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文采风流 >

第227章

重生之文采风流-第227章

小说: 重生之文采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张铎有生气的苗头,金玉芝背过身去不理他。张铎伸手去搂,金玉芝把张铎的手甩开,俩人闹了会小别扭,也就渐渐睡着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剧组照常拍戏,只是金玉芝对宁黛儿依旧看不惯,虽不像《大话西游》时那样从不照面,可戏外的时候俩人却从不说话。

开机一周之后,李文峰跟宋思危的商谈结果出来,江南影视集团投资两千万,使《鹿鼎记》的投资总额达到一个亿,让张铎手中的制作经费更加充裕。

张铎在剧组中悠闲地拍着戏,这一天却忽然接到唐天豪的电话。老唐在电话中抱怨道:“张少,《松江晨报》的销量已经跌到一百八十万份了,您看是不是让《诛仙》在上面连载啊?”

《笑傲江湖》连载结束之后,唐天豪觉得《鹿鼎记》武侠不武侠,历史不历史,怕比不过周岳敏的《东方修士》,建议换一部。张铎那时没什么空暇,就建议他去万盛小说中文网找写手。

唐天豪按照张铎的吩咐,选了一个擅长仙侠文的作者,让他在《松江晨报》上写连载。最初还好,那名作者构思新奇,才华惊艳,小说的故事框架搭的极好,评价倒还不错,只是到了后期却是各种崩溃,连带着报纸的销量都下降许多。唐天豪没了办法,才向张铎求救的。

张铎自家人知自家事,如今《诛仙》已经出了五本,故事接近尾声,好评渐少,恶评渐多,就算连载到《松江晨报》上,恐怕也挽不回颓势。

张铎思索一番,道:“老唐,《诛仙》没剩多少了,与其刊登它,不如我再开本新书了!”

唐天豪等的就是这句话,大喜道:“张少,可有思路?”

张铎道:“还需要再想想,你等我一天,我明天给你答复!”

唐天豪说好,临挂电话前,又说了一句,“对了,张少,咱们滨城新成立了一家杂志社,创办人是松江大学的一名学生,叫王泽如。”

张铎闻听,心中一动,道:“那杂志刊登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唐天豪道:“主要是刊登一些灵异类的鬼故事,在学生中卖的极好,张少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张铎“嗯”了一声,表示会考虑一下。挂断电话之后,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滨城市松新区CBD的一间高档写字楼内,王泽如望着自己的杂志社,心中豪气顿生。他是松江大学的大三学生,去年夏天一开学,就相中了许清宁,对其展开疯狂追求。奈何许清宁对他从来都是不假辞色,无动于衷。而他又瞧见许清宁跟张铎的几次来往,心中暗恨。

不过张铎现在在滨城根基甚深,不是他能轻动的。而许清宁也颇有来历,让他有些忌惮。是以王泽如收了怨恨之心,起了竞争之意。他的文采自是不能和张铎相比,为人却颇有手段。

王泽如先从开地产公司的舅舅那里,借了一百万,然后凭借家里的关系,很轻松的就申请下杂志社的牌照,创办了《如风》杂志。

在创办杂志的最初,他想弄成一本八卦杂志,专门炮制张铎的绯闻,给他抹黑。但是当他把杂志弄起来,王泽如却不再意气用事,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之后,确定了《如风》杂志的市场定位,那就是针对中学生为主的悬疑惊悚期刊。

在家里的帮助和自身的运作之下,《如风》杂志一经上市就风靡东三省,半个月内销量突破十万册,成为杂志界的一匹黑马,王泽如的大名也开始为期刊界所熟知。

松江大学的一间教室内,王泽如指挥着几个学生把成包的杂志搬了进来,校学生会的主席则站在讲台上说道:“这边摆的是中文系主席王泽如最新创办的《如风》杂志,王主席才思敏捷,能力不凡,还没毕业,就创下了一个偌大的《如风》杂志。一经推出,引起极大的轰动,抢购如潮啊!王主席创业不忘母校,特地拿回三千册,送给咱们学校的学生。大家按照每个班级,一个寝室一本杂志的标准领取。”

校学生会主席的话说完之后,学生会的这些部长、干事,各个学院、系的学生领导们,开始有条不紊地领取着杂志。

许清宁是中文系学生会的一名干事,被通知要过来开会,可到这之后才知道是王泽如发杂志。许清宁默默地做着事,跟着王泽如和其他几名干事把杂志搬回中文系的教学楼,再通知各班的班长来领取。

其他几个干事出去打电话,就留王泽如和许清宁在教室里。许清宁有心想出去,王泽如却拦住说道:“清宁,我办的这本杂志,半个月之内,销量突破的十万册!”

