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

第810章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810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的兵马,刘辩决定交给檀道济还统帅。

  扬州平定,豫州都督府也失去了死作用,副都督也算是可有可无。檀道济副手的话,刘辩选择了韩世忠。

  韩世忠虽然在江东地位高,但却没有周瑜那么高的资历,并且韩世忠跟随孙策的时间也算不得多长,比不上周瑜那么忠心。

  如大将丁奉,吕蒙,朱然,朱治,贺齐,凌统等人,则继续在江东为将。

  这些人与大汉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继续在江东为将也没有什么祸患。

  而周泰,周盘龙等将,与大汉有深仇大恨,蒋钦与周泰亲如兄弟,被汉军射杀,周盘龙父亲则是死在黄忠手里。如今他们虽然投降,但刘辩却不敢轻易任用,将其发配回家了,更何况他们也不愿出仕了。

  至于其他江东武将,刘辩则是将其拆分开来,发往各州任职。

  文官方面,刘辩选择了张昭担任刺史,鲁肃担任副手。

  张昭在处理政务上,是一个好手,能力不比荀彧等人差多少,又有鲁肃相助,江东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

  刘辩在江东坐镇半年时间,等江东一切事物平定之后,这才返回洛阳。

  天下大定,整个大汉陷入一片祥和的气氛当中。

  公元210年,平定江东的次年,刘辩改元永安,也是永安元年。寓意大汉长治久安。

  属于大汉的盛世,也终于到来了。

  不过战事,依旧没有结束。

  扬州有山越作乱,荆南有荆州蛮,而益州南中,也有南蛮作乱。

  这些蛮人,是属于大汉内部的异族,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不服王化,而大山之中,资源紧缺,若是欠收填不饱肚子的话,这些蛮人,便会下山劫掠。

  大汉眼下连南方都尚未开发发展,就盲目的扩张,去追逐其他领土,那是笑话。

  而想要开发南方,就必须先平定扬州,荆州,益州这三州的蛮人。

  荆州的蛮人,是最好平定的一支。

  因为沙摩柯统帅的五奚蛮,与大汉交好,有沙摩柯的协助,平定荆州蛮人,最为容易。

  永安元年,刘辩下令,名荆州都督刘裕,出兵平定荆州南蛮。

  平定南蛮,并不单纯的是用兵。

  这些人是山民,进山攻打,费时费力,想要让他们出来,得让他们觉得,在山外面,过得比山里要好。

  因此,刘裕先是联络沙摩柯,请沙摩柯率领的蛮族出山,在平原上建立城池居住,给予优质的待遇。让其他蛮族看到,在外面的生活,比大山只忠于要好。

  立木为信,千金买马骨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刘裕又让沙摩柯联络各地蛮王,劝说他们出山生活。

  当然,也有许多不愿意出山的蛮族。

  面对这些蛮族,刘裕没有急于用兵,而是使用少数的兵力,在各大山之中,抓捕少数的蛮人。

  这些蛮人,刘裕没有杀掉,而是将他们搬到荆北各个繁华的城市当中居住。

  美酒佳肴,不愁吃,不愁穿,又有美人相伴,金碧辉煌的房屋,很快就腐蚀了这些蛮人的抵挡之心。

  三个月后,刘裕便将他们驱逐回去,放归大山。

  享受到了城市的美好,这些人哪里还愿意回鸟不拉屎的大山过穷苦人的生活?

  可是大汉的城市,却不接纳他们了,这些人返回大山之后,自然是拼命向族人宣扬外面的好处,让他们一起投降大汉,在平原建立城市居住,也好继续享受吃香的,喝辣的的生活。

第1274章开挖大运河!

