,孙坚既然不是袁氏一党,董卓与袁氏的纷争,其实与他无关。长沙一郡又位于极为偏鄙的荆州南部,并非中原腹地。中原内陆那些州郡,因为在地理上靠近双方争斗的大漩涡,实在是避无可避。可长沙郡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就算后将军袁术写了一封私信给孙坚,邀请孙坚加入讨伐董卓的战斗,孙坚若是不想同意,他只要坐下来看热闹便是了,没人会因此而批评孙坚。
然而,偏偏孙坚的性子,素来与董卓不合。甚至在当年,孙坚与董卓共同效力于太尉张温帐下,讨伐西羌叛军时,他便曾经建议主帅张温,直接斩杀不守军令的董卓。
有着如此旧怨为理由,袁绍参与讨伐董卓之事一传到孙坚的耳朵里,孙坚立刻积极的跳出来,整顿兵马,从辽远的长沙郡带着数千大军,主动向司隶一带前进。
至于其余的地方州郡大吏,如驻扎在幽州的奋武将军公孙瓒,荆州刺史王睿,扬州刺史陈温,青州刺史焦和,南阳太守张咨,丹杨太守周昕等人,虽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却也在口头上表达了反对董卓的意思。
而剩下的益州牧刘焉与幽州牧刘虞,都是汉室宗亲。在这场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的权柄争夺中,刘氏诸侯的态度,基本上是可以无视的。他们实在是不适合做出表示。
若是二刘倒向董卓,无异于与天下士人的观点相悖,对二刘的声望影响太大。若是倒向袁氏一方,则二刘就必须将中央朝廷的威信主动践踏到脚底下。不管哪一种做法,都会让汉家的江山出现明显的动摇。
如此棘手的局势下,以二刘他们颇受天子忌惮的宗亲身份,对这次的诸侯讨董事件,能,也只能保持着中立态度。那是对人对己,都最为有利的做法。
综上所述,整个关东地区的州郡,基本上都表达出对董卓的不服从态度。再除掉局面混乱的凉州,被太行军威胁的并州,董卓固然控制了朝廷中央的大权,其实真正可以支配的地盘,也就是区区一个司隶校尉部。
哦,对了,还有一个交州没提到。
只是,号称偏鄙蛮荒之地的交州,不但人烟稀缺,财赋短缺,整个州就武装不起哪怕五千正规军。还有,别的不说,光是从交州派出一支队伍,去一趟雒阳,就要花费小半年的时间。
这种地方,当真能够影响到朝廷大事的运行吗?
于是,综合双方的势力对比,可以发现,董卓必须以凉州、司隶、并州之地,对抗兖州、豫州、扬州、荆州、青州、冀州、徐州。就算除去那些只是呐喊,并不直接出兵的州郡,双方的实力对比,也等于就是兖州、豫州两地的州郡大吏,联兵对抗司隶一地。
虽然反董联军有着成员杂乱,指挥不一致、缺乏战斗经验的弱点,毕竟在可以动员的兵力总数上,有着相当的优势。兖州和豫州都是大汉人口稠密的上等州。就算几年前经历过黄巾之乱,两个大州的损失不小,州中的户数,也是加起来足有一百多万的。
按照平均情况下,一户五口的常规来计算,两州的人口总数,怕是超过了七百万。以五户出一兵的惯例来动员,那就是二十多万人呢!
拥有如此庞大的实力,在那些州郡大吏们的眼中,哪怕是用人去堆,也能够轻易的堆死董卓。
至于董卓,他目前所处的情况,却可以说比反董诸侯们恶劣得多。因为,他不但要对付东边的敌人,还要小心西边的凉州叛乱军。
凉州叛乱军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强力领袖韩遂的率领下,其实力已经不得不让大汉正视了。上一次凉州叛乱军对司隶的进攻,大汉可是动用了董卓与皇甫嵩两大名将联手,才勉强算是击败了韩遂和马腾的联军。
董卓既然身为汉相,守卫国土自然是他责无旁贷的任务。凉州叛乱军若是有任何异动,他就得老老实实的接下招来才行。(未完待续。。)
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
被凉州叛乱军和关东诸侯军东西夹击,当今的局面,对董卓来说,可以算是极为恶劣了?
