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这番薯面条……”
赵四娘一直盯着赵三娘,一见她开口说到“番薯面条”四个字,忙接口道:“这番薯面条早一天做晚一天做也不打紧,只要把番薯粉保存好,哪怕过几个月做也成呢!倒是这番薯可等不得了,多在地窖里放上一天坏的就会多一些。我看咱们这几天先把别的活儿放下,抓紧时间打粉吧!”
“嗯,这事儿确实拖不得,是得抓紧干!早一天打成粉,早一天安心呐!”杨氏第一个点头表示赞同,姜氏姐妹也跟着附和。
听到赞同声,赵四娘忙邀功道:“为了让家里早日把番薯粉给打出来,我今儿还特地去订了两个瓦缸。这下咱们就不愁家里的缸不够用啦!”
见到大家纷纷表扬赵四娘考虑全面,赵三娘撇了撇嘴,心想:明明是妹妹在外面乱逛耽误了回家做番薯面条,生怕我说她,就扯到打番薯粉上。现在倒好,她不但没有过还有功了。
赵四娘见赵三娘一脸不服气,决定恶人先告状,说道:“二姐,听说今天卖出去的番薯粉大部分是由你过滤的?”
赵三娘一怔,随即点头,问道:“这又怎么啦?”
“过滤得不够细致……”
“你要说话!为了过滤番薯浆,我特地找了个筛眼最细的筛子前前后后过滤了三遍,这还叫不够细致?那啥叫细致?”赵四娘还没说完,就被赵三娘不客气地打断了。
赵四娘摸了摸下巴,强自镇定道:“那就是过滤好的番薯浆浸在水缸里的时间不够长。我就说嘛,怎么才两三天的功夫番薯粉就制出来了?这也太快了!二姐,当初我可是教过你怎么辨别番薯浆浸没浸好的,你真的有照做吗?”
“这……”赵三娘性子有点儿急,为了早日做出番薯面条,就没完全按照赵四娘教的步骤来,撺掇着她娘和小姨在中间缩减几个环节。
赵四娘眼睛一亮,心下暗喜,接着一本正经地教训道:“虽说在幽州这番薯粉咱家还是头一份儿,可它的制法并不难,加上今天我还把这制法告诉了酒楼的掌柜,相信不久以后别家也会陆陆续续做出来。都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较下来,恐怕人家就会知道咱家的番薯粉是偷工减料做出来的。二姐,你是不知道,咱家做出来的番薯粉无论是色泽还是香味,都够不上我师父给我瞧过的样品呢!”
其实赵四娘时不时会去看看番薯粉的制作进程,早就知道赵三娘她们没有完全照着自己教的来。她心里也不以为意,毕竟以后当做粗粮贱卖的东西不值得做得多么精细,因此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懒得去指正。而这会儿她忽然假模假样地提出来,完全是在故意找茬。
“月娥呀,这就是你们做得不对了!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哪能心存侥幸,觉得能糊弄就糊弄过去呢?偷工减料这可不是咱家的品格!”姜老爷子厉声斥责道。
姜氏、姜月娥和赵三娘都被说得抬不起头来,纷纷低头认错,表示以后再不敢犯。
赵四娘原本只是想借机摆脱窘境,没想到她外公居然把这件小事儿看得这么严重,会这么严厉地教训赵三娘她们,登时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忙替她们解围道:“这也不能全怪我娘她们,她们也是为了铺子里的生意,才会这么赶的!说起来今儿咱们能赚到一百两的方子钱,全靠我娘她们赶制出了番薯粉呢!要是再晚两天,咱家的丸子哪能碰巧给镇上的贵客尝到,酒楼的掌柜又哪会那么爽快就给出了一百两的高价?估计拖到那时候,人家掌柜肯不肯掏钱买方子还二说呢!”
杨氏听了,拍手笑道:“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老头子,你就别怪她们啦!”
姜老爷子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些,正色道:“这事儿暂且不提。提起这一百两银子,永忠,这钱还是你拿着,我不能收!”
