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文采风流 >

第69章

重生之文采风流-第69章

小说: 重生之文采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轰动。

《每日娱乐新闻》跟《东北晚报》同步发行,所以一上市便占据了渠道的便利,第一天就卖出了五十八万份的超高销量。而王诚更是变态的每天更新一万五千字,打破了张铎的之前保持的日更万字的记录。连周明德都看的咋舌,心说这写惯了文言文的人,要是改写白话灌起水来,却是谁也比不了啊!

王诚的《龙行天下》一出,世面上的武侠小说则成了三雄争霸的局面。而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京城晚报》则做了一个华夏畅销连载排行榜,其中名列第一的正是气势磅礴的《射雕英雄传》,排名第二的是《多情剑客无情剑》,而王诚的《龙行天下》则排在第三。

这个榜单却看的王诚怒火中烧,他的用心之作居然被排在了第三位,这《京城晚报》分明是纯心恶心他啊!哼,谁让他们目光短浅,固步自封,能有今日却是咎由自取。王诚在心中想道。

《京城晚报》觉得小说对它的影响已经不大,所以在王诚走后,继续主推历史演义类小说。奈何后续主笔的作者跟王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导致小说读者大量流失,日均发行已经跌到一百六十万份以下了。如今推出了这么一个华夏畅销连载排行榜,因内容极易引起关注,倒是让销量小涨了一下。

华夏畅销连载排行榜,被读者们称做现实版的百晓生兵器谱。因头三部小说的排名,而引起广泛的争论。因为《射雕英雄传》和《多情剑客无情剑》风格迥异,“星仔”的小说迷也分成了两派,加上王诚新作《龙行天下》的书迷们,三伙人在报纸上,刚刚兴起的论坛上,教室里,公司中,小区内,但凡有小说迷聚集的地方,便吵的不可开交。

“射雕迷”嫌李寻欢把心爱的女人拱手让人,不如郭靖在爱情的选择中那么坚定执着。“飞刀迷”嫌《龙行天下》中的老太监刘荀武功太高,形同鬼魅,武功那么高的人怎么会去做太监,难不成是当了太监才练的。《龙行天下》的书迷嫌“射雕”和“飞刀”的历史厚重感不足,哪有皇帝、太子、贵妃和王子间的争斗来的精彩刺激,总之舆论乱的一塌糊涂。

既然是武侠小说,大家说来说去还是谈到小说中人物的武功问题。此刻的郭靖距天下第一高手还有一段距离,而对于射雕中的第一高手王重阳,书中具体描写不多,仅知道他的功夫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高上一筹,外加克制欧阳锋的蛤蟆功而已。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武功更是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人物之间更多是智谋、心性、人格的较量。

而到了《龙行天下》中,王诚对宪宗皇帝的贴身护卫老太监刘荀的描写就极为骇人了,已经达到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地步。如果说还有哪个武侠人物能与其比肩,也许只有《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了。

这就更让读者惊奇了,如此厉害的老太监,练得到底是什么功夫。他究竟是先练功,后当的太监,还是先当了太监,才练的功。可惜这些疑问,王诚在小说中却没有解答。

张铎听说王诚改写武侠小说,便找来《龙行天下》看,却也被其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所吸引,不由感叹王诚的盖世才华。同样的桥段,大神能写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而扑街写手却只会写地乱洒狗血,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自己若非有前世的记忆相助,却是拍马也不及这等大神啊!

时间进入六月份,武侠小说市场,依然是三雄争霸的局面,《射雕英雄传》胜在大气磅礴,人物性格鲜明。《多情剑客无情剑》好在意境悠远,情节生动。而《龙行天下》则更靠情节取胜,整个故事环环相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加上每天一万五千字的超多更新,风头直追排在前面的两部小说,奈何却怎么也追不上。

因为在行文风格方面,《龙行天下》更接近前世的网络小说、爽文,虽然故事精彩绝伦,扣人心弦,却没什么内涵。以致于评论家对它评价比《射雕英雄传》和《多情剑客无情剑》低了不少。而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到能接受小白爽文的地步,所以艺术成就上的缺陷,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它的销量。

