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

第790章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790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旗手拱手领命,挥舞着令旗,开始传令。

  周围士兵见此,便纷纷开始叫喊。

  “船上的贼人听着,交出杨素可免除一切罪责!”

  “交出杨素!必有重赏赐!”

  数万大军,不停的叫着被困在江心的杨军交出杨素,便可投降的话语。那种声势,直震得四周江水微微荡漾,周围山林的树木,瑟瑟发抖。

  杨素战船,船舱之中。

  杨素仍旧是瘫坐在地上一脸灰败之色。

  巨大的叫喊声传来,杨素也是无动于衷。

  然而杨素四周的将士却是颇为意动,一个个提着兵器走到杨素身边,看着杨素的眼神,仿佛是狼在注视着猎物一般。

  “哈哈哈哈!”杨素看着周围聚拢过来的将校,士兵,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将军,对不住了,我不想死,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

  “为了我们这么多兄弟,只有委屈将军你了。”

  “我杨素平日待你们不薄啊,人情冷暖,今日方知,不消你们动手,我自己来。”

  杨素冷笑了几声,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架在脖子上用力一抹。一抹鲜血喷洒而出,一代枭雄杨素,终于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到底杨素平日待他们不薄,士兵们也没有砍下杨素的人头,而是先在船头,亮出了白旗。

  刘裕见此,便派出一校尉前去接洽。

  校尉乘船来到铁锁便上,对着船上的士兵喝道:“可曾将杨素擒下!”

  杨军众将连忙说道:“杨素已经自尽,将军,我们愿意投降,还请饶命。”

  校尉沉声道:“将杨素的尸体交出来,待我交给都督查验之后,证实是真,尔等自然无舆。”

  众将闻言,连忙派出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在水中托举着杨素的尸体送给汉军将校,随后汉军将校在返回刘裕的船只。

  校尉命人抬着杨素的尸体上了战船,指着杨素道:“都督,杨素老儿已经自尽身亡了,你且看看是不是真的。”

  “哦?你们且辨认辨认!”刘裕闻言,连忙让军中认得杨素的过去辨认。

  众人一看,皆说是杨素。

  “太好了,这老儿总算是死了!”刘裕拍着手掌说道。

  一旁一个校尉拱手建议道:“都督,不防砍下这老儿的首级,传示三军,这几个月,我军将士死伤颇多,皆是因为这杨素老儿。”

  刘裕摆了摆手,道:“人已经死了,就不必在作践他的尸体了,咱们若是这么做,那些投降的将士必定会心生抵触。而且杨素在益州颇为地位,当厚葬安定人心!”

  “诺!”众将见刘裕这么说,也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随后,刘裕便派出人手来纳降。

  由于这些降兵皆是益州人士,刘裕不能带去荆州,所以刘裕决定北上白帝城,暂时在白帝城驻扎,将降兵安置在白帝城中,上书刘辩,询问进退。

  随着杨素兵败自尽,历经四月余,益州终于被平定了。

  由于益州的地理位置,大战之处,皆是处于人烟稀少的关隘城池,除了杨林为了攻打江州,大肆征集江州附近百姓的粮草之外,益州的百姓,并没有其他损失,人口方面也没有什么伤亡。

  半月之后,位于成都的刘辩,终于是接到了刘裕的捷报。

  成都府衙。

  刘辩手中拿着刘裕的捷报,对着众将说道:“刘裕用计,将杨素引出鱼复,在长江上用铁锁困住了他的水军,杨素自尽,他麾下的兵马也都降了,益州定了!”

  “太好了!”

  “如今益州平定,距离天下一统,又近了一步啊。”

  “是啊,只剩江东未平了。”

  “想必这一天也不远了。”

  听了刘辩的话,殿下群臣议论纷纷,都非常高兴。

  刘辩压了压手,对着群臣问道:“刘裕仍旧屯兵白帝,看管降兵,询问朕下一步的事宜,诸位以为如何?”

