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879 >

第77章

穿越1879-第77章

小说: 穿越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是强弩之末,政局一片混乱,在古巴虽然号称有20万陆军,实际上不到2万人能打仗,其余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也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我估计北洋舰队彻底消灭西班牙的海军没有问题。现在我主要担心的是陆军,能否消灭西班牙军队,毕竟西班牙的陆军战斗实力在欧洲不算弱!”

段祺瑞说:“按照总统的要求,旧式军队已经有一半转业安置到警察系统,现在中国的新式陆军一共十二镇,总兵力二十五万人,除去驻守新疆、内蒙、东北等地的新军,能够外派的新军大约有十五万新军。”

李经述满意点点头,道:“我之前已经派人暗中联系古巴的革命者,现在只要往西班牙再派五万陆军,就可以占领古巴。”

李经述决定要派一个能给驻古巴的西班牙陆军迅猛打击的猛将,而且这将领要适应在海岛上的作战,思来想去,李经述决定请刘铭传重新出山。历史上的刘铭传,在清政府甲午战败割让台湾后,忧思郁结,卧床病死。但李经述率领的北洋水师和新军打败了日本人,改变了他的命运,此时的刘铭传才62岁,身体硬朗,脸上的麻子也金光闪闪,头上的白发都很少,精神倍棒。

刘铭传拍着胸脯说:“西班牙陆军能打仗的只有不到两万人,我只要一万五千人就可以了。兵贵乎精,再多了兵舰也装不下。”

于是,在1898年初,海军总长刘步蟾、北洋舰队副司令马吉芬、左翼总兵黎元洪等接到李经述总统的密令,率领“苏州”号、“洞庭号”等十五艘巡洋铁甲舰,以平均22节的航速直扑古巴岛,去保护古巴的四万苦力华侨,用30天完成了15,000海里的航程。这些经过中国国防工业部改造过的军舰,不仅速度提升了不少,火炮也增加了一倍。随海军出征的,还有虎将刘铭传率领的一万五千名新军。

为了保险起见,李经述还派刘永福带了一万五千黑旗军前去助战。刘永福这个人,很有意思,1837年出生于广东钦州县古森垌小峰乡的农民家庭,8岁时父亲经营小生意破产,举家迁徙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帮助堂兄弟种几亩薄地过活。家庭贫困,使刘永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但这并没有磨灭年少的刘传福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十三岁便外出做滩艇佣工,因熟悉江河水情,被推举为带水的滩艇师,十六岁那一年,父母和叔父在贫病之中先后死去,刘永福靠着父亲传授的一身武艺,在江湖上闯荡。1857年,终日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刘永福决定造反,投奔上思隆安地区的天地会旗头郑三,开始了他曲折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后来兵败入越南组织黑旗军,“为越南削平敌寇”,“为中国捍蔽边疆”。

中法战争之后,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将士回国。但因为他是天地会的土匪出身,当时的清廷对他很不信任,各方面的歧视和刁难,下令裁减,黑旗军显示裁撤到1200人,次年又逐渐裁减至300人。李经述向李鸿章举荐。李鸿章也认为刘永福“真乃高人一筹,诸统领莫及焉!”,他的黑旗军得以恢复到八个营,三千二百人,调到越南驻扎。

张之洞对刘永福也甚为欣赏。认为刘永福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第二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副总统张之洞的大力举荐,李经述任命刘永福为越南都督。他早在中法战争时,就意识到黑旗军的装备落后,于是在越南练就了新黑旗军二万人,全部换上了洋枪洋炮。

刘永福带兵很有一套,和黑旗军同甘共苦,加上他的主将黄守忠、吴凤典等二十多名大小将领都是广西上思、宁明一带的壮族,这支两万的黑旗新军经过三年的训练,英勇善战。因为黑旗军擅长在越南茂密的森林中作战,虽然越南并不是非常典型的热带雨林,但处于季风区,和古巴的热带雨林的自然地理条件很相似。加上刘传福还熟悉江河水情,所以李经述决定派刘永福的黑旗新军一起去远征古巴。

刘永福的副将吴凤典不想远征,忧心忡忡对他说:“我们黑旗新军刚练成,总统就迫不及待派我们不远万里征讨古巴。这明显是要削弱我们的力量。我听说古巴的丛林当中,毒蛇猛兽巨多,我们去必然死伤惨重。总统和清廷一样,对我们黑旗新军还是不信任。”

