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124章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24章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风俗民情,尤其是关于四川周边的人事,听得刘大官人昏昏欲睡。

    就在刘郧似睡非睡的时候,李胜德却略略拉了他一把,不由顿时一惊,原来大家杯子已经干了,于是刘大官人慌忙站了起来,给二位老师和一位世叔倒水,临到张国焘的时,这厮却自己给自己满上了。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订购军火

    刘郧也是一怔,难道张国焘对自己有意见,不过彼此素昧平生,又哪来的意见,只有一个解释,他自认不是自己的师长,又不想欠下这个人情而已,看来红军纪律确实很严,主要还是首长们的自律性很强,看来李胜德等首长,曾给警卫员洗脚的传说,也八成是真的。

    张国焘确实不像对刘郧有意见,相反很积极的与其他三人,继续商量四川周围的民情,却见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一寸一寸的向北移动,脸色虽说还保持镇定,但是神情间明显透着疲惫和淡淡的焦躁。

    提着温水壶的刘郧,这时才反应过来,这四个大人物,看似在闲聊拉家常,原来都是在用隐语谈判,难怪有时连倒水都顾不上,好在刘郧这厮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对于究竟谈了什么毫无兴趣。

    当刘陨倒了三四轮茶水后,会谈终于结束了,四个人就如同好朋友一样,彼此握了握手,客套了几句,就准备各奔东西了,虽然以刘大官人的智商,根本看不出究竟谈判了些什么内容,只知道大家都面带笑容,可见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唯李张二人有些略略皱眉而已。

    不过红军在总体的形势上,略输一筹,在谈判中略略吃点亏,也是在意料之中,刘郧正准备送四人出门的时候,老蒋与刘湘看了他一眼,大有深意的说到,“亦诚啊,待我们离开之后,你要好好替我们款待一下,李先生和张先生,有些东西,也可以适当的送一些”。

    “有些东西”,刘郧也是一愣,拿好东西款待客人,可是川西人的传统美德,送什么呢?银元,牛羊,还是水果呢?不过是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刘湘与老蒋特此说明了,难道是指大批的粮食之类。

    粮食在任何时代都是好东西,尤其大批的粮食,更是宝贵无比,问题是川西县物产不多,虽说是快收获的季节了,但是要大批赠送的话,小镇也拿不出来,若百十吨的数量,对红军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在刘郧胡思乱想的时候,对于送老蒋和刘湘离开,李胜德和张国焘还是乐意奉陪,一行人很快到了小镇的机场,围观的人就瞬间多了起来,甚至连记者都出现了,不过老蒋自己却早躲在了飞机上。

    而李张二人也早已不知去向,就只剩下刘湘召开临时记者会,一则高度赞扬了川西县的成就,认为这是近年来实业救国的模范,二则半公开的宣称四川的战乱即将结束,其他县市将来川西县取经。

    当记者问他,是否已与红军达成了和解协议,刘主席却笑而不谈,很快记者会就将结束了,刘湘在登机之前向记者表示,鉴于川西县人口越来越多,他将从内地调集一批粮食,支持川西的实业建设。

    在记者们激动哄闹的同时,刘郧也是一愣,于是借送刘湘上机的时间,低声问了一下粮食的数量,刘湘答复是一万吨,从都江堰出发,走汶川河逆流而上直抵茂县,之后究竟如何使用,就一律不管了。

    刘郧看着冉冉而去的机群,半响说不出话来,一万吨粮食,已超过川西县的一年产出,如何使用也不用说,这是送给红军的粮食,或许应该说是送红军北上的路费,看来川军与红军真达成了和平协议。

    记者们早就随刘湘的机群,一起飞走了,不过让刘郧有些目瞪口呆的是,之前一些问答,仿佛身在梦中,同时也心中一凛,刘湘一个四川土军阀,竟然也精通传媒手段,丝毫不比21世纪的大人物差。

    正准备转身找李胜德和张国焘时,刘郧才发现这二人,已经施施然走了出来,仿佛是从某一小景点,刚游赏归来,还没等刘大官人开口,两位主席就拉着他喜笑颜开了,似乎要与做他一笔大生意。

