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傲气凛然 >

第25章

傲气凛然-第25章

小说: 傲气凛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溢茗自然而然地成了洪门“义”字辈的俊杰。

    半年多时间,雅安王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川西道最大的盐茶、洋油和工业品批发商,势力范围逐渐向甘孜等广大藏区延伸,据说王老爷子的三公子王谦和九个知书达礼的得意门徒已经到了成都,很快就会进入即将开学的陆军速成学堂深造,王氏一门踏入军政界光宗耀祖是迟早的事。

    至于萧溢茗当初被打得半死、半年后神不知鬼不觉除掉仇人的壮举,更让江湖人物津津乐道,尽管此时官府早已做出“城防军江姓棚目纯属酒后失足溺水而亡”的权威结论,但谁也不能阻止流言的暗中传播,不管别人信不信,军中某些人和江湖人却信了,而且有了“萧溢茗年纪轻轻却阴狠狡诈”的说法。

    萧溢茗很有自知之明,处之泰然,从不骄傲,原来如何待人接物,现在也是那样,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诚恳实在,知书达礼”的气度所打动,成都商界私下流传这么一句话:只要能攀上小茶壶的边,就不怕赚不到大钱。

    这也是萧溢茗比较恼火的事情,“小茶壶”这个雅号恐怕这辈子甩不掉了,更让他恼火的是,东门开水泥厂的张老爷如今得意非凡,逢人就说小茶壶是他后辈子侄,如今大名鼎鼎的“萧溢茗”这个大号,还是他在青羊宫山门前给小茶壶取的,那时候小茶壶尚是个落魄的茶馆小二,全成都唯独他张某人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这是匹即将飞黄腾达的千里马。

    萧溢茗恼来恨去,最后反而气得笑了,小茶壶就小茶壶好了,随便叫,老子就他娘的市井出身怎么了?亲民啊!邓掌柜到处宣传的说法不是流行起来了吗?老子是韩信转世投胎,忍辱负重志在万里,将来能否封侯拜相不说,至少老子有花不完的钱,别看那些人满街吹嘘,见了老子的面,谁不客客气气叫声“萧爷”或者“小爷”?

    “百翠楼”的熊老板以及全城的妓院老板,如今都很感激萧溢茗,正是萧溢茗的一份报告,新年没几天,总督大人亲自发话了:取消合法妓院和说唱茶楼门前的“监视户”木牌,警察总局及各级警局,从此不再对这些合法娱乐场所进行监控。

    腊月二十三那天下午,萧溢茗领着一群弟兄和侍卫,冒着雪,骑着马,风风光光地到“百翠楼”接走自己的姐姐。

    心怀感激、也希望趁机拉紧关系的熊老板非常会做人,像送自己女儿出门一样,提前准备好三辆大马车,一辆载人,一辆载崭新的锦被和布匹,一辆载着易姐用了好多年的乐器和梳妆台。

    老鸨陆妈妈领着一群千姿百态的姑娘,搂着易姐不放手,一个个千叮万嘱,哭得死去活来,弄得毫无准备的萧溢茗无比感慨,此事自然又成了全城街谈巷议的轶事。

    新历一九〇八年二月二日,光绪三十四年大年初一,连续多天的温暖的阳光,让节日中的古城到处喜气洋洋。

    上午十点,从总督衙门出发的十几顶轿子,在百余名侍卫的簇拥和沿街警察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穿过繁华的陕西街、文庙街,开进气象一新、宽阔坚实的武备街,马上的百余侍卫早已前来参观过这条堪称建设奇迹的崭新街道,可现在仍觉得没有看够,眼睛不时望向道路两旁新颖气派的双层骑楼。

    “停下!”

    总督发话,长长的队伍随即停步,成百上千看热闹的游人,争先恐后地伸长脖子。

    厚实的长绒轿帘掀起,总督大人赵尔巽在师爷和侍卫长的掺扶下钻出轿子,望着脚下坚实平整的三合土道路,再看看街道两旁长长的骑楼,忍不住深吸口气,啧啧称叹。在此之前,每天他都会接到武备街和陆军速成学堂的修缮改造报告,但怎么也没想到,工程如此巨大,建设速度如此之快,效果如此之好。

    得意非凡的钟颖早已翻滚下马,一路乐不可支地小跑过来,总督震惊得下轿细察,是他最想看到的效果。

    钟颖见赵尔巽走向路边流沙井盖上跺跺脚,再走上人行道,伸手抚摸方正气派的骑楼青砖支撑柱,忍不住裂开大嘴笑起来:

    “大人别担心这楼不结实,这可是请来洋人牧师设计,由本省营造局和两级衙门共同验收合格的,要不是时间紧,这一里长的大道两边共一百套房产恐怕早已卖空了,如今成都城和周边各县,不知多少大财主抱着钱,眼巴巴地等着咱们开拍卖会呢。”

    赵尔巽问道:“一百套两层楼房和这条一里多长的马路,竟是你们一个月之内修好的?”