对于外界的这些纷争,张铎却不太在意,老老实实地上课、写书。有空闲就陪着秦兰四处逛逛,偶尔也会找周强许枫喝喝酒,次数却不是很多了。

人的爱好是会随着自己的境遇而变的,前世自诩怀才不遇,便喜欢借酒浇愁。如今意气风发,却连酒都不爱喝了。如今的张铎,对于酒宴这种事一向是能躲就躲,可今天的这场酒席却躲不掉。

原来金玉堂的京城之行十分顺利,金家老爷子在看到张铎写的前二十四章《亮剑》后,勾起心中尘封的往事,找来几个老战友,喝地叮咛大醉,又哭又笑又唱歌,却是把保健医生和金家的晚辈们吓的够呛。

酒醒之后的金老爷子,吩咐金家的晚辈们尽自己的能力帮金玉堂把《亮剑》拍出来,旁的先不说,找一个师协助拍摄是没问题了。

得到老爷子的肯定答复后,金玉堂回到滨城,叫来宋思危、张铎、陈飞扬一起庆祝,同时也要考虑剧组筹备的事情。

四个人在君胜酒店开了个包房,边吃边商议。宋思危率先说道:“我说下我的想法,陈导早年出身京城电影制片厂,参与过《大决战》这类战争大片,其他的战争片也不知拍了多少,所以我认为陈导作为《亮剑》的导演是完全没问题的。你们什么意见?”

张铎看了下金玉堂,金玉堂便说道:“我觉得可行,另外可以由张铎出任监制,我担任制片,这样这部电视剧的主旨就肯定不能跑偏了。”

张铎说道:“我同意你们的意见,陈导也算是我的老师,对于他的功力,我还是比较信任的。”

陈飞扬见三位老总都支持他出任导演,喜不自胜,心说当初真是没白给张铎打下手,哪能想到他居然一眨眼就成为公司的副总了,还让自己有机会执导这么一部潜力无限的作品。

作为公司唯一的一名签约导演,陈飞扬自然已经看过《亮剑》的小说版,在震惊之余,却时常考虑这部小说如果拍成电视剧会产生什么后果,每次想来,都觉得会引起轰动。原以为张铎还会在过把导演瘾,那知天上掉馅饼,却是落在自己身上。

陈飞扬谦虚说道:“三位老总放心,我一定把这部电视剧拍好,另外张总是原著小说的作者,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尽管放心提出来,不用考虑太多。”

金玉堂取笑道:“你这老小子,伯父给你取名飞扬,你却如此低调,不觉有愧吗?”

陈飞扬嘿嘿一笑道:“唉,什么高调、低调,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混口饭吃而已。”

宋思危笑着摇摇头,望着张铎,张铎也笑着摇头,没说什么。这陈飞扬,空有技术,却没什么想法。也许在他看来,现在在万邦当签约导演,跟从前在京城电影制片厂上班并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混口饭吃。像他这样的人,一辈子成不了大导演,却绝对会衣食无忧。

当然,说陈飞扬没想法,是指他没有成为大导演的野心,没有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但就电视剧导演而言,还是很合格的。

这部电视剧,有张铎垫资五百万先行筹备,而金玉堂更是从金家拉来了两千万的资金。毕竟老爷子发了话,让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以尽管家族中有人对投资影视剧不满,可还是拿出了一部分流动资金,投入进来。

“玉堂哥,这两千万怎么算啊?”张铎开口问道,前世《亮剑》可是拿到年度收视冠军,更是成为少有在所有卫视都曾播出过的战争剧,一些电视台甚至将其作为“救市剧”不断重播。

5年内重播3000次,可以想象它能带来多少广告收益。张铎这五百万投入将来是要分红的,却不知金家这两千万算成什么性质。

金玉堂则有些尴尬地说:“算是给我们万邦的低息贷款,风险还是要我们自己担的!”

第092章送审

张铎听了,心中却十分欢喜。因为金家的资金仅作为贷款而不参与投资,便不能分享到《亮剑》收视火爆所带来的收益。要知道,前世的央视在《亮剑》二轮重播上“大意失荆州”,损失的广告收入都有2000万。

《亮剑》最初是被地方台购买的,但央视横空杀出,抢到了首播权。不过当时也没有料到《亮剑》能够大火,很早就把二轮播放权卖了出去,结果《亮剑》不仅一举拿下央视全年收视冠军,而且地方台重播也是收视红火,光是东方卫视就重播了两次,每次收视率都排名前列。

因为地方台到处重播《亮剑》间接影响了央视广告收入,保守估计央视提前卖掉二轮播放权,广告收入损失最少2000多万元。可见《亮剑》的吸金效果是多么的惊人,金家的资金不参与投资,却是再好不过。

张铎脸上却不动声色说:“这样啊!看来他们对《亮剑》的信心并不是很足啊!”

