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55章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55章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队是发动机专家冯·米歇尔,由德国纽伦堡MAN公司派遣,未来的豹式坦克,就是该公司的得意之作,二战之后该公司依然存在,以生产柴油发动机,与涡轮发动机而闻名,目前正与克虏伯、亨舍尔、戴姆勒·奔驰等三个公司,负责各型坦克的研发问题。

    由于接到南京顾问团的密报,而各型坦克又处于难产状态,所以柏林才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才派此人来华夏看看。

    其余两人,一个是炮火专家威廉·海因茨,一个是航空发动机专家梅塞·施密特,分别来自莱茵金属公司,与巴伐利亚飞机公司,都是德国知名公司,可见柏林对联合研发的重视。

    无后坐力炮与未来的四号坦克,就是莱茵金属公司的成名之作,未来的BF109战机,就是巴伐利亚飞机公司的产品,按说来,飞机公司是不用参与坦克研究的,但是据顾问团报告,新型发动机正是源于航空发动机,所以才有了施密特的到来。

    大家一进试验场,工作人员就拉开了伪装,骇然看见一个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长长的炮管,近百毫米的炮口,厚实的钢铁装甲,似乎可以抵挡一切炮火,看上去都觉得心驰神往,塞克特、法肯豪森,以及三个德国专家,都是一阵惊喜。

    这才三天时间,就将坦克制造出来了,连刘郧摸着太阳穴,心中一阵苦笑,不用智脑扫描也知道,不但装了钢板,恐怕连通讯设备和冷却系统也按上了,哪怕再苛刻的军工专家也得承认,这是一件随时可以上战场的战争武器,而不是什么坦克模型。

    刘郧向“一所二组”的专家们,瞄了一眼,发现他们都很疲倦,甚至眼睛内都充满了血丝,但是却透露出满足的自豪感,真的很佩服这些专家,真的是要成就感,不要命了。

    刘总工耸耸肩,继续充当他的导游兼翻译工作,根本不看资料,直接读出智脑的测试数据,向所有人介绍,此款坦克为联合研发一号原型坦克,长7。2米,宽3。2米,高2。45米,重38吨。

    该型坦克,装备了两台二档发动机,联合扭矩输出720马力,最高时速42公里/小时,可无故障行驶420公里,正面装甲厚度100mm,按倾斜30°计算,相当于170mm匀质钢板,侧面装甲70mm,炮火口径88mm,可储备炮弹82发,1500米外可击穿80mm均质钢板。

    另外,目前坦克装的是德国的FuG2无线电台,有简易的单循环冷却系统,还有一挺M2大口径勃朗宁同轴机枪,可储备子弹800发,由车长,炮长,机枪手,驾驶员,四人协同作战。

    刘郧还没介绍完,德国人就已经疯了,不顾施诺德、汉斯与法肯豪森的劝解,塞克特上将摸着坦克,哭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喃喃的喊着,“这就是德国所需要的坦克,这就是德国崛起的希望”。

    梅塞·施密特有些无所谓,他是大空军主义者,一切以飞机为主的原则,根本不理解德国十万陆军的渴望,更加不理解德军之父的努力,很悠然的找到工作人员,直接看发动机去了。

    威廉·海因茨,对于88mm口径的侵彻力表示遗憾,认为哪怕一门普通75mm的野炮,也比这货强,正在给刘总工上课,应该如何如何改进,当说到后坐力与准确性时,极力推荐莱茵金属公司的无后坐力炮,刘郧最后只有摸着鼻子认栽,希望这厮不是放空炮。

    冯·米歇尔表面是最镇定的,前前后后,围着坦克转悠了几圈,才一副肯定的告诉刘郧,你们这个坦克绝对有问题,要不开不动,要不然就是夸大了数据,甚至连坦克的重量都有怀疑。

    孔部长和何应钦,终于从震惊当中醒来了,拉着秦国洞,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问了一句,“这辆坦克能动不”。

    兵工厂长秦国洞也傻了,这辆坦克是否能开动,他还真不知道,就是“一所两组”的专家们,也无法解答,因为他们是根据刘郧设计书做的,直到今天凌晨才仓促完成的。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刘总工能解答,当大家不约而同的望着刘郧时,却看见米歇尔正喋喋不休的纠缠刘总工,一时火气大增,几人很粗鲁将米歇尔围住,秦少将拉着某人,就往孔部长这边跑。