但是,这还不是让董卓的局面最为糟糕的地方。最糟糕的是,由于董卓悍然棒杀皇甫规之妻,直接导致了他与昔日战友与竞争对手——皇甫嵩的彻底决裂。
皇甫嵩堪称大汉第一名将,从军二十余年,战必胜,攻必克,鲜有败绩。他在大汉军中的地位,比起董卓来只高不低。皇甫嵩若是想要向董卓发难,只要一句话,他部下的将士连问都不会问,直接跟着皇甫嵩的战旗走便是。
如此一来,董卓还不得不时刻担心,肩负着防御西凉叛军重任的皇甫嵩,以手上三万大军在西京长安发动兵变,联手关东诸侯,来反对董卓。
一时间,董卓一方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局势之恶劣,让局外人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从目前的状态来分析,董卓空有“相国”之名,却连可以治理的“国”都没有。差不多点,天下人都在暗中看他的热闹,估算董卓会在什么时候下台。
可是,就在董卓几乎陷入了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境地之时,却有一方势力公然顶着天下士人的舆论,旗帜鲜明的表示对董卓控制的朝廷的支持。
这个敢于挑衅天下士人,对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公然表示不屑的势力,便是割据太行山与南匈奴故地,由黄巾余孽张狂统帅的太行军!
太行军虽然名为“太行”军,实际势力却远不止占据了区区一条太行山脉。自从前年太行军大举出兵,一口气平定了西河郡一带的南匈奴叛乱部落,这些出身于黄巾余孽的山贼,便乘机控制了西河郡大部。
后来。在挫败了北方鲜卑的游牧骑兵以后,太行军又将被大汉朝廷废弃数年的朔方、五原二郡,从鲜卑人手中夺了回来。除此之外,太行军还南下河东郡,占据了河东北部小半个郡的地盘。
虽然这些地盘,多是些荒凉苦寒、蛮夷遍地的旮旯犄角。可是。若将这些地盘加在一起,无论是从人口,还是看地盘,太行军首领张狂,也能够不折不扣的被天下人,看做是一路真正的诸侯了。
对于太行军向己方表达的支持态度,董卓并不太在意。因为太行军的出身问题,天下人提到他们的时候,向来是将其当做黄巾余孽。属于盗匪一流。被这样一伙声名狼藉的盗匪支持,董卓还真是没什么好得意的。
但是,太行军的支持,又总比反对的好。
尤其是太行军陈兵在雒阳北方,如果他们决定南下的话,还是会让董卓相当难过的。以太行军过去两年里,在征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董卓若是不派出至少一万精锐士卒。根本就抵挡不住对方的大举进攻。
所以,作为对张狂善意的表示。董卓让朝廷下诏,给张狂送上一个亭侯的爵位。不过,表示也仅仅到此为止。在太行军没有做出实际的行动来支援朝廷之前,董卓也不会傻到将真正的好东西自动送上。
张狂的示好,只是一个插曲。除了心理上的一点儿安慰,对凉州军目前的处境。并没有什么帮助。关东诸侯与西京皇甫,就如两座大山,压迫得雒阳的凉州军,快要动弹不得了。
面对如此恶劣的局面,董卓并没有就此丧气。他在几十年的征战生涯中。经历过的危难时刻,不知凡几。接受过那么多困难的磨砺,董卓已经在本心中养成了,不会轻易放弃的执着。受益于过去艰难的磨砺,所要面对的局势越是恶劣,董卓的反击,就会越发的凌厉!
董卓的第一波反击,是针对河内太守王匡的。
河内郡位于司隶的东边,与兖州、冀州、并州接壤,和大汉帝都雒阳城所在的河南尹,更是只隔着一条黄河。这处要地,是关东诸侯兵锋直接威胁雒阳的关键点之一。虽然黄河有些难渡,可控制了河内的敌人,甚至都能在夜中,从黄河岸边看到帝都雒阳的灯火!
