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国贼 >

第24章

窃国贼-第24章

小说: 窃国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水渠上的一座座巨大水车,带动一台台巧妙连接的锯床、冲床、磨床等机器,以匪夷所思的巨力和速度,制造出一件件令人拍案叫绝的铁件和工具。”
  “除此之外,我还参观了拥有二十五位教书先生和五百五十余名孩童的乡中蒙学,也看到了许多精美陶器和神奇水泥粉的制造过程,最后与九人乡老会举行座谈,总的来说,想看到的都看到了,刘子鉴素来大度,对我等同僚毫无隐瞒。”
  郭棠与孟焕、周翀均出自刘玺门下,彼此是交情不错的师兄弟,因此他把心中的担忧说出来:“刘子鉴似乎对奇技淫巧和经商敛财无比执着啊!子盛兄,你对公孙沛等五人的到来怎么看?”
  孟焕考虑片刻:“五人都是刘子鉴请来为他分理各项事务的专才,四十二岁的青州东平人韩漾三年前我就见过,此人的家族世代经商,在青、兖二州颇有名气,之前传闻他全族惨遭黄巾流寇劫杀,没想到竟会托庇于刘子鉴麾下,今日观此人对刘子鉴持门下之礼,可见他已投效刘子鉴。”
  “四十五岁的历城人霍坚,沉默寡言,老成持重,然而一双狭长的丹凤眼神色冷漠,如同看穿人间百态,令人印象深刻,刘子鉴介绍他精通冶炼和营造,非常罕有地称其为大师,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四十一岁的冀州泾县人赵溶,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观其举止风度,必是胸有锦绣的寒门子弟,刘子鉴赞其通晓律法,擅长筹划,还委任其为即将开办的琅琊百业学堂山长,可见此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四十三岁的冀州曲梁人田牧,出自耕读世家,刘子鉴赞其性情宽厚,重于实干,致力于农牧与水利二十余年,恐怕刘子鉴今后的农事与拓荒要靠此人了。五人中为人让人看不透的是公孙沛,目光平和,却深沉如海,唉!我也不知如何表述才是。”
  两人听了频频点头,周翀无可奈何地说道:“刘子鉴只是将五人介绍与我等认识,并没有为这五名幕僚谋取任何职务,也没有任何与律法体制相悖之处,谁也无可奈何啊!”
  “子翼兄应放下心中成见,试想一二,若无刘子鉴,整个夏河乃至整个琅琊该是何等境况?”
  二十八岁的郭棠对刘存非常钦佩和尊重,五个月来,夏河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府库收入源源不断地增加等等事实,给他带来巨大的触动和反思。
  周翀愣了一下,知道师弟郭棠性格耿直坦率,历来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恼怒,反而是自嘲地笑了笑。
  相比之下,三十六岁的孟焕心情要复杂得多,与其他两人相比,他拥有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汉王朝已经日暮西山,但他看不到如今天下谁是力挽狂澜的明主。
  虽然刘存拥有万民称颂的仁德,拥有高超的技艺和越来越庞大的产业及财富,对他孟焕尊敬有加,一如既往地信任和倚重,但是孟焕在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刘存身上,看不到任何的王霸之气,也看不到自己需要的机遇。
  孟焕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也非常能够隐忍,他在狭窄封闭的、远离政治中心几乎被世人所遗忘的琅琊王国,已经蹉跎了整整十七年,如今他已经三十六岁,再不离开这这片无法承载满腔抱负的地方,这辈子恐怕就要默默无闻地老死于荒野之中。


