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879 >

第67章

穿越1879-第67章

小说: 穿越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经述骑着高头大马,从盛京的大北门,也就是“福胜门”,缓缓进入沈阳城,他带着三万新军接收了日本的四千战俘,都交给了冯国璋处理。

国人听说李经述收复了东北三省后,无不拍手称快,放鞭炮祝贺。李经述也下令全军休整三天,大肆庆祝,庆祝完之后,李经述指挥着北洋舰队二十艘军舰,运送两万新军,杀奔长崎港。

日本派了“秋津洲”号等二十几艘军舰前来迎战,可惜,这些战舰跟北洋舰队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上,最好的“秋津洲”号才四千吨级,一开始就被“定远”号的鱼雷炸沉。北洋舰队在两个时辰的战斗中,在海面展开了追击,俘获八艘千吨级的日本军舰,击沉九艘日本军舰,剩下的日本军舰自己炸沉,这一仗打下来,日本海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水平!

这一下子,日本明治天皇hold不住了,赶紧再次请外相陆奥宗光到长崎跟李经述谈判。陆奥宗光痛哭流涕,说服英国放弃了中立的立场,美国也不想中国吞并日本,所以李经述再次跟陆奥宗光的外交使团在长崎的扬帆楼谈判。

这一次,李经述还是提了四个条件:第一条、日本天皇向中国人民谢罪;第二条、向中国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万万两,限定日本人十年内还清,并且要支付拖延的利息;第三条、日本海军不许拥有千吨级以上的军舰;第四条、割让长崎港河马关港给中国。

李经述的意图很明显,索要三亿两白银,日本政府这时年均收入差不多7000万两白银,每年支付中国三千万两,加上每年大约三百万两白银的利息,日本经济十年内就不可能大发展了。第三条是为了限制日本海军的发展,日本是个岛国,没了海军,日本就只能被困死在岛上;第四条是中国要以长崎和马关为海军基地,牢牢卡死日本的脖子。

陆奥宗光想少付一点赔款,于是道:“上次不是说赔款五千万两白银,怎么这次变成三亿两白银?”

李经述冷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你们日本还有将近五千俘虏在我们手里,每一位日本俘虏算一万两白银,你们愿意赎回,就赎回,不愿意的话,我也养不起,你看着办吧。另外两亿两,是这次战争中国耗费的军费,日本既然战败,理应赔偿。”

陆奥宗光道:“这赔偿金额太大,我得电报请示天皇。”

李经述不冷不热地道:“不着急,陆奥大人慢慢请示。”

日本天皇这时只想尽快结束战争,赔款三亿两白银,他虽然心疼,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心里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日本每年国力发展,中国止步不前,日本总有一天会打败中国,于是下诏同意了李经述的条件。

李经述对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巨大胜利,发电报回北京跟李鸿章报喜。可是没多久,京城回电,却传来了李鸿章病危的消息。

原来,李鸿章称帝后,日本入侵朝鲜,国内的报纸骂他“沐猴而冠”,他一生哪里受过这等气,一下子就病倒了,只是顾全大局,才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后来还是天天为国事操劳,结果李经述取得巨大的胜利之后,李鸿章绷紧的神经才松了下来,听到日本赔款三亿两这样的大好消息,乐极生悲,反而就病重了。李经述赶忙安排好军中事务,乘军舰赶回了北京,到了总统府,李鸿章已经卧病不起!

李经述再次见到李鸿章时,李鸿章躺在病榻上,旁边立了两名胡子花白的老御医吕用宾、周景涛,正在给他把脉。刘铭传、盛宣怀、伍廷芳、张佩纶、刘树棠等淮军高级将领和督抚都在,李经方跪在地上,头贴着地面。李鸿章见了李经述,挣扎着坐起,满面红光,有回光返照之像。

李经述赶忙问御医吕用宾:“总统的脉象怎么样?”