刘永福听了吴凤典的话,脸色顿时阴沉得像要下雨,他生气不是对李经述起了疑心,而是吴凤典竟然对总统的用兵之意妄加揣度,狠狠一耳光扇了过去。刘永福虽然已经61岁,但因为长期习武,身体还很硬朗,力气也很大,吴凤典的脸挨了重重的一耳光,顿时留了红红的指印。

刘永福怒斥吴凤典:“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人为责任。今四万同胞在古巴生死未卜,海军总长刘步蟾都亲自率舰队远征,总统会欺我等?此身虽老,热血常存。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汝何敢妄自揣度上意,乱我军心?”

刘永福毅然带着一万五千黑旗军随着中国舰队远征古巴,只留下五千黑旗军驻守越南。李经述听说后,下令褒奖。他对前来听候指示的外交总长伍廷芳说:“我中国有刘铭传、刘永福、刘步蟾这‘三刘’,都是猛将,打西班牙这个没落的帝国,不会有问题,外交部的腰杆子可以硬直起来。”

刘步蟾率领军舰到达古巴后,分成两支分舰队,一支舰队由北洋舰队副司令马吉芬、左翼总兵黎元洪带领,八艘军舰抵达圣地亚哥港,另外由他带领,七艘军舰封锁古巴的沿海。

李经述并不想中国首先挑起战争,于是让外交总长伍廷芳强硬向西班牙政府交涉,提出了中国政府的条件:一是必须对1847年到1898年在古巴的种植园、矿山受虐待致死的华工给予补偿,按国际标准,每人赔偿一千两白银,中国死亡的苦力华工,有记录的共计十万人左右,须赔付白银一亿两;对于在集中营里被虐死的华人,每人赔偿五千两白银,共计二万人,须赔付白银一亿两,共计两亿两白银;二是必须给那些合同期满并希望回国的华工提供船费,还须给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重新订约,提供住房,允许其自由活动;三是禁止雇主对华工施行监禁与苛罚;允许建立华人工会,并允许劳工自由加入;四是所有违法案件均由中国领事处理。五是马上与古巴的“叛乱起义者”停战,结束万恶的集中营制度。

当时西班牙处于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才十二岁,他的母亲,来自奥地利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她这人极为自负,跟中国的慈禧太后一样,对权力极为嗜好,但又没有控制大臣的能力,西班牙的朝政极为混乱。

接到伍廷芳的“最后通牒”后,尤其是第一条的两亿两白银赔款,极为愤怒,当场把中国的外交书撕毁。当时,西班牙还是一个欧洲强国,在当时欧洲人的眼里,世界分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以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列强,为文明发达国家,美国、中国、日本等属于半开化的国家,古巴、印度等殖民地都属于野蛮的国家。中国竟然敢向西班牙下最后通牒,简直是对“欧洲文明强国”的侮辱,于是让古巴总督韦勒积极备战,并派海军中将雪尔维拉为舰队司令,率领七艘西班牙铁甲军舰前往古巴支援韦勒。

李经述深深知道战争中的舆论,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军心士气等,会让让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更加扑朔迷离,以致深刻影响着一场战争的走向。他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重金收买英美的报纸,揭露数十万古巴人赶出家门,被韦勒集中到指定的营地加以囚禁,然后分别隔离盘查。集中营里食宿恶劣,医疗阙如,传染病蔓延,成千上万的人死去的惨象,让英国通讯社发表一次有偿新闻,中方付给2000银元;通过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则每次付给606英镑,经过英美报纸添油加醋的报道后,韦勒很快被世人斥为“古巴屠夫”,西班牙的野蛮名声顿时“顶风臭万里”,“西班牙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和独裁、死亡中得到解放。”中国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占据优势,出兵古巴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经述这一招,是跟历史上的日本人学习的。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就跟中国大打舆论战,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作为国家舆论宣传的总指挥,收买英美主流通讯社和报纸,把中国和日本“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有计划地引导西方媒体形成共识。如经过策划,《纽约新闻报》就曾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和独裁中得到解放。”日本朝野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媒体,向本国人民灌输“朝鲜**论”“义战论”“文野之战论”和对中国的“蔑视论”,以营造国内支持战争的舆论氛围。如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在社论中就叫嚣:“我帝国必须援助朝鲜,并有坚决维护其国体之决心”“此实为我帝国之天职,顺天之责任”。紧接着《北国新闻》《朝野新闻》《东京曙新闻》《东京横滨每日新闻》等报刊也随声附和,为军事侵略“正名”。反观清政府在战争期间由于对国内舆论的不闻不问,放任其“自由”,致使舆论到了混乱的程度。战前,国内报刊上很多报纸主张希望派特使去努力寻求和平;还有的重复过去那一套痛骂,类似于“中国分分钟就能干掉小日本”之类的言论大有市场!在外国人眼里,当时中国的国内舆论是“无知、自负和可笑的”。

