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帝玺凤印 >

第14章

帝玺凤印-第14章

小说: 帝玺凤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宓脸上一热,将手从他掌中抽出来:“妾有孕,不便侍寝。”
    商墨凌笑了笑,没再跟她说话,只寻了个理由遣散了宴席,携桓宓一道返回长秋宫。
    满堂的莺莺燕燕们温驯起身告退,没有一个有挽留商墨凌的意思,皇太后说的对,凤氏妃向来遵守后宫规则,皇帝离宫数月,回宫的第一个夜晚,理应属于皇后。
    桓宓留心观察了每一位后妃的眼神表情,在心里长长叹息,妃嫔尚不争宠,皇后又有什么资格争风?况且商墨凌对平妃表现出的偏爱也是事出有因,毕竟她是皇长子的生母。
    她这么想着,下意识抬手覆在自己的小腹上,温柔地抚摸了一下。
    商墨凌发现她的小动作,也跟着在她小腹上抚摸,道:“我希望是个男孩儿,如果是个男孩儿,我就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教他如何治国平天下。”
    桓宓笑道:“你莫非想立他为储?”
    商墨凌理所应当道:“正宫嫡子,自然要册立太子。”
    桓宓摇了摇头:“我是外姓,朝臣和凤氏能容忍我入主中宫已经实属不易,你倘若一意孤行册立我的儿子做太子,恐怕要激起民愤。”
    商墨凌蹙眉道:“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朕要弃嫡子不顾,册立妃妾的儿子为储?”
    桓宓道:“若照宫规,皇嗣皆认中宫为母,本就没有嫡庶的区别。”
    商墨凌有些不悦:“你太多心了,立嫡立长,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我自然不会坏了规矩。”
    可是你已经坏了规矩,册立外姓为皇后了,如何再拿规矩说事?
    可是桓宓没有再与他争执,改了个话题道:“眼下叛乱已平,你打算如何封赏众将?”
    商墨凌犹豫了一下没说话,因为他心中也没有打定主意,封赏自然要论功行赏,如果要论功,那么坤城凤氏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
    尤其是……他已经开过了先例,将凤文征封了官职。