  随着这些人的传播,山中的蛮人们,对于大汉城市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

  一时间,又有大批的蛮人主动出山投靠大汉。

  而最后这一批不肯出山的蛮人,刘裕则采取了用兵的策略。

  蛮人几次流失,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了,大批的蛮人被汉军俘获,出山居住,接受大汉的教化。

  出山之后,这些蛮人这才知道,投降大汉之后,是真的好。

  有吃不完的粮食,菜也终于有了味道,蛮人居住在大山之中,最紧缺的就是食盐,这下子出山,终于是尝到了好处,便不在愿意回去了。

  一年之中,刘裕率领荆州之兵,平定荆南四郡,俘获南蛮人口近五十万人,只有极少数人,躲在大山深处不肯出来,这种人刘裕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就算是后世通讯发达时期,也有不少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之中。

  荆南四郡的平原上,一座座城池,村庄拔地而起,南蛮进入这些城池,村庄定居,附近的平原上,广袤的农田也被开垦出来。这些蛮人,也渐渐被大汉同化,成为汉民。

  不过这期间,自然也少不了摩擦,想要真正同化成为汉人,至少则需要十年时间。

  益州平定,已经三年时间。

  永安二年,益州方面,也采取了对南中的战事。

  与荆南地区不同,益州南中的蛮人,并没有多少与大汉交好的。

  并且司马懿逃入南中之后,更是兴风作浪,联络各地蛮王造反。若不是有孟珙在南中压着,只怕蛮人早就杀入蜀中了。

  永安二年春,刘辩命高颎率兵南下,汇合孟珙,平定南中地区。

  高颎,孟珙二人,皆是绝世统帅,而益州发展了数年,已经非常富庶,又有大将秦怀玉,杨继周,韩擒虎等人。

  南蛮虽有司马懿兴风作浪,声势浩大,但他们来自各个部落,不能齐心协力,加之战斗力远逊于汉军,粮草不济也跟不上,如何是汉军的对手。

  激战三月,南中遂平。

  司马懿于战乱中被俘杀,其首级献往洛阳。

  南中平定之后,自然也要进行同化南中蛮人工作。经历过一次大败之后,南中蛮人自然不敢与汉军为敌,面对汉军的政策,皆是无条件答应。

  南中的蛮人,也慢慢搬出大山,进入平原居住,又有玉米,番薯等作物被引进南中,南中也渐渐繁荣起来。

  南中地区,多宝石,玛瑙,刘辩便命人在南中开采此物。

  而南中地区缺盐,刘辩便鼓励商人前往南中经商,刺激南中的经济。

  一个地区,除了政治经济中心之外,想要繁荣,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主打的商品。

  比如蜀中地区,蜀锦闻名天下,天下商人趋之若鹜,刺激了蜀中地区的繁荣发展。南中如今依靠开采宝石吸引商人往来,从而刺激经济繁荣。

  不过南方想要发展,还得把交州带动起来。

  而交州的主打商品,则是盐。

  交州靠海,海岸线长达数千里。

  想要发展,自然是开发大海,开采海盐。

  这个时代,尚没有开采海盐的概念。

  人们的食用盐,来自盐井,从地上开采矿井,取卤水制盐。

  以后世的技术,开采井盐自然是轻而易举,但在三国时期,井盐的开采,却是非常繁琐,一口盐井,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开采完毕,加之技术落后,井壁容易崩塌。有时候开采数年,还是没有任何成效。

  益州地区,就非常缺盐,三国蜀汉后期,民有菜色,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缺盐。

  而南中,荆南地区的百姓,主要食用盐就是岩盐,这种盐在后世并不是食用盐,而是工业用盐,人食之无益,百姓多患大脖子病,便是因为缺盐和食用岩盐的缘故。

  而交州海盐的开采,可以供给到南中,蜀中,荆南等地,不仅可以解决百姓的用盐问题,还能够刺激这些地区的发展。

  为此,刘辩动用系统,召唤大明首辅张居正,前往交州担任交州刺史,主要负责海盐的开发,经略南方。

  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北方胡人入侵,朝廷南迁,百姓南渡,到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比重,便超越北方了。

  其实只要利益到位了,商人愿意跑,有足够的利益驱使,南方一样可以获得发展。

  至于扬州地区,同样有着千里的海岸线,刘辩自然不会放弃大海的开发。

  永安三年,扬州平定后的第三年,刘辩便命檀道济,韩世忠进攻山越。

  同时也将海盐的开发,提上日程。

  而青州,幽州,云州各地,也是大规模的开采海盐。

  海盐的开发,比之井盐要容易多了。

  井盐步骤繁琐,工序繁多,往往需要数年的开采,有事还没有成效。

  而海盐的开采,只需要制作盐田,引海水入田,太阳一晒便有收获。

  海盐的大规模开发,同时也刺激了航运,甚至是航海业。

  因为陆路的运输,成本巨大,而且道路需要维护,运输又需要人力,马力,路上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与草料。