第二十五章 筑城

  ps:马上就要跨年了,巨火在这里祝福广大书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羊年发大财!
  ******************
  京畿三辅、豫州、兖州、青州因旱灾和蝗灾引发的饥荒越来越严重,灾难最重的中原地区已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早有预见的各地豪族囤积巨量粮食,借机哄抬粮价;兼并土地,活不下去的民众不是举家逃难,就是忍无可忍之下揭竿而起,大汉王朝再次陷入剧烈动荡之中。
  密密麻麻如同蛾蚁般的灾民涌向南面的荆州和东面的徐州,数十万拖家带口的青州灾民源源不断南下琅琊王国,王国北面的姑幕、东武、诸县的政务与治安因巨量灾民的到来而瘫痪,田地里尚未成熟的粮食被饥饿的灾民啃噬一空,各县官员吓得紧闭城门,紧急派遣一批批信使,策马赶赴王城向国君刘玺告急。
  就在此时,又一个噩耗传来:
  郡国中尉萧建率领的五千官兵被兵力大增的黄巾贼寇一举击溃,东莞、东安两县城沦陷,副将董阶战死,两县县令及数十官吏被贼寇斩首示众,魂飞魄散的萧建在三百残兵的拼死护卫下南逃莒县。
  琅琊国上下一片震惊,不知兵事的国君刘玺魂飞魄散,左右文武惊慌失措,年迈的国相阴德拖着病体,急报徐州刺史请求援兵的同时,匆忙抽调郡国南部各县三千官兵赶赴莒县,责令中尉萧建稳扎稳打将功赎罪,随后向整个琅琊郡国各县发布征兵令。
  由于北面姑幕、东武和西面的诸县不但紧闭城门毫不作为,还非常无耻地散布“夏河富裕、刘存仁德”的消息,导致巨量灾民涌向刘存主政的琅琊县。
  截止六月初十,高达十五万青兖灾民聚集在夏河城外,刘存和全县官吏承受巨大压力,一面派遣县尉王杞率部维持秩序,一面紧急调集粮食赈济灾民。
  好在魂飞魄散的各大家族在刘存的敲打下,纷纷搭建粥棚赈济流民,刘存紧急抽调经过两个月初步训练的五千民团,换上军装拿起武器,分赴周边各乡严密警戒,这才勉强保住了全县的安定和田地里尚未收割的粮食。
  下午时分,出城安抚灾民返回县衙的刘存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看到手下官员一个个手足无措惶恐不安的样子,禁不住失望地叹了口气。
  主簿郭棠等人听到刘存的叹息声,一个个垂头丧气羞愧不已。
  数日来,要不是刘存及时调遣自家数千仆从,顺着城墙外围紧急搭建两百五十个赈灾粥棚赈济灾民,刘存本人不顾安危每日均深入灾民之中安抚慰问,与此同时果断斩杀三百余名混在灾民中的蛊惑者,恐怕整个琅琊县境早已千疮百孔了。
  刘存本想向大家通报一下严峻的形势,告诉大家后面还有无数灾民源源不断涌进来,然后分派些任务下去,鼓鼓劲让大家齐心协力一起面对,可看到满堂官吏如此的精神状态,刘存心冷了,再次扫一眼堂上众人,不悦地问道:“孟大人还没回来?”
  众官吏抬起头,很快又无力地垂下,最后还是颇有担当的郭棠缓缓站出来,神色复杂地向刘存拱拱手,无可奈何地禀告:“大人,孟大人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刘存愣住了,明白过来顿时勃然大怒,刚要站起痛骂孟焕的无情无义,身后的衣衫被拉了一下。
  刘存下意识回头,看到端坐身后的心腹幕僚公孙沛微微摇头示意,只能强忍满腔愤怒,摆摆手把众官吏全都打发了。
  公孙沛把满腹忧愤的刘存请到后院临时公事房,数日来为组织灾民分流垦荒忙得焦头烂额的赵溶立刻放下手头事务,给脸色阴沉的主上刘存端来杯茶水,在公孙沛的示意下坐在刘存的左手边。
  等刘存喝下半杯茶水,公孙沛才严肃地问道:“主上认为手下官员中,有谁可以托付重任吗?”
  刘存再次叹了口气,摇摇头无奈地说道:“路遥知马力,事到临头,这群官吏中还真是没有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啊!”
  公孙沛微微点头:“那么,主上认为对他们发怒有用吗?”
  刘存一愣,立刻明白过来,放下茶杯恭恭敬敬地向公孙沛施礼:“谢谢先生及时制止我的怒气,否则不但于事无补,恐怕还会让人恼羞成怒,甚至心生怨恨,今后就不好相处了。”
  公孙沛欣慰不已:“主上不必如此,到目前为止,主上的所有应对都非常正确,属下不但看到了主上仁德,还看到了主上高超的驾驭能力和政治智慧。”