  刘伯温拱手道:“臣以为,刘裕都督所部,被杨素拦截在鱼复数月,将士死伤颇多,都非常疲惫,应该返回荆州休养生息,毕竟三五年内,需要荆州兵进攻江东。

  那些降兵,可让诸葛都督带入川中安置,不过上次陛下用计,并没有封赏刘裕都督以及荆州将士,这一次,却得封赏了。”

  刘辩点了点头,沉吟道:“嗯,就照你说的办,至于封赏嘛,封刘裕为征南将军,封宜城县侯,加封食邑一千五百户,封傅友德为镇南将军,封新野县侯,其余大将,皆封亭侯!令增食邑五百。

  另外,此次雍凉二州兵马,也不能忘了他们的功劳。

  加封常遇春食邑一千五百户,其余众将加食邑五百户。加封诸葛亮食邑一千五百户,其余众将加五百户。

  你下去以后,替朕拟旨,到时候送与朕加印即可。”

  刘伯温拱手谢道:“微臣遵旨!”

  而此刻身在大殿中的凉州众将也跪地谢恩:“臣等多谢陛下恩赐!”

  虽然刘辩没有封赏雍凉众将的将位,但增加食邑,却是更大的封赏。

  而殿内的益州文武,则大多露出一副羡慕的神色。

  如今益州平定,由于身处盆地,以后很难再发生大战,也无法参与到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去。刘辩也不会在益州安置都督,就算有,其权利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益州的武将,很难再封候拜将,获得高位了。

  刘辩见益州众文武露出遗憾的神色,不由得笑道:“尔等也不必妄自菲薄,益州南中地区,常有蛮族作乱,等益州军团组建完成之后,朕要一统南中地区,到时候众将士还是有立功的机会的。

  更何况为国建功,不分先后,尔等只要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何愁没有封赏呢。”

  众人一听刘辩以后还准备统一南中地区,又顿时兴奋起来,南中地区蛮族甚多,且多藏于山林,很难一举击败,肯定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平定南中。看来到时候他们这些益州将领,还是有机会封候拜将的。


第1226章君臣对话

  没过多少天,诸葛亮也率领着杨素的降军返回了成都。

  而刘裕则领了赏赐,率领兵马返回荆州休养生息,毕竟荆州的兵马,是过些年攻打江东的主力,不能长期在外征战了。

  由于天下诸侯只剩下江东一个,一统天下之期将近,因此系统也取消了大事件乱入功能与奖励功能,否则每次大战就会有其他人才乱入出世,反而是影响了刘辩统一的进程。

  而系统保留的,则只有系统商城和召唤功能,至于召唤刘辩也不打算进行了,如今天下人才已经够多了,召唤出来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毕竟刘辩才三十岁,他目前在进行召唤,人才也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等过个三四十年,那些召唤的人才就老了,蹉跎半生没有什么政绩的话也是浪费。

  所以刘辩打算等他等他以后年迈的时候,或者目前朝廷的大员陆续去世的时候在进行召唤,为大汉朝廷补充新生力军,延续大汉国祚。

  如此一来,他这一朝算是一个盛世,他儿子一朝又新的人才辅佐也将会是一个盛世。

  诸葛亮返回之后,刘辩便召集诸葛亮,刘伯温,郭嘉等人前来议事,商讨益州的兵马问题。

  几人在宫殿之中坐下,刘辩对着刘伯温询问道:“伯温,如今张任,高颎,司马懿,杨素等四路大军皆已经平定,不知降军共计多少人?”

  刘伯温拱手说道:“首先是司马懿这镇守汉中的这一路兵马,有六万大军,其中两万大军镇守在秦川各路,由于没有参与战斗,保如今都已经投降,保存的相对完整。

  另外四万大军,他先后令高仙芝和吕光攻打葭萌关,这两万兵马如今还剩下一万两千人左右。再有就是司马懿镇守阳平关的兵马,还剩下有一万五千人,加起来,司马懿镇守汉中这一路的降军,有四万七千人。”

  “第二路高颎的兵马,有五万,除了阵亡的一万多将士,如今还剩下三万五千左右。

  第三路张任的兵马,由于是据守城中,没有出城作战,陛下又是亲自亲自说降,因此三万人马都保存完整。

  而第四路杨素的兵马,杨林率领一万五千人马攻打江州,损失颇多,只剩下五六千人,加上来护儿投降的兵马,大约有两万左右,杨素主力大军,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加起来大约还剩下四万左右。

  在有就是成都的守军,以及各地关隘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三万的样子。”

  刘辩沉吟道:“也就是说益州各地加起来的兵力,还有十八万!不知诸位以为,益州境内保存多少兵力合适?”

