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国功贼 >

第372章

开国功贼-第372章

小说: 开国功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个洺州总管一直在外边征战,有名无实。朕做个顺水人情,让他衣锦还乡,你等认为可好?!”
    “程将军的确适合用来安定地方,但威望和官职都太低了些。恐怕难以让窦建德的余部安心!”虽然很赏识程名振的才华,裴寂依旧出言阻止。
    “臣也以为,洺州总管人望稍显不足!”封伦不甘居人后,赶紧趁机说道,“但陛下也以将其调到京师来问问有何具体安定河北的良策?反正秦王陛下刚刚擒获王世充和窦建德,还需要在洛阳坐镇一些日子。待河南诸郡安定下来,陛下再下旨跟秦王商议扫平河北的人选也不迟?否则,秦王殿下经历苦战击败了窦建德,陛下若派遣他人去收拾河北,恐怕会令秦王府众将困惑!”
    “嗯!”李渊皱了下眉头,低声沉吟。封伦今天虽然一直在替李世民张目,但他的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前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大力扶持建成,已经让世民及其麾下的将领愤愤不平。如果自己再派别人摘桃子的话,恐怕会令父子之间的隔阂更深。
    想到这一层,他就决定将荡平河北的人选放一放。先处理完河南善后事宜再论。“老是听玄真提起程名振,朕还没见过他呢。待会儿时文替朕拟到旨。调他入京面圣吧。他一直在窦建德麾下做事,对河北的情况想必非常熟悉。朕先跟他聊一聊,心里对河北的具体情况有个底后,再定夺攻略河北的人选。”
    既然李渊已经决定将事情押后了,几个臣子也不好再多啰嗦。拱了下手,表示接受了这番安排。光是看大伙的表情,李渊就猜到有人心里对此安排不很满意。讪讪地笑了笑,继续说道:“世民做事,总能给朕预料之外的惊喜。先是讨平陇西薛氏,这回又力战生擒两雄。朕这回一定要好好奖赏他,诸位说该怎样奖赏为好。对了,还有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人,不愧是当年瓦岗名将。世民得了他们,简直是如虎添翼!”
    “为将者戎马毕生,所求不过是自己和家人的功名富贵,秦王已经无可再封,宜荫其子!”裴寂笑了笑,抢先回应。“秦、程、罗、侯、尉迟几位,乃绝世猛将,宜授予总管之职。各自领军,外出替天子牧守四方!”
    “裴大人所云,乃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萧瑀眉头一跳,立刻出言响应。
    “臣附议!”温彦博犹豫了一下,明知道这样一来,秦王的属下看似风光,秦王府的实力却未免要被分薄,但本着顾全大局的原则,也躬身响应。
    李渊轻轻点头,心里非常明白裴寂为什么要这样建议。但天下还没平定之前,他不想讲宝刀藏起来任其生锈,“诸位爱卿说得有道理。秦叔宝、程知节和罗士信等人居功至伟,官爵反而在王君廓之下,着实委屈了他们。这样吧,给他们先挂个总管的衔,具体派往何处坐镇,日后再议。暂时还在秦王帐下听命,以便有不时之需。”
    “那秦王帐下的总管就太多了!”萧瑀想了想,低声提醒。