吕用宾叹了一口气,回答道:“总统之脉左尺脉弱,右关脉弦,肾水不足,脾土失调,总的来看,情况很不乐观,吾等无能为力。”

李经述劝李鸿章:“要不您还是去看一下西医吧,中国内科跟西医医术相悬甚大,或可一试。”

李鸿章与晚清其他官员不同,很早就摈弃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动的保守观念,接受了西医,早在光绪五年,也就是1879年,李鸿章的姨太太莫氏患病,传统中医无法医治,改请英国伦敦会传教医生马根济和卫理公会驻北京的加拿大女医师郝尔德治疗,得以痊愈。但此时李鸿章挣扎着坐起,罢手对李经述道:“七十而从心所欲,老夫现在已七十有三,不想再受西药和手术之痛苦。你坐到床头,为父有话要对你讲。”

李经述坐到了病榻上,李鸿章叫李经述也上前来,将儿子的手搭在李经述的手上。道:“我这一生,平长毛。剿捻贼,办洋务,兴水师,建共和,已经没有遗憾,杀了不少人,也办了不少错事,尤其是最后尝试君主立宪,闹得国家差点分裂,百姓生灵涂炭,好在有你力挽狂澜。”

李经述安慰李鸿章说:“开辟共和,君主立宪,都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道路。难免会走错路,走弯路,父亲不必在意。”

李鸿章对李经述说:“我也没什么好牵挂的,唯一还有你这孝子放心不下,原本以为你生性木讷,是个老实人,不善与人交道。恐怕难以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立足,没想你是青出于蓝甚于蓝,家父无憾了。总统虽不比皇帝,可以父死子继。但老夫一生纵横官场,知道官场的险恶,你天生就是从政的料。关于下一任总统的人选,我提名了你,副总统还是张之洞和刘坤一,到时候让国会议员们去投票吧。你战功赫赫,又年轻力壮,我相信为了中国的未来,议员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经述点点头,道:“我相信我们能把中国的共和事业继承下去。”

李鸿章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我这个老和尚,算是把钟撞完了,接下来,就看你们年轻一辈的了。”

刘铭传、盛宣怀、伍廷芳、张佩纶、刘树棠等人见李鸿章如此表态,纷纷表示会支持李经述当第一联邦共和国的总统。李鸿章道:“我中华五千年不绝,经历过汉唐盛世,闭关锁国才导致今日国力不强,希望你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李经述道:“君主立宪现在已经被复明党所污名化,只有共和深入人心,所以学生还是会走共和之路。民主自由虽是世界之大潮流,极易蛊惑人心,但贸然全盘西化,中国必然水土不服,学生准备走一条特色的共和之路,其他各党派,除了已经被取缔的复明党,将在我复兴会的领导下,先搞民生,再搞民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一起奋斗。”

李鸿章点点头,再次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对李经述说了最后的一句话:“把北洋水师和淮军交给你,我放心!”

说完这句话,这位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与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的总统,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三岁!

李鸿章去世,从北京的总统府到世界各国大使馆,无不一片哀恸。英国、美国、巴西等国的大使馆,都降半旗为这位中国的伟人致敬默哀。

李鸿章留给继任者李经述的,并不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此时的中国,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此时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九千万两白银,而且已经具备相当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尤其是军工业,以金陵制造局和江南制造局为例:

1884年,金陵制造局第一次制造出可移动的车轮式37mm口径的后膛炮,制炮材料为普通钢或锰钢,提高了炮管的强度;炮弹也由球状改为长形,并附有弹带,提高了炮的射速和命中精度,投入批量生产。1884年金陵制造局开始制造美式加提林轮回机关枪,通称十门连珠炮,枪管有膛线12条,配有6至10支枪管,可在一固定的中心轴上回转按序装填发射,每分钟可连续射出子弹350发,射程达2000米。1886年,金陵兵工厂制造出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而且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一应俱全,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1893年6月,江南制造局测试新造火炮,总办刘麒祥特地邀请了大量中外人士前来观看。当时进行试验的共有两门火炮,分别是八百磅子后膛大炮和四十磅子全钢快炮,其中四十磅子全钢快炮就是仿制的口径速射炮。试炮结果非常成功,“中西观者啧啧称叹”,江南制造局共生产了120门速射炮。

