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赵四娘家 >

第176章

赵四娘家-第176章

小说: 赵四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二儿子当大掌柜了,那他的月钱肯定要涨了吧?这事儿就和她息息相关了,她便开始上心了。

    待得知二儿子确实要从下个月起升任大掌柜,月钱也会随之翻番,自诩矜持的她再也忍不住笑,笑的见牙不见眼,难得开口夸奖了几句这个在她看来一无是处的二儿子。

    当程昱离开上房时,并没有因为他娘罕见的表扬而欢欣鼓舞,反而他从心底里生出一丝寒凉。

    其实,刚刚程昱并没有完全说实话,赵四娘家给他开的月钱远不止他所说的那个数。可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他娘和他哥哥,自己却什么都不留。反正他娘眼里只有他哥哥,是不会为他打算的,往后的日子就只能靠他自己了,也是时候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

    这月初一,姜荷莲子家的药铺开张大吉,赵四娘家自然要前去捧场。

    或许会有人奇怪了,不是早在几个月前,郎中、铺面和药材的进货渠道就已经全部到位了吗,怎么会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张?

    给拖成这样,这里面自然是有缘故的。

    姜荷莲子一直有开药铺的意愿,既然一切都到位了,她就立刻积极筹备了起来。不到十天,药铺就筹备完工了,就等到吉日开张。

    就在此时,姜荷莲子听赵三娘说起了一件烦心事儿。

    据赵三娘说,自打她家收养了一个弃婴后,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婴儿被悄悄放在了她家门口。那样鲜活的生命摆在眼前,善良的一家人自然没法儿看着不管,就全盘接受了下来。渐渐地,不光是小婴儿了,一些两三岁、三四岁的小孩子也被陆续送上了门。

    她家收留的小孩子越来越多,赵三娘的头也越来越疼,正在苦思解决之道。就在这个当口,她家收留了十几个半大孩子,还资助他们开作坊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下可不得了了,以前还只是送小孩子,现在就有人把半大孩子往她家里塞。最夸张的是,前几天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领着弟弟妹妹上门求收留。

    其实小孩子还好一些,赵三娘在持有百味堂餐牌的人家里选了几户心善可靠的,让这几户人家帮忙照顾小孩子。当然,她家不会白让人家帮忙,每月都会支取米粮银钱给这几户人家。要是小孩子实在太多,这几户人家照顾不过来,那就再挑选几户出来,想来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就是头疼也头疼得有限。

    可半大孩子就真让她头疼了,这些孩子基本都处在人嫌狗厌的年纪,大多精力旺盛。那些持有百味堂餐牌的人家大多是老弱病残,照顾小孩子还行,要想把这些孩子看住看好,可就有些难度了。

    而且赵三娘是心善,可她不傻。这些半大孩子中,除了那个被后娘虐待带着弟弟妹妹来投奔的小男孩和家里彻底断绝了关系,其他的孩子多多少少还和家里有联系。他们跑到赵四娘家来,固然是自己家里太穷养不起他们,就想过来吃她家的用她家的,为自己家里节省些吃用。更多的,恐怕是想要像百食坊的孩子那样,过来学门手艺赚点钱。

    在赵三娘看来,这些孩子不管是家里唆使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招儿,反正都不是些单纯的。一开始赵三娘想让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可赵永忠夫妇非要拦着,死活不让她撵人。

    后来赵三娘也想通了,都是些日子过不下去的,不然也不能出此下策。毕竟幽州还是很注重名声的,哪怕那些孩子的爹娘不是真心想要抛弃孩子,可他们把孩子送来了,就是实打实的生而不养,这要被别人知道了,是要被指指点点的。肯背负这样的骂名,可见是真的艰难。既然是苦命人,那就拉拔一把吧。

    可是该怎么拉拔呢?赵三娘一脸懵圈。

    这时候赵三郎主动说,让这些孩子们去百食坊吧。

    赵三娘也没多想,就应了。

    谁知没过几天,百食坊就闹翻了天。

    直到这时,赵三娘才发现原先的那些孩子以前看着乖顺,其实没一个是善茬。想想也是,那些孩子以前是混街头的,要是真的乖顺,早就被坏人吃得连渣儿都不剩了。

    新来的这些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里面的几个刺儿头,破坏力之大丝毫不亚于混过街头的。而且这几个小鬼还挺有领导才能,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把新来的这些孩子凝聚成一个整体,共同对付原先的那些孩子。

    好嘛,两伙人就这么碰撞上了,差点儿没把百食坊的屋顶给掀翻。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赵三娘就想把新来的这些孩子撤回来。可撤回来后,又该把他们往哪儿送呢?