    对于他们疑问,刘郧很乐意解释,拍着胸口保证,一切没问题,这时大家才想到把塞克特上将拉开,可是这个倔老头就是不松手,刘总工只好换种方式交流,邀请他进入坦克担任车长。

    一时所有的德国人都傻了,这个德国老头今年70岁,历经多次大战,身体早就毛病重重,还想进入坦克玩,那年月再好的坦克,驾驶环境也没好到哪里去,我的上帝,千万别死在里面。

    刘郧当然心中有数,智脑早就扫描了塞克特上将的身体,如不出意外,这个老头,最多还能活两年而已,但是某人有初级治疗剂在手,正想借此机会,给这位华夏之友喝下去,以酬谢塞克特将军这些年来,为华夏的军队竭诚服务的辛劳。

    驾驶员当然是刘郧自己,坦克的炮长,刘总工选择了法肯豪森,至于机枪手,当然让给了何应钦上将,何上将可不是纯粹的文职上将,也是扛过枪、打过仗的军人,自是乐意奉陪。

    一个简陋的坦克舱内,竟有三个将军一个中校,某人暗暗有些得意,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坦克组员阵容,刘郧也没多说,根据智脑的指示,发动了机器,38吨的坦克顿时慢慢的动弹起来,让周围人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

第七十二章 两所六组

秦少将也是上过战场的人,知道这坦克类东西的危险性,连忙命令警卫,疏散一干专家和官员,与坦克保持最大的距离,万一某人是个二把刀,大家也好有机会逃窜或躲避。

    让大家兴奋的是,近四十吨的坦克,在刘郧的驾驶下,很快就稳定起来,速度渐渐加快,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只是叮叮当当的履带拖曳的声,有些动人心魄,尤其如同山崩一般的挺进后,围观的人哪怕距离再远,都不由自主的有些脸色发白,仿佛有一把大铁锤,在咚咚的敲打着大家的心脏。

    虽然坦克还没达到最高速度,但是也有三十多公里每小时,整个试验场地,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的声音,无论德国专家,还是华夏土专家,都纷纷拥抱,共同庆祝联合研发旗开得胜。

    只有喋喋不休的冯·米歇尔,早已不在言语了,只是目瞪口呆的望着钢铁巨兽,一脸死灰,以他的智商,真的想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这群专家在德国,连一辆十吨以上的坦克,都做不出来,底盘是做了不少,方案也论证了不少,就是迟迟无法突破瓶颈,始终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原型坦克,据说元首为此发了好几次火了。

    刘郧知道这款坦克还是草创期,舒适性为零,连减震系统都是原封不动的来自汽车,也不敢开得太快了,好在星型发动机的性能比较稳定,外加坦克的吨位比较大,所以舱内的组员感觉上还比较平稳,而且油箱内的汽油,也只装了三分之一,也真是怕出意外。

    为了彰显坦克的性能,若不开到高速,又说不过去,刘郧只好围着试验场地,来回的开动,时不时来个涉水爬坡,增加大家的兴趣,最后才叫其余三人注意,他即将提升到最高速,42公里/小时,这时大家才感觉到有些颠簸,好在三分钟之后,又才将坦克恢复到了每小时30公里上下,最后慢慢的停在靶场。

    由塞克特上将命令,法肯豪森略略的打了几炮,毕竟年龄大了,1934年也有五十六岁了,800米靶,五法只有一发命中目标,何应钦也是玩性大起,今年也就四十多岁,拉着M2大口径机枪,一阵扫射,同是800米靶,命中率竟然超过50%。

    这个结果,连何应钦自己都没想到,突然想到德国将军法肯豪森,都是五发中一,自己超常岂不是太打脸了,没想到两位德国将军,并没有那么小肚鸡肠,反而很高兴的向他祝贺。

    随着坦克的轰鸣声,刘郧一行四人,又重新回到了出发地,前后一共花了半个小时,当塞克特上将打开坦克舱门,精神抖擞的爬出来时,正式宣告此次试车活动圆满结束。

    至于无论威廉·海因茨,想现场测试坦克的抗打击力,还是梅塞·施密特,想与刘郧探讨发动机的改进等问题,都不重要了,塞克特和法肯豪森,已经与孔部长和何应钦,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认为此款坦克研发,是中德联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就在坦克上,何应钦与塞克特发表了现场演讲,高度评价了秦国洞少将,及其联合研究人员的成果,为华夏与德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德友谊的见证,宣布中德联合研发委员会正式成立。