河内太守王匡,是大将军何进的故吏。董卓为了牢牢的把握雒阳的兵权,将何进的司马吴匡和部曲将张璋先后除去。有了前车之鉴在,王匡对董卓的态度可想而知。
当关东袁氏起兵反董的号召发出之后【即桥瑁的矫诏】,王匡正愁大将军故去后,自家没了组织,一听这个消息,马上兴奋无比的主动加入讨董大军。
发布了反对董卓的檄文后,王匡为了在全天下士人面前展示自家的积极性,主动行动起来,想要威胁董卓控制下的雒阳。他先是派郡中从事韩浩,率领两千郡兵,驻扎在孟津渡口,还将手中最为精锐的“泰山兵”千人,以心腹大将方悦为统帅,放置在河阳津渡口。
对这种蹲在家门口的关键位置,对于久经战阵的董卓来说,自然不能够被敌人所把握。特别是河阳津这个地方,过了黄河就是北邙山,再翻过地势略高的北邙山,就能眺望到雒阳城的城垣,堪称是整个雒阳城防系统的一处关键防御据点。
假设一下,关东联军如果从河阳津这个地方杀过来,直接就能废掉董卓在荥阳、成皋一带布置的防线,与董卓决战在雒阳城下。一旦被人兵临城下,则董卓对朝廷和雒阳城的控制能力,可就不敢保证不出问题了。
既然王匡如此积极,按照后世“枪打出头鸟”的说法,董卓当然要做点儿什么给天下的反对者看看了……
所以,倒霉的王匡,遭到了董卓大军的迎头痛击。
董卓虽然由于在腹背受敌,内部又不稳固的情形下,不得不将主要的军力,用于维持雒阳的秩序。可是。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重重困难下,还是克服了种种制约,调动出数千机动兵力,用于河内攻略。
在大将华雄的指挥下,凉州军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是在平阴县吸引住王匡的注意力,主力却在小平津渡过黄河,将王匡部将方悦所统帅的“泰山兵”全部歼灭。这个出乎意料的打击,让王匡突然间慌了手脚,急忙调回从事韩浩的部队,守卫郡城,同时向袁绍告急。
袁绍这时,已经凭借着袁氏的强大声望,从其他州郡大吏那里得到了赠送而来的七、八千士卒,以及大批的粮秣。同时,依靠自身对士人的巨大吸引力,有不少士族世家,纷纷派遣年轻的子弟到袁绍身边,担任各种职位,以博取一个出头的机会。
正在袁绍得意之际,突然就传来了王匡军在河内大败的消息。袁绍不愧是纵。横前三国的一代强者,听到这个消息,他依然镇定自若,表现的毫无畏惧。
在与身边幕僚们简单的商量过局势以后,袁绍便果断的星夜从酸枣出兵,亲自前往河内,以救援王匡,确保从河内进攻雒阳的线路,不被敌人切断。
由于袁绍的反应很快,当华雄率领主力精兵五千人到达河内郡城城下时,城中由于袁绍部的到达,兵力总数已经超过了华雄的兵力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纵然华雄勇武过人,也无法继续对一座坚城发动进攻。
于是,华雄只得带兵退回温县与河阳渡口一带,依托渡口的地形,修建了一处防御城寨,与袁绍、王匡所部进行对峙。
于是,董卓策划的第一次对关东诸侯联军作战,虽然在战术上达成了胜利,却由于袁绍的快速反应,没能达成董卓所希翼的战略成果。雒阳城的北方侧翼,此刻依然在关东联军的威胁之下。
反观袁绍,由于救援王匡的行动极为及时,他成功的在参与反董的州郡大吏中,提高了自家的威信。这样,在几天后举行的“酸枣会盟”中,心怀感激的王匡一提议,其余的州郡大吏都纷纷表示,支持袁绍担任盟主的职位。
这一幕,让巴巴的从老家汝南一带,一路狂奔赶过来参与会盟的袁术,心里极为不甘。于是,袁术便对参与了酸枣会盟的州郡大吏表示,袁绍这次同盟,只有北方诸侯参与,规模不够。他袁术将在南方武关方向,再组织一支讨董大军,与盟主袁绍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参与会盟的诸侯们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人,哪里听不出袁术话语里暗示的意思?
袁术这些话,摆明了就是他不会听从袁绍的安排和指挥,而会在南方自行纠合一支大军,参与对董卓的战斗。
面对袁术半公开展示出来的桀骜,别说王匡之流的州郡大吏,就连盟主袁绍也是无可奈何。
毕竟,袁术也是袁氏的嫡子,在袁氏家族内的地位,并不比袁绍要低。而若是提及与袁氏各个分支子弟间的关系,就连袁绍都无法与他相比。
对于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