  而航运则简单多了,航运的速度,远远高于陆路,并且其消耗也少,河道的维护成本虽高,但不像陆路一样,需要常年的维护。

  因此航运也渐渐兴盛起来。

  并且许多商人,开始了从海上经商。

  比如从江东建业到青州东莱,从陆地行走,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从海上行船,最多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聪明的商人,自然是选择从海上运输。

  如此一来,大汉的航海业也渐渐发展起来。

  不过由于航海业刚刚兴起,许多商人不敢走海上运输。一边羡慕的同时,也在抱怨,若是能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河,该有多好。

  刘辩坐镇洛阳,商部也将这些消息告诉了刘辩。

  “大运河的开挖,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见时机成熟,刘辩终于是决定要干一件大事。

  开挖运河!

  大汉河流,向来是西东走向,由西向东而走。

  没有喝酒是南北走向,却能有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那么南方,将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第1275章先挖它一条!

  随着海盐的开发,商业的繁荣,陆路运输,渐渐不能满足商人们的需求了。

  刘辩听得风声,觉得时机成熟,终于是决定开启大运河工程!

  对于运河,人们印象之中,都是关于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劳民伤财以至于隋朝灭亡的故事。

  其实大运河,并非是杨广时期独创,而是古来有之。

  运河的开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之期。

  最早开挖运河的人,是吴王夫差,当时吴王夫差一心想要北上伐齐,可是江淮之间,并没有河流联通。若走陆地,太过麻烦,若是由江入海,又不稳妥。

  于是乎,中华第一条运河邗沟,便出现了,他连接了长江与淮河,从此,两地之间通了水路。

  其后,各朝各代,都有或大规模,或小规模的修建运河。

  到了隋炀帝时期,运河已经不在少数,他主要做的就是,将各大运河给交通起来。当然,隋炀帝时期,也有开挖新的运河。

  既然有了这个想法,自然是要付之行动了。

  不过开挖大运河,乃是大工程,隋炀帝时期全国各地运河数量已经不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开挖,仍旧是弄得劳民伤财,各地民怨沸腾,最后甚至是爆发起义,导致国家灭亡。

  而如今刘辩想要开挖的大运河,规模更甚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若是一个不慎,急功近利,很有可能就步上隋炀帝的后尘了。

  所以刘辩决定,先跟朝廷的官员们商议一下子:“传各部官员前来议事!”

  不过多时,三省六部九卿的官员陆续到场。

  群臣在大殿之中按班位站好,刘辩这才来到殿中。

  刘辩看着糜竺说道:“朕此次将你们叫过来,是有要事相商,糜竺,你来说说吧!”

  各地商人的请求,都是由商部传到刘辩口中的,所以刘辩事先便于糜竺商量过开挖大运河之事。

  糜竺见刘辩这么说,自然是明白刘辩说的乃是运河之事,便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由于幽州,青州,徐州,扬州,交州这靠海五州海盐的开发,大大的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可是这五州是靠海之地,想要将货物运到内地,路途遥远。所以最近,便有商人上书商部,希望能够开挖运河,以方便他们运输。”

  荀彧拱手问道:“陛下莫不是想要开挖运河?”

  “不错!”刘辩点了点头。

  庞籍拱手说道:“陛下,商人逐利,何须去理会他们的请求?如今我大汉刚刚统一,百姓应该休养生息,专事农桑才事。开挖运河,不仅劳民伤财,运河还会大规模征用土地,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啊。”

  “庞大人此言差矣!”庞籍话音刚落下,狄仁杰便拱手而出,说道:“虽然商人逐利,但他们却能带动各地的经济,使得各地更加富庶。

  至于耽误农桑嘛,我大汉百姓如今大规模种植玉米,番薯,水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