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1642 >

第2章

明末1642-第2章

小说: 明末16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大哥,没想到你这样的大家少爷,干起农活来也不差呀!”少女道。

  这个少女叫王梨花,在救柳亚夫的王家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她三妹。

  把柳亚夫带回家的汉子是王德贵,五十岁出头,他的妻子叫方树花,四十多岁。家里共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叫王大虎,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比柳亚夫高出一个头,今年19岁,老二王荠花,17岁,去年已经出嫁了,老三便是这个漂亮的三妹王梨花,马上15岁了,平时跟着母亲学习刺绣跟织布,老四王铁蛋13岁,最小的幺妹王铃花,还不到10岁,是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

  “三妹,我真不是大户人家的少爷”柳亚夫无奈的说道。

  王家人一直把他当做有钱人家的读书人,柳亚夫解释了几次,他们也不信,哪怕他做农活能力丝毫不比一般农民差。

  为了在这个世界立足,柳亚夫也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份,他说自己是北直隶保定府人士,只因北方满清连年入寇,他一家人向南方逃难,不过在路上因为意外走散了,他便一人独自来到了扬州。

  不是他不想说实话,而是他来自后世这样的事是在太离奇,如果这样说,别人一定不会信,还会觉得他这人信不过,满嘴胡言乱语跑火车。与其这样误会,柳亚夫觉得还不如说一个过得去的身份,至少不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

  “柳大哥你手这么白,一个茧都没有,一看就不是干农活的手,并且你每天都写那么多东西,怎么会不是读书人呢”王梨花拉住柳亚夫,凑到他耳边,红着脸小声说道:“要不你跟我说说吧,我不告诉别人”

  柳亚夫无奈摇头,继续往前走,这小姑娘的好奇心可不小。他怎么解释都不相信,还不停缠着他追问。虽然小姑娘也非常漂亮,也算是秀色可餐,但毕竟是小姑娘,他也没有心情和精力欣赏。

  见柳亚夫不理他直接走了。王梨花躲了躲脚,嘟着嘴道:“哼,总有一天我会弄清楚你的来历的。”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茅屋。

  堂屋正中央摆了一张大方桌,方树花正在往桌子上端饭菜,幺妹王铃花也拿着一束筷子,往桌子上摆。

  柳亚夫去后院打水洗完手,王德贵跟王大虎他们也回来了。

  时间不长,便开饭了,普通农家,倒也没女人不得上桌子的习俗,几人就着几盘青菜和一盘肉食,吃着杂粮米饭。

  食不言,寝不语,一顿饭很快结束,王家姐妹跟着母亲方树花收拾碗筷。

  王家众人在一边聊着天,一边干着一些杂活。

  王德贵坐在一边的抽着旱烟。柳亚夫把自己的想法向他说道:“王叔,我想要买一块地建设作坊,你看这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大概需要价位是多少?”

  王德贵抬起头,诧异道:“哦,这附近的田地可不便宜,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柳亚夫自然知道江南的田地不便宜,中等良田都需要好几两银子一亩,上等良田,价格更是十两银子以上。不过他只买地也不是用来种植,倒是不要买什么好田好地。

  “没有什么要求,我只需要一块地盘,田地没有肥力没关系,只要地盘能大一点,可以建几间房子就好。”柳亚夫道

  “那倒好办,村口那座青石头山连草都长不好,也没人要,价格也便宜,要不我明天去里长那去给你问问?”王德贵说道。

  柳亚夫自然没有异议,荒山更合适他,能节省不少银子。

  “既然如此,王叔也帮我问问那山周围的土地怎么卖,如果价格不是太高,我想尽量把周围的地也买下来。”他便说道。

  那石头山柳亚夫大概明白怎么回事,那里的石头的成分应该是白云石跟方解石,因为有少量杂质,所以呈灰色。本来那些石头可以烧制石灰,但这个年代人们烧石灰大多是用方解石,白云石含有大量碳酸镁元素,比较硬,颜色跟方解石也不一样,所以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石头也可以烧制石灰。