李鸿章留给李经述的,还有十万新军,以及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拥有“定远”、“镇远”等,总吨位达到六万吨,官兵六千余人。北洋军官学校,此时的招生规模,陆军军官扩大到每一期四千人,海军军官每一期两千人。

李经述在淮军集团的基础上,成立复兴会,仍然尊死去的李鸿章为复兴会为名誉主席,他自己担任主席,刘铭传、盛宣怀为副主席,张佩纶担任复兴党秘书长,李经方担任复兴党副秘书长,复兴党成立一个月,就吸收商界精英、青年乡绅、淮军和北洋军官学校的学生一百五十万党员,成为中华第一共和国第一大会。

接着,李经述继承了李家的家业,给李鸿章守孝。那一天,苍天亦有情,天空飘着细雨,李经述为李鸿章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李经述和刘铭传、盛宣怀等人亲自给李鸿章抬棺。

在李鸿章的葬礼上,李经述胸戴大白花,当着万人的面,语气哽咽,他知道,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他声泪俱下念了李鸿章的悼词,给他盖棺定论:“家父的晚年虽犯了重走帝制的错误,但那也是为了中国寻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度本身没有错,错在不适合目前的中国!他的一生,考取功名,主办洋务,与列强斡旋,维护中国的尊严,兴建水师,倡导海权,他的一生,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134章统一中国

为李鸿章举办国葬后,李经述的复兴会控制了参政院。不过,他首先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统一中国。此时,歼灭了东北的日军,收复了满洲国和云南,淮军差不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复兴会完全控制的行省包括东北三省、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上海、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还有纳入台湾省的琉球和钓鱼岛,另外有殖民地朝鲜、越南、菲律宾等。

复兴会在国内没有直接控制的地方有原湖广总督张之洞控制的湖北、湖南,两江总督刘坤一控制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云贵总督王文韶控制的贵州和新疆,还有甘肃、青海、**、内蒙等地。

李经述召集袁世凯、徐世昌、谭嗣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董福祥、聂士成、曹锟、张勋等陆军将领到总统府议事厅开会,商量今后中国的统一大业。

议事厅有一椭圆的桌子,类似于美国白宫的圆桌,对面的墙壁上挂着“海棠叶”形状的第一联邦共和国版图,复兴会控制的地方,被标注成了红色,李经述指着中国地图上面绿色的一片,语气坚定地说:“现在中国内忧外患,我们必须缔造一个崭新而强大的共和国,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是松散的联邦。中央政府如果不适度集权,中国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袁世凯这时握紧右拳,站起身举起拳头说道:“总统说得对,中央政府必须是强有力的!我袁某人第一个支持总统‘削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世昌也点点头,对众人说:“如果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必须先解除各地督抚的**兵权,现在七万地方军队,还驻扎在山海关,这倒是一个解除各地督抚兵权的大好机会。”

李经述表示同意,问聂士成:“从各地借来抗击日军的十万联军,全部收归国家所有,不再调回各省,你觉得会激起兵变吗?”

聂士成回答说:“据我观察,这些士兵都是吃军饷的旧军。只要国家能提高他们的军饷,他们必定为国所用。”

李经述点点头,问:“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聂士成回答道:“现在每位士兵的饷银一年十两,饷银大约一百万两,加上粮草、军装、抚恤银两、武器装备等花费,一年大概要花费五百万两白银左右,如果全部练新军,每年花费应该在一千万两左右。”

李经述道:“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用钱,日本那边每年赔款三千三百万两白银,倒是可以从这里支出。那就这么定了,我亲自和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等人商议,裁撤地方军队。”

这时,谭嗣同站起身,道:“刘坤一、王文韶他们好说,关键是张之洞,他在湖北和湖南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