金玉堂苦笑道:“阿铎,不管信心足不足,做投资都不能孤注一掷,规避风险是每个投资人都要考虑的,除非你能重活一次,而且不用考虑‘蝴蝶效应’。说实话,现在影视投资风险挺大的,他们提供贷款而不是参与新剧投资,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毕竟谁都知道我们公司的《天龙八部》还迟迟不能上映呢!”

张铎心说,我还真的是重活了一回!不过随着我折腾的越来越欢,这蝴蝶效应也会越来越大吧!

“玉堂,现在‘反三俗’运动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我觉得咱们该考虑公关的事了吧!这《天龙八部》拷贝总在公司扔着也不是回事儿啊!”宋思危喝了口酒,缓缓说道。

金玉堂启开一瓶啤酒,倒入杯里说:“嗨,别提了,回京的时候,碰见我一发小,就在广电上班,说他们现在严着呢,估计还得等等!”

听了这话,宋思危面色阴沉、瞳孔微缩,低头不语,张铎也觉得有些尴尬。

金玉堂举起酒杯,跟大家干了一个后,笑着说:“别想那些了,现在着急的可不是我们一个,松江卫视可比我们急多了。等这阵风头过了,不用我们出面,松江卫视的人就会到广电上串下跳,忙着过审核。”

宋思危“嘿嘿!”冷笑:“谁让咱们是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呢!咱们万邦把电视剧拍了出来,松江卫视正该负责搞定广电,他们总不能以为出了钱,就等着收钱吧,哪有这样的好事!”

金玉堂也“嘿嘿!”笑,“正该如此,我看过些天可以催催沈清。”

张铎望着两个无良大少,心中颇为无语。几个人喝了一阵也就散了。

正所谓,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随着张铎垫资的五百万和金家提供的两千万低息贷款陆续打进公司的账户,万邦影视解决了资金不足这个最大的问题后,便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始了《亮剑》的筹备工作。

宋思危本来还想依着“利益均沾”的原则,拉松江卫视一起投资《亮剑》,却被松江卫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沈清气地都不行了,心说之前投的一千四百万还没看见回头钱呢,你还来拉投资,要点脸不?

宋思危又想找人分担风险,却被张铎拦住了。“宋总,我也是咱们公司的股东,所以之前垫资的五百万并不参与投资,顶多算我个人借给公司的。如果你一定要找人参与投资的话,我这边倒可以再拿个几百万。”

宋思危扶了下眼镜,笑着说道:“阿铎,想不到你还蛮有钱的啊!几百万的投资,眼都不眨一下!”

张铎微笑道:“最近又进了一些稿费,反正在银行里放着也是放着。”

“阿铎,你知道我名字的来历吗?”

“自然知道,居安思危嘛!”

宋思危笑着说:“不错,正是居安思危。作为商人,我追求的是利润,厌恶的风险,因为影视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了,能吃独食固然好,可一旦投资失败,也许几年都缓不来的。”

张铎不以为意地说:“我的主营收入不在这里,便是亏上一些,也伤不了我的根本,所以有好机会投资,却是不怕风险大的!”

宋思危闻听,先是愕然,随即摇头笑着说道:“你啊,还真是霸气十足,却也有那个资本。好吧,既然你执意投资。就再拿五百万,连上之前的五百万,一并算成你在《亮剑》上的投资,怎么样?”

“都说好了,之前算我给公司先垫着的?”

宋思危摆手道:“我算看出来了,你对《亮剑》信心十足,是想在这上面赚一笔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影响你做投资,公司怎么好无偿占用你的资金,就这么说定吧!”张铎也就没在推辞。

《亮剑》筹拍的工作提上日程,最先需要搞定的就是剧本。张铎畏惧辛劳,没有担任编剧。可出于对风险的畏惧,最后还是参与到剧本改编中。

筹拍的《亮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