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25章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225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诸位!”
    烤鸭吃了数只,酒酣耳热时,御马监监丞陈阳之高声呼喊,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见他又举杯道:“让我们为黄军门的到京,再干一杯!”
    众人又是干杯响应,相互间都是笑容和气。虽说大明内宫二十四监,平时多为勾心斗角,不过在眼下的这几位大太监,看起去都是一团和气。
    银作局掌印太监放下酒杯,对黄来福道:“此次军门来京,皇上对军门的器重可见一斑。眼下京中逆流滚滚,许多竖儒文虫对皇上多出不道之言,听闻军门在山西修文反驳,真是大快人心啊!”
    在场几位公公纷纷称是,他们都是皇室的家奴,自然是与万历皇帝站在一边了。
    上林苑监监丞道:“咱家书虽然读得不多,但听手下小子们读过报后,也觉得上面说得很好,到了街坊上后,许多百姓们也认为报上说得很有道理!”
    御马监奉御太监陈奉道:“此报大快人心。让文虫们哑口无言。黄军门有没有打算在京中开设分馆。继续为皇上分辩效力?”
    黄来福道:“当然了。黄某此次前来。便准备了在京中开设《五寨堡新闻报》分馆。除了继续为皇上辩明开矿榷税之必要外。还打算派出随军记者。随东征军入朝。记录我大明将士英勇作战地事迹。让百姓们知道。将士们是为皇上而战。为我大明而战。才在异域疆土上洒下自己热血地!”
    几个太监都是吸了口气。内心暗道:“妙啊。这招果然是妙啊!”
    他们互视一眼。都是看出对方眼中地意动。还有对黄来福地吃惊与佩服。说起来。大明太监们由于与文人对立。在民间印象一般都不怎么好。不过他们一般都是无可奈何。谁让舆论权让文人们掌握呢?虽说有些太监们有时可以依靠皇权。将文人们踩在脚下。如魏忠贤、王振、刘瑾等人。不过事实上。他们地下场都不怎么样。在民间与历史上地舆论印象更是一团糟。动不动就是奸臣与勾结宦官祸国。太监们。在一般人地印象中。己经成了邪恶地代名词。
    不过太监也是人。虽说是不完整地人。很多人也是有自己地理想。自己在历史中留下贤名。清名等追求地。但如果舆论权掌握在文人手中地话。不论他们如何挣扎。也改变不了在世人中地印象。以前他们不知道如何办。但自从见识了黄来福开办地《五寨堡新闻报》等手段后。他们却是眼前一亮。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当下各人纷纷道:“这是利国利民地好事。想必皇上肯定是支持地。而只要军门一句话。能给地方便。咱家们肯定都会给地!”
    黄来福道:“多谢各位公公了!”
    各人又谦虚了几句,御马监监丞陈阳之道:“此次皇上召军门入京,商议东征粮饷之事……我等很是好奇,在群臣束手地情况下,军门该如何筹备这巨额的粮草吗?可否要我等助军门一臂之力?”
    几个太监纷纷道:“是啊是啊,不知道军门可否为我们解惑?”
    黄来福微微一笑,道:“这个事情嘛,我自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
    在京中几天中,黄来福或是接受别人的宴饮,或是巡视在京中地产业,几天后,万历皇帝朱~钧召见了黄来福,君臣二人在西苑议事。
    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十八里有奇,西苑就在皇城的西部,中部为太掖池(今中南海),历元迄明,苑池都是皇室游乐的场所,殿亭楼阁与太液池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液池边,君臣闲雅散步,其实没什么重大事,大明皇帝大多不穿黄色的龙袍,经常身着青色或黑色的常服。今日万历皇帝也是如此,一身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地滚边,神情很是轻松。
    “黄爱卿,年初时,你上疏要求复开东胜诸卫,朝中争论不休,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黄来福道:“敢问皇上,朝中反对者地意见大多是什么?”