    赵三娘还没想出来,她觉得好烦心,便向姜荷莲子吐槽。

    姜荷莲子眼波流转,就让赵三娘回去问这些孩子,有没有愿意来她家学医的。

    听说姜荷莲子家不但包吃包住,还承诺要是他们学得好被选拔为正式的学徒,就可以拿到六百文的月钱,并且出师后月钱将会翻番,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一股脑儿地涌了过来,就连里面的女孩子也不例外。

    来的时候,那几个女孩子还担心姜荷莲子家不肯收下她们,结果姜荷莲子不分男女,照单全收。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亏本买卖

    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徒弟,可师父只有钱志新一个,多亏有了黄丽娘和钱若男帮忙,才勉强顾得过来。只是医馆什么的,暂时肯定是没空开了。

    钱志新最擅长的是正骨,正骨的基本手法并不难,这几个月里,他已经教得差不多了。但不要以为这样就能够出师了,对于正骨来说,理论是次要的,最主要还要靠实践,得要亲自上手操作才行。

    钱志新就跟姜荷莲子说,可以把医馆开起来了。他先让徒弟们实际观摩,学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让他们亲自上手。

    姜荷莲子闻言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应下了。她选了最近的吉日,也就是今天,让医馆开张了。

    在这个好日子里,上门道贺的赵三娘一家多少有些尴尬。原因无他,他们从进门到现在,就没看见一个客人上门。

    不过,姜荷莲子丝毫不以为意,照样和赵三娘有说有笑。

    倒是医馆的掌柜兼唯一的坐堂大夫钱志新很担心,神色凝重地看着大门口。

    别误会,他不是担心没有客人上门,恰恰相反,他很担心会有生意上门,正暗中念叨着,少来少来,最好别来。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掌柜,居然不想要铺子里的生意好,还想不想干啦?

    钱志新这样担心,自然是有原因的。

    前两天,钱志新问姜荷莲子,诊费和药钱应该怎么定,是依照府城里头的市价呢,还是降低半成。毕竟医馆位于城外,地点又有些偏,这要是和城里一个价,恐怕没法儿吸引客人上门。

    结果姜荷莲子说,全部减半,要是遇上有难处的,可以再减,乃至不收钱,这个度由他来把握。

    全部减半?钱志新听了这话就蒙了,后面的话压根儿没听进去。

    药钱还好说,钱志新是知道的,自家走了苏记的门路,弄来的药材进价很低。这要是按照市价的一半出售,除去一小部分珍贵稀缺药材,大部分药材都不至于折本。

    可诊费减半,这恐怕不行吧。自家主要给人正骨以及处理各种外科疾患,赚的就是手艺钱也就是诊费,要是诊费减半,自家还赚什么。

    医馆开在这儿,什么都要花钱。不提别的,他们一家三口的月钱,还有那十几个徒弟的吃用,加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挑费。要是不能从药钱和诊费里赚到钱,肯定会亏得底儿掉。

    姜荷莲子就告诉钱志新,亏本就亏本,她家亏得起,让他不要担心,只管按她所说的去做。此外,要是接待的病人够多,她还给他涨月钱。

    东家在城里开了一家日进斗金的春华堂和若干绸缎庄、胭脂铺和香料坊,隐约听说东家手里还有其它极为赚钱的营生,绝对不差钱。钱志新一点儿都不担心东家会因为医馆亏本就拖欠自己的月钱,他相信东家,东家说做得好给他涨月钱,就一定会涨。

    只是这样积极地做亏本买卖,真的好吗?