☆、肆陆。贪欢

“我打算将这个先例开到底,让坤城君加官进爵,涉足朝政,”商墨凌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件事,终于在两人相携迈进椒房殿的时候打定了主意:“我回宫后,朝臣的关心点同样会转移到宫内,我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免得盯着内宫不放。”
    桓宓犹豫道:“只是这样安排的话,只怕你会很辛苦。”
    商墨凌却道:“是坤城君自己派兵去往靖州的,他想要这个结果,自然要付出代价。”
    这句话勾起了桓宓的好奇心:“听说坤城君派封邑的武僧前去靖州支援,是真是假?”
    商墨凌被她服侍着宽衣,舒舒服服地半躺在榻上,闻言哼笑:“倒是带了一群光头来,可是不是武僧就不一定了。”
    桓宓奇道:“难道是假的?”
    “虽然茹素,却不念经,见血毫不惊讶,更无慈悲,就算是和尚,只怕也是酒肉和尚,”商墨凌道:“更大的可能,那群人根本就不是武僧,而是坤城君自己豢养的私兵。”
    桓宓吃了一惊:“坤城君为什么要豢养私兵?”
    商墨凌道:“若他没有私兵,如何支援平叛,又如何给凤文征谋一个武官军职?你道我是主动破的这个规矩?那时间他自己提起自己的功绩,还状极谦卑,让人根本推辞不得,等于拟好了圣旨送到我面前,只等我来用印。”
    桓宓叹了口气:“我要晋封良才人吗?”
    商墨凌问道:“良才人?她是坤城君的女儿?”
    桓宓答道:“是坤城凤氏的庶女,先前选秀的时候,母后做主退回了坤城凤氏家的嫡女,却将这位庶女留了下来。”
    商墨凌皱起眉,沉吟道:“我似乎能明白母后的用意……她是想杀杀坤城的气焰,也有可能是……”
    挑唆坤城凤氏姐妹内斗。
    桓宓叹了口气:“等你前朝封赏完毕,我便下旨晋封她。”
    商墨凌点了点头,又问:“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后宫可还太平?”
    桓宓语气淡漠地回答:“陛下在靖州,妃子们的心也都追去靖州了,能有什么不太平呢?”
    商墨凌皱了皱眉,将她的语气回味了一番,忽然福至心灵,不由笑道:“阿宓,你莫不是在吃醋罢?”
    桓宓其实已经在心里压了许多时日,每每都在用皇后之德来劝说自己,几乎要魔障,如今听他用这样调笑的语气提起,心里一股邪火蹿到喉头,冷冰冰道:“陛下多虑了,妾若无容人雅量,如何坐得中宫之位?自然不会同姐妹们拈酸吃醋。”
    商墨凌被她这样一呛,不仅不着恼,反而笑意更浓:“果真是醋了。”
    桓宓哼了一声,还想辩解什么,商墨凌却打断她,柔声道:“真是不知该欣喜还是难过,为夫在外日夜思念夫人,好容易夫妻相见,你居然还在胡思乱想,乱吃飞醋。”
    桓宓没有说话。
    商墨凌含笑道:“姐妹?谁是你的姐妹?我记得左相膝下只有一女,莫非还养了什么外室?”
    桓宓崩不住笑了一下,嗔怪道:“谁养了外室?我父亲连妾室都没有,怎么会有外室?你以为他如你一般,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商墨凌遗憾地叹了口气:“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又不是我乐意有的,你以为这是件多美妙的事情?我父亲宠爱元诏皇后,最后还不是被她算计了性命。”
    桓宓动了恻隐之心,转过头来看他,目光温软:“你放心,我绝不会对你做出这样的事情。”
    商墨凌对她微笑:“倘若有一日你要杀我,那必是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活该被你算计性命。”
    桓宓道:“我知道你不会。”
    商墨凌便没再说话,倚在榻上看她宽去外袍,拆下头发,看她将首饰一样样收进匣子里,不知疲倦似得摆弄来摆弄去。
    他有些不悦,咳了一声,催促道:“早点安歇吧。”
    桓宓心事重重,并无睡意,坐在椅子上不动:“陛下若是累了,先歇下便是,不必等妾。”
    商墨凌有些咬牙切齿:“我若先歇了,过时你再过来,又要吵醒我。”
    桓宓没听懂他的暗示,犹自道:“不会,妾动作很轻,不会吵醒陛下。”
    商墨凌忍无可忍,自己赤着脚下床来,走到她身边:“你在整理什么?”
    桓宓将手里的一对钗拿给他看:“没什么,一些首饰而已。”
    商墨凌从她手里将钗拿走,随手搁在妆台上,一把将人打横抱了起来:“莫非我还没有这些首饰重要?你若喜欢,明日我叫人拿给你。”
    桓宓惊叫一声,双手伸上去环住他的脖子,自晚宴上便有些阴郁的情绪晴朗好些,咯咯地笑出声:“陛下做什么这样着急?您若累了,先歇下便是。”
    商墨凌磨了磨牙,弯腰将人放在榻上,随即伸手放下了层层帷幕:“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是不是?我不在宫里这段时间,你野了许多,居然都管不住了。”