    刘郧却正在冥思苦想,既然粮食已经有了,从都江堰到茂县,说远不远,连征集时间算在一起,也就十来天的样子,那么蒋刘二人所说的“有些东西”,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指医药与布匹之类的东西。

    然而,这厮唯独没想到过军火,其实也不全怪刘郧,川西县钢铁厂是有了,水电站与机械厂也不缺,但是将这些东西要变成军火,还需要大量时间的,比如兵工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机器设备之类。

    直到大家回到了别墅,李胜德与张国焘直言不讳,他们急切需要一批军火,当然也没让刘郧为难,明说此事是刘湘与老蒋所默许的,才让刘郧恍然大悟,唯一奇怪的是,似乎都认定了他可以提供军火。

    原来问题就出在郑元兴的身上,当初刘郧曾说,只要赭郑二人愿意帮他打工,可以提供大量军火一事,之后确实无偿提供一批武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批武器可说是汶川大战的真正导火线。

    映秀镇大决战之后,无论是老蒋和刘湘,还是李胜德和张国焘,都不约而同的下了大力气,寻找汶川大战爆发的原由,最后都找到了刘郧身上,正是那批无偿的武器,才导致红旗独立师,轻松的歼灭川军近五千人,从而使张国焘头脑发热,草率的发动了汶川战役。

    当然,也不能说无偿提供武器,就是在故意陷害红军,但是大家都有意无意的调查了一下,却很奇怪的发现,川西县警卫队的武器,并没有因此短缺,而且还要精良一些,相比中央军的精锐部队,也只好不差,如果这样都猜不到某人可自产武器,那就真的太傻了。

    刘郧听到这里,也是一阵苦笑,难怪张国焘会对他隐约有些意见,他自己这点小伎俩,也确实上不得台面,遇见这些大人物时,无论情商,还是智商,他都是完败下风,只好直接询问他们的定购意向。

    李张二人也是一阵苦笑,不由面面相觑,刘郧没说错,他们是来川西县“定购武器”,问题是他们真的很穷,如果红军有钱的话,还闹啥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看上去红红火火,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张国焘看上去很彪悍,一说到赊账购武器,有意无意的将头偏在一边,刘郧甚至发现这厮的脸都红了,倒是李胜德却无所谓,仿佛就是欠了刘大官人,一两个铜板一样,举止间不紧不慢含笑而语。

    对于红军的现状,刘郧是再清楚不过,在瑞金时候,可能还能拿出一点银元、金条,或字画什么的,虽然不多,好歹还有点,眼下这个时节,算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真是要钱没有,要命倒有一条。

    不过刘郧如此说,也只是托词而已,他最怕的还是,红军才从他的手里,拿到了大批武器弹药,转眼就脑袋发热,又发起新一轮的城都攻势,那就太违背他的初衷了,眼看中日大决战就要全面爆发了,一旦搅乱四川这个大后方的话,岂不是在方便日本鬼子侵略华夏。

    刘大官人倒也没在钱上纠结,而是直接问俩位主席,具体想要哪些武器,李张二人立马就眼睛冒光了,有些贪婪的问到,川西县能造什么,比如G34通用机枪,K98德式步枪,以及75毫米步兵炮等等。

    这些刘郧都能制造,但是不适合红军使用,这些武器要么太过沉重,不方便远程运输,一旦出现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根本就是一场噩梦,要么太过精贵维护困难,要么子弹需求量大,供应跟不上。

    刘郧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才告诉他们个中的讲究,李张二人立马就醒悟了过来,知道他们自己短视了,于是就将所购军火的配比,让刘大官人帮着参谋,这厮毕竟是好几个兵工厂的顾问或厂长。

    刘郧没让他们失望,认为红军目前最适用的武器,首推华夏自产的汉阳造,口径7。92mm,长955mm,加上刺刀后的长度直逼三八式步枪,改枪全重为3。2kg,表尺射程为1800m,子弹初速640米/秒。

    这款步枪的最大好处,就是简单可靠,而且数量数以百万计,从张之洞兴办汉阳兵工厂以来,近半个世纪之中,华夏大小兵工厂都在生产它,单论生产质量还略胜中正式步枪,而且南京正在力推中正式,全面淘汰汉阳造,因此补给起来相当方便,足足可用到1937年。