    万历皇帝道:“大致是补给困难,耗粮耗饷,兵马调防复杂。而且如果复设塞外诸卫,恐虏人紧张,兵火又生等,眼下东征在即,大臣们意思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黄来福冷哼了一声:“幕气!而且那些大臣们根本不了解边地的情况,若东胜卫诸卫一复,可将大明西北边塞防线大大北移,山西镇,大同镇诸镇,再没有直临兵灾之苦。说到补给困难,眼下塞外移民屯田大大起步,完全当地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再从内地千里运粮,何来地补给难事?还什么虏人紧张,去年边塞之战,那些虏人早己吓被胆了,哪里还敢再生是非?”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道:“黄爱卿的意见,朕是赞成地,只是眼下黄爱卿在京,不能直临边地谋划,我看这个事情,便等你回到山西镇后再处理吧?”
    黄来福的方法,很有可行性,而且将来成功,这复土之功,也可让万历皇帝名留史书,他自然是愿意的。不过眼下东征在即,事务繁多,万历帝却是想将这个事情缓一缓,等东征结束后,再与黄来福谈这个事。
    黄来福拱手道:“皇上英明!”
    万历皇帝看着黄来福道:“黄爱卿,朕此次召你入京,商议援朝大军粮饷供给之事,眼下国库空虚,不知道黄爱卿可有什么妙方?”
    说话中,语气颇有热切之意。虽然现在万历皇帝在开矿権税,不过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在历史上,就算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三年的八年中,他总共收到的矿税不过三百万两。而几次战争,动不动就是费银几百万两。宁夏之战,费银两百余万。两次援朝之战,费银六百万两。还有后面的播州之战,也是费银几百万两。
    三大征,费银高达千万两,这沉重地军费,压得万历皇帝喘不过气来。
    大臣想不出办法,向农民征税,万历帝也不愿意。所以想听听黄来福的看法。
    黄来福微微一笑,拱手从容道:“皇上,微臣的提议,还是向民间发布国债或是债券,我大明富户极多,只要方法得当,筹款数百万两银子,也只是在区区之间!而且银子取之富户,不但与国无损,不需与民加税,还可以促进我国朝财富之流通啊。”
    万历帝微微抚须,道:“朕也想过这个方法,只是,到时这债券如何偿付呢?”
    黄来福道:“微臣的方法是,朝鲜乱平后,一是让日本国赔款,以解我军费所用。二是强迫日本国与我大明签订条约,开辟各个通商口岸,我大明商人在倭地享有种种特权,可以给于无限量的贩卖。要知道,我大明地商品,在日本国一向广受欢迎,大明的一个铁锅,在日本国都可以卖到一两银子一个,更别说别的大明商货了。如此一来,债券发行时,我大明的商贾富户定会踊跃购买,而以这样的条件互换,那些商贾们也是愿意地。我等也可不费一两银子,取得大把的钱财了。”
    眼下大明沿海虽然与包含日本在内的各国贸易兴旺,不过大明对日本地贸易,还是有着种种限制,也不会深入日本内地,这也是为什么丰臣秀吉在明日和谈时,要加上准许两国通商贸易的条款了。如果如后世的租界一样,大明在日本各地开辟多个通商口岸,大量的大明商品向日本倾销,自然可以赚来大把地钱。这是许多大明商贾们乐意看到的。
    万历皇帝惊惊讶地道:“与日贸易?这数年封贡之谈中,那倭人不就是想与我大明贸易,以前还未曾答应?为何打了胜仗后,反而要答应了?”
    黄来福道:“皇上英明,一语中的。不过这其中是有区别的,以前是倭人不恭,也担心在贸易中,有倭寇借机上岸劫掠。不过在如在倭地开设通商口岸,这却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是胜利者,倭人丧胆,己不敢再起非份之心,商贾们又在日享有种种特权,扬眉吐气,且贸易之是在倭地,所以不会再有倭寇上我大明之地来!而且重要的是,以日人之利,换商贾们之财,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啊。”
    万历帝深思,最后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可行!”
    虽说黄来福说话中用语有些古怪,不过万历皇帝还是听懂地,他心情愉快起来,从大明商人那取来几百万两银子,将来让日本人来还。加上可能的赔款,支付大明地军费之余,说不定还有赚。这让万历皇帝对黄来福暗暗赞赏,整个大明中,只有黄来福想得出这样的方法,真是人才啊。
    黄来福又道:“此外,日本国虽然国小地穷,不过我大明如打胜后,有一倭地,是一定要让倭人割于我大明地,如他们不答应,就算派水师浮海硬抢,也要抢到手!”