    “昔日大隋有大将军王,塞上诸胡纷纷束手。今日我大唐,岂能不设同样一个位置?”李渊笑了笑,非常自信的摆手,“设天策上将府,节制诸位总管。太子那边,增设东宫十率,每率各领军三府。替朕护卫京畿!”
    “其他有功人员,参照世民送来的功劳簿,你们几个看着安排吧。总之,别寒了人心便是。对了,世民这次着重推举了程名振,说单雄信来袭时,他曾经舍命相救!这个人情朕不能不还。裴卿看看,除了让他回洺州安置外,朕还能给他什么好处?”
    以程名振当时所处位置,见到单雄信杀来只顾自己逃跑,才真是不要命的行为。他当时只是尽臣子之责罢了,根本无需李渊感激。但李渊当众把话题转到这儿,自然是示意刚才的讨论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众人别在此置喙了。
    裴寂虽然对李渊这种拖延矛盾,一味和稀泥方式很不满意,也不好过多干预,只好笑了笑,顺着对方的意思说道:“程将军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替他父亲洗脱罪名!”
    “那好办!虽然人找不到了,名誉朕还是可以给的。当年贺若老将军的案子,本来就是件冤案。时文,你再替朕拟道旨意,褒奖程将军忠义传家。顺便把贺若老将军的罪名给洗清了,以正视听!”
    纠正前朝的错误,不过是举手之劳,不会得罪任何人,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所以萧瑀等人乐于为之,笑呵呵地答应了下来。
    “把他的官爵也升一升吧?虽然他算你的门生,你也不必如此避嫌。否则,反而让人说我大唐闭塞!”李渊把头转向裴寂,继续说道。
    程名振当年是裴寂一手拉入大唐阵营的,所以,可以算作裴寂的嫡系。李渊今天一再施恩与他,明显是在对裴寂示以安抚。毕竟人家方才冒着得罪秦王的风险,全心全意在为大唐的江山稳固考虑。其谏言可以不听,却不可冷了他的忠心。
    “程将军已经是郡侯,再升,就得封公了。”裴寂笑了笑,摇头说道。“如此一来,我大唐的县公未免当得太容易了些。他那个人比较念旧,秦王这次又捉了不少河北将领。臣估计,这会儿程将军少不得要去秦王殿下那里,替故交讨人情。陛下与其大肆封赏与他,不妨给秦王一道圣旨,命令其捡俘虏中罪行不显者,宽宥处理。一方面可以让程名振感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窦家军余部看到我大唐有容人之量。”
    “县公就县公,秦王的性命,难道抵不上一个县公么?”李渊再度笑着摆手,“至于宽大处理俘虏的事情,朕不好勉强。你私下给秦王去封信,指点他一下吧!”
    “如陛下所愿!”裴寂想了想,拱手领命。
    “河南,河北……”又跟四名重臣商量着处理了一些迫在眉睫的要事,李渊终于松了口气,喘息着说道,“当日朕在河东剿匪之时,从没想到能有今天。天下就要恢复太平了,这都是卿等和前方将士们的功劳。如果在四海归一后,你我君臣能将大隋未曾做到的事情也给做到,那你我君臣,也算此生不虚了!”
    “陛下指的可是辽东?”封伦见机得快,迅速领悟了李渊的意思。
    “嗯!”李渊轻轻点头。“朕当年亲眼看着三十万大军葬送在那。虽然非因朕之过而亡,但将士们的仇,朕早晚得替他们讨回来!”
    说着话,他的目光慢慢变得凌厉。不是因为人心不知足,得陇而望蜀,而是作为当年目睹辽东血战的一名将领,在心中许下的承诺。
    这个承诺,李渊从不敢忘。