  不过如果到了他的手里,就能把这石头山变废为宝了。

  柳亚夫手上现在有一点银子,是在扬州城里的当铺当机械手表换来的,他今天早上进城,把机械表当了60两银子,买了不少东西,现在手上还剩下一半多。

  不论是他今天上午买的东西,还是现在要买的土地,都是在自己的发展计划当中,即是赚钱计划。

  他现在打算制作的,便是小说中的穿越者大多都会做的神器——肥皂。

  而且是后世的肥皂。为什么选择肥皂,他经过了反复的计算后,发现这是他现阶段能制作的,也是能最快获得收益的项目。

  制作肥皂的反应原理很简单,把油脂,烧碱(或苛性钾),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加热保温,经过充分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也就是我们所用肥皂的主要成分,然后经过盐析,过滤,成型,干燥,便能制作出各种类型的肥皂。

  如果是在现代,想要制作出来无疑非常简单,需要的原材料烧碱跟油脂在市场上都能买到,但是明末年代,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市场上根本买点不到需要的碱原料。

  现代学术上把化学发展史一般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化学萌芽时期(公元1500年前),炼丹与医药化学时期(公元1500…1650年),燃素化学时期(公元1650…1775年),定量化学时期(公元1775…1900年),科学相互渗透时期(20世纪至今)。

  在西元1642年的明末,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还处在【炼丹与医药化学时期】,在这个时代,人们连酸与碱的理论和称呼都还没有。只有等到17世纪末期,英国化学家波尔才会根据实验的理论提出了朴素的酸碱理论。

  便是天然纯碱的利用,翻遍历史记录,这个时期也没有记载。在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天然纯碱利用,是在18世纪(清乾隆年间)时伊克昭盟地区的天然碱湖的开采。制碱工业的发展,更是在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1791年,路布兰发明‘路布兰制碱法’之后,才进入了的人工制碱时代。

  所以要想要得到制作肥皂的碱,柳亚夫只有自己通过实验室的办法,少量制取,再利用纯碱与石灰制得生产肥皂的火碱。

  而他上午购买的东西,多数就是用来制取纯碱用的。

  天色渐暗,王家众人洗漱后都早早上床休息。

  柳亚夫便开始挑灯干活,当然,这个干活不是农活,而是他要整理资料。

  今天上午在扬州的当铺里活当了自己的机械手表,得银子60两。然后购买原材料的清单:

  原料:120斤油脂重的猪下水跟边角料猪油,边角料猪油平均单价每斤12文,猪下水平均单价每斤4文,共花费白银1。4两;豆油60斤,单价每斤近30文钱,加上2个木桶,共花费白银1。6两;粗盐100斤(盐买这么多是备用),单价每斤100文,花费白银8。4两;硫磺30斤,单价每斤30文,花费白银0。75两;硝石100斤,单价每斤50文,加上罐子花费白银4。3两。蒸馏酒30升,单价每升50文,加上装酒的瓷罐,共花费白银1。35两。在原材料方面,共计花费白银19。8两。

  (因到了明朝后期,社会动荡,物价变动大,崇祯年间,一些制钱因为成色等原因,1两白银甚至可以兑换到2400文钱。但是银子的购买力的波动要小一些,为了方面计算,本书以银作为基本计算单位,并跟铜钱兑换价统一为:1两白银=1200文,其他换算:1明斤=16两,1两=37。3g,1石=153。5明斤=91。6Kg)

  工具方面有:7个带盖子的大型陶瓷缸子,加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陶瓷碗罐子,花费白银2两;2000张质量不错的纸,花费白银1两;再加上五口厚实的大铁锅,花费白银1两。买工具总共花费白银4两。

  另外购买煤炭100斤,大米20斤,10斤猪肉,花费白银约1。5两。

  共计消费了25。3两银子。

  他现在手上还有超过34两银子。

  做好账目统计工作,他又审视自己的规划。

  他买的原材料是为了生产肥皂,但生产肥皂的原材料还需要经过加工,首先便需要得到碱类物质。而要自行生产碱,那需要的流程与步骤就太多了,他便是在把生产碱的工艺流程尽量面面俱到,同时对生产图纸进行最后的审核。

  时间流逝,三更时分,各项理论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明天就要开始正式生产了”