    万历皇帝哦了一声,道:“何地,如此重要?”
    黄来福道:“据臣所知,日本石见国东部有一银山,名为石见银山,是日本国最大的银矿所在地,该地不但供给日本国内七成地白银,每年还输银百万两到我大明江南之地,除此外,该银山出产的银子,还大规模的被红夷人带往西洋,用于各国贸易,真正是一座银山啊!如我大明占得,每年获银百万两,只在反手之间!”
    日本国石见银山,共开采四百余年,极盛时,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真正可说是一座金山银山,不论谁占了,都立时富可敌国。
    听黄来福这样说,万历皇帝朱~钧,眼中顿时散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正文 第225章 朝会
     更新时间:2009…11…9 1:14:07 本章字数:4870


    伯章。皇上所言那黄来福债券之事。你认为如何?
    回到内阁后。首辅赵志便问尚书杨俊民道。
    刚才万历皇帝将内阁一干阁臣都召进宫内。就是为了商议昨日黄来福提出的国债等事。众人整整议事一个上午。才以回到内阁中。
    “荒谬。”杨俊民的态度很鲜明。就是坚决反对。
    他整了整官袍。正色道:“从三代起。便未闻有朝廷向百姓借债的。这传扬出去。有损朝廷体面不说。即使借到了钱。解了燃眉之急。将来又如何偿还?眼下国库空虚。数万两银子。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归还的。如若钱款还不上。引起什么骚乱。我个人声望官位事小。国朝体统为大。万万不可。”
    笑话。这国债之。将来肯定算在户部的头上的。这么一大批钱款。如果将来出现什么意外。那可要丢掉一大批的官帽。这种大黑锅。杨俊民可不愿意背。
    赵志也是须点头。作为内阁首辅。他也不能接受黄来福提出的债券等之前卫观念。更要的是。这笔帐将来可能要算在他们头上。
    不过眼下急银子。于支付入朝军的各样开支。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他也倾向于百姓征收东征加赋。大明的大物博。就算…亩土的加征银几厘。也可收到几万两银子了。而且还保险无比。
    算百姓怨恨。也只会怨到皇帝头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者几个阁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可不分管财政这一块的。抱着看好戏的态度随口附合了几句。
    文渊阁大学士陈于|皱;道:“黄来福身为武将。本应克尽职守。专事为国守边之事。怎可巧言诱惑皇上?府库竭当清积弊。革冗员。疏清内库所贮。以征折银两如此。东征粮饷便筹备……令朝廷发行国债。这体统何在颜面何在?”
    众人纷纷点。认黄来福提议的这个方法非常荒唐。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会同意黄来福的意见。真是。
    此后几天中。万历皇帝便是与几个阁臣。特别是内阁首辅赵志与户部尚书杨俊民扯皮发行国债之事。这种事情当然要户部挑起大梁不过杨俊民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口咬定这个方法不行。
    事情僵在这里而助朝大军入朝在即。粮饷的筹备。越来越急迫。而且关于国债之事出后。百官是议论纷纷。看来很有必要招开一个大朝会了……
    万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这天。万历皇帝下令召开朝会。
    这天里。天刚微亮。百官们己是齐集宫门之外。一片眩目的红蓝丝朝服之色。大明官服。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
    黄来福同样是戴着冠。穿着大红的官袍。腰悬玉带。补子上有一只虎豹。他眼观鼻。鼻观口。似睡非睡。并不理会旁边们投来的各色目光。
    在这个场的中。象他这么年轻的朝中大员很少。更不要他是个武将了。而且这些年来。他尽是各人争的热点人物。许多官员都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窃窃私语不断。特别是今天这事。本身就很特别。由一武将提议之事。放到朝会上来商议。真是国朝未有之大事。
    黄来福就注意到许多人交头接耳。注意到内阁首辅赵志与户部尚书杨俊民投向他的目光杂。只有辅臣张位与沈一贯接触到他的目光时。微笑点头。
    很快的。到了'时。听三通鼓响。在鼓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