    钟颖听了这话,再看到众多官员好奇地围过来,顿时挺了挺肚子,眉飞色舞地禀报:

    “是的,大人,这个大工程包括里面的学堂修缮,总共动用了四千余名熟练工匠,两万五千余名青壮劳力,一千二百多条大大小小的船只,四百多辆马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花纷飞,从城外运送青砖、石料、木料、石灰和洋灰的船只马车都没停过。”

    众人一片惊呼,赵尔巽也动容了。

    钟颖对众人的反应非常满意,嘿嘿一笑,继续大声说道:

    “各位大人,别说你们惊叹,就是开始时,请来帮忙的一群洋人都连说不可能,一致认为最快建造速度,至少也需要五十天时间,而且期间还不能下雨,可我们做到了,洋人最后都不得不服啊,哈哈……”

    “这么大的工程,就算三万人日赶夜赶,也没理由这么快啊!从开始的策划、到备料、到调度、到施工再到验收,其中各项事务千头万绪,筹备时间最快也得半个月之久,而你们从建造到竣工仅用一个月,怎么可能?咱们这些人都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怎么就想不出理由呢?”

    胖乎乎的藩台大人忍不住问道。

    钟颖洋洋得意地笑着说:“那我就没办法了,眼前的道路、楼房,你也亲眼见到了,不行还可以上楼,都是四寸厚的木板楼面,任你踩,任你踹,要是不结实你来踹我,哈哈!”

    “混账!快说!”

    赵尔巽不悦了,他也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钟颖当然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他参与了整个过程,但其中的巧妙处就连他也无法解释清楚,只好踮起脚尖,到处张望:

    “萧老弟,萧军校……快快,快过来!制台大人和各位大人有话问你。”

    众人连忙让出条道,萧溢茗快步跑来,郑重行礼:“见过制台大人,见过诸位大人!”

    众官员含笑回礼,赵尔巽叫他起来说话:“说说,怎么做到的?”

    萧溢茗认真回答:

    “一个月零三天前,卑职在钟将军的指挥下,请到十几个精通建筑的洋人牧师和商人,现场查勘后,立即做出方案,当天派出七十余人联系本府各大建筑商和材料商,以及周边乡镇的父老乡亲,本城三大马车行、水面上各码头的乡亲也鼎力支持,正好冬季没有农活,所以仅用两天时间,便聚齐了两万多人,三天时间准备完毕,于上月初一全面开工,好在老天帮忙,没下什么大雨。

    “材料方面,周边七大砖厂存货充足,东郊两个洋灰厂日夜开工,劝业道总办周大人对我等支持最大,不但慷慨让出之前定购的四千桶洋灰,还派来刚建完劝业场的两千名熟练师傅。卑职没做什么,只是领着几十人从中调度,画出每一段工程,给出工期,总体指挥全赖钟将军的英明决策,以及十几位洋人朋友,和本地两百位专门指导验收的老师傅。”

    众人面面相觑,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不管信不信,事实就摆在眼前,萧溢茗说得很清楚,有条有理,面面俱到,细细一想很有道理。

    几位道台很想问到底花了多少钱,可官场禁忌谁都摸得门清,既然总督大人没问这个问题,谁好意思得罪人?

    听完陈述,大家心里明白,功劳大部分应该算到眼前这个谦逊的年轻人身上,对萧溢茗的能力、人品都非常认可,虽然萧溢茗把功劳都推给了钟颖和周善培,但明眼人都知道,周善培还说得过去,钟颖就不行了,只会喊打喊杀、喝酒吃肉的满人将军钟颖绝对没这个本事。

    赵尔巽非常满意,望着萧溢茗,目光中掩不住欣赏和关爱之情。

    赵尔巽知道办成这事不容易,萧溢茗为此耗费了心血,也动用了他的庞大关系网。

    在众官员的声声赞誉中,赵尔巽看萧溢茗是越看越喜欢,对这个拼老命也要完成自己嘱托的年轻人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非常满意。

    如果说之前萧溢茗是以才华风度获得自己器重的话,如今这小子用实际行动获得了自己的信任,何况这小子得意而不忘形,有功而不倨傲,磨练得像是越来越成熟了。

第二十六章 利益链(上)(第二爆!)