许清宁听了,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句,不动声色,王泽如却开始生气了。有什么比你费劲心机,想去做点事给喜欢的人看,结果对方却无动于衷更令人气愤的。

王泽如又说道:“清宁,你想不想到杂志社实习,来我这里当编辑怎么样?”

许清宁摇头道:“我现在只想好好读书,实习的事情,还是大三大四再考虑吧!”

王泽如毫不气馁,道:“清宁,我这本杂志,是重金向国内几个著名的惊悚悬疑作家约的稿,里面的故事非常好看。你自己拿一本看?”

许清宁淡然一笑,道:“我是女孩子,胆子很小的,最怕看惊悚悬疑的东西了。别说是里面的故事,就是它封面上满是鲜血和獠牙的鬼脸,都看的我胆战心惊。所以王主席,您看我能先离开一下吗?”

王泽如闻听,恨得牙都痒痒,板着脸说道:“清宁,故事终究是故事,你也不是小女孩子,更需要锻炼一下,这里的工作可少不了你啊!”

许清宁闻听,笑而不语,王泽如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心中怨恨,也就不再说话了。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各个班的班长就都来了。03级中文系一班的班长是张铎,只是因为他总不在学校,竟成了荣誉班长,班里、系里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找武天。

武天进来时,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进屋后找靠后的桌子坐下,铺开报纸继续看。王泽如上台本想说两句,见武天如此不尊重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道:“武天,什么报纸看的那么入迷,系里开会,就不能等到回宿舍再看吗?”

武天抬头,有些激动的说道:“《松江晨报》上面连载的张铎最新小说,这一期的报纸早就卖光了,我还是跟别人借的,看完要赶紧还回去的。”

教室里其他几个班长闻听,一个个面色激动,围上武天说:“哎,老五,张铎新书讲的什么啊?”

“老五,看完了借我瞧瞧呗?”

王泽如原本就是生了一肚子气,再看此刻的场景,顿时怒不可遏,“咣咣咣”地狠敲了几下桌子。喝道:“安静,都给我安静!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能不能有点素质。这是系里开会吗,我看这是菜市场!”

系里的一名部长连忙劝王泽如消气,劝大家安静一些。被几个班长一闹,王泽如也没了长篇大论的心思,简单的说了几句,让各个班长根据自己班的寝室数来领书,就下来了。

武天等人都是才入大学的新生,一个个踌躇满志、自命不凡,还不觉得王泽如的成就有多么难得。反觉得他仗着自己是系学生会主席,不给他们面子,是以武天等人也都对王泽如愤愤不平。

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有些诡异。王泽如哭丧着脸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生着闷气。武天等人一边领杂志,一边小声地抱怨。分完杂志的许清宁却忽然对武天说道:“武天,你这份报纸,能借我看一会吗?”

武天听了先是一愣,心中犹豫了一下,随后笑道:“可以啊,嫂子要看,尽管拿去!”

许清宁嗔怒道:“武天,你要是再乱说话,别说我跟你翻脸啊?”

武天有些谄媚地笑道:“好,算我说错了,你要看就先拿去,不急着还我!”

许清宁接过报纸,随口问道:“张铎的新书讲的什么啊?”

武天道:“这书叫《鬼吹灯》,说的是盗墓寻宝的事,不过开篇的鬼怪故事也挺刺激的!”

二班班长说道:“鬼吹灯,光听这名字就有些幕虐。 �

武天笑道:“反正我觉得挺刺激,挺好看的!”