☆、肆柒。封赏

商墨凌在第二日晨朝时宣布了他赐给功臣的封赏,杨慎自不必说,金银细软土地食邑一样不少,群臣也并无异议。而当他宣布加封坤城君为护国公时,朝堂顿时犹如热油锅里滴进冷水一样大哗,群臣议论纷纷,却并无一人上奏驳议。
    商墨凌耐心等他们议论完毕,霭声道:“护国公长子,都尉凤文征,赏金五百两,赐左军都尉。”
    左军都尉是个散佚,与护国公一样,只是虚衔,并无实权,然而这样的虚衔却让坤城凤氏父子拥有了议政的资格,再进一步,便是实权在握。
    有御史觉得不妥,出列奏道:“陛下,臣认为,按祖上规矩,凤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
    商墨凌点头肯定他的话,随即发问:“那依爱卿之见,朕该如何封赏坤城君父子的军功?”
    御史道:“陛下可为坤成君加封食邑,赏赐金银。”
    商墨凌又道:“好,那么,加封食邑至多少户最好?”
    御史在心中粗略盘算,道:“加封至二千二百户最好。”
    商墨凌哼笑一声:“坤城君眼下有食邑一千四百户,依汝之见,再封八百户,而国公封邑则为六百户,舍得赐封邑,却不舍得虚名,爱卿觉得,这样比赐爵更合适?”
    御史有口难开,并不是不舍得那个虚名,而是不舍得虚名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钱可以给,但权却不能轻易赏赐。
    虽然护国公的名号与坤城君一样,仅仅是一个虚名,可坤城君的虚名注定了坤城君不能直接涉足朝政,而护国公却能依仗身份之便,对朝政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皇帝不会不清楚……
    他心里一瞬间过了千万种念头,最后忽然醍醐灌顶:皇帝自然是清楚的,他是商氏皇族的直接利益者,应该比任何人都懂得恪守规矩的重要性。
    可他仍然做出了这个决定,为什么?
    御史默默退回了朝臣的队伍里,将坤城君参与平叛的因果始末在脑中过了一遍。
    皇帝并没有命令坤城君参与平叛,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先斩后奏,人到了靖州,才给皇帝上奏。
    所以……脑中的迷雾散开,御史轻轻吐出一口气。
    一场自导自演的忠君戏码,皇帝是被胁迫的,他不得不给坤城君分封官职,因为坤城君父子的确有功,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御史又吐出一口气,径自在散朝后去了丞相府。
    “难为刘大人能想通这一层,”桓杰满脸感慨:“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明明被坤城君逼迫破了规矩,却要自己出来背下这个黑锅,偏偏还有口难言。”
    御史问道:“皇太后难道不打算出面吗?”
    桓杰黯然:“昨日觐见陛下,听说就连皇后娘娘都打算为坤城凤氏的后妃晋位,你觉得,太后是什么态度呢?”
    御史长叹:“国将不国!”
    桓杰道:“还不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既然坤城君想要,便随他去吧。”
    御史着急道:“桓大人糊涂!这压根就不是虚名实名的事情,倘若这次遂了坤城君的意,那下次他便能张口索要更多了!”
    桓杰看着他,道:“刘大人不糊涂,那你可有什么方法,合情合理地拒绝坤城君的封赏?”
    御史胸有成竹道:“坤城君参战时先斩后奏,蒙骗陛下,如今虽有战功,却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桓杰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你能想到的,你以为坤城君想不到?他早在靖州时便已经向陛下请罪,也得陛下的亲口饶恕了!”
    御史惊讶地看着他:“这这这……这坤城君竟然如此老奸巨猾!”
    桓杰叹了口气:“如今木已成舟,我们除了再谋他路外别无对策,只能日后盯紧了坤城君,尽力阻止他在做什么得寸进尺的事情了。”
    御史道:“他如此藐视商氏与凤氏的规矩,其余七脉凤族难道能袖手不管?”
    桓杰无奈道:“不论其余七脉是如何看待此事,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那都是凤氏的事情,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外人来指手画脚呢。”
    御史紧皱眉心,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说……坤城君会不会早已在朝中买通了人脉?不然今日陛下下达那样的诏令,为何只有我一人反对?”
    桓杰一怔,犹疑道:“这个……”
    御史表情肃穆:“还请大人立刻进宫觐见皇后娘娘,请她延缓晋封坤城妃一事,倘若有朝臣上奏催促,那必为坤城爪牙无疑!”

☆、肆捌。封

不出那位御史所料,在后宫安静了七日毫无动静后,果然有沉不住气的礼部官员上奏,请求晋封良才人,而且口气颇大,张口就替她要了一个妃位。
    皇太后与荣贵太妃喝茶时聊起此事,似笑非笑:“坤城在这一朝,恐怕要飞黄腾达了。”
    荣贵太妃听不出她言语里的情绪,只得赔笑道:“都是托娘娘和陛下的洪福。”
    皇太后道:“皇后觉得,良才人对后宫并没有什么大贡献,不足以由才人一跃封妃,你的意思呢?”
    荣贵太妃道:“皇后打理六宫一向妥帖,她看法自然无错,说实话,妾听说礼部要求将良才人封妃的时候,也吃了一惊呢,良才人入宫时日尚短,还不够为一宫之主的资格。”
    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所言甚是。”
    荣贵太妃心里还记着坤城君前些日子托人传的话,虽然觉得此时并非提这件事的最好时机,然而恐怕错过这个机会,又不知要等到何时,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再说了……良才人是庶女,也配不上服侍陛下。”
    皇太后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却也没有什么表示,只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哦?”
    荣贵太妃道:“坤城府里,还有一位嫡女尚未婚配……”
    皇太后知道坤城君是铁了心要将那位嫡女凤姮兮送进后宫,因此也没说什么让她不好下台的话,只身子一斜,端起茶碗来做出送客的姿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