  柳亚夫站打了个哈欠,站了起来,来到这个世界每天早起早睡,他都已经开始习惯了,今晚才熬夜到半夜11点,眼睛便有些睁不开了。

  正在整理图纸间。

  这时,木制的楼板上传来一阵‘踏……踏……’的踏地声。

  时间不长,一身白色短衫的,踏着木质脱鞋的三妹王梨花来到门口,见到还在忙碌的柳亚夫。

  “柳大哥,你还没睡啊”王梨花轻声道。

  柳亚夫转头望去,只见三妹睡眼稀松的站在门口,一身宽大的白色短衫穿在身上,露出大片白色,还有一双白生生的小腿,分外吸引目光。

  “马上就休息了,你怎么起来了。”

  “我看到楼下有光,就来看看”王梨花说着,突然埋头看了眼自己的衣服,发现了自己外露的那些白色,羞着低头道:“你早点休息!”

  然后转身飞快的跑了开去。接着,楼上便传来一阵“啪嗒”“啪嗒”……拖鞋跟楼板的撞击声。

  柳亚夫回过神,摇了摇头把心底的异样抹去。

  然后,掌着油灯到后院洗漱一番,才回到里屋,躺上床开始休息。


第三章 买地

  秋季的夜晚非常宁静,没有月光的晚上,田里的青蛙也早早回家睡大觉去了,它们也知道,打扰了巨人的休息,总没有好果子吃,一不小心就会进了人家的五脏六腑。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王德贵去了张家集找里长上询问土地的事。柳亚夫也忙碌了起来,他要把昨天买的猪下水跟边角料猪肉熬成油,现在虽然到了秋天,天气已经没那么热了,但气温还在20来度左右,那些东西不早点熬成油,还是会变味的,那样一来熬出的油会有味道,制作的肥皂就也会有怪味,影响品质。

  柳亚夫带着王大虎跟王铁蛋两兄弟到野外去熬猪油。他没有打算在王家的厨房熬油,因为这些猪下水跟猪油边角料有一百多斤,家里厨房的的铁锅一次性装不下,到了野外,用昨天买的铁锅一次性就能熬出来,能节省大量时间。

  几人推着平板车,放着原材料跟工具,沿着一米多宽的田坎,向茅屋一里外的一个小山包走去。幺妹王铃花在前面蹦蹦跳跳的跑着,非常兴奋,不时向柳亚夫问道。

  “柳大哥,这油熬出来能吃吗”

  “不能吃哦,这油熬出来要做肥皂用,可能有毒,吃了对身体不好”柳亚夫笑呵呵的说道。

  这些熬油的原料中有非常多的猪颈肉,那些肉可是猪全身淋巴结的汇总地,是动物身上解毒的中枢,可能含有各种重金属,或者癌变细胞,所以能不吃还是最好还是不要吃。

  小丫头也不在意,红着小脸依然兴致勃勃的问道:“哦,在外面烧火好玩吗,我还没在外头烧过火呢”

  面对这个贪玩的小姑娘,柳亚夫无奈的摇头,只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她的话。

  很快,几人来到一个泥土斜坡旁,卸下车上的东西,拿着锄头开始挖灶。

  他们挖灶的地方是一个呈大约90度的土质田坎,土质并不硬,很好挖,几人齐心协力下,很快就挖出了一个直径接近一米,深约半米的大坑。为了通风,柳亚夫用石块跟被打通的竹筒,斜着向上砌了两个烟冲,烟冲出口距离灶台比较远,能尽量避免烟灰飘回来落到锅里,污染了熬制的油脂。

  然后几人把1。5米的大铁锅用清水跟草木灰洗干净,放到灶台上,在锅里添上3升水,大概有6、7斤,接着把猪下水跟边角料肥肉切成块,放进锅里。这便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接下来就可以生火,熬制猪油了。

  不过柳亚夫没有急着点火,他接着先用木材跟竹片,做了一个宽大的吹风机。这个吹风机是一个大号的竹蜻蜓,有四片宽大的叶子,套在一个Z字形的把手上,把手的前端被镶嵌在一个木架上。只要搅动后面的把手,能向前面吹风。

  做好吹风机,往灶膛里添上干燥的木棍,上面放上少量个煤炭,便要开始点火了。

  柳亚夫先用引火的木棍把灶膛里的枯枝点燃,然后轻轻摇着吹风机,前面有一个喇叭形状的长长吹风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