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宋老爷子觉得这个新女婿还是挺靠谱的。 可开布行的他忽然串行跑去开医馆,怎么听起来有些不靠谱呢?
说实话,姜宝胜也觉得开医馆不靠谱。可这不是他的主意,是他闺女的主意。在家里头,他得听他媳妇儿的,他媳妇儿呢,事事都听闺女的,因而家中大小决策都得听闺女的,就连生意也不例外。
他闺女早想开间专治外伤的医馆了,只是一则年前事忙,二则大夫难找,这才耽搁了。
至于开医馆靠不靠谱,会不会血本无归,这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了,他只要闺女开心就好。毕竟只有闺女开心了,他媳妇儿才会开心嘛。
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合适的人选,他当然得帮着闺女把人给请回去了。
“其实是阿荷想要开医馆,至于她咋就动了这个念头,我也不太清楚。”姜宝胜道:“不过岳父你就放心吧,阿荷做事素来有成算,既然她决意开医馆,咱这医馆定然能够办好。”
生怕回乡后宋家人依然称呼姜荷莲子为赵元娘会引起她的不快,姜宝胜特意将姜荷莲子改名的缘由说了一遍,还再三要求宋家人也这么喊。经过姜宝胜的反复提醒,宋家人总算是接受了“姜荷莲子”这个有些怪异的名字。
现在宋老爷子见姜宝胜这副对姜荷莲子信心满满的样子,心中暗自点头:元娘,哦不,阿荷这个苦命的孩子总算是有了个疼她的爹爹。
至于医不医馆的,他老人家也就不再过问了。
那厢钱家三口很快商量出了结果,一致决定要去幽州。
这不光是因为姜荷莲子家出的月钱够高,还因为幽州那里有黄丽娘一直牵挂着的人,她很想要回去看一看。
钱家人不光决定下的快,打包行李的速度也飞快,第二天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
这个新组成的家庭行李不多,只雇了一辆驴车就把所有东西都装上了。
于是姜宝胜一行又增加了三个人和一辆驴车,队伍越发庞大,一行浩浩荡荡地涌向幽州。
姜宝胜一行抵达幽都府时,宋氏尚在屋里坐月子。当她听说不但姜宝胜回来了,就连她娘家人也统统回来了,顿时惊喜万分。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就要出去迎接,好不容易才被姜荷莲子劝下了。
宋氏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将娘家人盼回来,越想越激动,不禁喜极而泣。这可把姜荷莲子吓坏了,生怕她娘把眼睛给哭坏了,忙把刚进门来的宋老太太请了过来,和她一起宽慰宋氏。两人轮番劝了许久,宋氏方才渐渐止住了泪水。
宋氏无法亲自出面,便再三嘱咐姜荷莲子,一定代她要好生招呼宋家人。
姜荷莲子对她娘提出的要求,从来就没有不应的。
她寻思,家里就她和叔叔两个人,实在招呼不过来这么多人,就将赵四娘一家请了过来。
当天晌午,姜荷莲子在这一带最有名的酒楼订了两桌菜,宴请众人。
原本按照姜荷莲子的设想,准备依照静海宴客的规矩,分为男人一桌,女人一桌。
可宋老爷子和赵永忠商量之后,决定不这么安排,只说大家都是亲戚,这么坐太见外,还是按大人小孩分好了。
姜荷莲子猜想,这多半是个借口。她曾听她娘说过,宋家的爷儿们都爱来上一杯,她娘在未出嫁前没少被宋老爷子支使着去村口打酒。可在过去的几年里,宋家连温饱都难以为继,哪里来的闲钱去打酒?如今还不容易有了个做酒席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把这几年欠下来的都补回去。打算大喝一场的大人们肯定是嫌小孩子碍事儿,这才找了个借口把他们支开。
姜荷莲子也不说破,就安安静静地坐了下来。可让她郁闷的是,她虽然“高龄”二十,但由于尚未成亲,就被宋老爷子赶到了小孩子这一桌上。
他们这一桌上一共坐了九个人,除了姜荷莲子外,分别有赵四娘家的三姐弟,宋知言和宋知辞两兄弟,还有就是宋云脂和她的一双儿女。
宋云脂的龙凤胎闺女宋晓贤和儿子宋知语今年五岁,已经可以独自吃饭了。这桌上只有刚出生不久的宋知辞需要照顾,这会儿他正被宋云脂搂在怀里,等委托酒楼熬好的米糊一来,他就有了口粮。
至于为何不喂宋知辞母乳而要喂他米糊,那是因为他的娘亲在坐月子的时候被宋知言惹出来的弥天大祸给吓着了,不但奶水一下子给吓没了,还给吓出了一场大病。无奈之下,她不得不把宋知辞交给宋云脂照看。同样没有奶水的宋云脂只得想方设法换来一些白面,混着玉米面儿熬成糊糊来喂养宋知辞。后来姜宝胜来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特地寻来了上等精米磨成粉,宋知辞这才吃上了米糊。