    虽说上门的病人多了,他就能涨月钱了,可病人越多,自家医馆亏得越多。一想到这儿,他就脑仁子疼。

    尽管姜荷莲子家的医馆门可罗雀,可她家的铺面位于街尾,附近的铺面里十家有九家的门是关着的,由于对比鲜明,开着门的医馆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再加上,先前医馆门口放了好长时间的鞭炮,引来了不少附近的住户前来看热闹。

    这一带的产业都是属于赵四娘家的,由于这些产业位置偏、租期短,很少有住户是为了做生意租用的,大多是贪图租金便宜,租下来暂住的。许家人就是如此。

    不过,姜荷莲子很有想法。她见招租不利,就和赵三娘说,别人不来租房子做生意,那咱就自己做。

    依照南城外的情况来看,肯定不能做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买卖,只能走最接地气的路子。

    于是,姜荷莲子首先在街头开了一家布庄,绫罗绸缎当然是不卖的,就连细布也上架不多,几乎全是些土布。

    这些土布全部出自姜荷莲子家的织布坊,由改进后的织布机织就,绵密结实,极为耐用,再由她家的染坊一染,色彩多样,经水不褪,绝对是土布中的上上之选。

    布本就是好布,姜荷莲子又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综合起来,性价比极高。也就是布庄偏了些,没几个人知道,生意才会一直不温不火。不过,渐渐有了些回头客,那些回头客还介绍了别人过来买。这样一来,最近布庄的生意好了不少。

    光开布庄还不够,她还了在附近开了一家客栈。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开客栈了,早几个月前她就在城里开了一家。

    第一家客栈是怎么来的呢?

    说来话长。原来几个月前赵三娘清点家财时发现,赵四娘这个不靠谱的,她用制糖方从苏记手里换来几间铺面后,居然漏了一间一直没有做安排,就那么白白的闲置着。那可是热门地段的旺铺,还是总共三层带花园的小楼,哪怕不拿来做生意,就是租给人家也是一笔很大的进项,白放了半年,那得白瞎了多少银钱?幸而赵四娘不在家,不然她非得被赵三娘骂个狗血喷头。

    这样的铺子拿来做生意自然是最好的。可那段时间赵三娘忙着接手家中生意,根本没精力再开新铺子,就打算把铺子租出去。姜荷莲子听说后,直接说租就租我吧,赵三娘自然欣然答应。家人都以为姜荷莲子想要再开第二家春华堂,没想到她拿去开了客栈。别看姜荷莲子初涉这个行业,可她把客栈经营得相当不错。

    这一次在南城外开第二家客栈,她只是从第一家客栈里抽调了几个伙计过来,先前的经营方式全部推翻。这家客栈里别说上房了,就连普通客房都没有,清一色的大通铺。除了提供热水外,要啥啥没有。不过因为每晚只收三文钱,还是吸引了一些外地的码头工人前来居住。

正文 第二百九十章 上门道谢

    姜荷莲子不光自己在这里开铺子,还劝赵三娘也一起来开。

    赵四娘家最擅长做什么生意?毫无疑问,当然是吃食生意。

    靠吃食生意起家的赵四娘家做起这门生意来自有一套,他们家把吃食铺子开遍了府城及其周边一带不说,还根据客人定位的不同,将吃食铺子分成了若干个品牌。

    赵三娘见姜荷莲子开的布庄和客栈都那么接地气,她就有样学样,把自家的福源饭食和薯来宝照搬了过来。

    福源饭食是廉价快餐店,里面的菜最便宜的只要一文钱。薯来宝更狠,里面全是以番薯为原料制成的吃食,其中烤番薯一文钱两个,堂食的话还送一碗番薯甜汤,真正做到了一文钱管饱。

    这样的铺子开在大通铺旁边,生意自然不会太差。

    赵三娘看衣食住都齐活了,想着索性凑个整,就把行也包了。于是,她就开了间车马行。

    赵四娘家有木器店,店里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做几辆车自然是不在话下。

    她家还在城外有好几处养殖场,由于兴办养殖场的念头最初源于姜氏想要养猪,就一直以饲养肉猪为主。后来甜品铺子里需要用到大量牛奶,就开始养起了牛。不过,那些牛主要用来产奶,拉车恐怕不行。一直到不久前,她家才开始养起了马骡驴,虽说时日尚浅,未成气候,可几头拉车的牲口肯定还是拿得出来的。

    虽然前来租车的客人加起来总共也没几个,可车马在附近来回走动几趟,也多多少少吸引住了一些目光。

    通过衣食住行全方位无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