    此部门将由南京军委,与德国顾问团双重领导,以孔部长为主任,秦国洞、刘郧、法肯豪森为副主任,并在“一所两组”的基础上,扩展为“两所六组”,尽快实施川西县新基地的修建。

    “两所六组”,一所就是原来的“中德合作所”,现改名为“坦克装配所”,二所是德国顾问团,应南京政府要求,新设立的“飞机装配所”,同时保留了坦克底盘组,与坦克炮火组,增加了新型材料组、电子通讯组和光学瞄准组,以及航空发动机预研组。

    一所,“坦克装配所”,不用说,还是以戴莱特和欧阳兄弟为正副所长,一旦规模扩大后,会参杂一些装配工人。

    二所,“飞机装配所”,目前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德国航空专家梅塞·施密特还没想好,他意向是航空发动机预研组,所以孔部长的意思是,暂时由刘郧兼任,以后有合适人选再说。

    一组,坦克底盘组,目前的底盘成果,已经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今后将由张斯理与冯·施诺德继续操持。

    二组,坦克炮火组,杨佑兵与威廉·海因茨交流后,主动让这个执着的德国专家担任组长,他自己为副手。

    三组,新型材料组,由汉斯担任组长。

    四组,电子通讯组,将由南京调遣新的德国专家担任。

    五组,光学瞄准组,暂由冯·米歇尔担任。

    六组,航空发动机预研组,暂由梅塞·施密特担任。

    鉴于人手调配还需要时间,阶段验收又很满意,正是建设新基地的好时候,经秦国洞与孔部长的提点,刘郧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去川西县,承担建设新兵工厂的重任,立马得到了何应钦的高度赞扬。

    何部长即刻以南京军委会的名义,特此晋升某人为兵工署上校,兼任川西县兵工厂厂长,兵工厂代号兵工署101厂。

    塞克特将军更是激赏,鉴于刘郧对德国国防事业的贡献,即刻晋升某人为德国国防军,荣誉上校,并将报柏林备案。

    随后,冯·塞克特将军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汉阳兵工厂,一行德国顾问团,暂在汉口的原德租界下榻,何应钦、孔部长、秦国洞,以及刘郧一众功臣,尽皆陪同共庆,一时主宾尽欢。

    塞克特与法肯豪森两位将军,因新型发动机的进展异常顺利,所以心胸大开,特别高兴,喝的又是贵州茅台,入口不烈,后劲十足,外加武汉大小官员的曲意奉承,最后喝得酩酊大醉。

    刘郧也在应酬中,喝得七八分醉,幸好还有孔部长在,这个准老丈人,也没怪他,让他的警卫将他送回了孔氏别墅。

    第二天上午,刘郧还没睡醒,就在一阵猛烈的摇晃下惊醒,睁眼一看,正是孔部长,一脸严肃,看不见一丝孔哈哈的味道,甚至还有些淡淡的忧虑,孔玉玲也一旁候着,他敢用鞋子底底打赌,八成是出事了,而且多半还是要命的大事。

    这个时间能出什么事,刘郧不用想,也能大约猜个七八分,不过多智近妖,也未必是好事,所以还是懒洋洋的,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用枕头靠着脑袋,等孔部长解释完了再说。

    果不出所料,孔部长脸沉如水,不知喜怒的说,“今天凌晨七点,塞克特上将出事了,在卧室内被人发现时,已经瘫痪了,经中德两边的医生诊断,应该是昨晚喝酒过量,导致中风”。

    刘郧也不激动,只是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嗯嗯几声,表示他已经知道了,还有闲心的吩咐孔玉玲,给她爹倒一杯水。

    看着悠哉悠哉的刘郧,孔部长突然有一股怒火上涌的感觉,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某人的面目如此讨厌,真的很想扭身就走,再也不想看到某人的不紧不慢的模样。

    好在这个时候,孔玉玲已经将水端来了,看着小心翼翼的女儿,孔部长不由吸了一口冷气,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顿时想起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决定还是发扬自己的独门绝技,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