对于宋家的近况,早在姜宝胜带着宋家人返回幽州之前,姜荷莲子就从邢镖师那儿有所了解了。
当年宋老爷子宋静德和宋老太太李氏跟他们的儿孙们一起被流放到了幽州。宋家长子宋承礼和他媳妇高氏成亲多年无子,到了胡逗洲后,忽然“老树开花”,生下了儿子宋知辞;宋家次子宋承义多年前就成了鳏夫,不过他媳妇在过世前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宋知言;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宋家次女宋云脂。
以上的情况和姜荷莲子前世所知的并无出入,全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可奇就奇在,她的小姨,也就是宋老爷子的幺女宋云脂居然有了一双儿女。
据姜荷莲子所知,她的小姨在流放之前并未成亲,即使是现在她也依然梳着姑娘头,那她那俩孩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更让她诧异的是,前世并没有听说有这件事,怎么今生就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两个小人儿了呢?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寻找住所
第二百五十三章 寻找住所
姜荷莲子百思不得其解,想问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只好笑着劝菜。
席上,姜荷莲子听说宋知辞已经能够吃些蛋羹,就忙把伙计叫了过来,让他端三碗炖得嫩嫩的蛋羹上来。细心的她还特地嘱咐道,蛋羹里除了少量的细盐和猪油,其它佐料一律不要加。
不多一会儿,三碗粉嫩的蛋羹就呈了上来。除了给一碗宋知辞外,另外两碗则分别端给了宋晓贤和宋知语小姐弟。
其实,今天宴席上的菜肴随便哪一道都比蛋羹强太多了,姜荷莲子就是不给小姐弟安排蛋羹,也不会显得厚此薄彼。
可姜荷莲子就是觉得,那两碗蛋羹该上,不是说这对小姐弟就缺这口吃的,而是想给他们一种被人关心、受人重视的感觉。
是的,通过短暂的相处,姜荷莲子就看了出来:宋云脂对待侄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恨不得掏心掏肺,可对她亲生的儿女却很是冷漠,隐隐还透着几分厌恶,在有意无意地忽视着这两个孩子。
姜荷莲子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在她想来,无论如何,孩子是无辜的,既然把他们带来了这个世上就该好好对待他们,绝不该因为大人之间的恩怨而迁怒于他们。
小姐弟或许是感受到了姜荷莲子的善意,朝她甜甜一笑,很高兴地舀起蛋羹吃。
姜荷莲子坐的桌子上只能光吃饭,没有酒喝,自然不及那张正在劝酒的桌子上热闹。
这会儿那张桌子上已经喝过一轮,脸颊泛红的宋老爷子谈起了以后的打算。
当年宋家前脚出事,后脚就被除族,宅子田地一并被族里收了去。别说宋家已经无法回去,就算能够回去,也不想回去再见那些无情无义的族人了。于是宋老爷子就打算移居别处定居,大闺女家所在的府城自然是首选。想要定居府城,最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换句话说,当务之急是在府城找到一处合适的居所。
姜宝胜在送宋家人回来的途中就已经获悉了宋老爷子的打算,当时他就极力邀请宋家来自家住,不过宋老爷子谢绝了。如今姜宝胜再次诚心邀请,宋老爷子依然婉拒了。
春华堂的后院方才宋老爷子也看了,地方确实是不小,可他家共有十口,要是全都住进去的话肯定会很拥挤。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娘家人总住在女婿家也不是一回事儿,哪怕姜宝胜不介意,他们自个儿也不好意思。
“宝胜,你的好意咱心领了,可这真不合适。”宋老爷子见姜宝胜还要劝,忙道:“要不这样吧,宝胜你在府城人面广,就麻烦你帮咱找一个靠谱的中人,让他给咱介绍一处合适的宅子。”
宋老太太补充道:“房子也别太大,两间就足够了。泥房草房无所谓,哪怕破一点也行,只要租金便宜就好。”