姜老爷子一面说,一面从怀里取出那张女儿女婿硬塞给他的银票,递给赵永忠。
“岳父,不是说好把这钱做本钱的吗?您给我做啥?”赵永忠连忙推辞,坚决不肯收下。
姜老爷子摇摇头,说道:“本钱的话,有那五两银子就够了!这一百两是四娘卖方子得来的,理所应当归你们家所有。你们刚从家里分出来,不是只分到了四亩地吗?还是用这钱再去置些地吧!还有虽说你们也分到间屋子,可孩子们大了,一间屋子根本不够用,还得再盖两间才行。正好有这钱,就去盖个青砖大屋吧!”
赵永忠一家人面面相觑,心里都道:哪儿来的一间屋子?那不过是骗你们二老的!还加盖呢,在赵家村他们连个盖房子的地方都没有。
赵四娘知道私房钱无望,一下午都在寻思着怎么把这钱用得既合自己心意,又不会被大家反对。盘算了半天,还是觉得用来在姜家滩盖房子最好。
于是赵四娘先是一语道出实情:“外公,实话告诉您吧!咱家在赵家村已经没房子可住了。”
c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改善住房
听到小闺女居然把实话讲了出来,赵永忠第一个坐不住了,拼命给赵四娘使眼色。
“啥?没房子可住?你们家不是分到了半个东厢吗?”杨氏也坐不住了,直接跳起来问道。
“外婆,您先坐下来,听我慢慢儿说。”赵四娘忙把杨氏按回长凳上,接着说道:“咱家四叔快要成亲了,咱爷奶觉得以后两家人挤在一个东厢里会不方便,就出钱把咱家的那间屋子买了下来,让咱们另外寻个地方盖间屋子住。”
“出钱?老赵家出了多少钱?”杨氏急忙问道。她可记得女儿女婿来这儿的时候身上没带多少钱,为了置办铺子里的东西,把身上的钱都掏了出来,也只凑出一贯带一点儿,而且这钱多半是四娘卖蜂窝得的钱,那么他们家原有的现钱就更少了。天啊!她实在不敢想象,老赵家到底给了几个子儿。
“外婆,您别担心,咱爷奶也不是那种不管咱们三房死活的人,他们答应给咱五贯钱,只是最近手头紧,就先给了咱们五串钱。更何况还有我爹呢!他您还不放心吗?分家的时候虽说咱们几个不方便去,可有我爹在,该分给咱家的,他都替咱们尽力争取了!”赵四娘笑吟吟地编道。
姜氏和赵三郎总是听赵三娘抱怨妹妹说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今儿总算是见识到了。赵四郎虽然年幼,可也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听得一愣一愣的。至于赵永忠,他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
赵四娘忙道:“我说这些呀,可不是打算让您二老担心的。我只是想说,如今咱们家在赵家村一没房子二没宅地,倒是在姜家滩合开了间铺子,这成了咱家最大的营生,以后咱们就指望这间铺子过日子了。不如趁着如今手头宽裕,索性就在铺子那儿建个大一点儿的青砖大院,前面做新铺子,后面给咱们两家人住着。”
听了赵四娘的提议,一时间屋子里寂静无声,大家都怔住了:盖间新铺子是板上钉钉的了,可谁都没有想到赵四娘会提议在姜家滩安家。
赵三郎率先回过神来,赞成道:“妹妹说得有理,咱们在赵家村就剩下四亩地了,虽说如今赚了钱,可也犯不着跑回赵家村去盖房子。既然咱家铺子在这儿,就把家也安在这儿吧!”
“是呀,是呀!真要把房子盖在赵家村,咱们还不得两头跑,那得多麻烦!倒不如像妹妹说的那样,把家安在铺子边上,方便照顾铺子的生意!”赵三娘也举双手赞成。
赵四郎也小声道:“还是这儿好,我可不想回去。”
姜氏没有说话,而是望向赵永忠,双眼满含期待。她心里很希望盖间新房,如果可以的话,这房子离老赵家越远越好,要是能安在娘家姜家滩就更好了。
赵永忠这几日天天和赵四娘混在一块儿,经过赵四娘明里暗里的提点,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迂腐了,他也知道为了这个家好,得离老赵家远一点儿。可他心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家中的老父老母,就有点儿犹豫不决。
赵四娘笑道:“爹,姜家滩离赵家村又不是隔了十万八千里,以后咱们一有空就可以回去看望爷奶的。”心中却想,除了逢年过节,平时有空也决不回去,回去那是找虐呢!