    第六卷 满床笏 第三章 浮华 (六 下)
     更新时间:2010…7…21 9:39:42 本章字数:4433

    正如右仆射裴寂所料,刚刚奉命收拢兵马回到洛阳城内,程名振立刻去面见李世民,为自己当日在窦家军旗下的故交寻找生路。
    但他之所以这样做,却不完全是因为念旧。而是心里一直怀着某种难以言明的负疚,希望自己能做些事情弥补。
    他跟窦建德已经恩怨两清,所以对窦家军的覆灭不报半点儿同情。但是,他却没想到石瓒会死,更没想到石瓒会死得如此惨烈。按照罗士信在战后的说法,石瓒当时是“自杀”的。在明知道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带着着十几名亲信,飞蛾扑火般逆冲唐军。直到把身体内最后一滴血流尽,才睁着眼睛仆倒。
    “是条汉子!”私底下,罗士信如是评价。带着几分钦佩,同时也有几分困惑。
    明眼人其实都知道,大唐一统四海只是个时间问题。像石瓒这种既非窦建德嫡系,又跟大唐没有怨仇的草头王,根本没必要为窦建德殉难。只要他们肯投降,哪怕是在兵败之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按照大唐的惯例,都会被授予一官半职。凭着手中的官爵,他们回乡下去,不难做个富家翁。如果还想马上取功名的话,只要肯尽心替朝廷出力,几年过后,熬成个一方总管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同样作为领兵大将,在李渊麾下,可比窦建德麾下舒服得多。首先,军械、辎重、粮草、补给样样不缺。其次,将士们的薪俸、饷银也绝无拖欠。如果能混得再好些,像王君廓那样混成太子嫡系的话,连明光铠、连环弩这类的宝贝都可以成车成车往军营里拉。全军上下武装到牙齿,再不会像当年一般,让弟兄们拎着把镰刀就跟人去搏命。
    然而,石瓒却选择一条绝路。他宁可战死,宁可将凭着手中残兵换取官职的机会送给窦建德派来的监军张说,也不肯低下其骄傲的头颅。
    他死了,死得轰轰烈烈,一了百了。却把无尽的愧疚和困惑,留给了曾经跟他并肩而战的同伴,留给了一位心智绝算不上坚韧的老朋友。
    程名振不知道石瓒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在听闻驻守虎牢关的是殷秋、石瓒这两位故人的消息之后,他还私底下妄想过,秦王李世民久攻虎牢不下,由自己出面跟石瓒套套交情,劝对方献关投降,为石瓒自己,也为其麾下换一条相对安稳的归宿。谁料想,还没等他把给李世民的请缨信写好,虎牢关被攻破的捷报已经传来了。紧跟着捷报之后的,是石瓒惨烈的结局。
    是他对不起石瓒。如果不是他向李世民建议先集中兵力对付窦建德的话,石瓒也许不会死得这样惨。虽然,在向李世民献计时,程名振根本不知道窦建德会派石瓒和殷秋二人打斗阵。
    我未杀伯仁,伯仁因为而亡。怀着中愧疚的心情,程名振在洛阳战役结束之后,便立刻致信给李世民,希望对方能念在窦建德麾下那些将领都未犯过什么大恶的份上,网开一面,给众人一条活路。为此,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甚至可以拿自己的功名来换。只要秦王殿下肯点头,他将一辈子心怀感激。
    李世民非常大度地接受了这个要求。没有让程名振折换功劳,也没有趁机要挟,让洺州营旗帜鲜明地倒向自己。而是给程名振布置了一个任务,去劝说那些被俘者,只要他们肯发誓今后永远做大唐的良民,便可以既往不咎。
    这个条件给得实在是宽松,令程名振喜出望外。谁料想,在他将好消息带到洛阳城内的囚牢时,却换回了一堆鄙夷的白眼。
    已经向大唐服软者,早就服软了。除了差点将自己杀死的单雄信之外,李世民放过了一大批肯改换门庭的敌方文武。说来奇怪,王世充麾下的官员个个饱读诗书,却无人记得“忠义”两个字。听闻自己能死里逃生,立刻跪地叩谢大唐皇恩浩荡。偏偏窦建德麾下的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乡巴佬,却大多生就了一幅臭脾气。宁可陪着窦建德一道去死,也不肯接受秦王殿下的施舍。
    “此番兵败,是大夏国实力不如人,并非诸位运气太差的缘故!”望着那一双双充满讥笑的眼睛,程名振心里突然有点儿发虚,咽了口吐沫,艰难地劝道。
    “哧!”几个蓬首垢面的俘虏从鼻孔里喷出一声冷笑,把脸转过去,望着角落里的蜘蛛网默默不语。
    “当年咱们造反,不过是为了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如今乱世终于快结束了,回到家去守着家人,伺候几亩薄田,收拾收拾牲口,不是挺好么?”明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对方接受,程名振兀自不甘心,继续低声说道。“殷大哥,我记得你当初跟我说过,你早就厌倦了厮杀吧。还有王将军,你家里不是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么?诸位,好好想想,再好好想想。留着有用之躯,总比稀里糊涂上路强吧!”
    “呸!”被程名振点到名字的小将王宽冲地上吐了口吐沫,拖着镣铐躲得远远。
    “呵呵,你别费心思了。我们这些榆木疙瘩脑袋,认定了的路就一口气走到黑。当然比不得你九头蛟,早早地就寻了个好主子!”殷秋耸了耸肩,冷笑着嘲讽。
    “殷大哥,当年可是窦王爷先动的手!”程名振登时红了脸,大声反驳。话说完了,自己又觉得挺没意思。叹了口气,幽幽地道:“窦王爷囚禁王大哥,以召集大伙议事的借口,把我骗过去,准备连人带地盘一起吞并。这事你应该清楚的吧。我虽然与窦建德名以上属于君臣,可也不能伸长脖子等着他下刀!”
    “你九头蛟做事,几曾错过?”殷秋瞟了他一眼,继续冷笑。“窦王爷当初容不下你,我们都替你愤愤不平。你反出城去,放火焚了窦王爷的大半积蓄,大伙也没人觉得你做得过分。之后你占山为王也好,割地自重也罢,在大伙眼里,都是条汉子。可你偏偏投靠了李老妪!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程侯爷,劳驾您后退几步,我们这些种地打柴出身的,小心沾了您一身穷气!”
    “殷大哥这话什么意思?”程名振楞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反问。对方既然肯开口接自己的话茬,也许自己就有将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