  刘存摆摆手:“别抬举我了,要不是提前准备两个多月,危难之时大家群策群力共度难关,恐怕我也只能像各县那些无良官员一样,紧闭城门任由成千上万灾民自生自灭了!如今看来,灾民的数量远远超出原先的估计,虽然五日来,我们已经分期分批把两万灾民接到小珠山开荒自救,可眼下灾民越来越多,若是安抚不好,或者黄巾细作混杂其中煽动蛊惑,整个局面随时都有失控的可能啊!”
  公孙沛连连点头,站起来从书柜里拿出地图,放到疑惑的刘存面前摊开,然后向另一旁的赵溶点头示意。
  赵溶直起腰膝行半步,靠近刘存微微一笑,指着地图上新标注的一个红点询问刘存:“主上知道这个地方吗?”
  刘存细细一看,发现这个点位于正在开发的小珠山西北三十五里左右,正好处在小珠山和废弃的黔陬县城中间,立刻明白赵溶和公孙沛的意思:
  “二位的意思是此地可以安置些灾民?可这地片方位于齐长城之北,属黔陬管辖,超出本县地界很多了。”
  赵溶和公孙沛相视一笑,向刘存低声解释:“主上,这个地方原来有座小城池,地名叫枳县,本朝光武年间属琅琊郡管辖,后因地处偏僻,水灾瘟疫频发,此城人口骤减,直至五十年前完全废弃。”
  “前日属下在伯焘兄提醒之下,亲自骑马前往察看,发现此地只剩下个七十余户的小村,周边方圆五十里已变成荒无人烟之地,虽然名义上属于黔陬地界,但小小黔陬县城去年惨遭黄巾焚城,如今仍是一片人迹全无的废墟,属下等反复权衡得出结论:黔陬已经名存实亡了!”
  刘存再次盯着地图,反复考虑过后得出了同样结论,抬起头对两位心腹幕僚笑道:“既然这样,咱们就干吧,这片地方开垦出来,至少能安置三五万灾民。”
  公孙沛轻抚长须,颇有深意地含笑问道:“主上,这片地域水流充沛,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可主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开垦之后,将来如何保住这片土地?难道主上已经非常富有,以致毫不在意为他人作嫁衣吗?”
  刘存心中一凛,看了看满脸微笑的公孙沛,再转向含笑不语的赵溶:“你们的意思是,彻底拿下?”
  赵溶搓搓挺直鼻子下的漂亮小胡子,生出两根修长的手指再次指向地图上的红点:“主上请看,严格来说,小珠山及黄岛周边地域,均不属于琅琊县地界,而应属于现已废弃的黔陬地界,既然主上已耗费巨大精力、投入大笔金钱开垦小珠山及黄岛,为何不顺势将这片本属琅琊的旧地,一同置于主上管辖之下?”
  “而且这片宽阔土地远离夏河城,地势平坦,无遮无避,东面三十五里就是主上正在大兴土木的小珠山和黄岛,若不彻底占据这个地方,将来如何保住身后的小珠山、黄岛及大片土地?”
  刘存彻底明白了:“看来大家都想在此筑城了,说不定二位先生还想借此良机,以保境安民为由,让我去说服国君,批准重建本属于我琅琊王国的枳县城,如此一来,既能安置巨量灾民,消除暴乱隐患,还能为国君树立威望的同时,有效稳定王国统制,一两年后即可为国君增加税赋,一举多得啊!对吧?”
  赵溶和公孙沛抚掌而笑,对刘存敏锐领悟力和政治嗅觉欣赏不已。
  大笑之后,公孙沛严肃地更正:“主上,咱们不是重建枳县城,而是修葺枳县城,重建需要上书朝廷,获得批准方能实施,而修葺只需我琅琊国君一句话即可,区别巨大,主上不能不察!”
  刘存算是开眼界了,凝望一脸严肃的公孙沛和赵溶好久,拱手致礼大声感叹:“二位先生大才啊!我刘存何等幸运啊!”
  公孙沛和赵溶急忙匍匐致礼,齐声感谢刘存的信任和器重,然后一个说这是属下分内之事,一个说值不得当不得主上如此谬赞,弄得刘存更为感慨。
  刘存亲自去砌上一壶新茶,回来为两名同样心腹幕僚缓缓斟满,待两人品尝之后,非常认真地问道:
  “二位先生,以我对国君的了解,在如今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严峻局势下,他会同意咱们修葺枳县城的,仅是安置近十万灾民这一理由,就能让国君无法拒绝,只是,我们该推荐谁来担任枳县的县令呢?”
  赵溶笑了笑:“主上,为何要重设县令?咱们准备修复的不是‘枳县县城’,而是‘枳城’,我大汉近四百年来,从没有任何规定说,一个县不能有两座城池啊!”
  “没错!属下也是这个意见,如此一来事情更为简单,国君那边也无后顾之忧了!以大汉几百年来州郡划分之惯例,哪怕将来天下安定,嫉妒之人重提枳城归属之事,也会各有道理纠缠不清,到头来朝廷大多会保持现状,不了了之的,何况,主上以为从今往后,大汉朝还能安定下来吗?”公孙沛似笑非笑地望着刘存。
  刘存听完佩服不已,唏嘘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