赵三娘瞟了妹妹一眼,也假笑道:“只有安心留在姜家滩,把铺子里的生意做好了,逢年过节咱们才有钱买些东西回去好好孝敬爷奶呀!”
赵永忠一听是这个理,于是就点头答应了,接着笑道:“岳父,原本只是想借住几日的,没想到以后咱们两家就能一直住在一起了。”
杨氏迫不及待地问道:“刚刚四娘说建了新房子,让两家人一起搬进去?”
刚才听赵四娘这么说杨氏还有些不敢相信,可听女婿的话似乎也是这个意思,不由得又惊又喜。谁都有私心,她也希望让她的乖孙子有新房住,甚至能够有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以后能够让他用来娶妻生子。自家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可女儿家得了一百两银子,要是愿意帮衬她们家那就太好了!
“四娘家要搬来咱们村住,在码头上盖房子,这是件大喜事!我做外公的没啥能帮衬的,码头上的那块地就当是贺礼送给你们家了!至于那新房子,还是你们一家住着。哪有娘家人跑去出嫁的闺女家蹭住的!”姜老爷子拒绝道。
“不错,你们家已经帮衬了咱们家太多了,如今有了铺子里的进项,咱们家也算是衣食无忧了。哪能连房子都让你们给包圆了呢?”一旁的姜华也坚决不同意。
赵永忠他们轮番上前去劝,可他们爷儿俩就是不肯答应。
其实在盘算这一百两银子的用途时,赵四娘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盖房子,而是用它做本钱,去静海县城,甚至是幽都府城,开间铺子。虽说一百两可能不够买下间铺子,但租间店面还是够的。凭着她的手艺,家人又吃苦耐劳,赵四娘有信心在大城市里照样把铺子经营得风生水起,赚到更多的钱。更称她心的是,远离这儿,就可以远离赵家村的那帮极品亲戚,将来能少很多麻烦。
可赵四娘转念间就想起了外公一家,舅舅的腿还没有好,家里就只有外公这个年过半百的壮劳力,铺子里的生意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一家人还住在破旧的土屋里……
赵四娘犹豫了,思前想后之下,她选择留下。她决定在她把姜家的生活改善之后,报答了姜家人对她的恩情,再说服她们一家人随她一起去大城市,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于是这会儿,赵四娘绞尽脑汁地劝说姜家人答应下来,从而能够让她改善姜家的住房条件。
“外公,舅舅,你们要是觉得两家人住在一起,外人看了会觉得奇怪,那咱们两家就分开建两套新房。咱们家把那一百两银子都投到铺子里去,两家建房子的钱都先由铺子里出,以后每月月底分红的时候从里面扣除一部分当做还款,你们看怎么样?”赵四娘提议道。
“这还不是借你们家的钱在盖房子,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姜华沉吟道。
“舅舅,铺子里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你们家赚钱盖房子只是迟早的事儿。既然如此,倒不如早些盖了,让外公外婆早点儿住进去享享福。至于这钱是跟咱家借的,还是跟铺子借的,这又有什么关系?”赵四娘继续力劝道。
“是呀,反正都是要盖的,那就两家凑在一起盖,到时还能省些工夫。”赵永忠也劝道。
见赵永忠一家处处都为自家着想,面子里子都顾忌到了,都劝到这个份儿上了,姜老爷子他们还能说什么,只得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两家人就结合姜老爷子今天打听来的信息,敲定具体的建房事宜。
大家伙儿一边说,赵四娘一边用新买回来的纸笔记录下来。趁着空挡,她还把这几日的帐给整理了一遍。围坐在一旁的赵三郎兄弟俩看得艳羡不已。
赵四娘原想开口提议些什么的,可想了想,还是决定暂且作罢。
c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店有店规
见盖房子的事儿商议得差不多了,赵四娘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外公,爹爹,我常听人家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想着咱们铺子是不是也该定几条店规呢?”
“店规?”姜老爷子和赵永忠同时奇道。
赵四娘点点头,解释道:“就是在铺子里干活儿要遵守的规矩。比如说上工的时候不能开小差。”
赵永忠忙点头附和道:“没错,上工的时候哪能开小差呢!”
“爹,你还好意思点头呢!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你。早上让你回来取个豆腐,你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