许清宁翻了翻,对武天笑道:“我尽量快点看完,谢谢你啦!”

武天笑道:“不用,小事一桩!”

王泽如却忽然起身,摔门而去,看的教室里的人面面相觑。好半晌,武天才说了句:“他吃枪药了,怎么跟有病似的!”其他几个班长,也纷纷“是啊是啊”的附和起来。

第316章人点烛,鬼吹灯

武天等人并不知王泽如为何突然离去,许清宁虽知却不点破,拿了报纸径自回了宿舍。其他三个女孩都不在屋,许清宁回到床上,摊开报纸,看了起来。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讲述了三位当代摸金校尉,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沙漠、雪山、森林、峡谷、急流、草原、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四伏的陷阱,步步惊心,环环紧扣,超越极限与想象力的挑战,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

‘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之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传这是祖师爷所定的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千年传承,不得破。有谚为证: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蜡,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水银癍,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许清宁看了开头的这段简介,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副画面,在阴森恐怖的古墓中,盗墓者点燃一支蜡烛之后,企图盗取金银珠宝。而蜡烛旁边,一个模糊的鬼影,正试图将烛火吹灭。安静的寝室里,想到这个画面的许清宁有些害怕,却又感到无比的刺激。

许清宁继续看下去,这期一共连载了一万多字,主要讲述了胡八一的祖父胡国华的那段传奇经历。特别是白纸人那段,看的许清宁一颗心跳的好快。看完之后,即觉得刺激,又期待起后面的剧情来了。

许清宁躺在床上,踌躇半晌,终于决定给张铎发一条短信,上面写道:“看了你的新书鬼吹灯,非常的精彩,期待后续!”

张铎正在拍戏,手机调成了震动,中间休息的时候才看到短信,瞧见之后,随手回了一条:“我会努力写的,谢谢!”

写完《鹿鼎记》之后,张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抄那本书好,听说王泽如在弄惊悚悬疑杂志后,张铎心中一下便有了主意。

盗墓流两大圣经《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张铎都看过,比较而言,《鬼吹灯》的故事给他的印象更深一些。特别是胡国华那段鼠友与白纸人的故事,便是在前世未曾过目不忘的时候,张铎也是始终记忆犹新。

而重生之后,他连那段引子都记了下来:“盗墓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压制,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盗墓是一门技术,一门进行破坏的技术。古代贵族们建造坟墓的时候,一定是想方设法的防止被盗,故此无所不用其极,在墓中设置种种机关暗器,消息埋伏,有巨石、流沙、毒箭、毒虫、陷坑等等数不胜数。到了明代,受到西洋奇技淫巧的影响,一些大墓甚至用到了西洋的八宝转心机关,尤其是清代的帝陵,堪称集数千年防盗技术于一体的杰作,大军阀孙殿英想挖开东陵用里面的财宝充当军饷,动用大批军队,连挖带炸用了五六天才得手,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盗墓贼的课题就是千方百计的破解这些机关,进入墓中探宝……。”

张铎心中决断之后,每天写一个半小时,存了十万字的稿子后,便一股脑发给了唐天豪,让其在《松江晨报》上连载。结果一经推出,果然引起了轰动。

“人点烛,鬼吹灯”,各种盗墓术语,席卷华夏。书中对于盗墓各种各样的规矩也为读者们所津津乐道,如鸡鸣灯灭不摸金;墓室只准进一次;遇到同行不能陷害,反而要相互护持,而且还要由先来的同行先取等等。

从墓中盗出来的东西不能称为冥器只能称之为明器,还有在盗墓的时候不能说是开棺只能说升官发财,因为在墓地之中棺与冥都是语言禁忌。

鬼吹灯之所以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除了张铎的盛名之外,更主要是因为鬼吹灯满足了读者猎奇的心理,更有一些胆大的读者,居然产生了盗墓的念头,为了一试身手而被警方抓获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个世界中,盗墓小说是个新题材,其本身一直被民间传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跟以前流行过的公案、官场、探案、言情、武侠、仙侠相比,盗墓是独辟蹊径!

再则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尽曲折。文风基本是平铺直叙,纯口语化,但情节很是跌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