姜宝胜见老两口态度坚决,不好再劝,就搜肠刮肚地寻摸起合适的中人来。
坐在一旁的赵永忠听了,接下这话茬道:“宋伯父,你要是不介意住去城外的话,我这里倒是有几间房子可以供你挑选。”
宋家缺房子住,而赵四娘家最不缺的就是房子了。
想当初,赵四娘时不时就去城外转悠。城外的荒地,尤其是东城外的荒地,但凡能买的她都花钱买了下来。地皮一到手,她就做了详尽的规划。如今那些曾经的荒地已经渐渐变成了作坊、商铺、住宅和仓库等,相互之间连有平整宽阔的道路。
如此浩大的工程,无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依照赵四娘家的实力,绝对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部完工,只能够分阶段进行。
众多工程中,作坊是第一批竣工的,如今已经部分投入使用。剩下的商铺和住宅等依然在建,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好了。可无论是先前理事的赵四娘,还是现在当家的赵三娘,都没有一点儿招租的意思,就让那些商铺和住宅一直空着。
赵永忠夫妇觉着,就那么空着实在太可惜,听说宋家想要租房,就很热情地邀请他们去那些空宅子里住。
姜荷莲子闻言,暗道:要是四娘回来,知道你们把她的宅子随便许人,肯定得跟你们急。你们是不知道,四娘可是打算靠那些产业发家致富的呢。
当然了,姜荷莲子这话只是在打趣赵四娘。
在不久的将来,幽都府东城外的海港码头将会成为全燕国最繁华的码头,每天都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客商。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幽都府城将会大幅向外扩张。换句话说,如今城外的荒地将会被划入府城之内,城外尤其是东城外的地价将会随之暴涨。
此事当初是由姜荷莲子告诉赵四娘的,赵四娘为了表示谢意,主动给了她三成城外产业,她不收赵四娘还不乐意,最后硬塞了给她。由此可见,赵四娘出手大方,绝非小气之人。
如今不经赵四娘的允许从中无偿借用一套房子,她回来之后或许会嘀咕两句,说不定还会开个家庭会议狠批一顿,却绝不会真的动气。
因而,姜荷莲子便没有出言阻止赵永忠夫妇的提议。
对于蜗居过地室的宋家人来说,能有个容身之处就很好。尽管赵永忠所说的房子远在城外,也不知道那些房子怎么样,可听说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向他家收取租金时,宋家人立刻就心动了。一用完饭,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跟着赵永忠夫妇去城外看房。
如今赵四娘家已经有两块附有住宅的商业区竣工了,一块在东城外,一块在南城外。
东城外直通海港,从长远目光来看,相比起南城外,那里更具投资价值,因而赵四娘在那里下的工夫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可想而知,东城外的住宅要远胜于南城外的。
不过,赵永忠夫妇并没有带宋家人去东城外看房,而是带他们去了南城外。
正文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
这倒不是赵永忠夫妇小气,不肯把最好的房子借给宋家人住。 实在是东城外自打禁海之后就人迹罕至。白天还好,那里还有不少赵四娘家请来干活的工人,尚有一丝人气,可一到了晚上,四下一片死寂,冷清得让人心慌,真心不是宜居置地。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赵永忠夫妇才会拿住宅条件稍次但附近相对热闹的南城外的房子给宋家人挑选。
那些房子虽在城外,但就靠在南门附近,据此并不太远,坐车半个时辰左右就能到。它们并非单纯的住宅,居住只是其用途之一,再说的直白些,它们是前店后家的商铺。前面有三间门面房,中间有个小院子,后面才是三间住人的房子。
宋家人见赵永忠夫妇带他们来看的房子居然是青砖瓦房,前后加起来总有六间,当时就震惊了。毕竟宋家人从胡逗洲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城郊房子大多是低矮的草房或泥房,每户人家的房子也不会太多,顶多也就三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