  诸葛亮拱手说道:“陛下,司马懿杨素为了反抗朝廷,在益州横征暴敛,近十年来数次攻打我雍凉,百姓负担过重,致使民有菜色。

  臣以为,这十八万大军,其中有家室,有父母妻儿者,都应当遣送回乡,攻打南中不急,只需要派遣一些兵马驻守,先用怀柔政策安抚,等益州民生恢复过来之后,在用兵不迟!”

  历史上的诸葛亮和两位,也曾经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诸葛亮在时,尚且能够使得益州百姓仍有富足。可到了姜维用兵时期,执政者能力不及诸葛亮,这才使得百姓无力支持北伐。这也因此成了蜀汉灭亡的祸根。

  司马懿,杨素虽然能力不凡,但奈何不能团结合作,加之益州境内矛盾重重,因此不过十来年,益州的百姓便不堪重负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听闻诸葛亮之言,刘伯温,郭嘉也拱手赞同。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三位爱卿都这么说了,那朕自然不会反对,孔明,便由你清点这十八万兵马的护籍,十八岁以下者,四十岁以上者,遣送回乡,家中有父母妻儿而无人照料者,遣送回乡。剩下的士兵,则编入军籍之中!益州官员,皆听从你的调遣!”

  “诺!”诸葛亮拱手领命。

  刘辩又询问道:“对了,司马懿逃亡也有些时日了,不知可曾有过消息?”

  郭嘉拱手说道:“根据各地方守军来报,并没有司马懿的踪迹,想来怕是去了南中。”

  “嗯!”见郭嘉这么说,刘辩也没有多少怀疑,如今大汉,犹如秦制,律法虽然没有那么严苛,但也有许多秦制。比如百姓出行,需要有验、传,这东西就像后世的身份证一样。

  而刘辩鼓捣出来的验传,比秦国的更加高级,虽然没有照片,但却有画像,纸的材料,也是非常特殊,只有官府拥有,上面还有人口护籍地的官印,是无法仿造的。但其上还详细的叙述了人物的形貌特征。

  拥有这种东西,百姓才能外出,没有的话,连投宿住店都成问题,只能走山路风餐露宿才有远行的可能。否则被官府找到了,就会被遣送回乡,至于处罚,根据情况而定,没有像历史上的秦国那样严苛,随便就抓去做劳役。

  刘辩这么做,也是为了控制人口的流动,他并不限制人们远行,但必须有验传,远行需要通知官府,这样一来,就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人们若是犯法了,也难以逃亡不是。

  而司马懿没有验传,在大汉境内,可谓寸步难行,是无法生存的。

  刘辩眉头微皱,询问道:“联系了南中各蛮族首领了吗?”

  郭嘉拱手说道:“正在联系,目前还没有消息!”

  刘辩摩挲着下巴,沉吟道:“这样一来,南中的确需要重兵镇守了,若以后朕离开益州,而益州兵力不足,司马懿若在南中兴风作浪,很有可能再次分裂割据益州啊。”

  诸葛亮拱手道:“臣会尽快清点护籍,完成益州军团的组建工作,好让兵马出镇南中。”

  “嗯!”刘辩点了点头,道:“你们以为,益州将领之中,谁可重用呢?”

  刘伯温拱手道:“此次平定益州,有许多降将,其中能力不凡者,有高颎,韩擒虎,孟珙,马忠,来护儿,张翼,吴壹兄弟等人,这些人都不是司马懿的心腹,可以用之,并且如今杨素已死,来护儿也可用之,这些人都可在益州为将。”


第1227章敲打杨国忠

  一个月之后,诸葛亮终于是完成了清点军籍的工作。

  十八万益州降军,出去十八岁以下者,除去四十岁以上者,出去家中妻儿父亲无人照料者,还剩下六万左右的士兵。

  正好占据了总兵力的三层!

  而其他十二万余兵马,则被发回原籍,从事农耕。

  而剩下的这六万兵马,则是益州军团的主力军了。

  兵马清点完毕之后,刘辩便立即派出兵马出镇南中。南中之地,多南蛮,占据山林,不服教化,如今司马懿很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