    当李张二人好奇的问到,1937年后红军用什么武器时,刘郧笑而不答,望了望不远处的飞机坦克,直让大家郁闷不已,这玩意看着是眼馋,谁都想要,可是就算给他们百十辆,他们自己也玩不转。

    自动武器,当首推捷克式轻机枪,精度号称机枪中的狙击枪,如果不是弹匣的装弹太少,只有区区二、三十发的话,简直可以用到21世纪,最大的特点还是子弹问题,可以与汉阳造步枪子弹通用。

    至于马克沁重机枪太过笨重,当然刘郧可以通过智脑,重新设计并简化其部件,但还是麻烦了,不过李张二人坚持要的话,刘大官人只好妥协,争取尽量将一百多公斤的马克沁,降低到六十公斤。

    至于炮火这一栏,除了60mm和82mm迫击炮外,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任谁拉着几百、上千公斤的大炮,爬雪山过草地,实在是让人冷汗直流,不过既然一百多公斤的马克沁机枪,都能过去的话,那么有一款火炮,就最适合红军不过了,正是小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

    这款多功能火炮,可兼任野炮,山炮和迫击炮,口径70mm,全重212kg,带盾高62cm,射程2788m,炮弹3。8kg,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而且隐蔽性好,运输方便,特别适合地形复杂的地带使用。

    刘郧当然不会山寨原版,而是在九二步兵炮的基础上,略加改进一下,重新命名为七二式步兵炮,口径72mm,全重182kg,带盾高600mm,射程3500m,炮弹4。3kg,还可以通用日式的70mm炮弹。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成份太高

    这款七二式步兵炮出现,明显是针对九二式步兵炮的,按小鬼子的说法,就是“良心大大的坏了”,由于采用了新的合金,各种性能参数,自然都略胜原版一筹,更缺德的是,它可以使用九二式的70mm炮弹,而九二式却无法使用它的炮弹,一到战场上差别就大了。

    而且七二式步兵炮,在设计之初,就想到了分解的问题,因此可以分解为炮筒、炮架、车轮和脚架等四大类,其中最重的物件,也不过50公斤,骡马能很容易的运走,完全可在各种地形上机动运输。

    当然红军也没那么矫情,还需要什么特种炮弹,所以刘郧给七二式,也就配备了两种炮弹,即高爆弹和穿甲弹,目前还是国内战争时期,也就打打碉堡之类,未来甚至可以勉强对付日军装甲车。

    再后就是手榴弹,这个玩意的技术门槛低,但是要做好的话,却并不容易,刘郧的办法是,仿制抗战时的边区造,木柄进攻性手雷,重点研究了点火和弹片的分散方式,确保手榴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于是大量订购,对于子弹和炮弹,刘郧可不敢采用压缩空气了,万一被敌人发现了,再被英美等国当成了异类,以为他得了什么黑科技,就可就麻烦大了,于是只好老老实实,采用化学之类的原料。

    最后整个武器清单就出来了,汉阳造三万支,捷克式轻机枪二千挺,马克沁重机枪一千挺,各型迫击炮三百门,七二式步兵炮二百门,手榴弹三十万枚,子弹三千五百万发,以及各类式的炮弹五万发。

    刘郧也暗暗的直咋舌,这堆武器一旦落实,足足可以装备六七个步兵师,再加上已有的装备,立马就可以扩编成十万人马,于是忍不住问李张二人,他们不会拿着这些武器,再与刘湘和川军干架吧。

    李张二人也是苦笑不已,就是他们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这么做,一边假意和谈,骗取粮食和武器,一边扩编队伍,打刘湘和川军的主意,不说川军的飞机坦克不好对付,就算真的偷袭成功了,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红军,信义可是立命之本,再傻也不敢这么做的。

    刘郧一想也是,战国时候的商鞅变法,首先就是通过取信于人,然后才敢推行他的施政方针,二战时候德国与日本,之所以臭名昭彰,被世人弃之,其中一点,正是失信于人,最是喜欢单方撕毁条约。

    红军可是未来华夏的希望,此时就喜欢失信于人,今后谁还敢相信他们,谁还敢随他们打天下,不要说统一天下,就是想暂时苟且一地,都是难如登天,当刘郧一一的通想之后,也就坦然释怀了。

    在同意他们订购的同时,刘郧只是声明一点,短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