    第二十六章 利益链(上)(第二爆!)

    赵尔巽一行视察完修整一新的陆军速成学堂,满意地返回总督衙门开茶话会,如果不是大年初一许多人吃斋修善缘忌荤腥,恐怕要变成杯盏交错的酒宴。

    畅谈一番,官僚们各自散去,添为末座的萧溢茗辞别赵大人,离开总督衙门,赵尔巽把钟颖召进书房,茶也不喝,劈头盖脸就问武备街和学堂修缮的具体情况。

    钟颖不敢隐瞒,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和盘托出:

    “具体工作是萧溢茗具体负责的,这小子长得斯斯文文,可发起狠来够呛,周善培拨过来的三千苦力,全是数月来收容的乞丐和流浪汉,在官兵和袍哥们刀斧棍棒胁迫下,这些人没日没夜地负责从城外码头搬运砖石、河沙、洋灰和木头,也跟工地上的一万八千多人一样,实行三班倒作业。。。。。。

    “等到工程干完,累倒了上千人,虽然没人死亡,但残废的不少!尤其是施工过程中那种肃杀的气氛,大有不好好干就拉去活埋的架势,让我这个老军伍看了也头皮发麻。”

    赵尔巽沉默片刻:“这么大的工程,一个月内干完,工期紧,责任大,而且期间还不能出错,付出些代价是值得的。萧溢茗做得很好,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倒是你,为将者当杀伐果断,不能有妇人之仁。”

    “是,属下记住了。”

    钟颖接着陈述:“这回真用上了两万多人,之所以白天看起来不显眼,是因为还有数千人撑船、赶马车、推板车来往于各砖厂、采石场与南城门之间,作用巨大,城里没多少人看得见,所以刚才藩台大人和其他几个大人才会觉得不可置信。

    “萧军校用了许多巧妙的办法加快进度,比如,他让各乡镇的工匠和壮劳力自成一体,组成建筑队,再把几百个经验丰富的泥瓦匠平均分进一个个建筑队,又把大马路两边分成一段段的承包任务,让八个建筑队分别进入开工,前后各段插上四面红旗,由洋人和本地老师傅组成的监工队巡视指导,按进度和建筑质量评比,谁做得好,红旗就插上谁的地盘,并发给双倍工钱作为奖励。

    “各乡镇的泥腿子们都是些犟脾气,非常在乎自己村镇的名声,谁也不愿认输,结果建设速度惊人,做工也非常好。经过这一回,属下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建房,看似无比复杂的房子,原来如此简单,使用洋灰的效果竟是那么好、那么结实。

    “我亲眼看着一排排房子竖起来,没几天就三丈高了,接着每套房子百余人熟练地扛进木料修楼梯、铺上楼板、盖上房顶,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做梦一样。”

    “总造价多少?”赵尔巽问道。

    钟颖老老实实回答:“工钱和材料钱都便宜,您老给的十万专款没用完,剩下一万二,若是把那一百套房子卖出去,估计收回本钱之外,还能赚个两万左右。”

    赵尔巽击掌而叹:“这小子真是个人才啊!”

    钟颖笑着附和:“是啊,属下也喜欢这小子,平时看他彬彬有礼,像个白面书生,可肚子里有货,干起事来有股很劲,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鬼点子,他却顺手拈来,似乎没什么能难得住他。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子一点儿也不贪,到现在为止我都没给过他一文钱酬劳,他从来不问,像没这回事一样,十几个尽心尽责、忙了一个月的洋人,也都分文不要,全当是来义务帮忙的。”

    赵尔巽频频点头:“不错,以后没事你多和他走动走动,一般拿不定主意的事,也不妨问问他的意见,对你有好处。”

    “属下明白!”钟颖笑着回答。

    “还有,你抽个时间提五千大洋送去给他,他不提是因为他要做出成绩给我看,是因为他尊重你这个上官,但你却不能没有表示,千里马也要料,那样才能有力气。”赵尔巽吩咐道。

    钟颖重重点头:“是这个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