舆论和战争两手准备好了以后,李经述盼着刘铭传、刘永福和刘步蟾战场上给中国带来最后的胜利!

第144章西班牙投降

圣地亚哥,古巴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古巴岛东部,地理位置类似中国的上海。圣地亚哥城被马埃斯特腊山和加勒比海环抱,是一座山城,街道倾斜是圣地亚哥的特色,这点又和中国的山城重庆极为相似。在在16世纪和17世纪,圣地亚哥是加勒比海盗的“天堂”,1640年建起莫罗城堡和沿海防御工事,易守难攻。西班牙的大西洋舰队司令塞尔维拉知道目前在古巴的西班牙舰队实力跟北洋水师相差太远,便利用蛛网般的水雷阵掩护,加固了岸防火炮,带着九艘西班牙战舰躲在港口不出战。

北洋舰队副司令马吉芬率领“定远”号、“济远”号、“广甲”号等八艘军舰开进圣地亚哥的外海,对圣地亚哥城严密封锁。此时,古巴的起义军在戈麦斯·伊·巴埃斯领导下,正带领四万起义军在城里的热带雨林里跟驻守圣地亚哥的三万名西班牙陆军打游击战。

这三万陆军是西班牙驻古巴二十万陆军中还能战斗的精锐。刘永福便派人跟巴埃斯带领的古巴起义军会谈,协同作战。达成协议后,刘永福的黑旗新军一万五千名勇士,在北洋舰队的强势炮火掩护下,于圣地亚哥以东顺利登陆,并向向圣地亚哥城东的制高点圣胡安山和埃尔卡内发起猛攻。

一百门克虏伯大炮在圣胡安山一字排开,对着西班牙军队的战壕猛轰,西班牙军的战场浓烟滚滚。刘永福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出战壕,黑旗军经过一天激烈的白刃战,在傍晚时分。攻占圣胡安山,接着,黑旗军浴血奋战,埃尔卡内也被中国的军队攻占。

占领了圣胡安山,黑旗军在山上就可以架起重炮。俯视整个圣地亚哥城,西班牙军极为被动。不得不在第二天展开反攻,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圣地亚哥骑士团的五千骑兵,头戴四角帽,身着白色披风。上绘红色剑型十字,手握长剑,握柄和护手末端呈百合花状,如潮水冲向黑旗军的阵地。

刘永福沉着指挥黑旗军应战,命令步军的来复枪营组成方阵,一排一排上前射击,“砰砰”的枪声响了一晚上。西班牙骑兵们死伤过千,还是往前猛冲。黑旗军的子弹快打完了,枪管打坏了,刘永福一咬牙。提着大刀,带着两千黑旗军骑马冲杀出去。

这时的西班牙骑士团,在古巴拥有大量田庄和财产,生活安逸,跟满清八旗军一样,早就没多少战斗力,而肉搏战,反而是黑旗军的拿手好戏。双方展开了开拉锯战,刘永福的大刀都刀刃都砍崩了,西班牙骑士团人头滚滚,鲜血染红了白袍,最后西班牙骑士溃退,西班牙后续援军赶来,继续厮杀混战,但最终,西班牙被刘永福的黑旗军杀败。不过这场战斗异常残酷,西班牙军队死伤八千多人,而黑旗军自身也伤亡达1700人。

巴埃斯领导的起义军,一看黑旗军大胜西班牙军,纷纷带着火铳和弓箭钻出热带雨林,袭扰西班牙军队的后方。大西洋舰队司令塞尔维拉眼看陆军守不住圣地亚哥城,他决定率领九艘西班牙军舰趁早上海面的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